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文图
一 
我自致力于心理健康科普以来,许许多多深陷于沉疴中的读者,问过我同一个问题:“我的抑郁症能好吗?我还有救吗?”
最初,出于“树立信心”的目的,我会鼓励大家说:“没问题,一定能好的!你看我现在不就很好吗?”
走过千山万水后,而今,从科学角度,并不只是为树立信心,我可以告诉大家:“抑郁症一定能恢复的,哪怕你病了很多年,哪怕你什么也不做,只要坚持不自杀,抑郁症总能缓解,而不会越来越严重。”
为什么?答案很简单:抑郁症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特征的疾病。
这里先解释一下什么叫自限性。所谓“自限性”,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靠机体调节能够控制病情发展,病程可自动停止,逐渐好转。一般来说,在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自限性疾病无需治疗,或者只需对症治疗。
自限性疾病并不少见,人类在早年是没有医生这个职业的,就是因为很多疾病是自限性疾病,可以自愈,人类才能生存并发展到今天。
最常见的自限性疾病是感冒。很多人得了感冒,会去吃感冒药。但是感冒是吃药治好的吗?不是。感冒药的功效,只是对症治疗,缓解患者感冒症状的不适,比如流涕、发烧、咽喉肿痛等等;无论你吃药不吃药,一个星期左右,感冒总能好。所以很多人感冒后并不吃药,而把它作为一个人体自我调节的机会,等待自愈。
因此,有人把抑郁症称为“心灵感冒”,这个比喻是有道理的。当然,抑郁症很难说是严格意义上的自限性疾病,只是具有自限性特征。如同感冒一样,抑郁症也可以自行缓解,人类发明药物治疗抑郁症,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而在此前的漫长岁月里,多数抑郁症患者都是自己慢慢好起来的。
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患者抑郁了几年、十几年,我认识一位患者,病程甚至长达30多年。但他们的抑郁并不一定越来越重,而是时起时伏,周期发作,循环往复——这其实就是自限性特征的表现。
由此可见,抑郁症只是大脑的暂时性功能障碍,患者的机体、器官不会明显受损,不会变笨、变傻,更不会精神错乱。当然也有一种说法:如果得抑郁症时间太长,大脑的某些部位如海马体会萎缩,从而功能性病变会转化成不可逆的器质性病变——但这并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
所以,抑郁症不会越来越重,不必担心抑郁症会变成重性精神疾病,或给人带来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抑郁症本身并不致命,只是它会让人失去感知快乐的能力,把本应美好的人生变成苦难的炼狱,觉得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从而走向自杀的悲剧性结局——这才是抑郁症的最可怕之处。
二 
接下来分析一个问题:为什么抑郁症具有自限性特征,即能够自行缓解?
我的理解是:因为抑郁的背后,是生命能量的消涨演变。
我认为,“抑郁”这两个字,重在“抑”而不是“郁”。其中,“郁”是“郁闷;”“抑”,是“抑制”,是身心功能的全面低下。所以,“抑郁”的本质表现,是生命能量衰减后的功能抑制状态。
人体是一台机器。人的生命能量是恒定的,当你过度操劳,透支生命,天长日久,便会积劳成疾,体力、精力逐渐流失,终于不能承受。这时,身体便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发出警讯,减少活动,节约能量;而当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生命能量回升,体力精力逐渐恢复,病情就会缓解——这是抑郁症自限性的由来。
因此,从进化角度看,抑郁症可以理解为是对人体的保护,是人类在漫长岁月里逐渐适应环境的产物。
三 
大家看到这里,知道抑郁症不会越来越重,而会自然缓解,甚至能够自愈,也许会松一口气,并心生幻想:既然抑郁症能自愈,是不是就可以不管它,任其自生自灭呢?
当然不行。
原因是: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复杂、个体差异太大、我们至今无法把握的疾病。人对感冒自限性的了解,已经相当透彻;而对抑郁症,却知之甚少。我们只是通过无数经验,知道抑郁症有可能自己好起来,但到底要多久才能好?患者会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承受什么样的痛苦?会不会自杀?谁也不能断定。
现实中,中国的抑郁症患者治疗率并不高。据经验观察,抑郁症患者如果不治疗,约三分之一会自然恢复;另三分之一会反反复复,拖成慢性;再三分之一最终会熬不过去而自杀。——仅此一点,抑郁症就必须积极治疗。
其二,尽管抑郁症可以缓解,但这达不到“自愈”,只是暂时解除急性发作的痛苦。患者还会有很多残留症状,如无缘无故的疲倦、动力缺乏、萎靡不振,社交退缩等,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可能长期处于比较低下的状态。
其三,由于上述自限性特征,抑郁症会周期发作,自动循环。坏到极致,或许好起来;好起来后,在刺激环境下,又可能复发。好比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哪天还会落下。谁愿意整天提心吊胆地生活呢?
所以,当我们懂得抑郁症的自限性特征,对于抑郁症,就既不必谈虎色变,悲观绝望,丧失信心,自我放弃;也不能掉以轻心,而要采取药物、心理、运动等等各种方法积极治疗,不能消极等待自愈。
我们需要保持信心:一定能好!隧道尽头,就是光明。
同时也要有耐心:积极应对,坚持下去,就有办法!
本文原载于财新mini
ID: caixinmini
张进部分作品:
【财新mini张进专栏】之一:为什么现在抑郁症越来越多?
【财新mini张进专栏】之二:四维坐标看抑郁
【财新mini张进专栏】之三:没有最好,只有适合
【财新mini张进专栏】之四:抑郁没有分水岭
【财新mini张进专栏】之五:如何辨别抑郁症和抑郁情绪
人体是一台手机——从手机谈抑郁症防治
渡过之路:探寻精神疾病的生态疗愈模式(上)
渡过之路:探寻精神疾病的生态疗愈模式(下)
【抑郁完整认知】之一:抑郁是人体对于耗竭的消极自我调整
【抑郁完整认知】之二:药物治疗是对抑郁直接、硬性的矫正
【抑郁完整认知】之三:心理治疗的目标是解决内心冲突
【抑郁完整认知】之四:社会支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组成部分
【抑郁完整认知】之五:走出抑郁,重在自救
【抑郁完整认知】之六:最深刻的治愈是人的整体提升
【解读“陪伴者计划”】之一:为什么需要陪伴者?
【解读“陪伴者计划”】之二:陪伴者可以做什么?
【解读“陪伴者计划”】之三:陪伴者和咨询师有什么不同?
【联合咨询笔记】她到底要不要吃药?
【探讨】双相和抑郁症没有分水岭
转相之后怎么办?如何正确面对转相?
渡过将启动“青少年劳动成长计划”
渡过极简史
渡过九问
揖别2018,目标中途岛
《渡过3》自序:召唤的声音
在“亲子共训营”结束典礼上的讲话
中国民间抗郁18年
中国民间抗郁联盟北京宣言
对话徐凯文 
陆林:后疫情时代精神卫生如何转危为机? 
张道龙:现在是充满希望的医学进步时代 
陆林:中国精神卫生领域的今天和明天
杨甫德:用综合征思维治疗抑郁症
姚贵忠:康复是患者毕生的功课
姜涛:揭开抑郁症黑箱
李献云:认知行为治疗的精髓是自我改变
王健:治疗失眠,能不能不吃药?
喻东山谈精神疾病诊断与用药
马燕桃谈双相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