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气象条件如何影响COVID-19的流行是全球备受关注的问题,研究气象因素对COVID-19流行的作用对于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悉尼大学Michael P. Ward课题组联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志杰课题组在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上发表研究论文“Challenges in the control of COVID-19 outbreaks caused by the delta variant during periods of low humidity: an observational study in Sydney, Australia”。
该研究首次探讨了温度和湿度对德尔塔变异株引起的COVID-19暴发的影响,结果提示在相对湿度较低和温度较温暖的情况下,防控由德尔塔变异株引起的COVID-19疫情更具挑战性,特别是本研究强调了湿度和温度交互作用的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
截止2022年1月13日,全球已报道约3.1亿COVID-19确诊病例,死亡人数达55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造成了巨大的公共卫生挑战。如何有效阻止SARS-CoV-2的传播,恢复正常生活,成为我们主要关注的问题。非药物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阻止SARS-CoV-2的传播,但气象因素是否也会影响COVID-19疫情的发展仍不确定。SARS-CoV-2的传播能否被阻断或减少,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温度、湿度与COVID-19病例关系
基于2021年6月1日至9月10日在悉尼由德尔塔变异株引起的COVID-19病例数据,以及收集的同期气象数据,作者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广义相加模型和14天指数移动平均评估了暴发期间每日温度、相对湿度与每日病例之间的关联。使用Akaike信息准则和似然比统计量对不同模型进行比较,确定最佳拟合模型。最后通过不同指数移动平均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评估关联的稳定性。
研究结果显示,在由德尔塔变异株引起的COVID-19暴发期间,相对湿度范围很广(<30–98%),温度温和(约11–17°C)。
作者进一步构建单因素和多因素广义相加模型,并通过模型间的比较提示,包含温度和相对湿度的14天指数移动平均值,以及这两个气象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模型为最佳拟合模型。通过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相对湿度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与COVID-19病例之间均有关系,无论温度是高还是低,相对湿度都与病例数呈负相关。相对湿度70%以下对病例数增加的影响更为明显;低于这个阈值,不仅相对湿度的影响明显,而且温度与德尔塔变异株引起的COVID-19病例之间的关联也变得明显。但相对湿度高于70%以上,温度对COVID-19病例数的影响消失。
结论与展望
该研究表明在相对湿度较低和温度较温暖的时期,控制COVID-19疫情,特别是由于德尔塔变异株引起的疫情暴发更为复杂。防控COVID-19疫情,除疫苗接种外,在湿度较低的环境,还需要考虑更为严格的干预措施,如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以有效应对COVID-19流行。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doi:10.1186/s40249-021-00926-0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论文原文。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