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4月6日,詹姆士·沃森(James Waltson)出生于美国芝加哥。他在发现DNA分子结构中起到关键作用。
沃森从小喜欢观察鸟类。15岁时,他进入芝加哥大学,1947年以动物学专业毕业。在这期间,他被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著的《生命是什么》一书吸引,对遗传学产生兴趣。后来,他获得印第安纳大学奖学金,读动物学博士,期间,他深受基因学家穆勒(H. J. Muller)、索诺邦(T. M. Sonneborn)以及微生物学家卢里亚(S. E. Luria)的影响。 他在卢里亚的指导下,研究X射线对噬菌体繁殖的影响。
沃森第一期博士后在哥本哈根,一部分时间跟随生物化学家卡尔卡(Herman Kalckar),另一部分时间跟着微生物学家马洛(Ole Maaløe)。这一期间,他又开始研究病毒,试图解释这些病毒粒子DNA的命运。
1951年春天,沃森随卡尔卡在那不勒斯的动物学工作站。五月下旬在那里的一场“生物大分子结构国际会议”上,他听到了莫里斯·威尔金斯的报告,第一次看到了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案。这极大刺激沃森转换研究方向,他于是开始探究核酸和蛋白的化学结构。
当时,奥斯瓦尔德·埃弗里(Oswald Avery)证明了DNA影响遗传特性。沃森于是想到,只有理解了核酸分子,才能理解基因。 比较幸运的是,通过卢里亚的安排,他进了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
1951年到1953年在卡文迪许实验室,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合作解密DNA结构。1952年时,他们确定了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的结构,但DNA结构没有取得进展。1953年春天,沃森和克里克终于得出了DNA分子的模型——一条双螺旋,并展示了DNA分子如何自我复制。沃森和克里克解释了基因学中一个最为基础的问题,并将这个划时代的结果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关于DNA结构的发现历史、沃森和克里克的《自然》发文的中英对照,包括沃森后期的TED演讲,在本公号“几只青椒”都能找到。从公号目录“了解科学——了解科学案例分析”进入,即可获取。
沃森此后到了哈佛大学,研究核酸在蛋白质合成上的作用。
1968年,沃森在纽约长岛建立冷泉港量化生物学实验室。这是世界上分子生物学的一个中心。他专注于癌症研究。
从1988年到1992年,他指导了人类基因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该项目意在解密人类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后来,因为这和个人投资的生物技术公司存在利益冲突,他从该项目辞职。2007年,沃森本人的基因组在互联网全部公开。他是历史上个人基因组完整测序的第二个。
同年10月,沃森声称因为长时间的地理上的隔绝造成基因分化,非洲人的智力不及其它人,这引发了一场争议。沃森的这番言论被认为是种族主义。沃森两周后正式宣布从冷泉港辞职。
1965年,沃森发表了《基因的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这是最为广泛应用的生物教材之一。1968年,他还写了《双螺旋》(Double Helix),从个人角度叙述了DNA结构的发现以及多个人在其中的贡献。这本书引发了一些争议*。
*关于DNA结构的发现历史的争议,特别是罗莎琳德·富兰克林被忽略的贡献,在本公号“几只青椒”都能找到。从公号目录“了解科学——了解科学案例分析”进入,即可获取。
资料来源: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James-Dewey-Watson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1962/watson/biographical/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几只青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