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我在追一部大火的电视剧《人世间》,你们也在看吗?
我一般看剧不太代入个人情感,可是这回不一样。
我极其、无比讨厌剧中的二女儿周蓉!
按说她是个让人羡慕、让父母骄傲的孩子。
从小就聪明、漂亮、学习好,在人均小学文化的年代,她一考就考上了北大,后来还当上了大学教授。
可作为周家唯一的女儿,父母偏爱的掌上明珠,她一直扮演着“缺席者”的角色。
缺席对瘫痪母亲的照料、缺席对独生女儿的教育,把一切“烂摊子”都扔给了“最没出息”的三弟周秉昆。
看我追剧也能真情实感地生气,大鹿笑我:“大哥周秉义也一样不在家,你为什么不讨厌他呢?”
我说:“那不一样,一个是有心无力,一个是主动自私。”
其实,我没有说出口的,才是我真正被周蓉刺痛的地方。
王小波说:“人的所有痛苦都来自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我的愤怒,是因为我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
出国那么多年,我这个女儿,又何尝不是个“缺席者”?
02
07年,我从北京飞来英国留学的时候,并不知道我妈刚在长沙经历完一场大手术。
那时候网络没那么发达,大家联系主要靠打电话。
出发前,我还跟妈妈通了话,却完全没发现任何异常。
所有知情的人都默契地瞒着我,直到一年多以后我第一次回国,才知道发生过什么。
也许跟很多游子一样,从我们离开家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对父母的亏欠。
《人世间》里,周秉昆为了不影响哥哥姐姐的学习工作,也把母亲瘫痪的事情瞒下了,一瞒就瞒了两年多。
没想到周秉昆也因为姐夫的事受牵连,蹲了半年大狱,全靠郑娟一个“没名没分”的媳妇,任劳任怨地照料周母。
街里街坊知道他家的情况,也都隔三差五地过来帮忙。
只有周家那两个“有出息”的孩子,没出过一分力。
关于孝,剧中的姐夫说过一段经典台词:
他认为孝分为两种:
养心智和养口体。
有出息的孩子让父母引以为荣是养心智,
愚笨的孩子伺候在父母身边是养口体。
这让我想到,曾经有一位校长在家长会上的发言在网上大火。
他说:
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
没有资质的孩子是用来报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
读书没资质,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好多人感觉被宽慰到,都在朋友圈转发了。
我当时也转发给了我妈,问她:“那你想要个去英国美国的孩子,还是带你吃海鲜牛肉丸的孩子?”
我以为按我妈的个性,她肯定会说:“那我还是要有出息的孩子。”
结果她说:“如果可以选,一样一个最好。”
谁说不是呢?
我妈经常买菜的时候遇见一个熟人,两人见面总是聊半天。
她家大女儿是我同班同学,从小就是学霸,也是大学一毕业就出国了;但她家还有个小儿子,就在我们当地工作,前几年刚抱了孙子,经常奶奶带着出来玩,特别可爱。
我不知道我爸妈看到别人家孙子是什么感受,反正他们的孙子,已经有快三年只能在视频里看见了......
03
英国首相鲍里斯宣布,从今天开始,英格兰地区将全面解除所有新冠限制。
不仅不再有对口罩、社交距离、在家工作的要求,即使民众检测呈阳性,也将不再被法律要求隔离......
这个消息令很多英国人感到振奋,我的心却拔凉拔凉的。
这样一来,中英复航岂不是继续无望?
我们要什么时候才能正常回国呢?
孩子们上一次见到国内长辈,还是2019年的暑假。
再过几个月,距离那次团聚就三年了。
三年,足够发生和错过很多事情。
有亲人结婚、生子、离世,
而我,始终缺席。
今年是我到英国的第15个年头,07年的历史又重演了一遍。
前不久,我妈再次因为生病要做手术。
好在现在经常视频,要瞒我也不容易了,可她还是假装只是做个检查,直到手术前一天才让爸爸告诉我。
我知道,从理性上说,我现在回不去,回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
但是从妈妈发现不舒服,到做各种检查,到最终决定做手术,如果我是一个能陪在身边的孩子,我至少可以跑跑腿,出出主意,哪怕只是跟着操操心?
但是爸妈对我屏蔽了整个最熬人的过程,最终我知道的,不过是一个结果。
等待妈妈手术结果的时候,我跟这边的好朋友提起这事。
她反问我:“那你自己呢?你之前做手术的时候不也是最后一天才告诉父母?”
我竟无言以对......
也许,报喜不报忧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相处模式?
不愿对方担心,所以遇到什么事都自己扛;
知道帮不上忙,所以极力减轻对方的负担。
我想,不仅仅是我跟爸妈达成了这种默契,哪一对远离彼此的父母子女不是在经历着同样的事呢?
咱们古话说:父母在,不远游。
有时候我真心羡慕当初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没有多大抱负,就踏踏实实守着家人,过自自在在的小日子。
我也羡慕那些大城市的孩子,家乡就是别人追逐的远方,从小到大都在一个地方,有亲人,有发小。
而我这样书读得不错的小地方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走出去才有出息”。
我真的走出去了,走得很远,却成了最没用的孩子!
04
我妈妈一向很坚强,手术前我跟她发信息,她心态特别好。
可是如果可以选,她会希望我陪在身边吗?
出国这十几年,我和大鹿经历过很多困难,最让我们无法释怀的,就是对父母的亏欠。
为此大鹿有几年非常强烈地希望回国。
可我们不再是小年轻了,拖家带口的,哪怕在国内换个城市都很难,想换个国家哪有那么容易呢?
工作、户口、买房、孩子上学......
一系列具体而琐碎的问题需要考虑,真要操作起来举步维艰。
几年前公公婆婆过来探亲的时候,我们讨论过这个话题。
我公公是个很幽默爽朗的东北人,大手一挥,直接给我们上了价值:
你们快打住吧!别总想着父母老了如何如何。
水是往下流的,爱是向下行的,都整天围着上一代转,社会还发展不发展?
我们把你们教育出国了,你们再把孩子折腾回来,以后再送出去一遍?不是尽干原地打转的事吗?
你们回国还能回老家?在北京上海照样隔着千里远。
有事请十天半月假行,你能请三五个月假吗?
这就是个无解又很好解的事!
不是想回报父母吗?
我们只想要一个回报,就是你们自己过得好!
听了这番话,我跟大鹿的心情都很复杂。
我们自己也为人父母,如果是糖糖端端,跟我们面临一样的纠结,那我们一定跟父母一样,只求他们自己过得好。
所以也许我公公说得很对,这就是个无解又很好解的问题。
无解是因为游子欠父母的恩情永远还不完;
好解是因为父母根本不要我们还。 
我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段话:
父母能陪孩子多久?
0-3岁,你‮他是‬的全部
4-12岁,‮是你‬他的晚上
13-18岁‮你,‬是他‮周的‬末
19-22岁,你是‮的他‬寒暑假
23岁以后‮你,‬仅仅‮成变‬了他的春节 
对于我们这样远离家乡的孩子来说,父母子女一场,可能是彼此的修行和成全。
我刚开公号不久的时候,我爸曾在看完我文章以后留了一段话,但是我没放出来,自己悄悄藏起来了。
今天我想放出来。
一代又一代,时代的际遇各不相同,唯有爱和理解能让人心安。
向下滑动查看
看过《人世间》,很多人都说,只有像周秉昆那样的“愚笨”孩子才是最好的孩子。
云闺蜜们,
如果可以选,你们想要一个出息孩子远走高飞,还是一个“愚笨”孩子守在身边呢?
1
END
1
今日截团
平价又好用,几十块get女王同款
点击图片链接立即购买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