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瓶子,柴扉(18岁),yoroko16岁)
主持邹峰
整理:yoroko
21天,是养成一个习惯所需要的时间,也是接受一个观念所需要的时间。
“21天,让美好的改变持续发生。
第四期21天线上营不知不觉过去快20天,我回到了久违的线上会议室。正式直播前不可避免地紧张,我换了两副耳机。这次的圆桌派是由瓶子姐带领我和柴扉小哥来分享有关21天线上营的内容和体验。由此还聊到了很多有关陪伴和家庭的话题。瓶子姐先给出100张卡片,让我们选一张最符合自己的。谈话在桌游只言片语的轻松氛围中开始。
“在线上营,最大的感受是温情,感觉到有人在陪伴你。”
柴扉是个喜欢古风和汉服的18岁男生,和渡过结缘是源于巧合。开营的前一个星期,他在配音软件上遇到了一位和自己状况相同的小伙伴,对方正在参加21天线上营并推荐给他,于是他和家长提出了要参加的想法。
我就入坑了。柴扉这样描述加入21天营的过程。在参加21天营前,他对于网络交流的体验并不美好,但在21天营里他感受到了很多的包容。大家不会因为你做错了事情而指责你......这里都是和我一样的人,他们知道我在想什么。对于柴扉来说,最难忘的一天是最后一天。结营会的时候柴扉特别感动,特地穿了汉服和大家道别。我想模拟第一次进营时候的场景,我说大家好,我是柴扉。结果有个小伙伴和我说:欢迎你来到这里’。
新伙伴柴扉不同,我去年初就接触了渡过。一开始参与线下营,后来纯粹因为没事干报名了线上营,逐渐乐在其中。参加第一期时,活动的设计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三期再来参加时发现线上营有意思了很多。每天晚上体验不同的活动,也可以督促我每日打卡。
在这21天内,我们要进行一个美好打卡,每天坚持做一件自己热爱的美好的事情,并且发到平台上给大家分享。
“猫式关系”
猫不会强烈期盼你的回应......人和猫之间虽然有牵绊,但也是独立的个体。我这样表述我喜欢猫的原因。不按人预设好的逻辑去行动,而是有自己的独立想法。邹峰老师提出了像养猫一样养孩子的想法。瓶子姐联想到了青少年营成员们的家长。
在带领21天营的过程中,她发现很多家长的焦虑情绪都非常严重,甚至想要监控孩子每天在群里的举动。家长的控制感过于强烈,会打破线上营的平衡和约定。事实上,孩子要做的事属于他们自己,这个时候如果强行去督促是没有效果的,甚至会起到反效果。瓶子姐也希望家长放手多一些,对带领人的信任多一些,给孩子独立的空间,更自主地去发挥他们的选择。柴扉和我深表同感,有时候家长不在场,我们会更愿意打开心扉。
邹峰老师还提到,不只是像养猫一样养孩子,家长们也可以尝试像猫一样陪伴孩子。家长自己也要保持独立,不要总是盯着孩子、围着孩子转。很多时候看起来是孩子依附于家长,但是实际上更多时候是家长放弃了自己的独立人格来围着孩子转。比起狗狗积极期盼回应的热情,猫带来的是恰到好处的安静陪伴。柴扉表示,希望家长们不要总是不停追问孩子,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压力。
除了青少年营,21天线上营还设有家长营。华老师发起家长营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家长要做好自己。瓶子姐也非常同意华老师说的家长改变的速度就是孩子康复的速度。
“我最喜欢的活动”
21天营中,柴扉最喜欢的是分享类的活动。比如晒宠物的宠物乐园,和分享一首歌与爱好的分享大会,每人都有机会讲述自己的故事。我刚好相反,我比较喜欢科普类的活动,能够了解很多心理学领域的知识。这其中首推sandy姐的两性之夜。中国的很多家庭对于性教育避而不谈,甚至谈之变色,两性之夜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科学正视性的机会。孩子们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当晚的参与率几乎达到100%(笑)。
除了讨论两性话题的活动,21天营里也有诗歌之夜”、“生命拼图等受孩子们喜欢的活动。瓶子姐表示所有活动都是围绕各种主题设计的。以往的主题有自我觉察”、“动力提升”、“际交往”和“目标寻找等等。
此时一位家长观众提问:孩子一直关在房间,一天不说话,总想喊她出来。
柴扉分享了他的感受,他希望自己能有独立的空间,不被任何人打扰。不管自己什么时候走出去,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在选择打开门之前,我希望自己能一个人安静的待着。我有我自己的星球。”
而我觉得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可能是一种物极必反。在之前的生活中,孩子被家长介入太多,觉得自己没有隐私,所以用这种方式想去对自己做一个弥补。过一段时间,孩子得到了ta应有的、足够的隐私之后,孩子会自己走出来。
柴扉说,打开房门他会觉得不自在,把门关上感觉就会好很多。是一种想把自己隐藏起来,不想暴露在家长面前的心态。但反观柴扉在营里的状态,先是自主报名了线上营,在营里积极参加活动,最后和大家成为了互相理解的朋友。关在房间不代表封闭自己,反而是代表孩子在以自己的方式和外界交流。所以邹峰老师让家长们别太担心。
“如何唤醒孩子”
瓶子姐也分享了自己曾经作为患者的经历。有时候孩子不愿打开房门,是不愿意给家长展现自己生病后糟糕和脆弱的一面。我的样子不足以让你们来爱我。如果让你们看到了我的狼狈不堪,我就还要花力气去弥补你们的期待。
瓶子姐也提供了家长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这样干等着。我们不要生拉硬拽,而是要唤醒孩子的自主决定能力和价值感。唤醒孩子有哪些方式呢?
其中一个就是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 ,把决定权交到孩子手中。之前在线上营的生命曲线活动中,发现孩子情绪和自我价值感的的巨大波动往往都与学业有关。在让孩子们回忆上一个让你废寝忘食的时刻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选择了高考、中考、熬夜做作业或者学业相关。孩子们很少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做自己热爱的美好事情的时间。
21天营中美好打卡的初衷就是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定义美好。每个孩子的打卡事项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只属于自己的美好的事情。每晚的活动也不是强制参加,孩子可以自主选择,带领人不会强迫孩子。并且会设置激励奖金和礼物。让孩子在自己的选择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疗愈方式。
第二个唤醒孩子的方式就是“胜任的需要”。休学在家的孩子并非无所事事,ta可能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证明自己在家庭中的价值感。
而在21天营中,带领人根据孩子们不同的特长给了他们不同的胜任机会。有的孩子喜欢登山徒步和健身,我们就邀请ta来做分享。还有孩子有唱歌或者养宠物方面的特质,我们会为他们提供平台。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一起发现孩子的特质和特长,帮助ta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参加完三期线上营后,我申请成为21天营的小助手。每一期的线上营都会配有2-3位小助手,他们是状态调整得比较好,并愿意贡献自己力量的营员。所以瓶子姐认为,孩子休学在家,家长们应该找到适合孩子的、力所能及且做起来不费力的事,来满足孩子胜任上的需要。
第三个方式是满足“关系的需要”除了带领人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还有同伴间的关系和归属感。上一期21天营中有三位小伙伴一起在杭州面基吃了顿火锅,他们在社群里互动异常积极,一点也不“抑郁”。
除此之外,还有孩子们自发组织的各种日间活动。白天大家有时候会一起看电影或在全民k歌上唱歌。睡不着的夜猫子们还有深夜档,大家一起安静地聊天。此外还有营员们自发组织的自习室。
邹峰老师解读说,很多孩子学习关门的原因也包括不想让家长知道他们在学习。“家长一旦知道他们在学习,期待就起来了。”我也表示,期待是可以有的,但不要把孩子们开自习室当成理所应当的事情而对他们有所要求。自习室不仅是做作业的地方,很多营员在自习室里选择安静地看书或者画画,这也是他们的自习广义的学习。柴扉说,不只是学校里的功课。这种学习是自发的、纯粹的享受,而不是功利式的学习。
  • 家长提问:想给孩子报名,但怕孩子不参加。”
柴扉认为21天营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不愿意参加也不要强迫,每个人都有最适合ta的疗愈方式。
邹峰老师建议,家长要把选择权完全交到孩子手中。而不是表面上在与孩子商量,事实上如果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决定,就立刻冷下脸来。此外,要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和期待。有时过度的期待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我本来打算去的,你不停催我去,那我就偏不去。柴扉和我表示强烈共鸣。
我对邹峰老师的表述进行了一些小补充。不期待不等于贬低。不期待是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个性上的。与其说是不期待,不如说是不过度期待,以平常心对待就好。
  • 家长提问: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相处了
瓶子姐建议:把孩子当作大人对待,这样孩子往往能更好地给出反馈。
柴扉认为家长与孩子相处中,倾听很重要。有时候非常认真想和家长沟通,但家长往往武断拒绝不愿意倾听。这样的次数多了之后,我就不会再这么热情的交流了。
邹峰老师也提醒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避免成为抢话筒的麦霸,慢慢孩子会因习得性无助而再不愿意沟通。
圆桌会议的最后,我们再次玩了开始时的桌游只言片语。每个人选择代表理想中家庭的卡片。由个人开始,到家庭结束。是群体化社会化的融入过程,也是21天线上营能够带给大家的收获。
21天线上营第六期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请入群,请扫描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未尽事宜欢迎入群咨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