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的新媒体不多,请关注美国华人杂谈
作者 | Eric
全文共 2778 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第3集
周末轻松一下,我们来谈经济,来谈钱。
但事实上,本周谈钱一点也不轻松。因为华尔街仿佛抽了风。周三一整天,脸书 FB 的股票走得很稳健,结果盘后突然发疯般地狂跌了 26%。这相当于这一家公司一天之内蒸发掉了 2500 亿美元,扎克伯格大概占公司股份的 15% 左右,这就意味着他个人财富暴跌 300 多亿。想象一下自己一夜损失 300 亿美元,会不会有点感到自己的想象力很贫乏呢?
我没有查过历史,但我相信这可能是美国股市历史上一家公司单日能跌掉的市值的最高纪录。是否是因为脸书公司,或者叫 Meta 公司出了什么大问题了呢?其实根本没有。Meta 只是在收盘后,发布了自己四季度财报。四季度营收总额 336.7 亿美元,还稍稍高于预期,但公司用户增长数增长出现停滞,净收入不及预期,面临更多竞争和广告业务受挫等,这些因素在平时也就能让这样一个市值 6000 多亿级别的公司股价下跌个 10% ,就已经是新闻级的现象了。但在疫情之后,和美联储摆出一幅要疯狂加息的态势之下,整个市场呈惊弓之鸟状态。一点风吹草动,立刻摆出一副要上吊跳楼的架势。一夜蒸发 2500 亿美元,套一句周星星同学的话来说,“人生的大起大落,真是太刺激了。”
图源:CNBC
而到了周四,盘后发财报的公司轮到了亚马逊。这一财报利润超过预期较多,但这主要来自他们投资 Rivian 电动汽车的投资收益(关于Rivian的传奇,请参见去年 11 月 18 日的今日美政,链接在此)。是资本收益,而不是主业收益。亚马逊将会提高他们的会员费,但对今年一季度的营收预估,还不及华尔街的预期。这样一个也就是 80 分的成绩单,竟然让亚马逊在盘后暴涨了 18%。整个世界似乎已经疯了。这可是一家市值上万亿的公司,一夜之间上涨 18%。把昨天Meta 蒸发掉的钱全补回来了。还是那句话,“人生的大起大落,真是太刺激了。”
我之前在有关经济的节目内容中,经常会提到预期稳定这个概念。什么叫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核心概念,就是资本在疯狂地逐利。资本逐利相当于一个赌博游戏,大家赌的是这个经济主体的未来预期。当预期是稳定的时候,资本市场也会相对稳定,而当预期出现波动,像美联储这样突然从大放水的鸽派转为一年可能加息 7 次还带缩表的超级鹰派,这会瞬间让市场失去了方向。预期一旦混乱,上万亿的资金就在市场里开始乱撞,考验我们心脏的承受能力。资本主义在带给人类超级繁荣的同时,也时不时会展示一下自己疯狂嗜血的一面。我完全不同意马克思主义的理念,但我总有一种感觉,马克思主义,是被资本主义给逼出来了。我现在之所以越来越赞成民主党的一些主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资本主导的,原教旨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确实会导致越来越严重的财富两级分化。资本产生的收益和劳动所得是完全不成比例的。政府如果不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干预,进行财富的二次分配,很难说不再逼出一个马克思主义二点零版来。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那些在自由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们,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关怀,最后他们用选票,选出一个反体制的川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的左派,实际上有点像是疫苗。自己先解决问题,免得将来被真正的病毒打倒。而那些见了左派就害怕就反对的华裔学者,更象是我们昨天提到的反疫苗的人士。他们本能地反感大政府的安排,但却不知道这种大政府的做法,恰恰是为了避免极权政府一剂疫苗。
周末的话题比较松散,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最近美国又开始兴起在中国才能见到的“外卖小哥”。这些配送公司几乎什么都送,你只要订购 25 美元以上的商品,15 分钟之内就给你送到家门口,可以是冰淇淋,可以是酸奶。这也让人匪夷所思。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如何赚钱。
我们举例一家比较知名的配送公司,Fridge No More,他们的平均订单为 33 美元,商品的购买和存储包装后的成本平均是 27 美元。再加上配送人员的工资和向客户打广告的钱,在每一位客户身上,他们的净亏损是 78 美元。这是一部超级烧钱的机器。
Fridge No More 的配送员,图源:NBC
当然,这可以理解。这种创业型的公司确实容易描绘一幅美妙的未来。他们可以梦想垄断整个配送市场,或者美国人因为疫情的影响而完全改掉过去那种周末去商场买食品和日用品的习惯,完全依赖配送服务。这种美妙的图景,还真的能吸引一些风险投资公司。尤其在疫情期间,投向这一领域的风投资金翻了一倍。甚至其中一些公司几个星期就可以融资一次。JOKR 在 9 个月时间里,筹到了 4 亿美元;Gorillas 则筹集了 10 亿美元。在经营方面,他们使用这些风投资金来补贴消费者,不但不收配送费用,而且还给顾客一些免费的代金券,鼓励他们在自己的平台上下单。
了解中国的朋友们不难发现,这就是在复制中国的滴滴公司或者美团公司的模式。在中国,这种烧钱培养客户的所谓 CAC 的经营模式,最终产生了几个最后的胜出者。
但美国的这种配送公司,能够成功吗?投资界看好的人并不太多。因为这种愚蠢的人力配送,成本远高于正常的商品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比如我开车去超市买一趟东西,我的时间成本和汽油费用摊在每一件我买的商品上面,会远低于每 25 美元商品就让一个人单独跑一趟送到我家里来的成本。简单说,我去商场运商品回家,从物流来看,是批发。而 25 美元的配送,则是一对一的零售,成本会高于前者。更何况,逛商场本身,是具有社交功能的,是美国文化中的一部分,要改起来,不那么容易。
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呢?很简单,这是建立在两个社会层级的社会结构上的。拿我们前面的计算来说:比如我是社会中上层城市居民,我跑一趟超市付出的购物成本,平摊到每一件商品中的物流费用,可能还会高于农民工骑车送来我家的成本。因为中国的体制决定了可以有这样一批农民工 “二等公民” 服务于城市中产,才能使得这种配送模式依然有巨大利润。
但是,美国的配送小哥绝对无法做到中国配送小哥那样的价廉物美,这部分成本是降不下来的。
美国几家外卖公司在疫情开始前到2021年4月的价值改变,来源:foodondemandnews.com
所以,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失败的模式,最终这些配送公司最好的结局,是被一些大型超市收购,成为他们的专业配送人员。而真正的个体配送,最终可能还是必须采取亚马逊的无人机模式。毕竟,这是建立在科技之上,而不是愚蠢的人力配送模式上的。这里提供一点历史资料。这种人力配送模式其实在美国过去有过尝试,1998 年的 Cosmo 公司就是做这个的,但几年后就倒闭了。eBay 也推出过 eBay Now 的快速送货服务,几年后也关闭了。这次的那么多风投参与人力配送,可能是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我认为,疫情会很快过去的,人们会更加享受在商场里买东西的乐趣。同时,这些配送公司正在燃烧的钱,也会很快失去燃料。

今日美政栏目往期推送:

相关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