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张进
那是十年前,开学不久的一天,我才十岁。中午吃完饭,忽然听到手机响了,看了信息,才知道,我的爷爷去世了。匆匆请假后,我坐上了飞往老家的航班,那是我第一次坐飞机。
到了老家,看见爷爷静静地躺在冰柜里,我的心莫名的空了。放假时才见过一面,却在我上完午课后骤然逝去。我陪伴着他,从中午直到晚上。
我曾幻想他某天会醒来陪我,看着我长大,陪我说说话,就和小时候一样,但是我却叫不醒他,后来长大了,才发现人走了就再也醒不过来了。童年时,一家人围着我,在我身边开心地说着话,这一切欢乐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这些年里,因为这件事,我流干了眼泪,我没来得及在他还在的时候,爱他一次,他总是因为让我开心而付出他所有的爱给我,而我却还没能回报给他。
寂静的深夜,我翻来覆去,脑海播放的是一帧一帧悲伤的画面。曾让我开心过的情景,仿佛都化作泡影,转身就消失不见,让我彻夜难眠,有一种钻心之痛。
十年来,家人逐渐走出了亲人去世的悲伤,而我却走不出来,虽然我在拼尽全力让自己不再伤心难过,但是依旧是毫无意义,我依旧还是在那个角落里原地踏步。我与我自己做了很多思想斗争,都失败了,我曾心灰意冷,认为一辈子都只能这样生活下去了——我曾试图尝试以彻底死亡的方式去到他那边,去陪伴他。
最后一次犯创伤再体验的时候,正好是在心理治疗师那里,那时我忽然哭了出来,让治疗师也是一愣。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我对着空座位,假装我的亲人坐在那里,然后对着座位说自己最想对自己的亲人说的话。我说了一句,为什么你不等我爱你一次。我仿佛听到,爷爷说,他很抱歉没能陪伴我长大,很遗憾没能让我爱他一次。
这天晚上,我又做了个梦,爷爷说,他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的梦里了,因为他将在不久后就要去投胎,让我照顾好自己,有缘再见,然后他哭了。一瞬间,我心里的疙瘩消失了,仿佛重生一般。
到今天,我才算是逐渐地走了出来。回首这十年,我从一个小孩子成长到了成年人。有些伤痛,只能等到时机成熟,才能化解。
——李晴雨
邹峰:今天的主角,网名李晴雨,她是渡过圆桌派交流群的活跃群友。加好友聊了以后,她的特殊经历让我很受震撼,就邀请她来参加圆桌派。
我还邀请了于宏华医生,她是一位知名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受过拉康派精神分析的培训。
李晴雨邀请了她在网上认识的一个朋友夜幕菌参加,可以从她的视角来更好地了解李晴雨。
下面,我们就以于宏华医生对李晴雨问诊的方式进行,我和夜幕菌做一些信息补充。
“十二个小人儿,轮流掌管我的身体”
李晴雨:
这些人格当中,最早出现的是“晨风”,然后是“晨光”,再后来是“晴雨”
“晴雨”现在已经消失了,这个比较难解释,不过确实已经消失了。“晴雨”算是一个比较好学的孩子吧,或是说好学的成年人。
后来我看了国外的一本讲多重人格的书,我学到了一点:要慢慢地融合这些不同的人格。
于是“晴雨”说:“我们几个人,就融合到原来的主人格的身上吧。”可是,只有“她”自己试着与主人格融合。
不久,似乎是感受到其他的人格并没有融合,“晴雨”又出现了,问为什么。“他”们说:“在我们的印象里面,只能一个一个地慢慢融合。”后来,“她”好像接受这个现实了,就再一次融合了。不过“晴雨”还是有一点不高兴的感觉,就像是大家欺骗了“她”一样。
“晴雨”照顾我这个身体,前后有5年多的时间,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平静,用我治疗师的话说,稳定了我的内环境。我很感激,甚至有一点怀念“她”。现在“晴雨”偶尔还会以某种方式回来看一下我。
这也是“李晴雨”这个网名的的由来,为了纪念“她”曾经来过。
于宏华: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那些没有融合的人格,也在轮流照顾这个身体呢?会不会影响到你的生活?
李晴雨:
有的人格会照顾,但是也有些会破坏,比如自杀人格A和B,除了“他”们两个,其他都还可以照顾我的身体。
最开始是影响休息。比如在快睡着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一个很刺耳很大的声音,其实在现实里是没有那种声音的,然而只有其中一个人格听到,不同于精神疾病里面的幻听。
有时候还会影响自己心情,然后会导致那些不太好的事情,比如自杀、自残。自杀人格A和B有时候会怂恿其他比较好的人格,也来参与这些活动。后来”晨光“说他要摆脱那种黑暗的性格,就再不参与这些活动了。
因为我从小就比较孤独,身边也没有什么朋友,所以不影响与人交往,主要是影响自己的心情。
于宏华:
我想知道,你有没有去医院看医生,看看这是怎么回事儿,然后做一些治疗?
李晴雨:
去年就看过了,我接触了一个心理咨询师,他说,我这种情况不算是人格分裂或多重人格,这种情况可能属于“不同人格”的范畴,但是他不能确定是不是属于多重人格。
到了去年的10月份左右,他向我介绍了另一个医生,也就是我现在的心理治疗师。他最初也认为是多重人格,后来又认为我不是,原因是,多重人格会突然切换而不自知,而我可以意识到是谁在和谁说话。但是我有时候可以意识到人格之间的切换,有时候意识不到。因为我有创伤,所以医生现在在按照我的创伤来治疗。
旁观者看到了什么?
邹峰:
我补充一些信息。那个“晨光”,我比较明确地遇到过。我后来知道“晨光”的特点是大胆,是比较会说话、比较勇敢的一个人。“他”在这些人里面,通常以一个保护者的身份出现。当遇到有些比较困难,或是危险的场景,需要一个大胆的人格去处理或者联络,这个时候”晨光“就会出现,负责对外联络。
举个例子:为了录制今天的节目,李晴雨建了一个群,在安排的过程当中,她忽然说,我是“晨光”。这个时候,她就表现出比较大胆,积极主动。也就是说,她切换到了一个男性的,比较大胆的保护者的形象。
于宏华:
可以看到在李晴雨心灵中的多个人格,有的是破坏性的,有的是保护性的。我想问一下夜幕菌,作为李晴雨的朋友,可以说说她还有什么比较有特点的人格吗?
夜幕菌:
记得有一次,我和她通语音,她切换出来的人格是“晨风”。具体讲的什么我记不太清楚了,“晨风”给我的印象就是豪爽。平时她找我聊天,给我感受是能比较知心交心的一个朋友。
有时候能感受到她语气有明显的变化。然后我就意识到,她可能切换人格了。如果我感受到她的口气忽然变得截然不同的话,我也会换一种语气说话,跟“他”解释刚才发生了什么,这样的。如果我不解释,她可能就不知道。有时候她会翻聊天记录,大概会知道一些,但是大多数时候,是我来解释。
我记忆比较深的,就是那两个自杀人格A和B。那两个自杀人格跟我吵过一架,“他”们很凶,很不讲理,我差点儿就骂不过。大多数时候,她都是一种比较柔弱,然后比较抑郁的状态向我求助,她就是经常想要我陪她聊天什么的。
关于失忆的一些小问题
邹峰:
李晴雨可能有一些失忆的情况,有一次她和我聊的时候,一下就没有声音了。后来她跟我解释,是去找眼镜去了。
找眼镜这个事情会经常发生,但是过了一阵她就会反应过来她其实并不戴眼镜。因为她之前是假性近视,戴了一段时间眼镜。但是后来假性近视好了之后,她就不戴眼镜了。
李晴雨:
对,就是这种情况,没有办法控制,也没有办法停下来。
有一次,好像就是我亲人去世的那一段时间。我去商场想看书,走着走着,脑子里面就会出现一些谁去世了的场景,然后我在那里哭,现在经过心理治疗之后,总算走出来了。
这个时期一直持续了有十年吧。本来是想,靠自己的能力走出来的,可是自己能力不太够。
于宏华:
是爷爷去世的那段时间,出现失忆的情况吗?
李晴雨:
对,就是那段时间,然后忽然反应过来,我爷爷已经离开了,但是之前一段时间,我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去世了,以为他还活着。这种情况经常出现。
于宏华老师谈多重人格
于宏华:
我谈一谈我的看法。
我觉得李晴雨确实存在多重人格。它属于认知障碍,正式名称解离型身份认同障碍”。通说认为,多重人格障碍下,人格之间相互意识不到对方的存在。我认为这是比较严重的情况。但是也有一种情况:人格相互之间能察觉到彼此的存在,以及不同的人格转换这个过程。李晴雨就属于这种情况。
我认为这是一种高功能的多重人格。或者可以理解为:相对来说还比较有力量,健康程度相对来说比较高。甚至有这样一些多重人格:他如果自己不说,就没有人知道他是多重人格。
李晴雨:
我在看医生之前就注意到这种情况了,但我当时还不知道有多重人格”这种说法。
后来我读到了一本书,叫《二十四个比利》。这是一个多重人格的真实案例,被拍成了电影。我对比了一下我和主人公比利的症状,然后我就觉得我好像是,又好像不是,区别在于我失忆没有那么严重。但是确实有很多人在我这身体里,我的不同人格有时候可以互相交流,有时候又交流不了。
于宏华:
你觉得你的失忆不是很严重,但是刚才邹老师说,他注意到有的时候你还是会忽然之间出现一些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你自己意识不到。换句话说,你的记忆还不是那么具有连续性,刚才夜幕菌也谈到了,跟你聊天的时候,你人格转换时,她要向你现在的人格解释一下刚才出现了什么事,否则你可能意识不到。其实这些事情都出现在你的身体上,所以就是一个失忆的状态。
人格实际上是一个主观的自我。自我是怎么形成的呢?是通过认同自己生活当中那些重要的人物,来慢慢形成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男孩,他小的时候比较淘气,不听话,不懂事儿,后来他的家庭出现重大变故,比如作为家庭支柱的爸爸病或者离世了,这个小孩子好像一夜就长大,变得像他的爸爸一样勤劳勇敢,有担当,开始像他爸爸一样,承担起这个家庭的责任,我们说,他的自我认同了他父亲那部分,或者说,他把爸爸的特点整合到他自己原来的性格特点当中去了。
然而他原来那些调皮淘气的性格,还可能没有完全消失,他有可能会继续表现出来一些。
人格的整合是依赖于记忆的连续性的,我们必须得有一个延续的记忆,才能够把生活当中发生的事情,包括一些认知的一些改变,整合到你自我当中去。
多重人格患者就不能很好地整合,是因为他的记忆受损,缺少记忆连续性。为什么没有形成连续的记忆呢?就是因为创伤。遭遇创伤经历的时候,尤其是小孩子面对比他强很多的成年人,被虐待、责骂,整个人就处在一个应激状态。这时大脑里的糖皮质激素就会大量地分泌。小孩的大脑是在不断发育的过程中,激素大量分泌会影响大脑某一些部分功能的正常运作。
人的大脑有不同的分区,承担不同的记忆、功能,其中海马体承担的是情景记忆功能,其他的区域可能会存在一些语意记忆、情绪的记忆、身体和感觉的记忆。海马体对糖皮质激素比较敏感。这个时候情境记忆可能会受损,而其他记忆功能仍然良好,所以他可能对这件事情到底有没有发生很疑惑。
因为有这样一个记忆受损的阶段,多重人格的来访者,在他们形成自己人格的过程中,不能把一些重要人物的一些特点整合到一起,就会出现各种人格自成一体,形成所谓多重人格症状。
我们来看看,你有这样几个主要的角色成分。
一个是受害者的人格。你和夜幕菌聊天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就呈现出一个受害者的人格状态。如夜幕菌所说,大部分的时候,你希望能与别人交流,得到帮助,实际上就是“晴雨”,是你本人。
还有一个施虐者的人格,你的施虐者人格呈现的时候,其实你认同的就是那个虐待你的人,“他”是残暴的,具有破坏性的,对你来说就是那个自杀人格A和B。
同时还会有一个是施救者人格,可能就是你生活当中那些能够保护你的人。“晨光”和“晨风”是大胆果敢的,豪爽的,能够保护你。
 这就是多重人格形成机制。
相关阅读:
本文整理自渡过圆桌派第51期:
一个身体十二个灵魂
嘉宾:李晴雨、夜幕菌、于宏华
主持人:邹峰
整理:阿酒(渡过青春号成员)、邹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收看回放
扫描下图二维码订阅渡过圆桌派2021年合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