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第4324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叶航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前几天,在网上观看了硅谷高科技公司举办的2022年新年晚会载歌在谷8年前这个春晚是谷歌公司员工自创的公司晚会,后来越做名气越响,慢慢扩展为整个硅谷高科技公司的员工春晚。只是2020年疫情来临后,只在线上举办,没了现场。
今年,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当奥密克戎(Omicron)病毒又开始肆虐时,湾区的这些科技之子还是憋不住,举办了2022年现场版“载歌在谷”新年晚会。
我虽然已经从湾区回到了上海,但看着孩子们那么兴奋,很久以前就开始迎接这场盛会,也在网上找到了现场直播的接口,看完了整个演出。晚会直播的剧场座无虚席,观众黑压压一片,都是花33美金购票进来的,必须打过疫苗,带着口罩入场。
我从硅谷回到上海,朋友们都认为我是从疫情漩涡中心回到了安全的避风港,而且是在奥密克戎病毒来临之前。
是的,我在硅谷湾区呆了三个多月,应该是新冠病毒传播的风暴中心。可是,飓风的漩涡中心往往最平静,在湾区的那些日子,也许人们都已经麻木了,很坦然地行走在马路上、公园里;很自在地上学、上班、在商场购物、在咖啡馆喝咖啡、在饭店吃饭。当然,华人无不戴着口罩,其他人得看场合,医院、学校、酒店、餐馆、剧院等室内公共场所,你必须戴口罩,甚至打过疫苗才能入内。疫情在湾区所呈现的应该是一种“暗流涌动”。
回到上海,14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健康检测是免不了的。即使结束后我试着和朋友联系聚会、吃饭,几乎都被婉转拒绝了,包括我自己的家人和亲戚。直到隔离结束第三周,才参加了我单位同事组织的第一场聚会。我带着口罩去那个私家餐厅,吃饭始终用公筷。
回到上海的感觉是,政府和民众在合力抗疫,而湾区硅谷呢?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但几乎没有多少监控,完全靠民众自觉。上海是一旦发现嫌疑对象,立即会有应对措施,很快就有条不紊地落实,形成闭环管理链条。湾区硅谷呢?一旦有感染者,自己去医院,轻者自己回家自我隔离,重者住院治疗。这个自己去医院、自我隔离会产生多少病毒传播的漏洞?
前段时间网上盛传一个段子,说是某个来上海的外地朋友,从虹桥机场出来以后,一路没人盘问,没人检测,甚至没人检查他的二维码。他到了住处越想越觉得不满意,于是,半夜里打了12345电话给上海提意见。
凌晨,12345给他回电话了。报出了他的大名,报出了他虹桥机场出来的时间,从几号口出来的,他出来的时候体温是多少,取行李的时间,取行李时候的体温,他等出租时的体温,上了哪辆车以及现在他所居住的位置等等。那位外地朋友听完回电,终于明白上海为什么叫“魔都”了。
一直有人质疑上海很多地方对健康码、行程码检查不严格(比如进机关、逛商场、坐地铁根本不看二维码。上海的观点是:红码、黄码基本都已经被控制了,街上走的人都是绿码,干嘛还要查?如果你不知道谁是密接者,那是大数据和系统的问题,应该去改善,而不是满世界查绿码。懂了这么简单的逻辑就不需要那些夸张的“查码”行为艺术了。
再来看湾区硅谷。从外地甚至从国外到湾区硅谷也没有人盘问你,没人查你的二维码,你一路到住处完全靠自己自觉保护自己、保护别人。
我有一位在湾区工作的朋友去年12月曾经感染了病毒,他在网上自曝了发病过程。朋友打过疫苗,他发现喉咙痛得厉害,于是吃感冒药,但没有改善喉咙痛的症状,继而又有了咳嗽、关节酸痛症状,他到超市买来测试纸测试,阴性,于是又放心吃感冒药和其他维C类的药物。第三天,他忽然感觉自己吃饭菜没有味道,特地闻香水,发现香水也没有味道。他去医院检测,检测结果一周后才知道,他觉得十有八九中招了,就和家人隔离,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家里人每天把饭菜放在房门口。到第7天收到医院检测报告,果然阳性。这时他已经感觉很好了,几乎没什么症状了,又休息了几天花钱去了一家可以当场拿检测报告的医院检测,检测结果仍然是阳性,直到第11天再去医院检测才完全恢复阴性。
他问医生,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试纸检测为什么是阴性?他感觉完全恢复了,前天去医院检测,为什么还是阳性?医生告诉他:刚开始感染病毒的时候,身体里的病毒量不够大,试纸检测不到,所以是阴性。自己完全感觉恢复了,其实身体里还有少量病毒存在,所以医院检测依然是阳性。
从这个个案可以看出,在病毒感染管理上,湾区硅谷是比较自然主义的,所以感染者人数居高不下。
那么,当发现一个病例后,上海怎么处理?怎么来判定密接人员?
首先,通信管理部门通过手机定位精确描绘确诊病例的14天行动轨迹后,公安部门会根据轨迹,把病例14天内途径路段、活动场所监控视频调取出来,把视频给到前方流调队员。上海不是有了接触就直接判定为密接,虽然这样最快、省事,但实际上并不精确。
上海对密接有明确的判定,是要跟病例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三种情况,并且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流调人员会真的去看视频,逐一对照每分每秒的视频,然后去记录引导调查对象回忆自己的14天行动轨迹、接触过哪些人员,从而快速判定密接人员。比如医护人员接触病例不叫密接,因为已经采取有效防护了;比如这次静安区的奶茶店,流调人员就会连夜根据视频,一个个去看谁来买奶茶,有没有戴口罩,没戴的就是密接,带了口罩的摘下喝了一口奶茶也算是密接。通过类似这样种种的行为轨迹和细节,去判定谁是明确密接需要隔离。
流调人员会反复看视频,做记录,最后筛查出密接的密接、高风险人群。然后分别对这三种不同风险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措施:明确密接和密接的密接都要14天隔离观察、高风险人群采取相应健康管理和控制。这是上海建立起来的闭环管控,三层的防火墙在第一时间构建好,即便之后有一个密接变成确诊病例,也不用担心,因为密接的密接已经在疾控部门管控当中,高风险人群也筛查出来了。流调人员工作到头发丝一般细致,决定了上海防疫工作的精准。
这也是上海从来没有做过一次超出必要范围的核酸检测的原因。

我侄子也在湾区硅谷工作,去年12月公司组织30多人去拉斯维加斯开会,防范措施就是打过疫苗,外出戴口罩。结果活动结束回到家的第三天,有好几位同事感觉有感染症状,检测为阳性,于是通知了所有这次参加活动的人。已经三天了,他们回家后是周末,我侄子已经和我儿子一家周末又去公园游玩过。这一通知,两家人立马隔离在家,同时自己做核酸检测。湾区各大超市都有自己做核酸检测的试纸,谷歌公司还给每位员工发了核酸检测的机器。检测阴性,一周内没有任何症状后才放心解除自我隔离。
一项针对加州近7万名新冠患者的新研究表明,与其他冠状病毒变种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变种后症状较轻。1月11日在线发布的这项新研究与南非、英国和丹麦的类似发现以及一系列动物实验一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流行病学家约瑟夫·莱恩纳德和他的同事,从大型卫生系统南加州Kaiser Permanente电子病历中确定的5.2万多名奥密克戎感染患者中发现,没有一个患者使用呼吸机。莱恩纳德说:“这确实是一种病毒因素,严重程度降低了。”该研究尚未在科学期刊上发表。
最近几周,英国和其他几个国家报告说,奥密克戎感染住院风险较低。他们分析了11月30日至1月1日期间冠状病毒检测呈阳性的69279名有症状的患者。3/4的阳性样本含有奥密克戎变种,其余是德尔塔。研究人员随后跟踪检测呈阳性的人,看看他们最终是否住院。研究发现,与德尔塔变种相比,奥密克戎变种的感染患者住院风险降低了一半,更重要的是,感染奥密克戎变种的人住院时间更短,缩短了三天以上。14名德尔塔感染患者死亡,只有一名奥密克戎患者死亡。这种差异转化将死亡风险降低了91%。
或许正因为如此,湾区硅谷的高科技工作者们再也耐不住寂寞,举办了阔别两年的现场“载歌在谷”新年晚会。
2020年大年初一,他们是冒着疫情风险,完成了一场空场直播;2021年的情人节前夜,顶着疫情高峰,他们完成了一台制作精良的线上晚会;经过两年的等待、沉淀和打磨,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挑战,2022年“载歌在谷”虎年线下春晚舞台终于回归!在疫情的雾霾笼罩下,还是要尽力找出最亮的那抹中国红,在异国他乡,也要热热闹闹过大年!
虽然疫情没有离开,病毒还在肆虐,但已经挡不住湾区人欢快的脚步。
我虽然从疫情的漩涡中心回到了上海安全避风港,可依然惦记着在湾区工作生活的华人们。看着“载歌在谷”欢快的新年晚会,看着他们在经受了两年疫情煎熬后,终于通过这场春意盎然的新年晚会,向世界、向祖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在屏幕前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 为作家,教师,资深媒体人,联系作者可加微信:oldtonye。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