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能干的人,都有不太擅长的事。
对我来说,每次大规模地清理家里的杂物都让我特别抓狂!
这一段时间,我跟大鹿试图把家里的格局改一改,给两小只腾出更多单独活动和学习的空间。这就需要扔掉很多很久不用却占着地方的东西。
也许这事太累人,又太违背我“囤货癖”的天性。那天我收拾着收拾着,突然就瘫坐在一大堆垃圾袋之间发飙了。
“我不干了!受不了好好的东西都要丢掉,明明都是有用的!
大鹿眼睛都不斜地继续往垃圾袋里填东西:“都是花钱买来的,哪个会是没用的?问题是有舍才有得,什么都想抓住就什么都抓不住。”
哼!又是理工男不带感情色彩那一套。
我一点也不想听!!!
但是记忆却不自觉地回到4年多前那个让我崩溃的晚上,大鹿说了一模一样的话。
那时候,糖糖刚进入小学预备班,端端刚开始上幼儿园,各种各样我以前没接触过的琐事一股脑地袭来。
大鹿又恰好换到一个要求很高的部门,白天上班,晚上还经常自己学习,很难帮上我的忙。
一下子家里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小只进入新环境,不仅轮番生病,就连好不容易纠正好的睡眠习惯都反反复复起来。
我那段时间天天挂着巨大的黑眼圈,整个人陷入了巨大的焦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作为二胎妈妈的艰难。
有一天,我不小心弄丢了学校发的通知,记不起来第二天要带什么东西,只好大晚上地去家长群里求助。
一位热心妈妈秒回了信息,还附带着一张照片。
照片里,我弄丢的通知被整整齐齐地装在一个写着名字的文件夹里,重点用记号笔标了出来,文件夹的侧面还有不同颜色的标签把各种通知分门别类。
最可怕的是,这个文件夹是属于她家老二的,而她家,有大大小小四个孩子!最小的才刚满月!
我一瞬间就崩溃了。
天哪!我已经很努力地去做一个好妈妈了,为什么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为什么我感觉那么累?为什么生活那么混乱?
为什么我只带2个孩子,还没有人家带4个有条理?
那一刻,我简直委屈极了,连续睡不好觉的虚脱加上自惭形秽,眼泪都不自觉地飚了出来。
大鹿看我这个样子,轻叹了一口气,安慰我说“明明已经很好了,不用凡事都追求完美啊。你对自己要求太高了,什么都想抓住就什么都抓不住。”
你们看哦,直男就是很坚持他们的一套理论体系,多少年前就在用同样的话“教育”我。
说实在的,在那个当下,我根本也没听进去。
但是随着当妈的年头越来越长,我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渐渐地我也有了当年羡慕别人的“从容”,甚至经常被一些妈妈朋友取经讨教了。
从当年那个会突然崩溃大哭的妈妈,到如今大多数情况都能有条不紊的妈妈,我仔细回忆了自己这一路来的心路历程,发现促进我蜕变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想明白了几件事情:
01
育儿焦虑是怎么产生的呢?
俗话说“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
老祖宗诚不欺我,育儿焦虑在任何年龄都可能产生。
我之前看到一个统计数据,孩子还在幼儿园、小学的妈妈是最容易焦虑的。
也难怪我在两小只刚入学入园的阶段那么狼狈不堪,那个时候的妈妈,简直是焦虑本虑嘛!
其实这又跟另外一个搞笑的事实不谋而合了。
很多朋友可能见过这张图,父母对孩子的前途预估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呈断崖式下降。
那可不,当代父母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都怀抱殷切期待,恨不得自家孩子是文曲星投胎、紫微星下凡。宝宝打一个响亮点的饱嗝,都觉得这孩子以后能当歌唱家!
可是上学以后,很多人开始发现,嘿,我家娃怎么ABC都比别人学得慢呢?怎么总是丢三落四呢?怎么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呢?
这时候,朋友圈里有的小朋友已经跟外教对话了,有的学特长都拿奖了,有的当班干部了,还在全校升国旗的时候发言呢......

打开手机,很多课程顾问在对你嘘寒问暖:“宝宝资质很不错哦,趁最后一天打折赶紧报xx课吧,别把孩子给耽误了。”
铺天盖地的文章在告诉你:“有xx行为的孩子,未来要担心xx问题”“父母不做到xx事,养不出xx的孩子”“xx中学高考再创佳绩,附近学区房秒涨xx万”
    。。。。。。
你说,这换谁谁能不焦虑?!
育儿焦虑,说白了就源于三点:
  • 养娃没有使用手册,充满了不确定性
  • 外部信息过载,不断刺激心理预期
  • 攀比心作祟,对孩子和自身能力都产生了怀疑
所以感到焦虑的妈妈们啊,大家首先要相信:
大家都如此,你们绝对不孤独!
02
但是咱们要想摆脱焦虑的束缚,就一定要跳出感性的情绪,用理性去分析几个很重要的问题:
1.咱们要把孩子都培养成一样的人吗?
大家肯定都脱口而出:“当然不是啦!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我希望孩子发展个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人却的确在走“别人怎么样,我们也要怎么样”的路。
别人学乐器,我们也要学;
别人上外教课,我们也要上;
别人考公务员、30岁之前结婚、三年抱俩、我们也不能落后!
最好大学不谈恋爱,一毕业就凭借一口纯正的外语考到国家部委,演奏一曲莫扎特迎娶白富美,再生一对龙凤胎,走上人生巅峰......
这样的人生固然不错,但所有人都走的路,势必充满了竞争。
内卷不就是这么卷起来的吗?
这就涉及到下一个问题:
2.父母真的有能力帮孩子决定未来吗?
其实我以前也经常表达这个观点:无论知识水平高低,父母大概率都没有能力决定孩子的未来。
这不是父母的问题,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咱们想想父母辈和自己的成长历程就知道。
父母小时候,我们的爷爷奶奶谁能预见上山下乡、恢复高考、不包分配、下岗下海、取消福利分房等一系列社会变革?而这些变革都极大地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我们小时候,我们的父母又怎能预见如今网商、网游、自媒体、人工智能等会如此深远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而这些新生事物又带来了多少以前根本不存在的职业?
随着科技进一步发展,又有多少职业将悄然消失在人海?
所以啊,我们的孩子所面临的的未来,根本不在我们能企及的范围之内!
也许很多我们现在觉得他们不学就要落后,或者学了就能占强的东西,以后是个什么情况,没人能提前给出答案。
这么一想,还有非上不可的课,非报不可的班吗?
与其随大流帮孩子规划一条人人都卷的路,不如多把精力放在发现、发掘孩子的长处上,引导、协助孩子走一条他们喜欢并擅长的路。
3.既然未来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双减”政策让教育回归家庭,是要把父母都逼成老师。
我的理解却不一样,我认为这反而是让父母都有机会回归父母最初的职责——育人。
说一句听上去很虚的大实话:世间万物皆变,唯有爱是永恒。
我们要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的人生底色充满爱与安全感。
如果孩子们真能从繁重的学业中抽身出来,从无缝衔接的课后赶场中空闲下来,我们才有多一些机会跟孩子聊聊天、讲讲学习以外的故事、去户外跑跑跳跳、一家人踏踏实实吃顿晚饭......
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我认为我们身为父母最需要帮孩子们达成的,不是任何高分答卷、考级证书,而是:
强健的体魄、良好的习惯
乐观的态度、持久的好奇心
这也是我摆脱了育儿焦虑以后,一直努力想给予孩子们的。
写在最后:
不得不承认,理工男大鹿“教育”我的话,虽然不讨好,却很有道理:
“什么都想抓住就什么都抓不住。”
很多时候,咱们之所以有强烈的育儿焦虑,就是因为要的太多,肯放手的太少。
肯定有人会说,道理我都懂,可是现在社会竞争那么激烈,我真的做不到不焦虑啊。
没关系的啊!
坦然面对、正视自己的焦虑,就是解决焦虑的第一步!
如果大家觉得我说的有点道理,不妨把本文收藏起来,时常问问自己上面那三个问题,尝试着往这个方向实践一下。
也许很快你就会发现,一个放松下来的妈妈,居然能更轻松地拥有一个更棒的孩子呢!
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留言中交流探讨。
别忘了点赞、在看、转发,给我更多持续分享的动力哦!
END
····················
     今日截团     
···················
点击上方图片可选购

奶酪博士儿童奶酪,比牛奶含钙更丰富
孩子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推荐阅读
开学啦,全网都在推荐学习资源,我却要推荐动画片
我家有独创的“两张清单”,专门应对下午3:30就放学的娃
这是件可能会挨骂的事,但我还是支持女儿做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