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豆瓣小组“不要买 | 消费主义逆行者”丨
由豆瓣用户@想吃点好的比如 授权发布丨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极简和反消费主义的契机:

2020年因为疫情,我胖了20斤,也开始了疯狂买买买和点外卖的生活。
现在想想当时的状态很差有各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国外每天都自己呆着,和其他人类没有任何接触,沉溺于奶头乐无法自拔;二是不愿意面对自己快要毕业的事实,一方面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讨厌自己的专业
白天都处于一种很短暂的快乐状态,追剧追星吃垃圾食品买买买;晚上发现自己什么该做的也没有做,同龄人都远远把我甩在身后了,为自己糟糕的未来忍不住痛哭流涕。
我虽然还是学生,但理财意识很差,而且可以刷爸妈的信用卡,被消费主义洗脑,渴望通过购买的方式拯救自己,反而真正要付出的行动上停滞不前。

改变的开始是黑五的时候,我真正审视了一下自己有多少东西,突然感觉恶心烦躁,觉得黑五之后再也不要买了,然后一不小心在豆瓣看到了极简组、攒钱组,和
“不要买 | 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本文部分包括成果&目标,以及个人经历、感想的碎碎念~
成果和目标:
2021年已经做到不再囤积化妆品和护肤品,不再疯狂购入自己不需要的衣服鞋子,不再追求电子产品的上新,不再为追星消费(演唱会除外)。

2022年希望逐渐能做到:

1. 饮食极简:自己做饭,减少点外卖、吃垃圾食品的次数,了解正态饮食,非社交需要不在外喝饮料吃东西;

2. 信息极简:奶头乐虽然免费,却是对精力和时间的占用;

3. 体重极简:利用免费的视频资源,继续减肥,争取能瘦20斤;

4. 穿衣极简:在毕业工作的要求下,把自己的衣柜从杂乱的休闲状态逐渐过渡为商务休闲的胶囊衣橱。

当然最终的目标还是通过极简和反消费主义的物理手段进入正循环的生活状态,滋养自己的心灵,让自己成为更有担当、更有深度的成年人。
在我组学到且对我来说非常有用的心得:

1. 花钱买不到你真正需要付出的部分,好的身材比贵的衣服重要,聪明的脑子比学习装备重要,对猫和家人来说时间的陪伴比物品更重要;

2. 真正需要/喜欢/能负担的东西不会犹豫要不要买,买了也不会犹豫要不要退;

3. 人的价值不在于消费,而在于创造,更严格来讲的话就是输出大于输入;

4. 不要被物品束缚,把从资本家处赚到的血汗钱送给另一个资本家;

5. 拿铁效应:如果你每天喝30元的拿铁咖啡,20年后,如果以每年6%的利率计算,你就喝了70多万元。
建立关于钱和奢侈品的概念:

暑假的时候有实习,工作日累得半死半活,每天都到八九点才能下班,上班的时候还目睹了各式各样的职场事,慢慢体验到钱真的真的很难赚!
这个难赚不只是说付出工作上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更多的是社畜为了生活被迫学习的一些人情世故带来的心理上的拿捏感。
我读书的时候浪费的每一分钟和花的每一笔不必要的钱,真的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的血汗钱。
再加上养了猫,从金钱观开始,有在慢慢学会成长为一个更主动、负责的大人,想在生命质量方面让爸爸妈妈和我的猫咪得到更好的保障。
不过观点的震荡期总会到来。下半年开始读研,商学院的同学们不管是男是女都很重视外貌和穿衣打扮,家境很好,也会有一些贵价单品的堆砌。
在这种环境下,再加上我因为胖了很自卑,忍不住又有用物质装点自己的想法,开始种草了各类奢侈品。不过还是想清楚了,最终只买了自己喜欢了很久的包。
有几个比较现实的原因。
第一,我还是胖,说实话穿多好看的衣服都达不到我理想中的效果,为了不让自己花了钱还难过干脆少买了;
第二,没钱的人装不了有钱,不只是包和鞋子(更何况包也有鄙视链),衣服、车、住的公寓、吃的东西、逛的超市、去的健身房、请的健身教练(我在的地方人力成本很高)都是要花大钱的地方。
不是我消费水准的东西就不是我该买的啊,买奢侈品的社会价值也变少了,我根本懒得在有钱的同学面前装出我也不穷的样子。

现在的观念变成了:除非我真的非常非常有钱,不然我还是拿钱买点更宝贵的东西而非奢侈的消费品吧。
从更加学术(宏观?)的角度了解消费主义:

我的专业是市场营销。这学期上了消费者行为课,了解了许许多多操纵消费者心理达成资本目的的手段,包括组里扒出来的各种话术,比方说利用消费者的恐惧和焦虑促进消费。
所以现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很难被一般的营销手段所蛊惑了,因为看见这些同行的工作都会被我自动边解剖边归档进素材库里。

除了一些组里常推荐的纪录片外,还好好看了《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社会以及个体的价值观是如何朝着“更多的消费”的方向被塑造的。
我们追捧美学、追捧不同的经历,所以我们容易被蛊惑着消费我们想要的人生,而不是创造它。
 豆友评论 
@咸鱼味的少女
“怎么做”到处都有模板,都能借用,但是食不知其味。

“怎么想”才是根本。楼主有清晰的思路逻辑,慢慢理顺自己的生活和三观。太棒了。学习学习!
@这么冷清为什么
外卖和外面吃确实贵,除非有优惠劵否则也不乱点!
@嘻里个嘻
dd 这句“我们追捧美学、追捧不同的经历,所以我们容易被蛊惑着消费我们想要的人生,而不是创造它”
让我想到自己从关注种草到逐渐取关的一些疯狂买买买的生活、美妆类博主。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