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206 篇文章
Photo by drmakete lab on Unsplash.
作者:诺澄,魔都人士,混迹另一魔都纽约多年。曾在华尔街主流投资银行从事非主流工作,目前海归,投身于火热的互联网金融。开启斜杠人生,职场经理人/业余小说作者/自媒体人气写手/两娃妈,最新出版《人生,哪有那么多赢家》。
一诺写在前面:
诺澄是“奴隶社会”最早的人气作者之一。她的文字是一种精彩奇妙的融合,写职场时的嬉笑怒骂、成熟干练,写婚姻时的透彻豁达,写情感的纯粹细腻。看似不同的气质,又是很完美的融合。
读诺澄的文字可以很快,有一气呵成淋漓酣畅,也可以很慢,如同红酒需要岁月积累下慢慢体会。我想能这样完美融合,是因为后面,是一个真实的她。
转眼在这家举世瞩目的互联网公司也快五年了。五年之间,互联网各种新业务新概念风起云涌,有的长风破浪直挂云帆;更多的是黯然退场不带走一片云彩。互联网公司之内,随着业务的变化,组织架构调整,人员云动,部门职能纵横交错,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每一个步入互联网圈中人,不论是职场菜鸟还是老司机,不管是为了理想还是期权而来,都坐上了一辆高速奔跑的过山车,经历高光时分觉得自己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更有涌动的至暗时刻,开始质疑自己的专业、逻辑和思维方式,乃至怀疑自己智商和情商同时欠费停机。
新人入职参加培训,作为“前辈师姐”的我经常被要求送一句祝福寄语。我总是很煞风景地送一句,“活下去,最重要。”新人惊愕,“有这么恐怖吗?”有,也没有!关键是要看你有多想活下去,然后以什么样的姿势活的好。
作为一只在美国生活了十年有余的海归,一个曾经在“大而不倒”投行工作的“买办”,我在互联网民企不知不觉地走了五年,经历过无限风光,也经历过痛不欲生,终于修炼出一颗“牢不可破”的平常心。
周围的同事中有从外资银行来了一个月就逃回去的,也有一年多了还在文化差异中煎熬的。有人问我,是怎么适应的,怎么落地的,怎么活下来的。我想,“生死一线”之间决胜的唯一筹码,其实是“心态”。互联网究竟是一张什么“网”,它是你眼里看到的那张网,更是你心里体会到的那张网。
一、 以怂克刚:先认怂,再去赢
互联网企业,唯一和互联网速度没有什么关系的可能就是招聘的速度了。由于互联网开展的是前无古人的新业务,招聘的岗位在市场基本没有什么可比性。从传统行业的类似岗位招聘,往往一句“没有互联网思维”就可以拒绝一箩筐候选人。估计这是和互联网企业合作过的猎头们最困扰的一句面试评语了。
招聘的旅程从大浪淘沙般的筛选简历开始,候选人经过一轮又一轮的面试,再努力接受大幅度缩水的现金薪资,还有什么异地甚至异国的纠结,终于候选人变成新员工,在群众的翘首以盼中入职了。
站在时代浪潮上的顶尖互联网公司,和十多年前的高盛、麦肯锡一样都是职场精英们趋之若鹜的企业。如今能够过五关斩六将入职的新人,哪一个出场不是自带光环和 BGM[1],哪一个不是手握一把证书可以当扑克牌打的优秀人类。只是这些优秀人类可能会在互联网民企遭遇第一个职场“滑铁卢”。
互联网是最不崇拜光鲜学历和辉煌工作经历的地方,管你是北大清华还是哈佛 MIT,管你是高盛花旗还是谷歌 Facebook,来了都是一视同仁的互联网民工。你的同事可能不是 985 或者 211 大学毕业,可能这辈子只待过这一家公司,但是架不住人家是互联网天才、技术界谢耳朵或者只是比你早个十几年入网。
▲ 图片来自《生活大爆炸》剧照。
当你的产品方案、风控模型或者业务思考被挑战得一无是处,当你被一个看起来有特别接地气只要穿 Polo 衫不管室内室外必定竖起领子的主管挑战积累了十几年的行业经验说,“你知道你这个人最大的毛病是什么吗?就是太专业!”
当你耐着性子说,“我再给您解释一遍。”对方来了一句不加标点符号的绕口令,“专业的人如果不能把专业的问题给不专业的人简单解释清楚就是你的不专业!”嗯,你可以冷静几分钟,回味一下这个长句式,做一下阅读理解。
这种时刻,曾经在事业上顺风顺水的优秀人类会忍不住怀疑之前经历的是一个温情脉脉的假职场。经历过这样难堪的时分,有的人一蹶不振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不专业,有的人愤然离场“老子就不陪你玩了”,还有些人先认怂,用一种柔软的、积极的方式去化解暂时的窘境。
认怂,不是认输。认输,是彻底承认失败,选择放弃不再争取。认怂,只是暂时的退后一步,换来未来的海阔天空。但是,在现实职场中,往往越优秀的人,越是内里充满骄傲的“刚”。能够认怂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认怂,需要极大的包容。包容的是自己的骄傲和自负。认怂,只是承认光鲜“专家”外表之下,我不过是一介凡夫俗子。既是凡夫俗子自然会有认知的盲区,也会有思维定式。
譬如,曾经我和同事讨论过一个营销投放模型可能不太精准的问题,由于模型的不准确导致投放到应该圈定的人群之外,造成了营销资源的浪费。这是我多年以来作为风险从业人员的固定思维,而且我非常确定自己的计算逻辑丝毫没有问题。
但是,同事挑战我说,“你有没有想过,有多少应该圈定的人群没有被模型抓取,由此我们失去了多少商业机会吗?”额,我真没有想过。我的思维顺势在于模型的“不应该”而不是模型的“应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最大的问题的确是“过于专业”了。
认怂,需要极大的勇气。勇敢的否定曾经的经验和认知,往往经验越多需要打破的壁垒越高。只有“忘记了自己是专家”,才能突然之间柳暗花明,遇到新天地。
曾经在一次会议上,有一个没有半点保险行业经验的大佬说我们需要一款突破现有模式的互联网保险产品,然后兴致勃勃地描绘着这款啥啥都能投保的产品。坐在身边从美国回来的精算师极其认真的犯愁,“这个互联网的天马行空想法,模型没法测算赔付率啊。”面对着慷慨激昂分分钟准备开干的一群互联网动物,他诚恳地认怂,“我没有互联网思维,我遇到了知识的盲点,我需要思考一下。”不久之后,一款新产品横空出世,一切皆可能。
能够学会认怂的人,往往韧性极佳,自省且豁达,能够“以怂克刚”。即便是脸冲下被按在地上摩擦,也能站起来敷张面膜,拍拍尘土说,“容我组织一下语言,再说一遍”。先认怂,再去赢。在那些互联网的至暗时刻,我学会了“以怂克刚”,坐看云起,荣辱不惊。
二、 厚颜无敌:面子是什么,不存在的
互联网企业的字典没有“面子”两个字的。互联网速度太快太猛就像龙卷风。每一个人都好像坐上了高速飞奔的列车,简单和直接,不会迂回没有铺垫。对于一个做得不够理想的方案,没有起承转合的客套,基本都是直奔主题的排山倒海。
一个中国通的老外同事,有了一次在 PPT 目录上阵亡的经历后,郁闷地用散装中文吐槽,“面子?What is 面子。We have no 面子。”好在敢挑战中国互联网民企的老外都是真心英雄,吐槽完毕说一句,“I will be back”,继续回去该干嘛干嘛。面子是什么?不存在的。
太拘泥于面子,反而给自己上了枷锁。互联网五年间,这样的时刻,我经历的也不在少数,慢慢地也修炼出了,重压之下,“羽扇纶巾”谈笑依旧的从容,渐渐到达“厚颜无敌”的境界。
▲ 图片来自 Pixabay 网站。
其实不管是互联网,还是其他任何职场,首先要放下的就是一颗玻璃心。捧着一颗玻璃心,带着一身公主病,还能一路升职活到剧终,基本都是披着“精英职场剧”外衣实质是“游手好闲没见过世面的霸道总裁只爱同样游手好闲傻白甜的我”之类的脑残偶像剧。在任何正常的职场,捧着一颗玻璃心,不管男女基本都活不过三集。在动物凶猛的互联网公司更是活不过片头曲。
当我还是一个职场新人的时候,也曾带着一身“女文青”的矫情,动不动就觉得客户歧视我同事排挤我,因为我是亚裔女性,英文带着口音。我弱,我有理啊。
我当时的主管非常直白的告诉我,“我们是来上班的,不是来交朋友的。主管不是你爹妈,不负责照顾你的情绪。公司负责培养你专业技能,但是不负责改变你的口音,不负责改变你的出生地,更不负责改变你的性别。”那一番凶狠毒辣的谈话,让我无比难堪却又无比清醒起来。
那一刻开始,我学会职场生存的第一课,内心糙一点,脸皮厚一点,总之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很多时候,主管的批评同事的挑战虽然看起来气势汹汹带着情绪的,但其实还是对事不对人。尤其是给管理层的汇报,满满当当坐了一屋子,大老板可能连你的名字都不知道,所以就不要把自己想得那么重要,觉得对方是在刁难你这个人,而不是在批评你做的这件事。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剥离掉那些情绪的外衣,看看内核中是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方案的弊端或者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如果有,就去改进方案,精益求精,情绪宣泄什么的就当作是浮云。毕竟,我们是来工作的,不是来寻求共鸣和安慰的。如果想哭,公司有厕所,办公桌上有餐巾纸。面子在哪里?我没看见。
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知,打破的只是玻璃心而不是自信心。职场上最难以打破的玻璃天花板是来自内心的自我设限。讲一句扪心自问的话,人的本性总是趋利避害,自然是喜欢听表扬,不爱听批评。学会去聆听、接受并且理解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多多少少有些“反人性”。当那些批评又以比较激烈的方式涌来,可怕的不是由此产生的压力和沮丧,可怕的是在强大的挑战之下对自己的专业和能力产生怀疑。
要破这个困局,需要想明白两点。一是作为基层员工,你对于某项工作了解的细节肯定比主管多。否则主管要你做什么?魔鬼在细节,主管的挑战可能来自于他对于关键细节的缺乏了解。二是如果你已经是某个部门主管,你的主管极大可能已经不是和你一个专业领域了。不用对“外行领导内行”耿耿于怀,这本是职场上最普遍不过的事情,试想一个 CEO 需要领导财务、法务、技术一堆职能部门,他怎么可能比这些部门主管更加专业。
所以主管的挑战可能来自于他对某个专业问题的缺乏理解,更有可能的是,主管所接收的信息更全面更高层,看到了你没有看到的全貌,角度和宽度不同而已。
所以,不如会后找个机会紧跟着主管离开会议室,厚着脸皮和主管说,“我能够再说一遍吗?”用 Elevator Speech[2](电梯交流)把那些没有提示清楚的细节问题抓大放小再说一遍,把没有解释到位的专业问题再深入浅出地解释一遍。
只是不用在会议上大庭广众非要和主管辨出个是非曲直了,毕竟当众承认自己的判断错误,对谁都是挑战。即使你真的是正确的那个人,也不必玻璃心作祟虚荣心爆棚,让大家觉得自己比主管更高一筹。
在职场,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不因为一次批评就否定了自己。可以全盘否定方案,不可全盘否定自我。在互联网式的狂风暴雨般直接酣畅的意见反馈和讨论方式下,我逐渐学会了放下面子、虚心聆听、选择接受、认真反馈、修炼出一颗“厚颜无敌”精钢心。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 Photo by Rui Marinho on Unsplash.
三、能够活下来的都是赢家
职场之道,无非有三,要不狠,要不忍,要不滚。在互联网这个职场能够活下来都是赢家。年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活下去,要激烈竞争中撕杀出一条血路,为未来创出一片天地。难过的时候,会看天边的云朵。
人到中年,我们必须要活下去,要在逐渐关闭的上升通道中逆水行舟,努力求生。每天一睁眼就比昨天增长的账单,还了多年丝毫没有减少的房贷。难过的时候,会看桌上家人的照片。
选择活下去,我可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职场一路下来,碰到过优秀的管理者,也碰到过糟糕的管理者。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会把员工放在最合适的地方,发挥出潜能。而一个糟糕的管理者,也可以在短短时间毁了一个团队。
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一个好主管对于职场新人的影响是深远。在职场徘徊期的一点至关重要的光亮,就可以让人继续努力前行。我曾经有过一个特别尊敬的主管说过,希望我们有一天成为管理者的时候,能够照着镜子对自己说,“我没有变成我讨厌的那个主管。”而只有好好的活下去,才能有机会变成一个好的主管,然后把种子传播下去,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管理者。
每一个职场都是一个战场。所谓的职场赢家,哪一个不是一路升级打怪而来的职场菜鸟。在最沮丧最郁闷之处,凭借着一口真气,以怂克刚,厚颜无敌。
后记
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说:人这一生,要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在互联网的这些年,亦是如此。
见了众生,所以包容。
见了天地,所以谦虚。
见了自己,所以豁达。
我的新书
“生活”和“存在”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身上有太多的标签:母亲、妻子、女儿、儿媳、职员……大家热切寻求“时间管理”“优先级”“职场和生活如何平衡”等问题的答案,最终,我们把日子过成了忙忙碌碌的“存在”。
“成功学”一度盛行,人们喜欢看励志的鸡汤故事,即我怎么做,就可以成为“人生赢家”,以为这样的故事,是可以被复制的。其实,个人经历千差万别,而“赢家”或者“成功”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本书不是要读者知道如何成为“人生赢家”,而是让读者看到无法成为“人生赢家”的真实状态。
我想聊聊没有经过“美颜”的生活,没有加过“滤镜”的心情。希望通过真实的分享,告诉你,不,你并不是一个人在挣扎。所谓“人生赢家”,不过是坦然面对不完美的人生,每当正面挫折,依然保持笑容。
▲ 点击即可购买新书《人生哪有那么多赢家》。
注:
[1] BGM – Back Ground Music 背景音乐

[2] Elevator Speech:电梯演讲、电梯交流。电梯上下的时间很短,表示通过简短的交谈,把事情说清楚,影响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
-  END  -
推荐阅读
互联网民企生存指南:你落地是脸着地吗?
3个两娃妈妈的斜杠人生
有点狼性,才能成为狠角色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文末“阅读原文”,购买新书《人生哪有那么多赢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