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关注着中国核心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情况,如果在今天这个时间,对2021年应该如何总结呢?
从很长的时间段来看,一年的时间其实挺短的,要想在一年的时间内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也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在2021年,也还是发生了一些让我们感到高兴的事情。
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的经济增速继续在全球主要国家里面排在第一位,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的经济增速不仅比我们隔壁的日本韩国要快,也比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这些要快,这件事情非常重要。
为什么这件事情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个说法,那就是美国想和中国脱钩,但是中国最佳的策略却是不脱钩,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呢?
2021年的今天,美加+欧盟+澳新+日本的经济总量仍然占了全球的50%以上,也就是说全球大部分的市场还是控制在他们的手里,再加上经济增量仅次于中美,排名全球第三位的印度,现在对中国也是敌视的态度,因此在最为极端情况下,他们完全联合起来搞完全脱钩的话,那等于全球大约60%的市场对我们关闭了。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技术来源,欧美日本这些地区的科技产出全球占比,比起其经济的全球占比还要高,产出占了全球的百分之七八十,如果完全切断的话,对我国的发展也是极端不利的。
如果我们丧失了大部分的全球市场和科技来源,那么将在和美国的竞争中处于极端不利的位置,因为美国的企业会有更强大的动力来源。
就拿互联网公司来说,为什么今天美国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普遍营收和利润比中国的同行更高,因为别人走出去了,走向全球获得利润了,而我们的互联网公司却大多蜷缩在中国市场,营收和利润依靠中国市场。
高科技产业也是类似的,大量的先进机器生产设备,原材料,专利,基础研究成果,我们还需要从发达国家的企业购买,或者向其交流学习。
因此我国是一定不会主动的和美国乃至于发达国家脱钩的,相反的却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在经济和各方面交流上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而最终要想改变脱钩威胁,那就是把中国变成全球最大的市场,我们2020年的经济全球占比为17.42%,如果我们能在未来十年再翻一倍,占到全球30%以上,而欧美日的全球经济产出占比下降到40%多,这样局面就会对我们非常有利了,一来他们想建立脱钩联盟会比现在更加困难,二来即使在最极端情况下完全脱钩,对我们的伤害也会变得更小。
坚决不脱钩,维持我们的增长,中国的本质力量越是强壮,则对方谈论脱钩就越是困难,而且脱钩也会变得越是没有意义,就像那句我们熟悉的话说的,在绝对的力量差距面前,技巧会变得意义不大了。
第二件事是我们核心产业,我一直说的半导体和汽车就是国运,这两个产业在今年都获得了高速的增长。
这两个产业的增长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先说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会带来巨大的国产化替代规模,对世界和中国“看得见的改变”将是最大的。
所谓看得见的改变,是三层含义,
第一层是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在过去的十年长期的徘徊在40%多的水平而无法进步,而电动汽车的出现,不仅会大幅度的提高中国品牌的占有率,同时会大大的促进中国制造汽车的出口,对世界造成很大的冲击。
一个简单的数据,202110月份的汽车出口数据,该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超过千辆的有特斯拉中国(约4.07万辆),上汽乘用车(6659辆)和比亚迪(1026辆)。特斯拉现在全球销售火爆,产能是很大的瓶颈,我觉得马斯克应该会觉得他2019年在上海设立特斯拉工厂,充分的利用到了中国制造和供应链的高效率来扩大产能,是他近几年最正确的决定之一,甚至可以把之一去掉。
其实这个数据的背后有一个很大的意义,那就是在燃油汽车时代,中国不是汽车出口大国,不管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出口到国外的数量都不多。
下图可以看出,
2020年欧洲27个国家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金额达到了6090亿美元,日本的出口也达到了1250亿美元,美国为1100亿美元,墨西哥1040亿美元,而中国只有580亿美元。
当然这个数据跟中国自己统计的数据有出入,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中国汽车商品出口(包括零部件)为841.4亿美元,但即使这样,仍然没有赶上欧美日墨的水平。
而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制造的汽车占全球出口的比例就高得多了,尽管目前出口是以特拉斯品牌为主,但未来国产品牌出口上量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我们可以看到,这会对排名前两位的欧洲和日本造成多么大的冲击,像日本虽然汽车领域的出口金额跟美国也差不多,但是它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不到,汽车工业对于日本的重要性可是比美国要高多了。
一旦欧洲和日本的汽车产业出现下行,会对其国内的政治乃至于社会面貌都造成冲击。
美国的底特律就曾是汽车城,产业衰落之后整个社会面貌都呈现衰败之势。
看得见的改变第二层含义,是指电动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会对社会面貌造成很大的冲击,这就好比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在就餐,排队,坐车乃至于上班,学习时的行为一样,人人都拿着手机看东西。
而自动驾驶将迟早走向成熟,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将亲眼看到我们的道路车辆的行驶方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天我们看到的司机在高速路上用低水平的自动驾驶作死的画面,只是这一切的序曲而已。
看得见的改变的第三层含义,
是对中国内陆地区带来的巨大改变,由于中国在电动汽车时代产业链中获得的价值大大上升,因此产业的分布将会很大的改变中国内陆地区的面貌。就在1230日宁德时代发布的公告,其和宜宾市签订了第7-10期的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不超过240亿人民币。
就以动力电池为例子,一般认为其成本占到了电动汽车的30%-40%,算平均35%好了。
而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10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26.2 GWh,其中,宁德时代以8.9 GWh的装机量和34.2%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位。
因此我们可以说,宁德时代一家公司就可以拿下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链大约35%*34.2%约等于10%的份额,而如果宁德时代最终35%的产能位于宜宾市的话,则宜宾市一个城市就可以占到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大3.5%,当然这只是一个粗略的算法。
虽然现在谈论这个为时尚早,但目前宜宾确实在大量投资的带动下发展迅速,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达到13.3%,但如果未来宜宾能带动川南地区的发展,尽管比不上成都,重庆,但能在川南地区形成产业基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只有成都重庆两强的格局,是有利于稳固作为中国经济第四极的川渝地区的经济地位和发展水平的。
实际上在电动汽车大潮中,还有很多城市都抓住了各种各样的机会,比亚迪旗下的动力电池公司弗迪电池,20218月就在安徽无为注册成立并且开始建设制造工厂。
对于无为市来说,帮助比亚迪招人是一个比较大的事情,该市在2020年的七人普中,常住人口仅有81.8万人,而在政府官网的当地领导接待王传福的报道中,说有120万无为人。
我查了下2020年当地的户籍人口大约就是120万人,可见大量的人口在外打工,而整个芜湖的常住人口也仅有364.4万人。
而在芜湖市人社局的官网上,20218月发布了比亚迪的招聘广告,
需要招聘车间主任和科长以上的管理人员25人,高级工程师50人,
项目经理和普通工程师90人,产线领班50人,各种技术工人和助理380人,
各种QC,计划,物控,统计,培训等500人,各种普工和清洁工2500人,总计要招聘大约3600人。
不知道未来还会不会继续扩大招聘。无为比亚迪为员工提供五险一金,提供住宿(4-8人间,双卫,有热水器及空调,管理人员1-2/间),公司提供食堂,免费工衣等。
https://www.wuhu.gov.cn/openness/public/6603761/31715481.html
我看了下其中关于普通工程师的招聘,例如5S工程师,IE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等的招聘要求,感觉要求并不高,要求如下,仅仅要求大专学历,一年工作经验,英语过了四级优先,专业与岗位匹配的优先,薪资水平7000-15000。
查询了下,无为的房价也不算低,也有八九千一平米,但是这总比大城市的房价好多了,工厂吸引人口回流的能力很大,一个大型工厂,不只是解决工厂就业,而且能够大大的带动周边的商业和服务业的繁荣,相信40万在外打工的无为人,也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回到家乡工作,这是一件好事。
总之,对于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两大产业而言,我觉得很好的一个点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高度的集中在一线城市的局面,
像国产集成电路制造除了一线城市以外,在天津,绍兴,合肥,武汉,无锡,株洲,杭州,厦门,重庆(华润),济南等城市都有分布,
而电动汽车产业里面以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为代表,在全国到处设立工厂。
而半导体,不仅是目前我们最为关注的产业,实际上也是投资的核心赛道。
其实今年该产业的增长本来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华为海思的萎缩,这其实影响很大的,因为我国芯片设计业海思一家就差不多五分之一。
2021年预计全国芯片设计产业增速在20.1%,达到4586.9亿元,增速比上年下降了3.7个百分点,这看起来似乎有点让人小失望,但实际上,这是2021年海思营收大幅萎缩下的结果,在海思在美国制裁下销售额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我国半导体设计业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实际上如果看行业里面的各种芯片设计企业,都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
像是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现在资深工程师年薪百万已经很正常了,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大厂资深芯片设计专家,跳槽后带一个小团队,包含期权拿到年薪150-200万人民币也不奇怪,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芯片设计应该是国内制造业的顶薪岗位所在了。
我们都很关注,在2021年的年末,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到什么水平了,我们什么时候完成集成电路产线的自主化?
这个在文章的结尾,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今年2月份,我曾经发了篇文章,预计2021年的几件大事,我们看下哪些实现了,哪些没有实现。
1.2020年进行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将会在今年出炉,生育政策可能在今年进行调整。
---这个实现了,三孩政策在2021531日的会议上宣布了。
我觉得从长远看,这是今年最大的一件大事,生育将由限制向鼓励的方向发展,实际上目前各地方已经在逐渐的出台配套的鼓励和支持措施了,但是感觉力度还需要加强。
虽然2021年的出生婴儿人数还没有公布,但是已经不太乐观了。
2.天问一号在火星着陆,中国人在宇宙到达的最远处,
天问一号是个组合型宇宙飞行器,总重量5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包含着陆平台和火星车)组成,其中环绕器会在环火星轨道运行一个火星年,
着陆巡视器总重1.3吨,其中火星车240公斤。
不算月球的话,这是中国的航天器首次星际航行并且在另外一个行星着陆。
----这个已经实现了,20215157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另外空间站开始人员常驻,这个今年也实现了。
3.国产28nm工艺节点光刻机搬入产线验证,同时半导体产业国产化组织阵型调整完毕,华为是否做IDM将在今年揭晓。
---这个目前没有公开的新闻报道,而华为是否做IDM,仍然没有更多的消息,我们姑且认为,没有公开报道,那就是没有实现,这是一个遗憾。
不过也不需要着急,本来02专项的28nm工艺节点光刻机是十三五规划的任务,要求2020年底完成,当时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时候,并没有说要在零部件层面去美化,但是由于美国在2018年和2019年的封锁制裁,这就要求我们的光刻机是需要全面去美化的,这其实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任务难度。
4.中国美元计算的人均GDP2020年预计超过1.15万美元
---这个目前来看问题不大,而且会超额完成,毕竟第四季度人民币都涨到6.4以下了。
5.国产003电磁弹射航母今年在上海下水
---这个目前没有实现,但误差不会太大,根据环球网20219月的报道:
卫星照片显示,中国先进的新航母可能于2022年年初下水
中国接近让第一艘现代化航母下水”……美国多家媒体援引华盛顿某智库9日的分析报告称,中国新航母即将完工,最早明年2月下水。
6.电动汽车发展提速。
---这个国内各大电动汽车制造商全部增长迅猛
比亚迪是销量,1-10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418619台,同比增长212.03%
1-10月理想累计交付70062辆,同比增长122.9%
1-10月小鹏汽车交付66542辆,增长289%
1-10月理想累计交付62919辆,同比增长187.9%
1-10月哪吒汽车交付49534辆,同比增长398%
1-10月理想累计交付34068辆,同比增长101.7%
7.国产大飞机C919首架交付。
---这个本来是力争2021年底交付东航,不过没有实现,本来是力争嘛,晚一点时间也可以理解。
8.中国的疫苗出口将会猛增。
---这个实现了,全年突破1000亿人民币没有悬念,比2020年增长了100倍以上,换句话说,2020年我国人用疫苗出口金额还不到10亿人民币。
据海关总署12月18日公布数据显示,
11月我国人用疫苗出口479.9吨,同比增长10344.2%;金额7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004.8%。
1—11月我国人用疫苗出口4466.7吨,同比增长3822.3%;金额93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31.6%。
你看,以上的八点,看起来就是半导体国产化难度最高,所以2022年我们还得继续关注它,不过好在这个行业的薪资水平在迅速提高,吸引越来越多人才进入该行业,这是一个有利因素。
以上是一些简单的总结和回顾,当然了,2021年其实还要一些热点,比如教培产业整顿,房地产被打压,互联网反垄断,煤炭价格高涨以至于限电,孟晚舟回国,新疆棉花,日本核废水等等,不过这些不在我关注的重点之内。
当然了,这里面教培行业整顿也影响到了我,那就是我孩子去上的培训机构,老板经营不下去了,老师的工资也拖欠了,没办法继续上课了,但交钱都是一次性交的,还有课没上完得退钱,所以家长们在想办法要回多余的钱,打官司也是免不了的。
总结与回顾,是更好的调整自己未来的方向,机遇都在需要解决的难题中。
后面是针对国内一直关注的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这个问题,在2021年年底的一些总结和想法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