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收到糖糖端端学校的一封邮件。
提醒我们13号是一年一度的“Children In Need”慈善活动,孩子们可以穿圆点的衣服或者睡衣去上学,可以带1英镑,或者通过指定链接捐款。
为什么穿睡衣我在以前的文章《最讲究仪式感的英国人,怎么这事不在乎了》中解释过,主要是为了不给没条件、没时间准备各种活动服装的家庭增加负担。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
英国那些很有意思的慈善捐款
吧。

跟我从小在国内接触过的“慈善活动”超级不一样呢!
咱们就先从“Children In Need有需要的孩子”这个活动说起。
这是英国BBC发起的专门针对儿童的慈善活动之一,从1980年至今已有40年历史,
旨在帮助贫困、残疾、被虐待、重病等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们改善生活。

它有个很可爱的吉祥物名叫Pudsey,是一只右眼被一块花布蒙住的帕丁顿熊,象征着有缺陷的儿童。在英国,Pudsey是个家喻户晓的形象。
每年11月,各大超市、商场都会推出各类Pudsey周边产品,销售利润会捐给“Children In Need”组织。
有各种关于Pudsey的玩偶、服饰、文具、装饰
很多热门电视节目也会“凑这个热闹”,号召更多人参与到慈善行动中来。
一档热门选秀节目的四个评委在最近几期里都全程戴着Pudsey小熊耳朵
各个学校也会在11月的某一天举办各种活动,为Children In Need慈善组织筹款。
比如糖糖他们学校,往年都会组织慈善义卖。
为了这一天,手巧的妈妈们会带着孩子一起,做出各种又应景又美味的蛋糕。放学以后,孩子们就在家长的带领下选购喜欢的蛋糕,学校提供免费饮料,大人孩子聚在一起吃吃喝喝,非常开心。
义卖的收入当然是全部捐给慈善组织。
看看大家做的蛋糕,是不是都很有创意
这个义卖是完全自愿的,谁家做不做,做多少,全无限制。做好的蛋糕也是家长们直接送到学校礼堂,最后全部混在一起卖,除了自家孩子,谁都不知道哪个蛋糕是谁做的。
擅长烘焙的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做蛋糕,有空闲的家长可以当义工帮忙收钱、打扫卫生,既不会做蛋糕又没空帮忙的家长们一般都自觉地多买几块。
但即使你什么都不做也不会有来自外界的压力。
让我感到很特别的一点是,学校居然限制捐款的金额!
比如文章一开头的邮件里说的,如果直接带钱去学校捐款的话,那么每个孩子只能带1英镑。虽然没有明说不能超过,但这是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大家都会遵守。
想多捐的呢可以通过指定链接去捐款,但都是匿名的,谁捐了多少大家都不知道。
这个做法的用意不言自明,就是为了既不给大家增添负担,也不让孩子产生攀比心理。
活动当天的孩子们戴上了自己设计的Pudsey面具
我记得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也会组织大家给“希望工程”捐款。
虽然当时年纪小,但我依然记得每次拿到学校的捐款通知,总会默默盼望爸爸妈妈能多捐一点,因为最后捐款的金额和名单会像成绩单一样公布出来,每个班的捐款总额还会在周一升旗的时候由校长念出来。排在前面的学生和班级会被点名表扬。
虽然都是为了做善事,但是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和家长就会感到很窘迫,既拿不出富余的钱,又担心名字排在后面会让孩子没面子。
经济条件好的也不轻松,老师会暗示你应该带头起表率作用多捐一些。经常有家长们会互相先通通气,都捐一个还看得过去的数额,既不突出也不跌面,全当完成任务。
我不知道现在还会不会有学校这样做,但如果把做好事变成了任务,这样的慈善就有点跑偏。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是慈善捐款,难道不希望筹到的善款越多越好吗?英国学校何必这么矫情限制捐款金额呢?
还好我有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S帮我解答了这个疑问。
她告诉我说:
“学校号召孩子做慈善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让孩子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做好事不分能力大小,如果人人都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一点点小小的善举聚集在一起,就能产生巨大的改变。”
“比起某一名学生捐款1000英镑,我们更希望看到1000名学生每人捐出1英镑。1英镑是任何一个正常家庭都毫无压力的数字,但这1英镑养成的慈善的习惯,埋下的慈善的种子,可能就会让他们长大了有能力了影响到更多的人。”
说到
“慈善的习惯”,
我一回想真是这样的。我们身边的很多英国人都有
定期捐款
的习惯。

大鹿的顶头上司,每个月都把工资的5%通过银行自动转账的方式捐给一个慈善组织,至今已经坚持了20多年。
住我们家对门的一对近90岁的老夫妻,每次去超市购物,都会多买一些保质期长的干货,放到门口的“Foodbank食品银行”。
设在超市的食品银行,每天会有慈善组织的义工来收取,用于救助因为各种原因缺少食物的人
这样的食品银行我们学校也有,经常有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顺便往里面放东西。
S又补充到:
“孩子们现在并不挣钱,所以他们不应该直接得到父母替他们捐的钱,而应该付出一些努力来换取。”
她这么一说,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每次学校的慈善活动总会伴随着一些在我看来“匪夷所思”的行动。
比如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学校取消了往年的蛋糕义卖。但是孩子们在教室里跟着一个健身教练的视频直播,运动了整整一个小时。这真的是,我出汗,你出钱啊。
这一个小时里,这位教练为Children In Need活动筹款超过150万英镑

我们学区所在这一片,有当地最大的一个公园,公园里有一个不小的人工湖。
每年12月,我们学校的孩子们都有个“Elf Walk 精灵徒步”活动,每人戴一顶小精灵的帽子,从学校走到公园,沿湖绕行一圈再回到学校。这一趟走下来,大概需要2个小时。
这个活动也是为了给另一个叫做“Wish Upon a Star许愿星”的慈善组织筹款。之所以在12月举办,是
为了帮助身患绝症的儿童实现一个圣诞心愿。

这个活动糖糖已经参加过三年,今年将是弟弟第一次参加。到时候四岁多的他,也会跟大哥哥大姐姐一样,走完这2个多小时的路。
出发的时候大家都穿着外套,
返程的时候很多孩子都热得只剩短袖了
去年糖糖学校的捐款,帮助一个骨癌晚期的5岁男孩去到法国迪士尼见到了他最喜欢的“巴斯光年”。
这个孩子今年2月就离开了人世,他的妈妈通过这个慈善组织告诉大家,他度过了一个最最开心的圣诞节。
我又想到我以前一个同事K的事情。
有一天早上,她突然给公司所有人群发邮件说:“我想帮一个慈善组织筹款,所以我决定今天一整天都站着上班,请大家支持我,想要捐款的请通过链接直接捐款至这个组织的官方账号。”
我当时还是个新人,也不太了解英国文化,觉得这个举动很奇葩。从没见过这样私人号召别人捐款的,更没见过这种站8个小时换取捐款的方式。
但其他英国同事仿佛一点不觉得奇怪,还纷纷打开页面捐钱,当然也是匿名的,你捐了没有,捐了多少,没有人知道。
那一天K果然站着上了一整天班,连中午吃饭也没有坐下,第二天还请大家吃了蛋糕。
后来,又有个同事跑去高空跳伞,同样也给大家发了某慈善组织的链接,请大家支持他的勇气。 
连我们70多岁的老板,也带着三个儿子,跑去意大利骑行了600多公里,一路身上背着一个二维码,车上插着一个慈善组织的小旗子,逢人就号召大家捐款支持。
现在看来,他们的这些举动,可能就是因为他们从小是这样长大的,心里已经埋下了一颗慈善的种子,希望帮助别人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写在最后
在英国生活十几年,我经常在想慈善的意义。
最直接的意义当然是帮助弱势的群体。再富裕的社会也有贫困的人群,政府当然要尽到自己的职责,但如果每人都出一份力,效果肯定更好。
帮助弱势群体正常生活下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同时,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的人,自己也体会到给予的快乐,精神的富足。
我以前一直认为那些成功人士才有能力做慈善,但通过在英国这些年的经历,我慢慢体会到,慈善其实不分大小,只要有一份想要帮助别人的心,总有力所能及的事。
勿以善小而不为,可能就是慈善对于普通人的意义。
大家对慈善有些什么看法呢?你们经历过哪些印象深刻的慈善活动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