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
在古人看来,具象与抽象、局部与整体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比如,有声有色的“竽”与广域抽象的“宇”之间,是紧密相联的;循环往覆的“轴”与无始无终的“宙”,也是全息相通的。
《说文解字》:“宙,舟舆所极覆也。从宀,由声。”此话怎讲?
所谓极,就是“至”。比如说,冬至就是冬之极,阴之极;夏至就是夏之极,阳之极。我们通常所说“四至”,指的是地理位置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的边界、端点。
所谓覆,就是“反”。并非徐灏所说的“车之帱”(《注笺》:“许意谓舟车所至无不覆幬也。”),也不是王筠所说的“天之盖”(《句读》:“‘覆也’者,犹言天之所覆”)。
覆同复。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这里的“复”,就是“回复”:回复到一切有"开始"的地方,回复到万有"所生"的地方,回复到生命"本来"的地方。“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道经·第二十五章》)“反”即是“返”,意思是说,(宇宙)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绵延邈远,绵延邈远而又返回原点。
我个人认为,所谓“舟舆所极覆”,说的是车船的两端(相当于地球的南北两極),以及车輿的顶盖(相当于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舟车由此及彼而循环不息,如同时间的无始无终,故“宙”引申为无限时间的总称。
正如段玉裁所说:“舟舆所极覆者,谓舟自此到彼而复还此如循环然。故其字从由。如轴字从由也。训诂家皆言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由今溯古,复由古沿今,此正如舟车自此至彼,复自彼至此皆如循环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当然,这样的解释还是有些笼统。具体而言,宙即轴,车轮两端的轴头。
宙,形声会意字。甲骨文写作
(由),由“
(冖)”“
(由)”合成。
形义符
,是“(宀)”的异体字,表示祭祀祖先、上达神灵的庙宇穹顶(见“宇”条),表示穿越、沟通。篆文
将甲骨文
的圆转化,写成
,经隶变楷化,形成我们今天常用的“冖”或“宀”
声义符
(由),既表音又示义,是“轴”的本字。
据许文及段注提供的信息可推测,“由”的造字原型取自车轮两端的轴头,即“中轴的两端(两极)”。是行走的房子,房子是固定的车。中轴的意象也代指房屋的支点,即支撑整个建筑的中柱(柱、轴音近义通),含有“起始”“支点”“旋转”“中心”等义项,也可引申为开启神智、通往神殿的道路(孔子有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由”与“路”同义互训)。
启迪的“迪”所包含的“起始”“启发之义由此而来。
青铜卣
“**加油”的“油”,也与轴头有关。古人将菜籽油或其它植物油,涂抺到车轴与车钏或车耳上,这项工作叫“膏车”,相当于现在用油枪为汽车轴承打黄油。从甲骨文字形(
来看,“由”由车轮“轴头(类似轴承)”引申代指“膏油(车轮润滑剂)”或注油器(俗称“油饷子”,又叫“油饷壶子”,是古人为车轴注籽油的盛器)。
宙借“卣”之音、形,辅助表义。据白川静考释,“由”为“葫芦类之瓤熟透流溢后剩下的空壳”,并以此造“油”字。
按现代科学的说法,在神经系统中,轴突是信号传递的主要渠道。神经元通过“轴突”将细胞体发出的神经冲动,传递给另一个或多个神经元,分布在肌肉或腺体的效应器。
在网络系统中,“路由器”(Router),是连接局域网、广域网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它会自动选择和设定最佳路径(类似于交警的职能),按前后顺序将数据打包发送至目的地,这个过程称为路由。
宙,借车轴旋转,表达古人对抽象的时间无限循环往复的体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