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韩立清:

到2025年交通高质量发展进入全球城市前列

9月30日下午,新时代大讲堂“党组(党委)书记大家谈:100 年再出发”系列课程第十讲在市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韩立清以《弘扬百年建党精神 抢抓重大战略机遇 加快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题,畅谈深圳加快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思路举措。
到2025年深圳机场国际航线达100条
展望“十四五”,韩立清表示,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畅达国内国际、引领湾区协同、体系融合有序、服务高效满意”的交通强国城市范例,交通高质量发展进入全球城市前列。
届时,深圳将基本建成融合深莞惠、连通大湾区、服务全国、辐射亚太、面向全球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体系完备、绿色智能、一体畅联的现代化交通服务体系,为深圳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更加卓越的交通保障。
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3300万标准箱,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7000万人次、国际航线100条,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640公里,高快速路通车里程达700公里以上,无人驾驶开放测试道路超过150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超过3500公里,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达81%,中心城区工作日晚高峰平均车速提升至25公里/小时。
谋划深圳至河源高铁
衔接杭州至广州高铁
强化深圳与长三角之间的联系
未来,深圳对外高铁通道体系将进一步完善。韩立清表示,深圳将着力打造深圳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高铁通道体系,完善“南北终到、东西贯通、互联互通”高铁通道布局。
比如,东部方向,加快建设深圳至深汕特别合作区高铁,谋划深圳至河源高铁、衔接杭州至广州高铁,强化深圳与长三角之间的联系。中部方向,加快赣深高铁建设,规划广州至深圳第二高铁、衔接广州至永州高铁,形成深圳联系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新通道。西部方向,加快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建设,积极推动深圳至南宁高铁前期工作,打通深圳面向大西南的战略通道。
“深圳港是全国第四大邮轮母港,但与国际主要邮轮母港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深圳的邮轮母港年客运量仅为新加坡的1/5、上海的1/4。”谈及邮轮母港的建设,韩立清说,“十四五”期间,深圳将充分利用滨海旅游资源优势,推动邮轮母港发展,提供便捷舒适、立体丰富的水上旅游服务,建立邮轮与其它运输方式高效衔接的航线网络,丰富东南亚国家“飞机+邮轮”旅游航线,拓展五星红旗邮轮至国内其他沿海城市邮轮航线,推进以“海上看湾区”为主题的海上旅游项目,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精品旅游航线
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感、获得感
“深圳机动车保有量已经快速增长至358.89万辆,保有量与使用强度均位居国内前列,亟需优化调整交通出行结构和交通能源结构,力争在全国交通系统率先实现 ‘碳达峰 ’。”韩立清表示,深圳将构建绿色低碳的城市交通出行体系,以推动“轨道-公交-慢行”多网融合为核心,提升公共交通出行竞争力,先行先试破解大城市病难题,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感、获得感。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韩立清说,深圳将持续强化多层级城市轨道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作用,加快推进城市轨道四期、四期调整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五期建设规划编制及落地实施,扩大城市轨道网络覆盖范围。至2025年,深圳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将超过640公里。同时,推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设施融合、信息融合、服务融合
未来,深圳的慢行服务网络也将更加舒适畅达。韩立清表示,深圳将进一步完善慢行出行网络,规划建设自行车高速公路和慢行骨干网,推动慢行活动空间精细化改造,打造安全、连续和舒适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提升“最后一公里”服务覆盖范围。至2025年,自行车道总里程达3500公里
“新时代大讲堂”是我市打造的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之一,自2018年7月1日开办以来,每周1期,深受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杨丽萍)
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

连接前海铁路首期研究预计2022年完成
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出席2021年施政报告记者会。 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
中新网香港10月8日电 (记者 张晓曦)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8日表示,连接香港洪水桥及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第一期研究工作,预计在2022年完成,该铁路将加强香港及深圳西部的交通联系。
当日,陈帆在香港特区政府总部出席施政报告记者会时,作出上述表示。
陈帆指出,为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港深两地已成立“推动港深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共同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香港特区政府正积极考虑通过北环线支线经落马洲河套地区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亦会通过“推动港深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与深圳共同探讨优化罗湖口岸的交通接驳之建议。
他透露,“推动港深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亦已展开连接洪水桥及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的研究,第一期研究预计于2022年完成。
就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除跨境铁路项目外,陈帆表示,特区政府亦提出在现有罗湖站及上水站之间增设一个新铁路站和将北环线向东延伸。有关初步构想会因应特区政府发展局的进一步研究,考虑有关地区土地用途规划、预计新增的人口及就业数目及发展时间表再作详细探讨,务求以最有效方式满足当区居民及就业人士的交通需要。
此外,陈帆还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与广东省政府正在敲定“港珠澳大桥港车北上不设配额计划”的实施安排细节,并致力简化有关的申请程序和降低手续费用。两地亦同意计划可稍后延伸至另一个连接香港和深圳的陆路口岸,让香港私家车可以无须配额穿梭粤东粤西。(完)
林郑月娥施政报告交通利好

研究东铁线延至深圳罗湖,拟建设铁路通至前海
林郑月娥表示,北部都会区的整合和扩容工作,会由以铁路为运输系统主要骨干所带动。港府探讨将东铁线延伸至深圳罗湖,并在深方设立“一地两检”口岸,在现有罗湖站及上水站之间增设一个非过境铁路服务的新铁路站,以释放罗湖/文锦渡及上水北一带的发展潜力。
林郑月娥还提及,连接洪水桥/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把正在规划的北环线向北伸延,经落马洲河套地区(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港深创科园)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
此外,将北环线由古洞站向东伸延,接驳罗湖、文锦渡及香园围一带,再南下经打鼓岭、皇后山至粉岭;探讨兴建尖鼻咀至白泥自动捷运系统的可行性,以带动该区和流浮山的发展。
据此前香港媒体报道,港铁北环线作为西铁线第二期工程,计划耗资 620 亿港元(80 亿美元)。连接新界北和前海的地铁线路预计将作为该工程的延伸,以支持前海方案的公布。这条线路也将作为往返新界西部的乘客与落马洲边境检查站的连接。该铁路项目预计将于2025 年动工,预计于 2034 年完工,届时洪水桥与前海之间的距离约为16公里,预计行车时间为30分钟。
(图源 香港媒体)
 港深政府已成立“推动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
在跨境陆路交通方面,林郑月娥提到,港深政府已成立“推动港深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共同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
她表示,粤港两地政府正全力推进“大桥港车北上不设配额计划”,待疫情受控和免检疫“通关”逐步实施后,可让符合资格的香港私家车经大桥往来香港与广东省,而无须事先取得常规配额。粤港两地政府同意计划可稍后伸延至另一个陆路口岸。
确立港深两地“双城三圈”空间概念
林郑月娥《施政报告》还提及,在国家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港深两地紧密互动。由西至东建设了七个陆路口岸和相连的交通基建,使两地有条件跨越后海湾、大鹏湾和深圳河而相互连接,形成“双城三圈”的空间格局。
林郑月娥说,“双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双城三圈”覆盖了深港口岸经济带和深圳发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区,以及香港境内城市建设资源正在高速汇集并仍拥有庞大发展潜力的北部都会区。
林郑月娥强调,“双城三圈”空间概念的确立,有利港深政府共同促进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紧密合作,发挥强强联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涉及这些轨道交通项目
为了实现港深同城化发展,“施政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轨道交通项目:
1、修建连接洪水桥/厦村和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已经纳入广东十四五规划,被称为“港深西部快轨”)。
2、把正在规划的香港“北环线”向北延伸,经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港方园区”,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
3、讨论将东铁线延伸到深圳罗湖,并在深圳一方设立“一地两检”口岸,在现有的罗湖站和上水站之间增设一个非过境铁路服务的新铁路站,以释放罗湖/文锦渡以及上水北一带的发展潜力。
4、将“北环线”由古洞站向东延伸,接驳罗湖、文锦渡以及香园围一带,再南下经过打鼓岭、皇后山到粉岭。
5、探讨兴建尖鼻嘴至白泥自动捷运系统的可行性,以带动该区和流浮山的发展。
注意!深圳居民赴香港有最新调整!
官方通告:试行恢复
据“深圳出入境”微信公众号

今天(10月9日)最新消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
在广东省试行恢复
内地居民办理赴香港商务签注
全文如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因时因势调整内地居民往来港澳地区出入境管理政策,有效阻止疫情通过出入境渠道跨境传播,充分保障必要人员往来,全力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近期,香港特区政府公布实施“来港易”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入境人员豁免强制隔离检疫。入境香港前14天未到过广东省、香港、澳门以外地区的非香港居民,可通过香港特区政府网站预约“来港易”名额,每日限额2000人。预约成功人员持有效赴港证件及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经深圳湾口岸、港珠澳大桥口岸前往香港,入境后享有豁免政策。
因应香港特区政府“来港易”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决定在广东省试行恢复内地居民办理赴香港商务签注,为赴港从事商务活动人员提供出入境便利。自10月11日起,广东省内企业机构工作人员及个体工商户经营者赴香港从事商务活动的,可向广东省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赴香港商务签注,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及申请前14天内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除外。持商务签注人员应通过香港“来港易”计划前往香港,并自觉严格遵守相关主管部门关于防疫管理的规定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广东省试行恢复内地居民办理赴香港商务签注,是出入境管理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积极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加快恢复经济发展的务实举措。下一步,出入境管理局将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动态调整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推动有序恢复内地与香港地区人员正常往来,更好服务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助力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