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3月31日,朝永振一郎(Sinitiro Tomonaga)出生于日本东京。他的理论研究让量子电动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相洽和费曼、施温格各自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本质相同的结果。
朝永是家中长子,父亲是哲学家、“京都学派”之一的朝永三十郎。朝永曾先后在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学校和京都帝国大学学习,和汤川秀树从高中到大学都是同学。1929年大学毕业后,朝永在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部物理系做了三年研究,于1932年取得科学博士学位。
1931年,仁科芳雄访问京都大学,发表介绍量子力学的演讲,结束后,朝永和汤川提问众多。在此之前,朝永于1929年赶到东京去听过狄拉克和海森堡的演讲。1932年,朝永成为理化研究所仁科芳雄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开始从事理论物理的研究。
1937年至1939年,朝永留学德国莱比锡大学。他在海森堡指导下,从事理论物理中关于“介子—核子”散射场反应等研究,为此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1940年,朝永受聘于东京文理科大学(Bunrika,1949年它与东京大学教育学院合并)担任讲师,第二年他开始担任物理学教授。这一年,朝永开始研究量子电动力学的问题。
朝永的理论研究,解决了量子电动力学和狭义相对论不一致的问题。在兰姆位移(Lamb shift)发现之前,朝永就一直在做“重整化”(其他一批人也在做,但美国人在战时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战争)。二战期间,朝永与世界上其他科学家的交流被隔断。
战争结束后,兰姆位移被发现并公布。朝永很快作了计算,并发表在日本的杂志上。他的工作于1947年引起了西方的重视。他和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朱利安·施温格(Julian Schwinger)用三个不同的方法得到了本质相同的结果,他们三人因此共享了196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9年,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的一篇论文,把三个人看似毫无关系的的工作统一了起来。
朝永受罗伯特·奥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邀请,到普林斯顿工作了一年。这期间,朝永提出了多体理论的“朝永模型”
朝永近代理论物理的众多领域作过深入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他于1934年发表了《光电导致正负电子的产生》,1938年发表了《核材料的内摩擦与导热性》,1946年发表了《关于波场量子理论的一个相对性不变式》,1946年到1947年间发表了《关于场对介子和核子相互作用反作用的效应》第1、2、3、4卷,1948年发表了《声波的布洛赫方法对于许多费米子问题的备考》,1962年发表年又发表了该书的第2卷。
朝永德作品中,被翻译成英语的有《量子力学》(1962年)和他的诺贝尔奖讲座《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个人回忆》(1966年)。
朝永一生都在积极宣扬反对核武器,号召将核能应用于非战争目的。
朝永于1979年去世,时年73岁。



资料来源: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Tomonaga-Shinichiro
拓展阅读:
[1]《朝永振一郎的落語人生》:
https://pb.ps-taiwan.org/catalog/ins.php?index_m1_id=2&index_id=506
[2]‘’QED and the men who made it"

[3]《物理是什么》
[4]《量子力学的世界像》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几只青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