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
地由“”“”会意合成。甲骨文中不见“地”,我们只好通过“土”和“也”两个字根去追溯“地”的生成源流。
先说“也”,这是个活物。“也”即“它”,蛇的初文和原型。
蛇是洪荒时代常见的爬行动物。造字者试图以动态的生命来表达无足动物爬行、穴居的静态空间。蛇无腿无脚,匍匐于地面,借以表示大地、底洼、阴性、洞穴等义项;蛇周期性蜕皮,借以表示蜕变、轮回、循环,化生万物。 另外,“也”的金文字形写作
“它”同源同构,均有阴性、生殖等义项。
再说“土”字。土,以形示义,兼表古音,表示孕育万物的土地,与空域、水域相对。
甲骨文中,有一款“土”,其形画成
(合集8491),是不是很像是抟土制器的“陶泥”呢?四个小点表示旋转,或疑为和泥时添加的水滴。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陶工挥汗如雨的样子,强化主体的场效感。
从汉字“均”的字象上看,“均”中的“土”是指陶土,即制陶用的土坯无疑。“匀”则由勹(bāo,手作,拉皮的象形)、冫(èr,二,等分的标志)会意合成——这个字形,密封了远古时期普遍的物象场景:随着陶轮的转动,制陶者“手抚陶泥,使之厚薄均匀一致”(参见《字说清廉:法》)。当然,这是新石器时期制陶工艺相当成熟之后的事。
甲骨文中,“土”最常见的写法是这样的:
不用说,这是一个象形字。字形的上部,形如土堆;字形的下部之“一”,表示地面。金文承袭了甲骨文字形,比如,盂鼎作形
,“土堆”的意象非常明显。其后,经战国乱象、篆转隶变之后,土堆之形或写作一竖画,或在竖画上加一点。所加之点拉伸为一横,便成为此字今天的模样儿。顾蔼吉在《隶辨》中说:“土本无点,诸碑‘士’或作‘土’,故加点以别之。
土:字形演变
诗人艾青歌曰:我为什么眼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的深沉。对于早熟的定居民族来说,土地是农耕族群生存与发展的命根子。即使是今天,土地依然是主要的生产资料。近代以来的民族民主革命,说到底就是土地革命。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书•禹贡》:“(徐州)厥贡惟土五色。”“土”的本义,指化生万物的土壤,泛指土地、疆土、田土、领土(领土意识是很迟以后的概念了)等,引申为乡土、本土。
“土”字的字形证实其最初的本相:“土”像地面突出的土堆(祭祀堆),为“社”的初文。人们把这种堆起来的土,看成是神祇(qí,神灵),并向它祭献(神祗zhī)。甲骨文中的“亳土”“唐土”皆指土地神,即社神。
五行学说兴起之后(五行学说产生很早,战国末期由邹衍所阐发而已),“土”被纳入“五行”之中。五行对八音(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五色、五方,因而,土又特指古代埙类陶制乐器,以及五方(东西南北中)的“中土”、五色(青白赤玄黄)中的“黄”,与天之玄响应着。
“土”读“dù”,通“杜”“根”。《诗•豳风•鸱鸮》:“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毛传:“桑土,根也。”陆德明释文:“土,音杜。《韩诗》作‘杜’,义同。”
“土”与“也”动静相宜,合成“地”字。
《説文解字》:“地,元气初分,輕清陽爲天,重濁陰爲地。萬物所陳列也。从土,也聲。”许慎的意思是说,宇宙间浑沌的元气初分之时,轻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浊的阴气下沉为地。地以厚之德而载万物,万物陈列于地。字形采用“土”作偏旁,“也”  是声旁。
当然,“也”不仅是声旁,还承担以形表义的造字功用。
什么叫“万物陈列于地?”桂馥《义证》:“万物有形,重浊皆附于地;三光无质,清轻悉上于天。”土地承载万物,广无不载而厚无不容,万物位于大地如同陈列其上,故训“万物所陈列也”。
地:字形演变
地借“底”谐音表义,令人产生丰富的韵语联想。这是汉字独特的诗情,表明“低洼”“根柢”“回落”“归属”“承载”等义项。《释名·释地》:“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底”与“祇”、“祗”同源,“祇”表“地神”义,“祗”表“恭敬”义。
地(土壤)是万物赖以生长的母体,故有“地媪”“地母”之称。“唯泰元尊,媪神蕃釐”(汉书·郊祀歌》),是歌颂土地的生殖之功。
在英文中,“子宫”和“坟墓”长得很像,只差一个字母,一个是womb,一个是tomb,表明它们的血缘相近。“子宫”和“坟墓”都是个体独有的自由空间,“子宫”意味着生,“坟墓”意味着死。在汉语中,客家方言至今有称“墓”为“地”,称“扫墓”为“告地”,这表明“地”有万物衰败、人生最后归宿的意思。即使有千年的铁门能隔住,可是最终谁也免不了有一死。 所以,范成大在《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一诗中吟道:“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这个“土馒头”指的就是“坟墓”,坟墓遥望的确像土馒头。
中国祭祀仪礼中有“四祭”,其中祭地为“谛”。《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 郑玄注:“此盖夏、殷之祭名,周则改之,春曰祠,夏曰礿。”陕州学者董来运先生从中发现了“地”与“帝”的内在联系:“
(帝)”中的“
(口)”是“地”的最原始“本相”。
董先生认为,帝的甲骨文字形
,上边是花蒂形,下边是根形,连接这两部分的是方形
(有的甲骨文是圆形或椭圆形
)。方形或圆形、椭圆形的符号,正是“土”的意象;土字连在蒂和根之间,表示种子落地后在土里生根成长。因此,囗、帝都是地母神。我个人认为,此说可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