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让自己执行的道理,是包含浓烈情绪的道理。
作者:良叔;主播:李鑫
来源:良大(ID:liang_da_shi)
十几年前,我还是个英俊潇洒的销售,有一次去见客户,那客户也是嘴碎,拼命质疑我们的产品。
于是,我便运用强大的推理和思辨能力,以排山倒海之势把对方反驳的哑口无言。
那人是他们公司的一个小领导,在属下面前,满脸通红 ...... 
我当时还为赢得辩论洋洋自得,但是到了第二天,就接到通知,那单业务没我们啥事儿了.....
那时突然就顿悟了,原来情绪比道理重要太多了,脑垂体一分泌,理智靠边站。
所以,今天和诸位聊聊情绪的事儿,话题很轻松,阅读时,请保持微笑。
道理不足以说服你
为什么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过不好这一生呢?
因为生活当中,仅仅是懂道理,是远远不够的。
人是情绪的产物,而不是道理
不信的话,你想想那些耳熟能详的道理,有几句话是自己有亲身经历切肤之痛?
小时候父母总说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会有好工作,可那会儿又有几个孩子能听得进去?
相比遥远的未来,眼下能打会游戏,看几集动画片才是更爽的事情。
等自己长大了,开始承担家庭重担了,发现当年同班的好学生,过的生活就是比自己舒服。
那会儿羡慕嫉妒悔恨各种情绪长时间的交织,才会让自己体会父母当年的苦口婆心。
没有切肤之痛的道理,只是事情发展的可能性轨道。
在没有被验证以前,是不会有多少人是发自内心真的相信。
因为人每天都会听很多各种各样的道理,这些道理最多进入大脑皮层阶段,用不了多久就会被遗忘。
等哪天道理被验证了,自己幡然醒悟,懊恼当初怎么就没照着做呢?
其实回想一下,相反的道理估计你也听过不少,只是它们没有被验证,所以无法勾起你的回忆而已。
真正能让自己执行的道理,是包含浓烈情绪的道理。
因为道理只是一种可能性,蕴含其中的个人情绪,才是真正的触发点和分叉口。
从大脑科学的角度来讲,包含浓烈情绪的信息,才会刺穿大脑皮层,深植入到人的原脑部分。
就像《盗梦空间》里的意识,随着时间逐渐萌发形成一种强烈的愿望,才会推动自己去执行。
健身房里每天都会来很多人发誓要减肥,但能坚持一个月的都寥寥无几。
是她们不懂得健身的好处么?
并不是,只是今天有点累,等明天再说吧,等到明天,又发现新上映的电影不错,先看看再说,后天再锻炼。
就这么一天拖一天,直到某一天上称一看,发现自己又胖了,才会想起各种健身名言。
什么样的人会减肥成功?
那些因为身材被别人吐槽而分手的,那些因为大病一场让自己对生命敬畏的,还有那些因为羡慕别人好身材获得异性青睐的等等。
健身对这些人来说,就不仅仅是一种道理,而是根植于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足以让自己压倒对其他的欲望,让健身成为待办事项中的最优项。
道理只是一种可能的轨道,情绪才是推动事情不断向前的火药
 两种情绪惯性的差异
那怎么才能让情绪推动自己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答案很简单,训练自己的情绪惯性
人的情绪都是有惯性的,而且这种惯性反过来会影响人对事情的判断,最后两者相互影响形成一个闭环
积极心理学当中有个经典的案例。
有一家大型贸易公司因为业务调整裁员一半,其中包括两名会计。
这两名会计刚开始都很不开心,后来逐渐变得沮丧,几个月内都没去找工作。
但其中一个人,对其他事情仍然保持很高的情绪,会跟朋友诉说心事,会给孩子张罗生日庆典,也会坚持去健身。
慢慢的等他度过了最开始的心理适应期,就开始觉得被辞退不是自己的错,自己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然后就去积极的找工作,很快就找到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
另一个人则比较悲惨,他不再和妻子一起散步,也懒得和孩子说话,孩子的小学毕业典礼都没有去参加,自己坚持了10年的晨跑也放弃了。
半年之后这人连门都懒得出了,最后还是妻子觉得在这么下去他就成废人了,才联系的心理医生。
这就是情绪惯性的力量。
第一个人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情绪惯性,虽然一时间受挫,但用不了多久,心理上的创伤就会愈合,重新迸发出强力进取心。
第二个人则因为受挫,情绪进入消极的惯性循环当中,越是不想做,事情就越做不成,越是做不成,就越觉得自己是废物,最后只能依靠医生的帮助才能走出抑郁的螺旋陷阱。
生活当中,这种情绪惯性差异更加明显。
在事情可办可不办的时候,拥有积极情绪惯性的人总会习惯性的尝试一下,失败了也觉得无所谓,就当是一种生命体验。但成功了就会惊艳众人,更加强化他这种积极情绪惯性。
但拥有悲观情绪的人,事情稍微有点波动,就习惯性的各种负面想法涌现,导致自己行动的时候畏首畏尾,不敢拼尽全力,生怕最后血本无归,事情即使做成了,中间的情绪消耗也太大,导致下次行动更加消极。
人在预测自己成功的时候,往往显得不靠谱,十次可能只对三四次。
但在预测自己失败的时候,基本都准的要命,因为成功需要多种因素的合力,失败则只需要执行者信心不足就够了。
拥有积极情绪惯性的人,会习惯性的用成功强化自己的信念,用失败反思自己的缺陷。
而拥有消极情绪惯性的人,则会习惯性的把失败归因为自己的缺陷,把成功理解为一种偶然。
这种习惯性的情绪选择,最终改变的就是一个人的命运。
改变的方法
既然积极情绪惯性的优势如此明显,那如何才能拥有积极情绪惯性?
其实就是靠日常生活当中的训练。
人的情绪类似于肌肉,是可以通过刻意塑造进行改变的。
首先,需要塑造的就是语言。
很多人都觉得语言是思想的产物,人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说什么样的话。
但最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思想也可以是语言的产物,即自己说什么样的话,反过来会塑造自己的想法。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监狱里面改造犯人,就会让犯人不断地写个人阅读法律条理的心得。
刚开始犯人写的都乱七八糟,管教就会让他们重写,在不断重写的过程中,犯人会编造各种理由论证法律的合理性,去剖析条文背后的意义。
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说服的过程,慢慢的重复的次数多了,相应的理论也就能被接受了。
所以平时生活当中,多采用积极主动的语言,比如“我想要”、“我能行”、“相信我”之类的,并且说完立即行动。
时间长了,这种行为就会成为一种惯性,以后碰见类似的情况,就会不由自主的说出来去行动。
这就是近年来,行为学上一个重要的发现:思维、情绪这些内在的东西会影响语言、行为这些外在的东西。
但是,语言、行为这些外在的东西,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思维、情绪这些内在的东西。
这有个名词叫:具身认知
其次,陷入消极情绪要及时阻断。
训练自己积极情绪惯性的过程,也是不断阻断消极情绪的过程。
情绪的阻断,是比较苦难的一件事情,因为你告诉脑子,让它别去想某事,这恰恰是一种提醒它想起某事的方式。
所以真正能阻断情绪的方法,是放空自己
现在比较流行的正念禅修,就是利用这种原理,通过呼吸的训练,让自己逐渐进入一种放松的状态,让各种喧闹的情绪沉淀下来,再逐渐消除。
这种方法用来阻断消极情绪的蔓延非常有效。
最后,你需要拥有精神能量。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有很多研究表明,把自己与一个崇高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拥有精神能量,就可以抵御生命中的起起伏伏。
经典书籍《精力管理》中,提到人类精力所能汲取的最高能量来自精神。
书中访谈了很多职场人士,他们拥有一些心理疾病的表征,活得苦不堪言。
后来发现,他们缺乏一种精神能量,也就是内心没有什么东西支撑,他们活的很迷茫,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这种迷茫感,就是所有负面情绪的根本症结。
当然,拥有精神能量并不仅仅代表去笃信宗教,而是要有一个坐标,要搞明白,对你来讲,活在这世上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这个坐标,要反复论证,不能轻易更改,因为它就是你的人生信条,你的行为纲领。
按《精力管理》的方法,你可以把信条浓缩成几句话,写在笔记本上,每天看几遍,时间久了,精神能量自然就会得到积累。
如此一来,你就能不为表层的浮光掠影所困扰,气定神闲的追逐那几件更重要的事。
实事求是的讲, 我还是个幸福感蛮强的人,这也是拜早年看过不少“积极心理学”内容所赐。
我也听很多人说自己也看过不少积极心理学的内容 ,但是效果不怎么好,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们真是只是看看,而没有具体去做。
而我看了就会实践,比如上面的几种方法,我都尝试过的,你坚持下去,一定会在情绪方面有不少改善。
你要相信,身体就是情绪的载体,情绪好了,睡眠会好,容光焕发,身体也好
点个在看,照顾自己先从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开始吧。
或许你还想看

作者简介:良叔,投资人,商业顾问,大学时开始各种折腾,卖过贺年卡、摆过带鱼摊、倒腾过服装店,毕业后,开过饭店,当过职业打假人,后来进了500强在总部做管理,有一天,脑袋一热,又出来创业,现在做咨询和培训,空闲时写写文章,公众号:良大(ID:liang_da_shi),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点击 关注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