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了,是时候写一篇大篇幅干货了,这是我这几年来的第5篇付费文章,去年写了1篇,今年顶多也是1-2篇,我很谨慎付费文章的内容,必须真的有定价的10倍价值,才愿意动笔。

就如过去的几篇付费文章的评价一样。
因为这段时间,很多同学很迷惘于未来的行业走向,自己在选择工作或者创业方向上,看不清,摇摆不定,我接收到非常多这样的咨询,所以这次的内容,深入浅出的给大家讲解未来的一些已经明晰了的行业赛道,打工和创业都是一样的逻辑,在好的行业里面,四两拨千斤,一分耕耘得到一分收获之外,行业的爆发还会多给你一分奖励。而在式微的行业里,大力都无法出奇迹,浪费力气,浪费青春。
尤其是新冠的出现,硬生生扭曲了很多本来不错的赛道,直接干垮掉的行业也不在少数,还有就是去年一些新政策也给某些行业带来巨大的波动,这些大家都需要知道一下,不要以为那些是老板需要懂得,打工的只管上班就好,你老板随时都被市场淘汰,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我对赛道的选择,就截目前,就没有错过一次。
2007年,在互联网大潮前从平面转向互联网设计,2010年电商崛起前后从建站转向电商设计,2013年在新媒体爆发前夕押注了公众号,而在最新的浪潮里面,我又押中了一次行业,这个行业文章内有说。
所以我觉得除了运气,我还是具备超越普通人的行业预判能力和思维分析的,这就是我敢写这篇文章的因由。

内容提示:

本文超过9700字,阅读时间可能超过15-25分钟。

支付后可以赠送一次阅读权限给你的最想赠送的人,机会只有一个。
下面的行业红利或者红海,分别从社会趋势,科技趋势,政策趋势去分析。
最后一个,是对全部人都具有实操性的,简单粗暴有效果。
开始了~


01
利好:冰雪运动行业。
可能你不敢想象,一次冬季奥运会,可以带动一个行业的长久性发展。

在大部分人看来,谷爱凌只是一个优秀的体育明星,一个满级的滑雪天才,但是在相关产业的人看来,这个是带动行业发财的大财神。

这次冬奥会能不能带动整个行业发展,这个不能空口说白话,也不能凭感觉,我们得从历史中吸取经验。
我们来看下1972年的日本北海道札幌冬奥会。
札幌在1972年之前,是一个很小而不知名的城市,现在人口已经接近200万,算是一个规模挺大的国际旅游城市了,这个归功于1972年的冬奥会。
札幌有多么知名呢?

我非常喜欢的李克勤,他20多年前的歌曲《飞花》里面就有一句歌词:
同游零度下 纯白色的札幌 
我在8年前,也到过一趟札幌,多少也有因为这句歌词,关注得早的同学可能看过我发过那时候的照片,的确是一个很美的旅游小城市。
冬奥会就是把日本推向全球,把札幌的冰雪资源推向全球的最佳机会,日本也抓住了这个机会。
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
索契只是一个37万人的小城市,坐拥天然优质的冰雪资源,但是由于苏联解体之后这里一切公共资源交通等都跟不上节奏,从而就变成无人问津的地方,在冬奥会举办之前,俄罗斯人宁愿跑到西欧也不来自己这个城市滑雪。

但是2014年花了超过500亿美元举办冬奥会之后,所有的建设都是焕然一新,主要是修建了大量世界顶级的滑雪道,一下子大大增强了这个城市的吸引力。从狗都嫌的破地方,变成每年小1000万游客光临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当然,核心还是来滑雪的。

而到今天,这个小城市每年都有数百场大型活动在这里举办,什么冰球,足球,赛车,音乐会,不仅仅如此,连选择定居在当地的人都增加了10万+,你要知道,人多了,钱自然就多,一场冬奥会,不仅仅让他们赚了持久的钱,还变得多人口,更大规模了,这个是奇迹,但是是可以预见的奇迹。
看完这些成功案例之后,你觉得中国这一次,会不会成为另一个成功的案例?

可以说是100%会的。
国内目前的滑雪场就770家左右,但是真正优质的并不算多,可以让大家称赞的,可能10家都不到,这个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例如并不爱运动的我,最近几年也跑到东北玩了3次,如果可以更近的地方有更好的资源,可能我会更加勤快一些,例如广州融创的人造滑雪场,就是广东人的选择之一。
冬奥会的带动滑雪硬件的基建,加上谷爱凌的明星效应,将来把滑雪作为运动选项的家长会越来越多,你看优秀的孩子都滑雪,你家孩子真的不去学一下吗?

这个不用猜都知道引来市场的爆发的。

这是一个历史交给这个冰雪行业的发财种子,如果你恰好在这个行业,这样都赚不到钱那就只能怪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太垃圾了了。
----------------------
02
利空:地产。
看地产行业,千万不要只看地产的本身,而是看背后,地产的背后服务谁?
除了城镇人口本身的居住,还要服务将要过来城镇工作生活定居的人群。

这个参数就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的比例了。

全球平均是多少?2019年全球城镇化率大约在55.5%,而中国目前已经64.72%,非常高的比例了。而在2000年,才30%+,短短20年间,翻倍了。接下来还有没有机会翻倍?不可能了,连增长50%的空间都没有,因为最发达的北美地区,也就81%,欧洲那么发达,也才74%,亚洲更低,才50%,而我们远超亚洲平均数,哪怕未来20年可以达到欧洲水平,那也不算多达的增长空间了。
从30%变成64%,我们可以感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地产就是一切,基建就是一切,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可以因为蛋糕做大而享受红利,但是64%变成74%,才15%的增长,而且未来20年能不能做到74%都不一定。
上面是一个大数据的趋势。

再来看看少子化和老龄化对地产的冲击。
我们这一代要从农村进入城市,那么短时间之内需要提供足够的住宅,其实就是靠抢,靠价高者得,所以市场会往上走,越来越贵,何况过去20年人口还是从12.67亿,增长到14.12亿。

但是我们的下一代呢?2021年的数据,人口增长才48万,从趋势去看2022年肯定只会更少增长,房子如果还在增量,人口是存量,供需关系大概就可以知道了,不需要去看个案,只需要看总体。
如果2年前写的关于买房的文章
《谈一谈现在要不要买房》
现在已经出现了分化,小地方的房价已经明显下行,一线城市,坚挺中带利空。
那么现在一线城市都不改新房了吗?
当然还是继续盖的,因为虹吸效应持续,所以大城市还是继续有人涌入,还是需要提供新的商品房给这部分人群,但是由于市场低迷,开发商拿地已经不再那么积极了,因为以前有房就可以卖,现在居然出现了倒挂打新居然没有秒光的现象,对于深圳来说,就是不可思议了。
市场就是这样,越买就越买,越不买,大家就真的越不买了,当买房不再是一个比打工赚钱更快的方式,不再是一个可以做发财梦地方,很多非刚需就不再闭着眼睛买买买了。
那么从事地产及地产周边,只能有饭吃,但是没财可发了。

作为地产打工人,去年我就收到不下于10条私聊关于公司各种问题的。
例如裁员的。
例如降薪的。

窥斑见豹,这已经不是什么预测,而是迫在眉睫的实事。
----------------------
03
利好:养老行业。
就如30年来的人口红利一样,这个老年人红利,也是被动的。
因为我们可以逃避生娃,但是没有办法逃避衰老,只要老了,就必然进入老年人的消费市场。
如果你从事相关行业,你就会慢慢感受到,怎么生意一天天好起来了。

从事行业,一定要看决定行业的大数据。养老行业,当然要看中国的婴儿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