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
天玄地黄。中国人对黄色的崇拜,来自于对大地的敬畏,来自于农耕民族对果实成熟的期盼。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这一抹黄,非叶落之黄,非肃然之黄,而是秋收的橙明。
郭沫若自然不知苏东坡的诗境,身居象牙塔,误认为“黄”源于“璜”(郭沫若《金文丛考》之《释“黄”》)。对于每一位饮黄河水,食黄粟稷的炎黄先民来说,“璜”恰恰是源于“黄” ,大地的颜色,一切均与五帝之一的“黄帝”血脉相连。
黄的甲骨文字形记为“
”,由“
”和“
”(
)两个字根会意合成。
其字其形,历经3300多年沧桑,不欺不诈,忠实地告诉我们,它的造字原型取自舟车发明人“轩辕黄帝”所发明的车驾(
,辕)、车轴或车輿的顶盖(
,轩)。
不论是繁体甲骨文
(黄),还是简写的甲骨文
(黄),都印证了黄字取象于“轩”与“辕”俯视图,指代为上古时代发明车驾的轩辕黄帝。
史载,黄帝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簧)、创医学,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黄帝还征服了东夷、九黎,统一华夏,居于天下之中的中原地区,“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史记索隐》)。
《说文》:“黄,地之色也。”“黄”也用来指代中原地区黄河流域土地的颜色。在华夏色系中,东(木)为青、西(金)为白、南(火)为赤、北(水)为黑、中(土)为黄。
《礼记 》说:“黄者,中也。”《论衡》说:“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黄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位居五色(青、赤、黄、白、黑)之首,古代霸道的帝王之所以将黄色居为独有,其意义想必也从黄帝的正统地位而来。潢川县境内有潢水穿城而过,属于淮河支流,其“潢”便是因“黄”加水得名。
“日乘车驾以六龙,義和御之。”太阳神的座驾是“轩辕”(袁珂:《中国神话通论》,222-223页,成都巴蜀书社,1991)。羲和即太阳神(何新:《诸神的起源》, 62页,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因此,由取像于“轩辕”的“黄”,亦即驾驭太阳的神,对应天象中的“轩辕宿”。
中原地区十年九旱,“黄”与“堇(
)”同源,也有干旱祈雨之象,这大概是黄帝后裔的主干汉(漢)族命名的由來。
夏商周三代都在华夏文明的核心区黄河流域立国、建都。
黄河是母亲河,从昆仑山(约古宗列盆地)发源,经九曲十八弯,从西北高原流下来,同时带下来黄土形成了冲积平原。
水的颜色是黄的、土的颜色也是黄的,农作物黍、稷都是黄的。中华文明可以说是“黄色文明”。
在西风东渐,中西文化交流的接口处、认知迁移的岔道口,“黄色”被“黄祸”与“色情”做了局,中医被西医做了局,使不明就里的现代中国人“谈黄色变”,以至于炎黄子孙不知道黄之高贵。
不管世道如何变,我们自信“黄色文明”的原色不会变。黄河,黄土、黄米……,大自然赐予我们黄色的皮肤黄色的脸。
华夏文明自足自洽,一旦我们阻断“黄色文明”,舍东向西,就等于隔断了中华民族的根脉,中国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就会成为一叶漂萍!
朱熹 书
千字文溯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