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633 篇文章
题图:王铮校长
12 月 14 日,北京大学的网站上出现了一条一句话的消息——在北大附中任职 12 年的王铮校长被免职,即时生效。这个消息立即在教育界引起轩然大波。
▲ 来自北大官网
可能是对这个轩然大波有所预料,这条发自中国的人文“圣地”——五四精神发源地北京大学的消息,可以说惜墨如金:对一位在教育界耕耘了 30 多年,广受尊重的校长的免职,没有原因,没有解释,没有回顾,没有安排,而且写出了扫黄打非办或对双规干部处理的“风范”。
类似风格的通知,并非罕见,但在教育界,又发自北京大学,的确罕见。信息越少,信息量反而可能越大,因为信息成了薛定谔的猫,拥有了不确定性。
有几个问题,问一下北京大学。
01
免职的原因是什么?
免职原因,不管对外怎么说,想来无非下面几个。

个人原因,是最合理的原因,同时也是很多“其它”原因对外最好的包装。因为合理,所以大家都别推测了吧。但就是这么好用的一个原因,竟然没有用。
工作需要,平调,升职,甚至降职也不是不可能,服从组织安排。但显然也不是。

到年龄了,退休?王铮校长今年 57 岁,还差好几年。

难道是有违法行为等性质恶劣的事情?有的话,以北京大学流程之完备、管理之规范,加以如此雷厉风行的通知风格,肯定会明说的。如果没说,肯定是没有。 
那就是工作成绩不被某些人认可,源于内部矛盾。最有可能就是这一大类了。公告里面什么也没说,因此留出了大量猜测的空间。
所有“合理”的免职原因都没用,引起的猜测和遐想倒是很多。北京大学作为中国人文教育的高地,肯定深刻理解高深莫测的中文文字传递的和没有传递的信息。希望北京大学作为教育界最高学府,能对这个教育界都关注的“通知”提供一个大众看得懂的解释。 
02
提前免职如何理解?
根据网上资料,王铮校长最近一次是 2018 年被任命,任期四年,到期是 2022 年。这次属于提前免职,原因何在?
这两天网上有传言说公立校长任期太长。如果真的是这个原因,我们不妨在网上搜一搜,看看常态下很多名校校长的任职时间是怎样的。事实上,人大附中、北京一零一中学、清华附中等大家十分熟悉的学校,现在在任或前任校长的任职时间都少则十几年,多则二十几年。
这还只是在北京随手可见的例子,其它地方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也就是说长期担任中小学校长是常态,不是反常。
列这些例子,不是说“别的校长”也应该被轮岗,而是恰恰说明做中小学,做校长,需要长期做,这是基础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是需要时间的投入和积累才能看到教育的产出。
所以问题是,为什么提前?以至于等到任期结束都嫌太晚?
只能理解为性质比较严重了,大众不免好奇,到底是什么性质比较严重呢?
而且不仅王铮校长被免职,北大附中副校长陈伟聪也在同一天被免职,这个免职通知倒是说了“因年龄原因” ——但是也是和王铮校长免职一天到年龄?这么巧?两位校长搭档多年,正常人的猜测,是某些领导对这个领导班子的不认同。
问题是,这种不认同,和性质“严重”,要有多严重,以至于可以在没有任何事先安排和后续准备的情况下,在同一天免掉有九所学校、上万名学生、上千名教职工的集团总校校长和北大附中副校长,而且当天即时生效?
作为公立体系的学校,这种操作把上万学生的利益放在哪里?学校的正常运行如何保障?如果学校出现任何紧急状况,谁来负责?
03
北大附中 12 年的改革成果,如何总结、保留和发展?
2021 年国家推出双减政策,从出发点讲,是对教育去功利化、去补习班化的一次努力和回归,对教育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的坚定举措。看王铮校长 30 多年的教育道路,一直就是在倡导和实践这样的教育。
从北大附中,到深圳中学,再到北大附中,一如既往。
王铮校长提倡和实践的走班制、书院制、学院制、导师制等制度设计,以及基于个性化学习、项目制学习、思辨能力培养等理念的课程建设无一例外体现的是对教育本质深入的认识思考,是在海淀黄庄补习班大潮中,坚持做回归本质的教育。这几十年的坚持,和国家现在提倡的教育方向完全一致,而且成果显著——北大附中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就是一个明证。
▲ 北大附中“书院墙”
王铮校长一手创立北大附中教育集团总校,开启高质量公平教育的探索;作为民主党派中央常委,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两会期间提议建立学校法或者学校教育法,更好实现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学校、家长、社会协同育人;更了不起的是,王铮校长没有像绝大多数同行那样直接引进国际课程,而是吃力不讨好地在北大附中建立了只依靠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中学国际部。

这些探索,得到教育同行的广泛认可,和现在倡导的国家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是完全一致。这样珍贵的教育实践的成果,如何总结,回顾,完善,发展?这个工作,请问北京大学后续打算怎样完成?
04
免职是不是对王铮校长倡导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否定?
这是很多人的解读——这样的“一句话免职”,是对反应试的教育实践的彻底否定。
这也是王铮的免职在教育界掀起轩然大波的原因所在。
我们真心希望这是一种过度解读,因为如果是,那否定的可不是王铮校长和他的北大附模式,而是国家倡导的双减政策,和回归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本质的政策目标。
教育谈理念容易,但王校长是有几十年切身实践经验的,是有实实在在的育人成果的。从 12 月 14 号信息出来,有几篇文章广泛传播,文章留言有大量来自北大附中和当年深圳中学学生的留言。这些学生很多已经有三四十岁的年纪(王铮于 1986 年北大毕业回到母校北大附中任教),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做着优秀的工作,这是比任何理念理论都更有说服力的教育成果。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对以上几个问题,教育界同仁都希望可以得到北京大学的回答。 
-  END  -
推荐阅读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