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3月22日,纳森·罗森(Nathan Rosen)出生于美国纽约市。他和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一起提出了量子理论的“EPR佯谬”,后又与爱因斯坦共同提出虫洞(又名“爱因斯坦-罗森桥”)假说。
罗森在麻省理工学习,本科毕业于1929年,电化学工程专业。他于1932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学生时期,他推导出氢分子首个可靠的量子力学计算。毕业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罗森做过好几期博士后,包括在高等研究院做爱因斯坦的助手。
1935年,罗森、爱因斯坦、鲍里斯·波多尔斯基(Boris Podolsky)联合发表了著名的论文,题目为《能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全的吗?》。论文通过提出一个量子纠缠的思想实验,把量子力学的定律和守恒定律结合起来,得到一个诡异的事实,即对一个粒子的测量将导致另一个纠缠的粒子退出量子态,爱因斯坦将其称之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换言之要么承认存在这种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要么承认量子力学不完备,要么干脆否定守恒律(这是不可想象的)。他们以此来说明,量子理论不完备,因为波方程无法提供对现实的完整描述。这就是著名的“ERP佯谬”,ERP(Einstein-Podolsky-Rosen)分别是三人名字的缩写。
1964年,在爱因斯坦去世9年以后,约翰·贝尔(John Stewart Bell)从隐参量存在和定域性成立出发得到一个可供实验检验的不等式,把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变成一个可供实验判决的问题。此后,阿斯佩克(Alain Aspect)等人做了一系列精确实验所有至今完成的实验结果,都违背贝尔不等式,符合量子力学预测,虽然这些结果并没有证实量子力学是完备的。
ERP谬的提出,激励人们进一步探索量子力学观点,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同时也开辟了量子信息学等这样一些有广大应用前景的新研究方向。
后来,罗森开始研究引力理论。
他提一个关于虫洞的概念——“爱因斯坦-罗森桥”
,并和爱因斯坦一起发表了该项结果。

1936年到1938年,罗森担任苏联基辅国立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在几个美国大学任教后,他来到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他在1979年退休后,继续教书并发表科学论文。
罗森是以色列物理学会、以色列科学与人文院的创始人。
罗森于1995年去世,时年86岁。

资料来源:
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10.1063/PT.6.6.20180322a/full/
http://en.wikipedia.cn/wiki/Alain_Aspect
http://en.wikipedia.cn/wiki/Bell_test_experiments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几只青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