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腊梅花开(渡过重庆同城会群主)图 / 张进

一 

小建是我儿子现在班上的同学,也是和儿子关系最好的朋友。他今年20岁,来自重庆市郊一个偏远的农村,现在就于读某大专学校。
他的父亲在上海表哥的公司打工,母亲在老家做农活,照顾七岁的妹妹和已经年老的爷爷。
小建很健谈,也很成熟,他给我讲他的故事。他读书时成绩不好,但是读书以外的事情比同龄孩子强很多。比如他初中时就可以自己买配件组装摩托车。
他初中时,经常上台演讲,并且每次都是学校的第一名。他说读小学时他也不喜欢讲话更不敢上台,老师曾经叫他“木偶”。
改变是小升初的暑假,他去上海表哥那里玩,表哥为了锻炼他就叫他去公司的讲台发言,他接过表哥递过来的话筒,居然开始滔滔不绝地讲,好像天生就会演讲似的。
在台下坐的都是企业的老总,大家都夸他讲得好。从那次以后,他好像找到了灵感,开学上初中,整个人完全变了,非常爱交朋友,在哪里都是“孩子王”,同学们都非常拥护他。
他说,他的父母对他一直都很开明,从来没有给过他压力,知道他读书成绩不好,也从来没有因为学习打骂责备过他。因为父母自己都是农民出生,虽然他们知道打工辛苦,但是他们总会告诉他说,“读书不成就出去打工,只要身体好到哪里都有饭吃”。所以父母几乎也没有严格管束过他。

二 

我和他交流我儿子的康复,说到原生家庭的问题。

他说,他的原生家庭其实也不算好,从小父母两个人也经常吵架,妈妈因为一些小事情也会打骂他。比如,他吃饭时不小心筷子掉地上,他妈妈的筷子头立马就会追过来打到他的额头上。
但他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原生家庭有多大伤害,因为从小,爷爷奶奶的大家庭就教育他,必须要孝敬父母, 比如在上海开公司的表哥也非常孝顺他姑妈,也孝顺他爷爷奶奶,所以他没有因为妈妈偶尔打他而怨恨过。
他说,自己应该是越过了原生家庭的种种不好,在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就跳出了原生家庭的束缚开始寻求自己的出路。比如 ,高中时候他就明白一个人必须要独立,那时他就开始自己开网店挣零花钱。读大学的暑假,他又去培训学校打工挣钱,他说自己一个暑假可以挣两三万。
我有些惊讶,问他:“能挣这么多啊?是通过什么方式挣钱呢?”他说,有一个培训学校的校长偶然看到了他的演讲,就主动邀请他去学校当招生主管,还分配他教数学,招生可以拿到不错的提成收入 ,所以两个月的暑假就可以挣这么多钱。”他用自己挣的钱买摩托车,最近还花三万块钱买了一个二手的小车。他的社交已经不局限于同学,买车是为了方便和朋友出去玩耍。
下半年他就要离开学校实习了 ,暂时还没有想好该去哪里。表哥想让他去上海发展,他经营培训公司,培训的对象都是企业家,希望他和那些企业家多接触 ,以后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也可以继续留在重庆打暑假工那个学校工作,那个校长一直极力挽留他。他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像爸爸的表哥那样,开一个自己的公司。
小建和我聊了一个多小时,不管我问什么他都非常认真的回答我。他的言谈举止非常成熟,完全不像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甚至比我们很多成年人还稳重。
我问他,“当年你的父亲为什么那样理解你信任你呢?”
他说,应该与父亲去上海工作有关。他读小学时父母还在广州打工,那时父亲在皮鞋厂当工人,接触到的人都来自农村。而他表哥的公司是一个上市公司,单位员工起码都是大学生。自从去了上海后,他感觉父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待人接物谈吐穿着都改变了很多。所以他自然会受父亲的影响,不再那么自卑胆小。
因为父亲对他的宽松和放手,让他还在初中的年纪就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他那时就能明白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不一定非要考上本科才有出息。他那时候他就想,不去和别人比成绩,自己要在读书以外的事情去努力。这个孩子很让我佩服!从他身上我看到的是环境的力量,而父母的观念就是孩子最大的环境。 

三 

这个孩子给到我很多启发。想到最近北京大学徐凯文博士演讲中提到,目前我们的孩子已经被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压变了形。如今好多的孩子除了学习好,在生活能力、价值观方面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很多孩子上了大学还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所以现在很多青少年得了“空心病”,得了抑郁症。
徐老师认为,这是近二十年教育急功近利的结果。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学校和父母们都只在做一件事情,把孩子往名校赶。用分数这个唯一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价值。
孩子本应该多劳动,多参加社会实践。结果孩子被题海战术淹没,同学之间本应该友好交往,因为成绩比拼,硬生生把同学变成了竞争对手。所以这些孩子如何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徐老师还提到,有的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去教育机构当老师,就为了招生提成,能够拿很高的收入。这是国家的损失,国家培养他们花了很多钱,这些学生应该为国家的科技出力,比如去研究导弹,研究新冠病毒等等。这些现象,提示着我们社会价值观的问题,而“抑郁症”“空心病”的孩子更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
小建是幸运的,他有一对智慧朴素的父母。他们简单的生活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他们不好高骛远,他们知足常乐!他们虽然明白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但是他们不会把自己没有完成的人生梦想强加给孩子,更不会期待孩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这个孩子看似平凡普通,但是他的未来一定会无限美好。 究竟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值得我们每一个父母深思。
相关阅读:
作者过往作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