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不正常留学实验室 的第 303期推送
你犹豫了一下,点击“发送”。
30秒后,系统显示“已群发”。
你叹了口气,又一场公开处刑要开始了——
《跟你讲个笑话:我是留学新媒体人》
一篇10万+可能需要3天3夜,但3天3夜却不一定能换来平均阅读量。
为了刚发送的这篇稿子,你聊遍了微信沉底的通讯录好友。他们觉得很奇怪,别多年突然聊天,到底想干什么,甚至问你不是了婚找他钱。
半小时后,你看着半死不活的阅读量和半死不活的评论量,心想“果不其然,公号药丸”,于是转头就睡。
第二天醒来,你打开昨天的文章,一看982阅读,你安慰自己:
真不错!马上就要破1000了!离10万+又近一步了!
做自媒体最惨的一件事就是,当其他人还能用各种方法隐藏自己的工作能力时,
你的能力就出现在每篇推送最下面的灰色数字里,全世界都能看到,童叟无欺。

有时你觉得,
写公众号就像买彩票,哪篇会凉哪篇会爆,完全看天。
有时你又觉得,写公众号像吸毒,文章扑街了,打鸡血继续写,写完立马发,发完又扑街,每天都在“鸡血 - 扑街 - 再鸡 - 再扑”的循环里往复。
朋友圈不是朋友圈,是自己文章的告示板。求在看、求转发、求分享到朋友圈已经成了你的朋友圈配文基操。为此你招惹了不少微信好友,别人能点开就不错了,你还一个劲求别人关注。

热点事件爆发的前一秒,你还在剧本杀店掀起Friday night的盖头来,热点爆发下一秒,你把手上的剧本扔5米远,掏出电脑像插了电的跳蛋一样疯狂输出。不知道的人以为你不是玩家,是cos玩家的精分npc。
“你那个电脑从哪儿来的?”这是别人给你的评价。

但他们不知道,热点是自媒体人的财富密码,随身携带电脑是每个自媒体人的必备素养,一切不能带电脑的社交活动对你来说都是禁忌。

其实你也不是没朋友,只是别人每次约你吃饭,你的回答就是“赶稿不吃了”“赶图不吃了”“盯后台不吃了”,到了凌晨2点,“我下班了,出来嗨不?”
每次朋友给你分享劲爆新闻、搞笑视频的时候,你总会冷冷说一句:上周的梗。
“就你妈离谱。”朋友摇摇头说。

你记得当初你不是这样的。
最初的你注册公众号纯粹是为了好玩,
写点日记吐吐槽。结果不知道哪天你的一篇推送变成了10万+,粉丝突然多了好几个0,你决定正儿八经做这件事。

为此你付出过不少努力,你开始关注CNN、BBC、ABC,关注US News美国大学排行榜,你开始关心天下大事,甚至还开始讲段子。
大家开始觉得你有趣,你笑了笑说:有趣是自媒体人的职业病。
为了增加文章打开率,你和朋友的对话从“今晚去吃什么”变成“xxx, xxx, xxx,这三个标题哪个更好”,结果你朋友回你一句:这和你对象问你“今天我哪里不一样”有什么区别?
后来你不这么问了,因为你发现,
阅读量不会因为改一下标题就提高,
这是你多么痛的领悟。


但一天一篇原创挡不住你时刻都在沸腾的心,昨天写“中美复航”,今天写“清华privilege”,明天写“巴以冲突”,你在朋友圈吆喝的样子,好像这些事都发生在你家,实则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终于有一天,你发现有别的号抄你的文章,连配图和格式都照搬你的,你气得在朋友圈骂街,结果评论区清一色“哈哈说明你牛逼啊”“哈哈你可以抄回去啊”。
“抄回去?人类的本质是套娃吗?”你心想。
一个同行朋友把你被拉进“xxx自媒体交流群”,刚进去的时候大家都急着刷存在感,
统一群昵称是“北京 - xxx - 编辑”“上海 - xxx - 运营”,
看了一圈还是熟悉的那几个人。看见不认识的就赶紧加好友,说不定哪天有机会接广告呢?

三天以后不再有人说话,就剩下几个发广告链接的,求大家阅读点赞关注的。

你觉得好累,你不知道这个每天追热点、抖抖机灵的工作能有什么前途,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圈子里的大佬,真正开始写自己的故事。因为某天你提出想写一个原创的选题,立马被同事喷得猪狗不如。
当你觉得自己没思路没创意、一无是处的时候,不要绝望,至少你的判断是对的。
你回顾起以前的文章,心生感叹:以前好自由啊,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因为你早已不是博主,而是一个M,服务着关注你的几十万个S。
如果有广告,你还要顺便认领多一个金主S,每天都在“不能太硬”和“不能太软”间听金主爸爸的指令:
“我觉得你这个文案啊,还不太对。”
“我觉得整个节奏啊,还不够。
“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但又说不出哪里怪,你懂吗?”
“我的建议呢,就是海报放大点的同时,缩小一点。”
“表情包放多一点,但也不要太00后。”
“活泼中带点严谨,严肃中不失俏皮。”
“我说的也不一定对,我就是给你一个思路,怎么做还是得看你。”
“毕竟你才是专业的。”
你一边听甲方发出主人的声音,一边思考这个年代是不是人人都能当甲方。
久而久之,你的泪点也和别人不一样。母胎solo二十几年你不难过,没钱买生发素你不难过,被对象绿了你不难过客户一稿过,你哭了。
于是你得出结论:财富自由还得靠相亲。于是找了一个不错的姑娘面基。
姑娘听说你也是新媒体同行,高呼“家人啊”,并热切给你分享她给各种甲方写稿拍片的经历。

你发出长叹:原来也是不想努力的同行啊。你俩抱在一起大哭,处成了兄弟。
你还问她都去哪拍过片。她说去LA拍过,去夏威夷拍过,去纽约拍过,并凡尔赛地补上一句“这就是留学博主的日常吧”
你问还去过别的地方吗,她说没了。那一刻你放弃了,你断定她不够优秀,不是一个优秀的自媒体人。
因为一个真正优秀的自媒体人,一定都去医院拍过片。

得了,你心想,至少后台还有几个读者陪你聊天,自己一个人过也挺好的。
当然别说一个人过了,你连生活都快没有了。
- End -
我是LJJ
一个做广告的95后中年人
以前在加州留学过
已经没有好玩的故事要讲了
往期文章精选
(点击标题进入阅读)
不正常留学实验室
ID: LABUNIQUE
你有7.3%的共同好友关注了不正常留学实验室
欢迎找到根据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