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见过漫天飞舞的黑色鸟群,此起彼伏的“哇~哇~”叫?很多人只能在电影中见过这种场景,例如被黑暗魔法笼罩的古堡。

不过,如果你是北方人,可能早就司空见惯了……
冬天的北京,有很多乌鸦进城
图片来源:纪录片《我们的动物邻居3》
以冬天的北京为例,日落时分,总会有成群的乌鸦从四面八方飞向城区,成为这座城市入夜前的一道独特风景。

同时,鸦过留痕,北京有很多条“天屎路”,想要不着痕迹地走过这几条路,不是件容易事。
这叫一个鸦屎淋头
乌鸦为何进城过冬?
这种冬天乌鸦扎堆进城的情况,不仅在我国北方,其实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出现
,尤其是近几年,乌鸦仿佛开启了推流模式,成为了冬天无法被忽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那个“它”。

但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乌鸦并非特指某一种鸟,而是人们对于鸦科鸦属成员的泛称。全世界范围内,目前已知现存鸦属鸟类大约有45种,足迹遍及除了南极洲以外的各个大洲
(南美洲并没有原生鸦属鸟类,但近年在巴西野外也发现了外来的非洲白颈鸦)

因此,不同地区,进城的乌鸦种类也会有所差异。还是以我国北方为例,常见的乌鸦主要有大嘴乌鸦、小嘴乌鸦、达乌里寒鸦、秃鼻乌鸦以及少量白颈鸦。
其中大嘴乌鸦算是城区的常住居民,它们适应力极强,已经逐渐习惯了与人为伍的生活,终年混迹在城市及周边地区觅食和繁殖。而像小嘴乌鸦、秃鼻乌鸦这种,则主要集中在冬日出现,尤其是小嘴乌鸦,是集群进城过夜的主力军。欧洲的情况和我们比较类似,但如果在美国,那主角可能就成了短嘴鸦和渡鸦。
大嘴乌鸦
图片来源:wiki
小嘴乌鸦
图片来源:antropocene.it
至于为什么要集群进城,乌鸦们也有自己的考量,但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解决温饱和安全问题。
首先,面对冬天夜晚的低温,它们之所以会不约而同地集成大群,只因“抱团取暖”这四个字。要知道,除了冬天的夜晚,乌鸦们通常并不会集结成成百上千的群体进行活动,三三两两的小队更符合它们分散觅食的行为模式和繁殖需求。
树梢枝头的乌鸦
图片来源:worldbirds.com
其次,城市本身对它们来说就是一个既温暖又安全的港湾。由于
城市热岛效应
,城区夜间平均气温会明显高于郊区,避寒的压力瞬间少了一大半;此外,
城市夜间的喧嚣和明亮的灯火则充当了隐形卫士的角色
,在乌鸦群和掠食者之前形成了一道无形的保护屏障,让诸如雕鸮这样的夜间猎手只能在郊区的黑暗中望鸦兴叹。而且相较于郊区的农田和小树,城市绿化的大型行道树也为乌鸦群栖身提供了更好的落脚点。

最后,在资源匮乏的冬天,解决食物来源问题也是当务之急。对于像乌鸦这样的“话痨”而言,在城里集体夜谈就是个不错的交换信息的机会。比如“你今天午饭吃的啥?在哪儿吃的?”就可能成为它们热烈讨论的主题之一。
更何况,城市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食物生产机器。人们吃剩的快餐、堆积的湿垃圾、公园里挂果的景观植物等都是乌鸦不会放过的美食。
乌鸦吃汉堡
图片来源:Andrea Townsend
近年来,随着人们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猎杀乌鸦的行为不再被允许,它们进城以后的小日子也越过越滋润。既然如此,那何乐而不进城呢?据估算,截至2012年,在美国的短嘴鸦就已经突破了3100万,而且它们大多数都选择了城市作为自己栖息的家园。在世界其它城市,进城乌鸦的数量也呈现出了类似的增长趋势。

不可否认,乌鸦进城的行为本身也是它们智慧的体现。那乌鸦究竟有多聪明呢?
乌鸦喝水是真的!
对于乌鸦的聪明,可能许多人和我一样,最初的认知来自于那个著名的伊索寓言故事——“乌鸦喝水”。
满满的童年记忆

图片来源:人教版《语文》
但单凭一个故事就说乌鸦是鸟类智慧担当,未免过于草率。于是科学家在2014年进行了一系列基于这个故事的真实版实验。
他们不仅给乌鸦提供了石头,还提供了包括橡皮、聚苯乙烯等一系列不同密度、质量的物体。他们还对实验难度进行了升级,加入了U形管、不同直径、不同水位、甚至不同介质等各种情境,来考察乌鸦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沉底的橡皮Vs漂浮的聚苯乙烯,乌鸦更多选择了丢橡皮来帮助它们取得食物。图片来源:Sarah Jelbert
最终乌鸦不仅顺利完成了任务,并且在这些情境中都表现出了追求“事半功倍”效果的行为逻辑。要知道,类似的测试剑桥大学的学者也曾在人类幼儿上进行过,而最终人类7-10岁的儿童才表现出了和乌鸦相当的水平!
乌鸦喝水的现实版

图片来源:Sarah Jelbert
还有个经典的乌鸦认知实验来自于华盛顿大学的研究。科研人员首先佩戴一个特殊的面具在当地捕捉并环志(给鸟类戴上金属或塑料的环形标志,用于数据监测)了一些乌鸦。在环志工作结束后,他们开始佩戴相同的面具在预设线路上正常行走,并观察记录乌鸦的反应。
结果科研人员发现,在最初的2周内,约26%的乌鸦在见到佩戴面具的工作人员时表现出了厌恶和紧张的反应,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乌鸦开始出现这种表现。
这说明,乌鸦不仅将面具和危险进行了关联,而且它们还将这种联系告诉了越来越多的同伴和自己的后代。
乌鸦能够辨认人脸
图片来源:Birdnote
大约五年后,方圆1.2公里半径内的乌鸦都掌握了这个信号。这种程度的社会学习能力在动物界中是非常罕见的!
所以,别惹乌鸦,它可能会追杀你一辈子!
实际上早在2002年,就有只叫Betty的新喀鸦因为
将铁丝弄弯后成功取出放有食物的塑料桶,
而引起过轰动,之后的种种实验结果都表明乌鸦确实拥有超出人类预期的智力水平,BBC甚至称乌鸦为“除了灵长类以外最聪明的动物”。

Betty完成挑战
图片来源:PA
冬天了,一起滑雪啊
乌鸦还会搭顺风车?
除了实验室中的惊人表现,关于乌鸦的传说还有这么一条:据说它们会搭顺风车?!
有图为证:
乌鸦:飞快点,要迟到了
图片来源:Phoo Chan, media drum world
这是2014年,一位美国加州的摄影师拍到的照片。画面中,一只短嘴鸦站在白头海雕背上,仿佛它正骑在海雕背上旅行。
但单凭这张照片,要得出乌鸦会搭顺风车的结论,难免有断章取义的嫌疑。
无独有偶,2013年,在南非的卡格拉格帝跨境公园里,另一位摄影师也捕捉到了一张“乌鸦搭顺风车”的照片,而且他的组照更好地还原了整个事件的全过程。
海角鸦攻击草原雕
图片来源:Betty Scott
据摄影师说,当时有一对海角鸦正在骚扰一只地上的草原雕,当草原雕起飞时,其中一只海角鸦顺势抓住了它背部的羽毛,随后继续踩在它背上对它一阵猛啄,这个过程持续了一会儿,最终草原雕成功将海角鸦甩了下来。
参照发生在南非的这起事件,再来回顾白头海雕和短嘴鸦的组图,结合鸦科大佬们祖传的臭脾气,我们有理由相信,画面中的短嘴鸦搭顺风车是假,驱逐或骚扰白头海雕是真,只是摄影师幸运地捕捉到了它踩在海雕背上的瞬间。
除此之外,鸦大佬什么都敢站。
“你下来”“我不”

图片来源:worldbirds.com
猫头鹰:灵魂已被控制

图片来源:pinterest
别说这了,连国宝都不放过!
胖达,别吃了,你要秃了!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
[1] Cornell, Heather N., John M. Marzluff, and Shannon Pecoraro. "Social learning spreads knowledge about dangerous humans among American crow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79, no. 1728 (2012): 499-508.
[2] Logan, Corina J., Sarah A. Jelbert, Alexis J. Breen, Russell D. Gray, and Alex H. Taylor. "Modifications to the Aesop's Fable paradigm change New Caledonian crow performances." PLoS One 9, no. 7 (2014): e103049.
[3] Weir AAS, Chappell J, Kacelnik A (2002) Shaping of hooks in New Caledonian crows. Science 297:981 DOI 10.1126/science.1073433
撰文 | 绿螺大鳄龟
微信编辑 | 阿什么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