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
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
一张舒适的床,就是人的归宿地
人生大半时光的栖息处
对第欧根尼来说,
这个归宿地可以简化为一只桶。
东晋名士刘伶
觉得穿衣是礼教的拘束,
脱光了才自在。
自认房屋就是衣服。
(所以,他对来访者说,
你们怎麼跑进我的裤裆里来了?)
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
“城市是人类爱的器官”。
这表明城市是人栖息地、爱的归宿
黄庭坚  书

“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奋其角,箕张其口。”(唐·韩愈《三星行》)
这里的“宿(sù)”,是“止息”“别居”的意思,说的是说日月运空所处的位置。
由此引申为星宿(xiù)。“辰宿列张”的“宿”,相对于“辰(星辰的总称)”而言,指的是恒星群,星(单颗,零零星星)的集合体。
古代天文学家把由天球赤道和黄道这一带的若干恒星组成的二十八大星组,称为“二十八宿”。韩老师所说的“斗”“牛”“箕”都是二十八宿中的星宿名。
日月行空,月圆月缺。
月亮每天都会换一个地方,每过28天一个循环。
于是,华夏先民将月亮行经(白道)的星群分成四方28个宿,认为月神每天会在其中一个星宿休息。
宿,早期甲骨文记为
,由
(人)、
(席子,坐具)会意合成;另一款甲骨文
上加“
”(宀),表示祭祀祖先的穹顶式庙宇,借指房屋,强调场所。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卧席
写成形义不明的
。宿的造字本义:祭祀前,主祭人(
)在祖庙(
)别居(
)斋戒。
《说文》:“宿,止也。从宀,
声,
,古文夙。”正如许大人所说:宿,停歇。字形采用“宀”作偏旁,采用“
”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夙”字。
“拜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何为“夙”?《説文解字》:“ 夙,早敬也。从丮(jǐ),持事雖夕不休,早敬者也。” 
夙即早上起床后祭拜天地祖先的仪程。采用“丮(执)”作偏旁,表示日夜操劳,天黑不歇,一早敬拜。
金文夙
宿,借“夙”表音示义,说明“宿”发生的时间及目的,即晨起祭月。
因此,宿与夙音同义近,不同于“睡”。古籍中,常将“夙敌”、“夙根”、“夙愿”与“宿敌”、“宿根”、“宿愿”同等使用。
按白川静先生的说法,“宿”是为了恪守“物忌(一定时间内减少饮食、外出以清净心神)”住在特定的场所,郑重地完成祭祀仪式。
所以,平素的志愿称“宿愿”“宿志”,长期从事某项事业者谓“宿儒”“宿学”,持续到以后其影响依然存在的状态谓“宿恨”“宿醉”。 
古有宿国,位于鲁国与宋国之间,在山东东平一带,后迁至宿州、宿迁。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记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意思是任国、宿国、须句国、颛臾国都是风姓之国,主管太皞(即伏羲氏)和济水之神的祭祀。这说明宿国是一个拥有祭祀特权的方国,专门负责祭祀先祖伏羲氏及济水之神。史载,宿国是伏羲氏后裔,夏商以来一直延续着这种祭祀传统,到了周朝,周王室继续委以祭祀重任。
《礼记•礼器》:“三月系,七日戒,三日宿,慎之至也。”郑玄注:“宿,致齐(斋)也。将有祭祀之事,必先敬慎如此。”可见,“宿”与祭祀有关,并非今通常所说的“止息”“别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