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文    张进/图
我有十年抑郁史。我在体制内工作,因工作压力导致抑郁、焦虑,开始治疗。怀孕后断药,顺利产女,产假期间又频繁抑郁。目前未服药,大概每间隔三周,会有一次低落期,持续四天左右,好在焦虑抑郁感可控。

抑郁焦虑久了,会不知不觉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抑郁焦虑。正确认识自己很困难,但我的反思是真诚的。

一 抑郁让我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我一直以为,我抑郁的原因是我个人能力差。
在我爸爸看来,我的问题就是想得多、做的少。其实,我父母都是追求完美的人。比如我爸爸炒股,永远叹息自己不能最低点买入、最高点卖出;我妈妈买东西一定要买性价比最好的,即使做家务也要求很高,以至于我老公和父母一起住会感到压抑。
我父母说对我没有什么要求,但我觉得他们对我要求不低。每当我和他们谈我工作上的烦恼,比如我对某同事如何如何,被领导喜欢,他们会说:“那你也要这样,你多和人学学呀!”他们不知道,有些事,我学不来。现在我很少跟父母谈论工作了,因为真会让我更丧气。
我也尽量不和他们谈我的心理问题,因为他们不理解。爸爸认为抑郁都是我想出来的,我本应可以控制我的情绪;妈妈就是让我吃药。可能是她听了我太多的我的抱怨,已经听够了。
抑郁第十年,我无意中看到一本心理学书籍《被讨厌的勇气》,上面有一句话:人生所有的苦恼都来源于关系。
这句话点醒了我。我此前一直以为,幸福源于个人能力、个人财富,所以我刻苦学习,想要取得这些技能和财富,寻找所谓的安全感。
我当时没有想过:其实和父母的关系,和爱人孩子的关系,和朋友的关系,甚至和宠物的关系,都会更稳定地带来幸福感和安全感。
那么是什么让我忽视了关系的重要性?
一是唯读书高。我记得在国外留学时,一次同学好友请我一起过冬至,而我因为忙于学习拒绝了。现在想想,值得吗?我刻苦读书没有让我有一个自己满意的事业,而那位朋友依然是我的朋友,这是一件小事,但说明当时我是唯学习论的。
二是唯结果论。父母常常太关心我的实际利益,忙着支招,忙着让我变得更强大,反而忽略了我的感受。慢慢久了,我对自己、对他人也形成了这个行为模式:只看结果,不重视过程中与人的关系。
比如,我看到婆婆生活日常购物很随便,买的东西我常常不满意,我就会提出来,婆婆当然受不了了,难免吵架。现在我明白,损失一些钱财,天不会掉下来,但是与亲人的关系破坏了。想通这些,我在这方面就很少产生不良情绪,心理层面的认知太重要了。

二 对于死亡、衰老和个人成长停滞不前的焦虑

美国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将人类所有的焦虑,都归结于于对死亡的焦虑。我觉得,至少对于我的问题,他的观点成立。
一是对衰老的焦虑。我刚开始焦虑时,大概25岁,那时皮肤光滑洁净,但当焦虑抑郁发作,我会极其过分地担心自己的皮肤,天天照镜子瞪看自己脸部的毛孔着,觉得皮肤开始老化了,更害怕这种变老的趋势,怕自己没有嫁出去就老了。
现在我的衰老焦虑的问题暂时得到了缓解。因为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焦虑很大一部分转移到孩子的养育问题上。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似乎不那么在意自己变老。我知道时间是公平的。
二是对个人成长停滞不前的焦虑。我有一个不能实现的梦想,就是在一个领域成为专家,但这个梦想无法实现了,因为目前我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不高。
我做过一些尝试,自学过英语翻译,倒腾过股票,但是没有能坚持下来。成为专家不是简单的事情,我在逐渐接受目前从事的工作是一份替代性很强的工作。
我在抑郁期,喜欢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做对比,最后都会回归到我最大的短处,情绪不稳定,内耗严重。按照欧文·亚隆的观点,害怕衰老和担心自己不够卓越都与死亡焦虑有关。我是这样解释的:随着年龄增长,容颜老去,只有将个人内在成长作为弥补对象。当我发现自身能力(与个人财富)成长有限时,不可抑制的焦虑和抑郁随之而来。
三是死亡焦虑。欧文·亚隆在书中列举了人们对于死亡焦虑的防御,比如自我的独特性、寻找终极拯救者等等。我也曾试图亲近宗教和哲学,但无果。
目前我是被我的孩子拯救了。每次我焦虑抑郁,我看着宝宝,能够感受到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和探索欲,她的生长发展那么自然而然,不可抑制,由此我相信她能健康长大,同时也有了做母亲的自信。

三 当了母亲,更需要自我成长

有些人不愿意生养孩子。认为不愿意自己受罪孩子受罪。如果抑郁症患者做出这样的决定,有一定合理性。因为作为一个容易紧张的妈妈,每个阶段我都要承受比常人更重的焦虑担心。
但是我不后悔我的选择。体验过生养过程的焦虑担心,我也体验了与之相等的幸福和亲密感。这是激素催生的、动物本能的感觉,也是人类最原始最深沉的感情。
为什么作为母亲更需要成长呢?因为作为母亲我们希望给孩子我们最好的东西。那绝不是焦虑抑郁的情绪,而是稳定的、温暖的、理性的爱意。
我发现,每当我情绪低落焦虑的时候,我会把很大一部分焦虑转嫁成为育儿焦虑。随着孩子长大,未来我还会遇到更多要焦虑的问题,我对焦虑的处理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亲子关系和小孩的成长。
我多么需要发现并打破固有思维,从关系的角度出发,让我的孩子和家人都活的更好一些。比如保持和婆婆的良好关系,有利于一起抚养孩子,有利于全家人的和谐健康。

四  如何与伴侣建立亲密关系

我的老公是一个极其平和的人。客观的评价他的工作能力,他技术好,工作有底气。但他有死穴,就沟通能力弱,对于一些利益也是不争不取。相当舍得与放下。
我对于我老公的不争不取,不够上进颇为不满。在我情绪正常的时候,我会看不上他的种种平和。但是大多时候对于我对他的打击,他不受影响,可见他内心相当强大。所以每当我情绪低落的时候,我就开始羡慕他的平和平静平稳的情绪。
每当抑郁来袭,我就需要他的倾听与陪伴。我会和他说我最近焦虑了,你要帮我多做些事情,多带一下孩子。他就答应着,并不评判我。陪我散散步,跑跑步,上班时问一下我的睡眠和吃饭情况。表达他对我的关心。他的陪伴伴我度过每次低落。尽管他没有满足我的某些期待,但是他满足了我最重要的需求,因为他让我感到他能接受我,而实际上他也接受了我。
与其他男性交往时,我从来不会相信其他男性会全然接受我。尽管他们也许更有魅力。但我的不信任造成我无法打开自己的心扉,在关系中僵硬不自在。

五 关于意义,关于爱

抑郁十年,起起落落,我对疗愈的经验是:一定要多关爱自己,多认识自己。
首先是学会觉察自身情绪。刚开始情绪袭来,我感到食欲下降,其他没有大改变,一两天后,才发展到睡眠受到影响,接着有了更多的负面情绪。我也会疑惑;到底是我的负面情绪先来,然后影响到我的生理功能;还是我先有某些器质性病变,神经递质减弱,然后才形成了更多的负面情绪?
我知道这是无解的,或者说是两者互相作用的。于是我也就不纠结他们的先后的问题,而是尽量做到觉察。一旦觉察到自己的某种负面情绪来临或要来临,这种负面情绪的作用就会减少。
觉察自身情绪是对自身保持关注和关爱。觉察到某种情绪后,不评判,仅仅是继续观察和体会。如果和某种负面情绪较劲,那么只会陷得更深。
其次要试图剖析情绪产生的原因。知道自己怕的到底是什么,即便暂时没有解药,心里都会好过一些。
此外,更重要的是对爱和意义的理解。我不知道别人的爱是什么感觉。我对于伴侣和孩子更多的是依赖。我需要他们。比如我女儿,她当初小小的,吃着奶睡着觉。我感到这个生命依附在我身上。而被需要是如此的幸福和满足。
我现在关心担心她的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仅仅是因为我怕她生病受苦吗?还是因为怕她生病而让我自己更劳苦,或者是担心这些病会让女儿丧失未来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成为我的累赘?
我感到我的爱很自私,很功利性。如果可以无私的爱他人爱自己,是不是心里会轻松一点?
最后,是关于人生意义和价值。以前我将人生意义和价值感,同个人事业联系在一起。事业上的挫败感和疑惑会一直伴随着我。也许我需要在我认为普通平庸的工作中,为自己找出点意义。
这些年,经过剖析,我似乎更了解自己:了解到自己的特殊性和自己的局限性。通过对于外在世界和他人的观察,最终我们的心智会突破障碍,得到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