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KIT主角来自三士渡2022Fall早申耶鲁录取的Y同学,2017年获得了新加坡政府的SM1奖学金,现在在新加坡高中读书。
高中4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一直坚持物理数学的科研和竞赛,最终收获了4金一银的好成绩!因自己的就诊经历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进而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医疗公益活动,尝试在帮助他人中收获快乐。
通过申请季成长起来的她,不仅仅是一个拥有众多奖项的理科学霸,也是一个热衷于公益事务的阳光女孩!一起来看看Y同学的故事吧~
REA翠鹿档案
标化:未提交
主要活动:物理研究、围绕脊柱侧弯的医疗公益、数学物理社团、吉他合奏社团、B站视频博主、学校心理辅导学生成员
个人奖项: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邀请赛线上金牌、丘成桐科学奖亚太赛区物理金奖,高锟物理金奖、新加坡青年物理学家邀请赛金牌、新加坡数学奥林匹克金牌、新加坡物理奥林匹克银牌+国家队
申请方向:物理、心理学
Q1:为什么选择早申耶鲁?
选择早申耶鲁是因为之前有几个认识的学姐录了耶鲁,并且她们和我的profile差不多,所以感觉录的概率会大一点。
而且耶鲁近几年加强了在物理学科方面的投入力度,比如改善本科实验室的质量,经常举办研讨会和讲座之类的分享活动,以及与一些机构合作的重大研究项目等等。
另一个是它对于”Light and Truth” 的执着(我从某些方面来讲十分有共鸣)。
Q2:当时收到offer的心情怎样?
挺高兴的,主要是因为我其实挺需要financial aid。但可能因为很早之前就想通了“去哪个大学并不会决定我的整个人生”的道理,所以当时我除了genuine happiness之外也没有特别大的情绪波动。
Q3:你的医疗公益主要在做什么?
我做的公益活动主要是提高人们对于脊柱侧弯的认知。创办这个活动的初衷是源自于自己在新加坡诊断出脊柱侧弯的经历,以及国内一些城市包括我的家乡,对于脊柱侧弯缺少一个系统的检查体系。
当时我联系到了学校一个曾经做过有关脊柱侧弯活动的同学,她向我介绍了新加坡的一个Facebook组织,使我得到了采访不同年龄段脊柱侧弯患者的机会。后来我们又将脊柱侧弯的一些活动扩展到了中国,我们制作了一些视频,也撰写了一些推文,投放在了微博上。
同时,我们也联系到了北京一个医院脊柱侧弯方面的医生,采访了他有关国内脊柱侧弯治疗方式以及体检的现状;最后,我们也利用微信平台开展了一些病友分享会。
除了脊柱侧弯这个活动之外,我还参加并组织了一些为残疾人募捐的活动,成为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学生成员,并在学校内组织了几场关于心理健康的活动。
Q4:文书写了什么内容?
我从9月底开始和我的文书导师一起头脑风暴主文书,主文书的内容写得比较personal,
大致是关于我的成长故事以及对于science and humanity的思考。
那段时间我在同时准备比赛和我的Prelim学校大考,所以用来写文书的时间非常的紧。当时我的文书导师陪我打了很久的语音,一点点告诉我应该采用什么样子的写作结构、手法,以及哪些题材是陈词滥调,哪些题材能更好的塑造我的个人形象,我经常会被他的才华和想法惊艳到。【P.S. 我特别喜欢我的文书,整个读了至少一百遍】
一个小建议,可以有意识地去阅读一些非小说类文学作品,比如人物传记之类。一个很好的书单是《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s》。我小文书里面很多的灵感都来自于我在闲暇时间阅读的这些书,它们也更好的帮我脱离了一个理工申请者的刻板印象。
Q5:可否分享一下自己的面试过程?
说到面试,我在申请季拿到了剑桥、帝国理工、怡和奖学金和耶鲁的面试。对于美本的面试,三士渡提前帮我找到了耶鲁的学姐进行模拟面试,并告诉了我很多耶鲁内部的社团和适合我的活动。我在真正面试的时候也有提到这些活动,展现了我对于耶鲁的热情。
我挺幸运的是面试官的女儿和我是同一个初中的,所以有挺多共同话题的。整个面试过程特别casual,从我自己的一些活动聊到了选课、竞赛、科研,还有我一个人在坡的经历,怎么交朋友,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聊了why Yale, my plan at Yale, difference between US/UK colleges, 然后我还给他的女儿提了一点关于选课的建议之类的。
Q6:对未来申请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
第一,思考自己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对于理科申请者来讲,除了要有硬核的奖项,我们还需要思考美国大学究竟看重的是什么,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以及自己能为世界带来些什么。
在诊断出脊柱侧弯之后,我曾一度因为它种种的隐患而非常的低落,但它也让我跳出只有学习-考试既定的圈子,去思考生命的意义。这也进一步促使我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从帮助者和被帮助者的两个视角去同时看待社会需要怎样的进步,而我在其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第二,跳出固有框架去思考,主动与外界沟通。
我觉得这对于普高党会比较重要,比如我之前申请了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项目,刚开始辅导我的教授只打算让我尝试一些比较简单的物理建模,我自己在网上了解到教授的研究方向和正在研究的一些课题,阅读了一些相关文献,然后向教授询问是否自己能进一步参与一些更前沿的研究。
所以我就得到了进一步深化自己研究的机会,比如利用实验室的高端器材开展一些学生课题,并加入了一些博士生的课题讨论环节。最后,我的两个项目都在年终毕业的时候获得了金奖,并得到了教授的一封挺有分量的推荐信。
第三,趁早开始。
提早开始活动规划、准备SAT和托福以及提高英文能力,不然等到申请季所有事情都堆在一起的时候,会像我一样手忙脚乱,而不得不舍弃一些东西。
Q7:开学之前有什么计划吗?
有啊,我最近在学校打杂,在学一些university math, 然后在MOOC上跟着看一点sociology的课,在刷一直想看但没看完的书单【强烈推荐Peter Hessler的中国三部曲!我最近所有的闲暇时间都花在它上面了】,可能还想找一个intern【不知道找什么】,考古典吉他的级,或者做一些volunteer work。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