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营的讲师们。(左起:邹峰、金美、张进、马龙、梁辉) 摄影:翠小花(家长)
(一)
从个人角度,我认为这次训练营是成功的。证明我们对社会需求的把握是敏锐的,方向是正确的。整体运行流程也是顺畅的。有一些不完备的地方,我们根据家长、孩子们的意见,现场做了调整,也都能衔接上。看样子,下一次训练营,我们不需要颠覆性推倒重来,只需在这次的基础上微观改进就可以了。
这次活动也是我们团队内部的一次磨合。我们来自四面八方,很多人是第一次见面。通过几天的相处,我们知己知彼,知道以后如何扬长避短,更好地合作。这是又一项收获。
因此,谢谢你们,在座的家长和孩子们。在我们对自己还没有完全把握的时候,你们就愿意和我们走到一起,探索新型疗愈之路。这种无条件的信任,我们当珍惜、铭记。
我们的“陪伴者计划”,是一项开创性的实验,即发掘、调动、整合成千上万康复者的力量,探索一条综合、全程、全人关怀式的精神障碍疗愈之路。前无古人,但肯定后有来者。将来有一天,如果我们的探索能够被推广,更多患者能藉此获得更好的康复服务,这之中会有你们的一份功劳。
(二)
在本次训练营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对家长和孩子们分别说几句话。
第一句话,是对家长们说:摆脱和孩子相互缠绕的共生关系,做独立而自由的自我。
昨天讨论时,一位家长表达了她的困惑:“本来我还是会当家长的,不管对不对,总还知道怎么做;听你们讲后,我反而不知所措,不会当家长了。”
当时我有些沮丧。仔细一想,觉得这并非坏事,很可能正是改变的开始。
首先,我想说明,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最多有相对真理,更多是一个道理中对与不对并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应用。这次活动,可能我们对家长的批评多了一些,这是“矫枉必先过正”。我们希望家长“后退一步”,并不是说对孩子绝对不能管。管当然要管。只是管什么、怎么管、什么时机管、用什么方式管,其中有智慧、有方法,是需要家长摸索的。
改善亲子关系,从来就不存在一个统一定制、普遍适用的方案。那必定是刻舟求剑。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家庭治疗同盟,亲子心心相印,相互信任;又彼此独立,而非缠绕共生。倘能如此,家长的行动空间就会大大拓宽,不至于动辄得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如果父母和子女都独立而自由,犯点错误又如何?问题是自己和子女都可以承受这样的错误,适时作出调整。这样的亲子关系,才更真实、更成熟;如能这样,父母管子女时,甚至可以从心所欲,随意发挥。这就达到了一个境界,叫‘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又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三)
刚才这句话,是对家长说。第二句话,我想引用加拿大诗人莱昂纳德 · 科恩的诗,对孩子们说:
“万物皆有缝隙,光由是照进。”
你们在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大人都难以承受的病痛和苦难。这些,我们都看到了。但是,不要过于悲怨。精神障碍是上帝对人类错愕的笔误,把它看成是上帝的遴选,这是在替其他同胞受难。这样想,尽管不能改变什么,至少会让内心平静一些。
更重要的,还不是接纳,而是行动。这次课上,我们对你们的长处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无意取悦你们,因为这毫无用处。必须指出:你们确实读过很多书,但你们的经历很少、体验很少。也就是说,你们的“知”与“行”是脱节的。而“知行脱节”,很可能是你们困惑的缘由,与你们的疾病也不无关联。
因此,你们需要行动,需要自救,需要知行合一。找到裂缝,撬开裂缝,让阳光透进来,让你们的世界更加明亮,才不辜负你们曾经承受的苦难。
(四)
这期训练营马上就要结束了。明天,大家就要告别回家,独自面对原先的生活。但我希望,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任何精神层面的变化,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如果大家回家后,不从行动层面改变,参加这次活动,效果就是有限的。我们有一个想法:如果你们发自内心地愿意,我们可以成立一个群,把这两天形成的关系和环境保持下去,继续共同探索,希望最后能看到真正的效果。
我们深知,短短五天的训练营,只能是“播下改变的种子”。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集学习、疗愈、就业、成长为一体的康复基地,作为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中途岛”。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临别之际,大家都有各种不舍。让我们共同努力,大家都一点点好起来,才是彼此最好的安慰。
再次谢谢大家。再见。
(根据现场讲话录音整理)
相关文章:

◀扫描关注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本公号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