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2月2日,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 Pile-1,CP-1)产生核链式反应自持(self-sustain),人类从此进入核能时代。
芝加哥一号核反应堆是曼哈顿计划的一部分,由阿瑟·康普顿(Arthur HollyCompton)所领导的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负责,具体项目负责人是恩里科·费米当研究人员慢慢地移走控制棒后,反应被触发。当时在场的有49位科学家*。
*当时在场的科学家包括:

当天,实验从早上9点54分开始,研究人员一边慢慢移开一根根控制棒,一边做测试。到还有最后一根控制棒时,发生了意外,另一根控制棒自行落回了反应堆。于是11点25分时费米宣布大家该吃中饭了。
实验于下午2点又一次开始。15点25分时,费米宣布反应堆已经过了临界点进入自持状态。三氟化硼中子探测器中的电流一直迅速增大,费米把量程相应地做了切换。费米还想测试控制电路,但28分钟后, 警铃响起,通知大家中子流量已经超过安全值。于是费米命令释放控制棒,反应很快就停止了。反应在0.5瓦下,自持运行了共4分半钟。
维格纳开了一瓶他早已准备下的基安蒂酒(Chianti),大家用纸杯喝酒庆祝。大家在酒瓶上签名留念。
维格纳为庆祝核反应自持准备的基安蒂酒。参与者都在酒瓶上签了名。
康普顿给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打了个电话,对话时用到了即兴想到的暗语:
康普顿:意大利航海家在新大陆登录了。
科南特:
当地人怎么样? 
康普顿:
非常友好。
反应堆位于芝加哥大学体育场(Stagg Field)下方。芝加哥一号核反应堆由多层石墨块和铀金属、氧化铀交替堆砌而成,且包含一些镉板控制棒。整个结构有6.1米高,截面是鹅蛋形的。芝加哥一号没有辐射屏蔽或冷却系统。费米形容这个核反应堆是一堆粗糙的黑色砖块和木料(a crude pile of black bricks and wooden timbers)”。
建造中的芝加哥一号堆:第4层
建造中的芝加哥一号堆:第10层
芝加哥一号堆于1943年停止运行,被拆卸运输到芝加哥红门森林(Red Gate Woods)。在那里它被重新组装并安装了防辐射系统,成为芝加哥二号堆(Chicago Pile-2, CP-2),在这里,后来建起了美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资料来源:
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10.1063/PT.5.031103/full/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芝加哥1号堆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icago_Pile-1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几只青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