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深圳市委书记和企业家们这样交心
11月1日,“深圳人才日”“深圳企业家日”“深圳市民长跑日”汇聚。

深圳通过地方立法,确立每年11月1日为“深圳人才日”和“深圳市民长跑日”。将这一天确立为“深圳企业家日”,则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提交议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深圳“动真格”的举措,反映出对人才、企业家、市民“动真情”的关爱。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那么深圳是人才的“真爱粉”。企业家是社会宝贵、稀缺的人才资源,而广大市民是各行各业人才的集合体,所以说,“深圳人才日”“深圳企业家日”“深圳市民长跑日”是体现“深爱人才,圳等您来”的标志性时间。
在举行2021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之后,11月1日,深圳又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市委书记王伟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市政协主席林洁、市委副书记艾学峰,与企业家代表们一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听取意见建议,诚邀广大企业家选择深圳、扎根深圳、深耕深圳,共同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会上通报了第二届“深圳企业家日”活动意见建议办理情况,介绍了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主要政策。王明旺、周群飞、王智勇、马健、饶微、陈永强、崔军红、谭伟龙、吴宪、黄宏生、杨松、张耀华、张建军、刘权辉、覃九三、邱建民等16位企业家代表先后发言,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市场开拓、人才政策、营商环境等提出意见建议。
1
王伟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企业家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感谢企业家们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吸纳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
王伟中说,企业发展、个人成长同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紧密相连。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会总书记、党中央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重大论断,深切感悟总书记、党中央对企业发展的关心重视,坚定扛起总书记、党中央赋予深圳的新时代历史使命,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勇立潮头、再立新功。
深圳的未来充满想象、充满机遇。希望广大企业家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在深圳这片春潮涌动的创业沃土、奇迹之城,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高度,助力深圳在新时代新征程跑出“深圳加速度”、打造“深圳高质量”,勇当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彼岸的第一艘“冲锋舟”。
王伟中表示,深圳将牢固树立全周期服务理念,坚持有事服务、无事不扰,服务前移、贴心周到,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快、准、实帮助解决问题,个性问题个性解决,共性问题政策解决,用心用情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着力打造最佳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用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关键一招,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服务的“加法”,激发市场活力的“乘法”,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关于减税降费、普惠金融等政策,确保纾困措施全面惠及市场主体。
二是着力构建最好的创新生态,助力企业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不断提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能级,实施“五大行动”、提升“五力”、打造“五地”,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更强有力支撑。
三是着力提供最优的公共服务,让广大企业家的幸福感成色更足。坚持做大“量的供给”、做好“质的提升”,努力把教育、医疗、住房、生态环境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营造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把党委政府的服务指数转化为企业的发展指数和市民的幸福指数。
王伟中表示,企业与城市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希望广大企业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始终昂扬斗志、激情澎湃,增强爱国情怀、潜心创新创造、诚信守法经营、担当社会责任,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风险防范等工作,扎根深圳以恒心办恒业、以创新创未来,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延伸阅读
深圳实施“五大行动”、提升“五力”、打造“五地”

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持续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整体效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切实担当起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责任。
(一)实施基础研究夯基行动,提升创新引领力。以主阵地作为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实施大科学装置群带动战略,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坪山—大鹏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加快鹏城实验室建设,积极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集群,勇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阵。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完善长期稳定持续投入机制,引导企业及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向基础研究的合力,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二)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提升创新硬实力。积极参与构建央地协同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支持头部企业和战略科研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聚焦底层基础技术、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医疗器械、生物育种等重点领域,建立“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新机制,“一技一策”解决“卡脖子”问题,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
(三)实施成果产业化加速行动,提升创新驱动力。充分发挥政产学研资深度融合优势,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深圳国家高新区建设。完善高校、科研机构成果产业化机制,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沿途转化。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支持力度,实施“三首”工程。做实做优“科创中国”建设试点,加快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建设,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
(四)实施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提升创新支撑力。建设全球金融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优化深市主板、创业板服务企业能力,高质量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加快建设保护知识产权标杆城市。引导天使投资加快发展,建设国际风投创投之都。建设全球金融科技标杆城市,推进金融创新监管试验区建设,构建金融服务生态圈,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
(五)实施创新人才汇聚行动,提升创新源动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建立健全“一把手抓人才第一资源”机制、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人才评价机制,高标准制定新一轮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清单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探索设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奖。建立一流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让人才竞相成长、实现梦想,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2
11月1日,在第三届“深圳企业家日”上,来自各行各业的深圳企业家代表在“企业家座谈会”与市主要领导面对面交流,用诚挚的建言,回报一座城市对企业家的厚爱。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些深圳企业家都说了些什么——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旺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王明旺:
打造“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区
“深圳应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座谈会上,围绕优化深圳营商环境、推动产业链发展,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旺积极建言。
王明旺表示,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快速,拥有从电池材料到动力电池,从电机、电控到整车厂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产业链的支持力度和布局,鼓励本土企业加强创新能力,相互合作,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深圳新能源产业的全球影响力。
王明旺建议政府针对电动汽车产业集群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绿色能源建设等方面,着力挑选一批有代表性、有发展前景、有影响力的企业重点培养,树立典范,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并吸引企业将总部研发以及数字化、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化的工厂落户深圳。
在推动企业数字化快速转型方面,王明旺建议以数字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基础,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继续加大对工业互联网产业的扶持政策与推广力度,帮助传统产业升级迭代,真正实现数字化赋能、制造链赋效、资金流赋信。

蓝思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周群飞

蓝思科技股份公司
董事长周群飞:
探索总部在深制造基地在外的发展新模式
蓝思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周群飞表示,蓝思科技能发展至今,离不开深圳这座年轻、包容、高效、法治完善、管理规范、有市场活力、最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前沿城市。
作为在深圳成长并对深圳怀有深厚感情的企业家,周群飞也积极为深圳发展建言。她说,希望深圳抓住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 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的发展新机遇,引进和培育行业龙头企业,鼓励、支持链主企业精准帮扶中小微企业,实现产业链的整体提升与高效发展,形成大制造、大产业、大集群;同时发挥大湾区龙头作用,主动与周边城市对接,利用周边城市有能耗指标、土地资源、人力成本的优势,进一步探索解决总部在深圳、制造在外地的企业纳统分配问题,即解决总部企业产业空间问题,做强深圳总部经济规模,更充分发挥深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实现大湾区一盘棋共同发展。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智勇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王智勇:
建立智慧物联显示终端产业园区
“半导体产业是电子产业的基础产业,上海凭借辐射到周边的完善产业链配套,其半导体产业形成了较大影响力和先发优势。深圳要占据未来产业发展的高地,也应该加大对电子基础产业的扶持。”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智勇说。
王智勇表示,惠科股份在青岛的厂房,投建一年就实现了量产,有能力、也非常愿意在深圳建一个12寸的晶圆厂,共同推动大湾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同时,王智勇提出,惠科股份希望在深圳建立一个智慧物联显示终端产业园区。“惠科将依托在半导体显示器件与智能显示终端领域的核心资源和技术积累,积极推进物联网创新突破,深入物联网细分领域,围绕车载显示、智能制造、智慧教育等物联网领域开拓深耕,与合作伙伴协同创新,构建智慧物联生态。”

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马健

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马健:
以“BT+IT”模式取得生物医药领域领先地位
深耕生物医药行业多年,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马健认为,中国生物医药的出路是做源头创新,而深圳完全可以通过“BT+IT”模式,取得生物医药领域的领先地位。
马健表示,目前深圳生物医药集聚了迈瑞医疗、稳健医疗、华大基因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深圳的新兴产业,然而我们依然面对如下产业核心问题:相比上海、北京, 深圳生物医药人才相对短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主线不够清晰、城区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不够统筹、城市底蕴和软实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等。
在马健看来,当下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高度发达,有华为、腾讯等软硬件龙头公司,形成了非常丰富的软硬件资源,有利于推动传统制药行业向BT+IT等领域转型升级;此外,深圳享有粤港联动的天然区位优势,便于承接来自大湾区的人才、资金;通过“BT+IT”模式,深圳的医药产业可综合利用地理优势及互联网、自动化、医疗器械等产业基础,与长三角、环渤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差异化发展,取得生物医药领域的领先地位。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饶微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饶微:
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空间规划布局
“截至2021年10月28日,国家药监局批准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注册证(包含核酸和抗体、抗原检测)共65张,其中深圳仅有3家企业共获4张注册证。这和深圳在全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实力和地位是极不相称!”
在座谈会上,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饶微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深圳重点扶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上海、江苏等省市都加强了针对深圳生物医药优质项目及高层次人才的争夺;因受发展空间的限制,也有部分生物医药企业迁入到珠三角其他城市。
他建议,要规划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匹配的产业空间:“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在完成产品研发和上市的准备工作后,就进入起飞阶段,产能不足是企业在这一阶段的主要问题。建议深圳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空间规划、布局,提高优秀生物医药企业用地审批及招拍挂效率。”
饶微还建议尽快出台深圳市优秀生物医药产品扶持政策,对技术成熟的细分领域,规定深圳公立医院国产产品比率,加快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永强

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陈永强:
青年对城市要有爱护力参与感贡献度
在深圳,用了短短6年时间,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影像品牌。公司联合创始人陈永强说,这得益于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部门贴心周到的服务,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完备的供应链体系。
陈永强说,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虚拟现实(VR)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重点产业之一,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也将在此领域继续深耕,力求将我们的全景相机和VR技术应用在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助力我国数字经济做强做优。”陈永强说。
作为一名90后,陈永强也积极为青年发声:“要让青年创业者参与到深圳建设的各个方面,青年让深圳充满活力。”

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军红

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崔军红:
构建一流海洋科技创新联盟
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是广东省六大海洋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军红认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可聚焦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全面提升产业链,聚集创新链(包括原始创新,工程创新,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
具体而言,崔军红建议,以现有大学/校区海洋院系/院所,和科技领军企业为基础,以筹建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为核心拉动,构建一流的深圳海洋科技创新联盟,并对接和成为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一部分,建议参加合作共建南方海洋实验室(广东)和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广东)。
同时,她提出,以支持国家南海综合开发为主线,重点提升重大应用创新、工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支持建设若干个海洋科技产业研究院。借鉴成功经验,产业研究院可以由科技领军企业、海洋相关领域一流理工科大学、产业联盟/聚集区为核心、牵头建设,政府参加共建支持。

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伟龙

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谭伟龙:
让深圳产业“百家争鸣”
“在深圳,有华为、大疆、迈瑞等国际化明星企业,他们是深圳靓丽的名片;也有一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企业,像喜德盛一样,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经营后劲足,具有核心竞争力。”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伟龙在发言中表示,希望深圳对各行各业有影响力的企业给予贴心培育和切实支持,让深圳产业“百家争鸣”,产生更多新的国际名片。
谭伟龙说,喜德盛拥有涵盖碳纤维、镁合金、铝合金材料,从研发到自动化制造和销售的全产业链。其中镁合金是一种比铝合金轻1/3、抗震性更好的材料,公司在镁合金材料研发、应用方面走在同行最前列,已跟大疆无人机、奔驰、一汽大众合作,未来镁合金材料也将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电、电子产品及其他领域。
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谭伟龙说,喜德盛长期致力于推广时尚健康的骑行文化,建议成立深圳自行车队,代表广东省参与自行车项目金牌的角逐,“我们将全力以赴做车队坚强的后盾,以产业的力量促进地方体育的发展。”

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宪

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吴宪:
只有深圳才会陪伴企业从零到上市
“在深圳作为企业家非常幸福,只有深圳才会给企业家过企业家日。”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宪说,自己在深圳创业二三十年,从零起步到公司上市,“只有深圳才会陪伴我们从零到上市,到未来的发展,这是非常幸福的事。”
作为深圳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吴宪说,深圳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今年以来的上市公司中85%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意味着国家在上市的审批当中也在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向走,但这些公司募投项目80%以上落在外地。
她建议,在土地空间紧缺的情况下,深圳可打破行政属地的概念,其实深圳周边很多城市也有伸出橄榄枝,希望承接深圳产业转移,“无论是深圳的各个区之间,还是粤港澳大湾区联动的过程中,希望能给深圳上市公司的募投项目,特别是优质的、高质量的募投项目留一个空间。”

创维集团创始人、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董事长黄宏生

创维集团创始人、
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董事长黄宏生:
应更加注重产业投资的长期性
“我是一个制造业的老兵。”创维集团创始人、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董事长黄宏生说,过去十年,公司顶着压力进行产业升级,踏着光伏和电动汽车的趋势转型升级。
黄宏生说,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各国纷纷提出新能源战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我们国家也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新能源产业从光伏的能源获取、储能到终端用电,开启了新的场景周期。
“深圳也要研究一些后起之秀的创新城市。”黄宏生以合肥为例,合肥的产业投资模式攀了三个高峰,一是面板,二是半导体存储芯片,三是新能源汽车,目前合肥在长期产业投资上领先于全国,建议深圳相关政府背景的产投公司要更注重技术突破,注重产业投资的长期性。

深圳市广胜达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松

深圳市广胜达建设有限公司
董事长杨松:
推动本土建筑企业做出深圳品牌
“我们33年来专注于做一件事,就是建筑行业。”深圳市广胜达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松说,自己见证了深圳的建设和发展,公司建立以来获得了两个鲁班奖、一个詹天佑奖,所有工程的履约率百分之百,工程优良率97%以上,承建的工程97%达到样板工程。
“深圳40年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没有诞生一个本土的建筑品牌企业,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杨松说,民营建筑企业多年来摸爬滚打,通过过硬质量提升竞争力,希望在政府投资工程等方面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同时他建议,要大力扶持深圳本土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推动本土建筑企业做出深圳品牌。

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会长、亿和精密科技集团董事长张耀华

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会长、
亿和精密科技集团董事长张耀华:
设立“深圳制造周”打造品牌
“深圳以科技制造业立市,先进制造业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7成,靠着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先进制造业不断攀强进位,但制造业核心技术依旧被‘卡脖子’,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会长、深圳市亿和精密科技集团董事长张耀华说。
张耀华是土生土长的老深圳,也是一位有着28年制造业从业经历的“老兵”,对深圳制造业有着特殊情怀。为提升先进制造业创新和转型升级,他建议参考深圳时装周、设计周每年设立固定时间节点,作为“深圳制造周”,开展数字技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制造业创新氛围,打造深圳先进制造品牌形象。
张耀华还建议,借助会展平台,通过举办世界级先进制造技术展览会,促进国内外先进制造企业交流,举办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邀请全球先进制造业专业学者、头部企业、行业协会等分享国内外先进制造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突破。

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军

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张建军:
率先建成完整平板显示产业链
“深圳有最好的营商环境,加上产业链有终端企业配套拉动作用,希望深圳市能在国内率先建成完整的平板显示产业链。”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军在发言时表示。
张建军说,十多年前,国内的电子行业是“缺芯少屏”,之后国家大力支持,深圳也在光明区建设了面板生产基地,解决了“少屏”的问题。但是面板所需的上游材料很多是关键核心材料,大部分仍需从国外进口。以偏光片为例,从国外进口量超过60%,如果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将面临断供风险。
“如果能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帮助面板企业降低成本,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张建军说,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已经出台政策,大力鼓励发展上游材料配套产业,深圳完全有优势建设完整的平板显示产业链,一方面深圳的整机产业,包括周边的手机、电脑、电视占了全国半壁江山,具有整机拉动作用,另一方面深圳在光明已有华星光电、惠科,在行业有着很强的带动优势。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覃九三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覃九三:
成立团队服务助深企“走出去”
“中国在电动汽车产业链有技术、有人才、也有资金,作为第一代创业人,我们也有创业的激情,愿意从深圳走向全国、从全国走向全球。”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覃九三表示,优势产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希望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多提供专业服务,建议成立团队服务深圳在国内、在海外投资的企业。
覃九三说,近几年电动汽车在中国、美国、欧洲的发展如火如荼,公司产品在全球也是位居前列,目前也已在海外建厂。从新能源和“双碳”的角度,公司未来的发展不能单纯依赖于中国生产,也要考虑消费属地生产,目前对比来看,日韩企业在“走出去”上有优势,这其中除了企业自身发展的成熟度,还有一部分是软实力,比如日本的产业振兴会、韩国的产业振兴公社提供专业服务等。因此希望政府和相关机构能为企业“走出去”赋能。
覃九三还建议深圳围绕新材料、专业特种化学品规划相关园区,或者相关的研究性园区、中试基地,“从研发到生产之间有一个环节是中试生产,包括电池厂、半导体厂、生物医药产业都需要这个关键环节。”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林捷兴/文 杨少昆/图
3
不止于“倾听”,深政观察注意到,今天企业日的活动持续了一天,除了下午举行的座谈会以外,当天上午还举行了第三届“深圳企业家日”“民营经济 鹏城论坛”。
论坛上,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前海管理局、市中小企业服务局、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围绕“双区”建设、前海全面改革开放和新版“深i企”平台和金融惠企等内容为企业家代表作介绍。
“深圳是一个创新城市,特别期待企业家能投身到未来深圳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强大势能当中,我们未来发展的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都希望真心倾听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做好企业家的‘服务员’。”论坛上,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郭跃华如是说。
事实上,“做好企业家的‘服务员’”,是深圳的领导干部、政府职能部门的共识。
以中小企业服务局为例,该局副局长吕哲在论坛上介绍“深i企”平台的服务时表示,2020年3月,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紧急推出“深i企——精准服务企业”平台,聚焦于快速收集解决企业当时复工复产中的困难问题,为企业提供金融、社保、用工等25大类诉求响应服务,在去年受疫情影响最大的3月至4月,就收到并办结企业诉求4346件,并开通“抗疫惠企政策精准办”专区,受到企业广泛好评。截至目前,“深i企”平台积累的数据已经超过3亿条,各类企业标签14类共计615个,解决企业诉求近6500条。
“民营小微企业贷款,不用找中介!不用找熟人!直接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局长邢毓静在介绍金融惠企措施时说。
企业融资难,最难在“首贷”。据介绍,2020年6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率领商业银行深入社区,送政策上门,缓解“首贷难”。结合各区产业特点,29家银行“揭榜挂帅”入社区,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
截至2021年10月24日,“深入社区稳企业保就业”专项工作小组在全市11个区(含深汕合作区)、74个街道、667个社区和66个产业园区,走访12.35万家企业,其中,有融资需求企业6.62万家。现已有3.80万家企业获得授信,金额936.69亿元。
(深政观察、深圳特区报

第三届“深圳企业家日”“民营经济 鹏城论坛”举行

深圳: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最强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第三届“深圳企业家日”“民营经济 鹏城论坛”在五洲宾馆举行。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少昆 摄
政府部门愿做企业的“服务员”;企业因获得最有温度的支持而愿意扎根深圳。在1日举行的第三届“深圳企业家日”“民营经济 鹏城论坛”上,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家代表、专家共同探讨深圳在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上的实践、感受和建议。
●政府部门:精准服务解决企业痛点难点堵点
“深圳是一个创新城市,特别期待企业家能投身到未来深圳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强大势能当中,我们未来发展的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都希望真心倾听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做好企业家的‘服务员’。”论坛上,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郭跃华如是说。
事实上,“做好企业家的‘服务员’”,是深圳的领导干部、政府职能部门的共识。
以中小企业服务局为例,该局副局长吕哲在论坛上介绍“深i企”平台的服务时表示,2020年3月,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紧急推出“深i企——精准服务企业”平台,聚焦于快速收集解决企业当时复工复产中的困难问题,为企业提供金融、社保、用工等25大类诉求响应服务,在去年受疫情影响最大的3月至4月,就收到并办结企业诉求4346件,并开通“抗疫惠企政策精准办”专区,受到企业广泛好评。截至目前,“深i企”平台积累的数据已经超过3亿条,各类企业标签14类共计615个,解决企业诉求近6500条。
吕哲呼吁深圳的企业家积极使用“深i企”:“新版‘深i企’更加注重回应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特别是要解决企业服务‘最后一米’问题。希望企业家们给我们多提意见,帮助我们改进和完善,成为企业和企业家易用、爱用、常用的‘网红’平台。”
●金融机构:“扫街查数”主动解决“首贷难”
“民营小微企业贷款,不用找中介!不用找熟人!直接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局长邢毓静在介绍金融惠企措施时说。
企业融资难,最难在“首贷”。据介绍,2020年6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率领商业银行深入社区,送政策上门,缓解“首贷难”。结合各区产业特点,29家银行“揭榜挂帅”入社区,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
截至2021年10月24日,“深入社区稳企业保就业”专项工作小组在全市11个区(含深汕合作区)、74个街道、667个社区和66个产业园区,走访12.35万家企业,其中,有融资需求企业6.62万家。现已有3.80万家企业获得授信,金额936.69亿元。
“如果这项工作持续五年,我们一定能把深圳所有活跃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全部‘纳入囊中’。”邢毓静说。
●企业:无事不扰有事服务感受最有温度的支持
营商环境到底怎么样,企业家感受最深。
“我们企业在全国各地有很多产业园,但我还是希望把总部留在深圳。” 中意集团董事长赵心竹说,留住她的是深圳对企业家的支持和保障,这是其他地方都比不上的。
从过去“好复杂”到现在“太方便”,香港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卢锦钦表示,这是很多企业家来到深圳发展时都有的感受。可以说,深圳已经是全国所有城市当中营商环境最棒的城市之一。
面对世界经济的逆风和回头浪,市委市政府号召企业家众志成城,帮助企业解决最难最迫切的问题,不断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自主可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计为企业减免税费、提供融资帮助等,给了企业家最有温度的鼓励和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建明在作主旨发言时说,近几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最强,强力推行营商环境改革,持续优化产业空间资源配置,全方位升级企业服务,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着力营造高效透明、公平竞争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深切感受到,企业运转顺畅的时候,感受不到政府的存在;但是企业一遇到困难,就会发现政府就在身边。”
专家点评:为企业家创新让渡更多空间
营商环境的核心就是三点:一是降企业的成本;二是给企业家创新创创业让渡更大的空间;三是法治保障。
降企业成本就是降企业的制度成本、材料成本、交易成本等,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进行降成本的政策措施的调整。为企业家让渡空间方面,深圳做得很好,但政府仍然要继续应对企业各种不同的需求让渡空间,让企业家自主地配置各类资源,创新发展,因为“企业家知道怎么样把‘土地+人才’组合在一起进行创新”。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企业家创新了,富起来了,合法权益怎么得到保障?”加大法治保障是最重要的举措。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永远在改善、在路上。深圳要继续在营商环境改善上发力,努力打造成为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的最佳首选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林捷兴)

深圳商事主体总量达373.1万户

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商事登记再次交出亮眼成绩单:据市企业注册局的最新统计,1至9月,全市新登记商事主体379451户,其中企业245724户,个体户133727户;全市商事主体总量达到373.1万户,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其中,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新登记48469户,同比增加78.8%。
吸引外资增幅明显
1至9月,新登记商事主体中包括新登记企业245724户,占比64.8%,同比增长5.9%。新登记商事主体主要分布在5个区,按新登记主体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宝安、龙岗、福田、龙华、南山,5个区贡献了全市85.1%的新登记主体。除大鹏新区和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外,其他区域的新登记主体均以企业为主。
“深圳总体经济稳步增长,企业经济仍是主力。” 据市注册局副局长赖丽英分析,企业新登记情况保持同比增长趋势,个体户新登记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收窄,可见深圳市总体经济仍处在稳定恢复之中。
据统计,外商投资企业新登记4691户,同比增长50.9%。深圳吸引外资增幅明显,投资区域和行业分布集中。赖丽英介绍,深圳市外资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南山、福田、龙岗和宝安依然是主要外资投资区域,主要集中于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大行业,其行业分布及变动情况与企业新登记情况保持基本一致,外资企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深圳对外市企业保持较强的吸引力。1至9月,深圳市共迁入企业1693户,同比增加135.1%。
新登记主体均以企业为主
据统计,1至9月,深圳市新登记商事主体集中在第三产业,新登记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和个体户的第三产业占比均超过90%,每个产业的新登记主体均以企业为主。深圳市三季度新登记商事主体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0.2%、7.6%和92.2%。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新登记数量呈现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17.5%和5.1%。
“从行业分布来看,1至9月深圳市注销企业主要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据市企业注册局办公室主任王泽深介绍,四大行业之中,批发和零售业的占比最高,为42.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比最低,为6.4%。深圳市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第三产业仍发挥优势。随着疫情防控局面进一步好转,加上不断推出激励政策,消费类行业发挥潜力,成为经济增长的着力点。
1至9月,深圳市共注销商事主体151385户,同比增长6.3%。据市注册局办公室副主任袁野分析,总体来看,深圳市前三季度注销情况有所增加,企业注销数量和个体户注销数量均呈现同比上升。主要原因是深圳市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快速退出机制建立后,加快了被占用名称的释放,为新注册的市场主体使用规范名称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深圳市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采用强制注销的方法清理了大批僵尸企业,使得各类商事主体注销数量同比增加。
海洋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幅大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9月,深圳市新登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48469户,同比增加78.8%。各行业按本期新登记企业数量由多到少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低碳、海洋经济。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登记企业31261户,同比增加108.4%,数字经济新登记企业7839户,同比增加81.3%,高端装备制造新登记企业5735户,同比增加69.7%。海洋经济新登记企业193户,同比大幅增加141.3%。
战略咨询专家郭磊建议,从产业布局方面,政府需要进一步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制定适合于深圳持续发展的整体规划,并结合规划出台相应的产业扶持或资助政策,使深圳能够有效地利用好目前这样的产业发展契机,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另外,大力引导企业需从长远发展考量,重视技术与研发的投入,在关注近期利益的同时更能够沉下心来加强基础研发,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深圳:一座拥有200多万个企业家的城市

11月1日
有多少人守候着这一天的到来
有多少人捧着手机
只为等待双十一的狂欢
但今天
不仅是打工人一年一度疯狂购物的日子
更是.....
你老板的节日!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