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鸢尾花花儿
转载:精英说
疫情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留学生的去向问题前所未有的被置于聚光灯下,接受大众的各种审视。
不回国的,有浪费国家资源,给他人做嫁衣裳之嫌;而早不回国晚不回国,疫情当前回国的,则被说成是“建设家乡你不行,千里投毒第一名”。
对此,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在2021年12月7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表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是我国多年来的留学政策,进入新时代还是要一以贯之地实行。
图片来源自网络
魏司长强调,大众要对出去的学生充满信心。比如,在抗疫中我们发现,留学生群体的表现可圈可点,他们这一代人是可勘大任的。
同时,他还指出,要放宽视野来看待名校学生留学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推进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互鉴,需要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培养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人才。
在此之前,在10月21-24日北京召开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中,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也曾表示:“要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继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继续支持出国留学,提升来华留学质量。”
对比民间的阴阳怪气,官方为何能做到一如既往的自信坦荡?
01
你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关于名校学生出国以后不回国,网上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份来自美国加州教育局的官方数据:大概是1978年至2015年,光是美国加州硅谷一个地方,就吸纳了接近2万清华大学毕业生。
图片来源自网络
2万清华毕业生是什么概念?扩招以后清华每年培养的本科生不过3、4000人,小小一个硅谷,让其5、6年白干了,这人才流失的数量的确挺惊人的。
由于时间久远,我们无法从相关网站上考证到数据具体出自哪份文件,所以不妨逻辑推理下,加州教育局是什么机构?可能相当于国内的北京教委,北京教委为什么要花着纳税人的钱,去统计当时来自世界高校排名20开外的他国留学生在海淀区的就业人数?
就算该机构主观有意愿去统计,教育系统的口径,能统计到的大概率也只有留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去向,而对于那些在硅谷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回国创业就业的,该怎么算?
比如国内A股上市首家无线连接芯片公司博通集成,其创始人张鹏飞,本硕博就读于清华,博士后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后在硅谷创立Resonext Communications,倘若此人当时被统计在这份名单里,那他2005年回国创业,加州教育局该通过什么口径悉知此项人事变动?若不能,自然也无法将其从该数据中扣除出去吧。
由此可见,该数据本身来源不明,真假难辨,就算是真的,大概率也只是一个长期累积数据,而用长期累积数据去表征某一个具体时间截面的问题,属于偷换概念。
图示:张鹏飞在清华实验室工作,旁边的设备即是他们研发出的国内第一台半导体快速热处理设备RTP100 | 图片来源自网络
再来看看另一份听起来天衣无缝的数据:《清华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该校赴美留学生中,毕业后选择回国就业的只有约19%,换种说法,“超81%的清华留美毕业生不愿意回国”。
为鉴别真伪,笔者特意下载该报告全文,其中关于毕业生国外深造这个去向,原话是这样的:
清华大学2018届毕业生出国(境)深造的人数为114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6.5%,毕业生首选目标地区为美国,占出国(境)深造总人数的69.5%,其次为英国8.1%,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5.3%。
图片来源自网络
报告另附了一张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国家与地区分布图,其他再无文字赘述: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不知为何该图纵轴取到80%,网友稀里糊涂就解读为:超81%的清华留美毕业生不愿回美国。
当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而所谓的真理再通过互联网的算法推荐,大家每天接受相似的信息推送,久而久之就形成思维茧房,反倒不愿去关注、去相信真实的数据,比如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
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突破70万人,留学回国人数达到58万人,回流比例已超八成,具体比例为82.49%。
从1978年到2019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165.62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490.44万人已完成学业;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
另外,清华大学邱勇校长在今年9月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侧面回应:过去10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占比14.2%,其中超过65%的毕业生到世界排名前50位大学深造。清华校友总会“清华人”小程序注册信息显示,截止2021年4月,2002-2011级出国清华校友中已有超过半数回国工作,且这一比例还在持续扩大中。
图片来源自网络
02
人在异乡,心系祖国
诚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许多留学生学成后选择不归国,他们虽然没有直接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但也并不代表都是卖国求荣之辈,相反,他们中有不少人选择换一种形式,曲线爱国。
有人在国外高校当教师,就利用自己所学,参与和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有人在海外创立公司,一直从事中外贸易,帮国内企业把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还有人本身就在中资企业在海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工作。
比如不久前,突然被FBI逮捕的MIT知名华裔教授陈刚。
图片来源自网络
这位首次打破普朗克百年定律、文章总引用次数超过7万次的物理学巨擘,之所以所承受牢狱之灾,就和他与中国的关系分不开——

“陈刚在中国担任了多项职务,目的是通过提供建议和专业知识,促进中国的科技发展。”
再比如不久前,在埃默里大学任职23年却突然被开除的李晓江、李世华夫妇,作为“遗传神经疾病领域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这位华人教授被美国政府指控的理由之一,就是其领导构建的「亨廷顿猪模型」,是与暨南大学以及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共同完成的。
图片来源自网络
更多的人暂时留在海外,是因为资金与技术都还尚在积累阶段,当时机成熟后,他们第一时间奔赴祖国。
比如“中国微机电滤波芯片之父”张浩,在南加大攻读博士学位时,曾参加过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资助“研究开发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技术”的项目组。在后来的工作中,张浩陆续申请了7项专利,均获得美国专利部门批准。
图片来源自网络
2009年,张浩辞去在美职务,受邀担任天津大学教授。继续在FBAR领域深耕的他,为了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和科研伙伴成立了诺思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看到中美科技差距的张浩教授,在成立公司的一开始,就将主攻领域定在了中国一直被美国卡脖子的芯片。
在不断努力下,诺思顺利成为了我国第一家FBAR生产公司,先后量产出了中国企业从未涉足的FBAR导航芯片和Wi-Fi /B40滤波芯片,打破了对外国的依赖。
不幸的是,2015年5月16日,张浩受邀前往美国凤凰城参加国际微波会议时,FBI在机场逮捕了他,并且指控其“串谋经济间谍活动”“窃取贸易机密”等32项罪名。
在被监视了五年之后,2020年6月27日,美国联邦法院裁定张浩窃取美国高科技商业机密、经济间谍罪等3项罪名成立,将面临最高多达25年的监禁。
“爱国”这两个字谁都可以轻轻松松用键盘敲出来,但其中又有几人能为祖国的发展承受这样的牢狱之灾?
03
不是国外混不下去了,

而是国运逆转了
按照部分偏激人士的逻辑,既然留学生不回国等于不爱国,那其回国了就是爱国人士了对不对?不,当游子真的回乡,键盘侠又会评论:在国外混不下去了才回来的吧!
是,在数量庞大的留学生群体中,是有一小部分学习不好的“富二代”,体制内路线走不了,所以花钱到国外不知名的野鸡大学镀金。
这部分人去了国外依然混迹于自己的小圈子,外语能力没有实质的提升,写论文找代笔,专业能力没有打磨出来,拿到毕业证之日就是原形毕露之时,混不下去当然只好回国。
但根据新东方发布的《2021中国留学白皮书》,在全美TOP10院校的研究生申请中,985院校及海本学生才是主力人群。
图片来源自网络
大部分应届留学生选择毕业即回国,是受困于贸易战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各国政府变幻莫测的移民政策。
比如赴美留学生中,近年H-1B抽中率不足10%,没有抽中H-1B,留学生们为了维持身份,要么继续在美学习,要么无奈选择非法的,无需上课的学校挂靠方式。
但美国移民局和国土安全局近年曾多次实施诱捕计划,不仅将提供挂靠服务的中介绳之以法,并且办理挂靠身份的学生也被遣返。
这种情况下回国,还想积累实战经验的留学生们心中有遗憾是真的,至于他们是不是没有竞争力,是不是混不下去才回来的,请看来自人才市场的反馈:
Unicareer发布的《2020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已就业海归第一份工作实际年薪只有约四成10W以内,其余皆在10w以上。
图片来源自网络
而同时期智联招聘发布的国内2020届各学历毕业生首份工作的起薪,
硕士及以上不过7337元。
图片来源自网络
企业看重留学生的就是其具备国内毕业生不具备的外语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及全球视野。
而那些存量华人高级技术人才之所以选择回流,是因为他们看到国内学术环境一路向好,自己一身本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首先,随着国力增强,科研投入规模在逐年增大。
2019年,中国的科技研发投入达到519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5810亿美元,将排名第三的日本远远甩在后面。
图片来源自网络
巨大的投入之下,本土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从2010年的550.4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7839.8万人,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
如今国内有资金、有项目、有人才,科研人员回国,再也不是多年前孤军奋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第二,相比之下,中国正变得越来越高效、包容。
欧美国家近年不同群体之间冲突不断,直接导致民粹主义抬头,种族主义大行其道,间接导致科研环境日趋恶化。
比如计算机专家、语音领域大牛、AI语音Kaldi之父丹尼尔·波维,黑人学生控告他是种族主义者,校方则指控他有暴力行为,霍普金斯大学只好以“危害学生安全”为由把他开除。
没有机会在美国从事科研,丹尼尔.波维一气之下,跑来中国加入小米,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欧美本土科学家尚且对社会治安良好、民众信仰自由的中国心存向往,何况是华裔科学家呢?
第三,强大的资本市场给了科研成果更多变现的渠道和资金支持。
比如华人科学巨擘、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曾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2008回国后一方面曾历任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副校长,西湖大学校长等职,另一方面长期致力于科研成果转化,其参与创立的诺诚建华于2020年在港交所成功上市,作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如今身家超过了50亿港元。
随着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华人科学家,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在国与家之间做艰难的选择,如今报效祖国的同时自身也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图片来源自网络
04
自由、开放、不judge

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可能也发现,留学生归国与否,更多是
基于国际国内大形势下,小的个体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与个人能力大小并无太大关系;
国家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因此留学生是否在国内发展,与爱国与否也没有直接的关系。

笔者甚至做过身边亲友的小范围调查,在辗转于国内外的普通留学人员中,有人因为另一半选择留在他乡,也有人因为另一半选择回到祖国;有人因为想逃离无爱的原生家庭,所以选择浪迹他国,也有人更在乎一家人齐齐整整所以选择回到故土;还有人因为饮食习惯 、气候环境、子女教育等很私人的原因做出不同的选择。
所以,旁观者用自己的标准随意评判自己并不了解的别人的生活,结论只能是片面、偏激,结局只会加剧不同群体之间的误解与敌意。
而欧美国家今日之两难的局面,归根到底不就是两党轮流竞争执政的政治制度下,不同群体之间的误解与敌意被无限放大的结果么?
我国的留学政策,高明就高明在其自信、开放、海纳百川的大国气度,最大限度的弥合了各方分歧,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去国外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理念,然后洋为中用,才能在短时间内积蓄大量的发展势能。
我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何不也如此呢?自由、开放、不judge,把所有精力都用来发展自身,不给祖国拖后腿,即是最大的爱国!
Ref:

1、全球科学家,正纷纷涌入中国!《暴财经pro》公众号 2021-11-25
2、@酷玩实验室:《定点猎杀!FBI钓鱼式诱捕华人科学家,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3、”清华北大就是美国附中“、”留学=不爱国“?16年过去了,垃圾文还被吹捧?《北美学霸君》 公众号 2021-03-25
4、《清华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更多精彩:

相关内容:

作者:鸢尾花花儿,精英说作者。认真带娃,认真写字,拥有两件军大衣的80后宝妈。转载:精英说,精英说是全球精英、海归和留学生的聚集地。我们传递全球资讯、探讨文化百态、创新社交模式、发现独立思想。这里有温度也有态度,欢迎气味相投的你关注精英说(ID:elitestalk)。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