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我参加的一个学习群里,11月份的学习题目是“明治维新”。 150年前的日本,是一段波澜壮阔、荡气回肠、攀上云霄的过程,笔者对照清末,把日本能够成功的经验桥段分成两篇总结体会,介绍给大家,欢迎交流批评。
 在上一篇,介绍的桥段有“前车之鉴,精英主导,文武两道,学思广开”四项,下篇这里也介绍四项成功经验,希望您也给投一票。
150年前,在京都举行了大政奉还仪式
以下这几项对于明治维新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桥段。当时的日本人何其幸也,这些很容易被东方文化忽视的东西,都被维新志士们充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编号接上篇)
正朔归心
 到十九世纪中叶,日本的幕府当政已经持续了近700年,经历了镰仓室町江户三个幕府,权力都牢牢掌控在幕府将军的班子手里。朝廷偏安于京都一地,只要做好皇族传宗接代宫廷文化传承、平时多读圣贤书,四季不忘祭祀礼就行了,国家大事不需操心。
 镰仓幕府时期,曾有过一位“后鸟羽上皇”(退位天皇)发诏,串联外部力量“倒幕”,史称“承久之乱”。结果是被幕府大军占领京都,逼迫当时的天皇退位,又把三位上皇流放到了日本海的小岛上。之后幕府在京都设立了专门机构,用来监视朝廷的一举一动。以幕府为中心的武家政权至此完全掌控了日本,天皇和他周围的公卿组成的小朝廷小心翼翼地生活,专注于和歌诗文和传统学问,不敢惹事招来幕府的麻烦。
 有人说日本的小朝廷像是中国春秋时代的周王室,又像是汉末三国时代的汉献帝。但是周王室被秦所灭,汉献帝尽管娶了曹操女儿也还是被曹操的儿子所废。说明自秦开始,中国人对“天子”就少了敬畏之心,稍微重视礼节的设法搞个“禅让”来给自己称帝装点下面子,无法无天无敬畏无礼节的就信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只要打下了天下我就可以自称“天子”。
 幸运的日本皇室从来没有被灭被废过,尽管幕府的权力早就盖过皇室,甚至还对外自称是“日本国王”(室町幕府),对内从没有人逼迫天皇“禅让”或干脆自称天皇的。因为日本的天皇被认为是“天照大神”之子的嫡系后代,担负着神道教大祭司的职责,代代得靠血缘世袭。这一点有点像在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孔子嫡传的“衍圣公”(也用过其他名称),在道统上和儒教的祭祀上有着很重要的稳定民心的作用。
 江户幕府末期的天皇是孝明天皇,听说外国船来骚扰和洋人进日本都十分反感,认为这些外来的“阿猫阿狗”来自己的“神国”纯粹是捣乱破坏,一门心思想要幕府“攘夷”,其实是对世界的局势和自身国力都很无知,并不是个开明的君主。
 幕末的志士们拥戴天皇,是给“倒幕”和“维新”找了个大义名分,这样可以团结多数对幕府现状不满,对国家前途担忧的藩主和士族。武士们的忠义教育本来都是用在效忠本藩领主或将军的,但在幕末那样一个大时代,在“尊王倒幕”这样一个口号的感召之下,好多武士跳出了自己本藩的小圈子,要为整个国家前途作为一番。
 这样的武士,已经成了“志士”,借着天皇的“正朔”名分,集结了起来,不是为自己,不是为本藩,是为整个国家民族的前途救亡图强。
▲龙马命日150年,京都的“龙马祭”追悼活动
合纵连横
 “志士”一词来源于孔子《论语》里的“志士仁人”,日本拿来专门指幕末的倒幕和维新变革的政治活动家们,后来也称中国清末搞变法维新,乃至要驱逐鞑虏的那批人为志士。
 在维新志士的群星灿烂之中,有一颗特别耀眼,当它划过幕末的夜空时,本来散乱无际的满天星辰,竟然随着他形成了某种阵列,迎向黎明的方向。
坂本龍馬183613日-18671115日),日本幕末時期的土佐藩士,後來兩度藩而成為維新志士,是促成薩摩及長州二藩同盟的重要推手之一,由其提出的船中八策,也成為後來維新政府的重要指導方針。死後,由明治維新後的新政府追贈正四位  (来源维基百科)。
 第一.龙马提出了“日本国”的概念
 佩里首次率黑船来航时,18岁的龙马正在江户学习剑术,被动员到海岸担当警备防务,给他的父亲写信说“真打起来的话一定取个洋人首级拿回土佐”。可是龙马并不是个只想打仗的二愣子,开始深刻思考和各种拜师学习,结交朋友,四处奔走的过程。龙马率先把长刀换成短刀,然后又把短刀换成一柄手枪。当他的朋友也拿了柄手枪的时候,龙马掏出的是一本《万国公法》,并说此书可以振兴日本。
 龙马的前瞻性思维使他总是站在大浪的潮头,并早早超越了自己出身的土佐藩,甚至超越了整个士族阶层,考虑到几十年后的整个日本。当一些士族的朋友对倒幕后自己的身份比较迷茫时,问他“以后没有藩了,那还有我们这些武士吗?”,龙马说“以后没有土佐,萨摩这样的藩和藩主,也不需要带刀的武士了”,“各藩都纳入日本国,我们就都是日本人了!”!
 第二.龙马促成了“萨长联盟
 幕末时期有两个外样大名(跟江户幕府没什么亲缘,被发放在远离中心的地方)的强藩:位于九洲岛南端的萨摩藩和位于本州岛西端的长州藩,这两个藩率先“学思广开”,涌现了很多人才,各方面的实力都增长很快,挑战幕府、倒幕的气氛也最浓。
 可是萨摩藩和长州藩却是打过仗有过仇的。坂本龙马和萨长二藩的倒幕首领都是老相识,而且坂本龙马为了推进自己的“富国强兵”目标在长崎开办了一个贸易公司,给曾经武力攘夷的萨长二藩供应武器军火。
 面对势力范围很大的幕府及其支持者,甚至天皇也是不想幕府倒台的,坂本龙马多方奔走斡旋,1886年1月把萨摩藩的西乡隆盛和长州藩的木户孝允聚集在京都举行秘密会谈,缔结了六条盟约,为倒幕准备了武装力量,使倒幕成为了各方不容忽视的现实。

 萨长联盟之外,坂本龙马的家乡土佐藩也积极支持倒幕,还有一个邻近藩肥前藩也加入倒幕阵营,这四个藩“萨长土肥”,在最后的推翻幕府和明治维新建设中发挥了中坚作用。
第三.龙马的“船中八策”定维新制度
坂本龙马和土佐藩参政后藤象二郎一起乘藩船“夕颜号”赴京途中,坂本龙马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八条建议,史称“船中八策”:
1
天下政权奉还朝廷,政令悉由朝廷发布。

2设上下议政局,置议员参赞万机,万机决于公议。
 (3)以有才公卿诸侯及天下人材为顾问,赐予官爵,除以往有名无实之官吏。
 (4)广泛开展对外交往,签订新约。
 (5)折衷古来之律令,重新撰定无穷之大典。
 (6)扩充海军。
 (7)置亲兵守卫帝都。
 (8)定金银货币与外国平均之法。
 这八条,在明治政府的维新政策中都得到了落实。说的好理解一点,第5条是“宪法制定”, 第4条是“条约改正”, 第3条是“人材登用”, 第2条是“议会政治”。
第四.龙马的“大政奉还”给幕府絶妙台阶
 值得大书特书的是船中八策的第一条“大政奉还”,非常高明,打破了僵局。由土佐藩的第14代藩主出面向幕府提出“大政奉还建议书”。
 末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接到“建议书”后,鉴于萨长两大雄藩虎视眈眈的“倒幕”态势令幕府随时可能柱折梁倾,同时为了避免内战爆发、生灵涂炭,经与众幕僚商议,于10月14日向朝廷提出了奉还政权的上表。10月24日,德川庆喜又呈上了将军辞表。1867年12月9日(公历1868年1月3日),睦仁天皇(即明治天皇,当时15岁)宣布接受德川庆喜奉还大政、辞退将军的请求并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江户幕府历15代将军后正式“谢幕”。
 坂本龍馬本人在大政奉还一个月之后,还没能见证江户无血开城,被几个痛恨他的浪人刺杀在京都一间旅店里,时年仅31岁。日本人喜爱坂本龙马,对他的历史评价超过了“维新三杰”和长寿的教育家福泽喻吉,有关他的电影,漫画,书籍,纪念物有很多种,都远远超过了前面那几位。2017年11月15日,在坂本龙马遇刺的京都河原町举行了“龙马祭”来纪念150年前的英雄。
 中国人评价坂本龙马,冯玮教授把他称为日本由幕末的混乱向明治维新转轨的“扳道工”,崔小春老师把他比作谋划了日本近代化路径的诸葛孔明,笔者雪田愿意把他看作破晓前照亮夜空的启明星
 坂本龍馬留下的锵锵有力的名言是:
“现在是把日本,好好洗一下的。”
-雪田
▲1854年,迎接佩里上岸
尊约重
 在西洋来的坚船利炮威胁之下,日本也是签下了不平等条约的,比如对美国的“日米修好通商条约”和对英俄的通商条约,统称“安政五国条约”。在这些条约里,日本没有关税自主权,也没有领事裁判权,还要给这几国片面最惠国待遇。
 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的大清人一样,幕末的日本人也都感到很屈辱,自救图强运动的发端就是源于此,孝明天皇最讨厌的是此,维新志士的最初的大目标就是雪除屈辱,把洋人赶出去。
 终于倒幕成功,成立了明治政府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注:维新三杰)们立即废除幕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把洋人都驱逐出去了吗?
 答案是NO,明治政府继承了这些条约,甚至明治2年还和德国等新签了类似的条约,并一直履行这些条约,直到20多年之后,才开始一点一点地跟对方商量着恢复关税、领事裁判等自主权,整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明治44年才彻底完成。日本称之为“条约改正”。
 说到这里不得不又赞叹坂本龙马,因为“条约改正”正是来源于他的“船中八策”第4条,明治政府正是沿着龙马既定的路线走下来的。
 前面我们说过,坂本龙马拿出了一本《万国公法》说,此书可以振兴日本。他那时候应该是非常深刻地思考了“列强”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和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日本比大清要慎重和细致得多,汲取大清的教训也多。比如佩里的“黑船来航”,1853年第一次来时,幕府看到那吓人阵仗就没敢硬打,也没敢直接拒绝开放通商的要求,施了缓兵之计让佩里第二年再来。佩里果然就第二年重新再来,带着更多的黑船。幕府用一年时间做好了迎接的准备,不是开战,而是请佩里上岸,接受佩里带来的美国总统国书,给他安排通商口岸。
 这么看来,如美国这样的“列强”,完全是可以打交道的。其他的“列强”胃口有大有小,性格略有不同,但都不是历史上的骑马民族南下劫掠繁华的中原之地,也不是蒙古铁蹄征服狂“元寇”来犯日本岛了。
 十九世纪中叶的这些“列强”尽管是开着战船来到了东方,也同时是带着某种新文明,某种规则,和“法的精神”的。(注:《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的著名论著,是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石之一)
 国内大多数人甚至不少学者对明治维新的印象就是“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这些表面上的成果,很少有人注意到日本对“法的精神”的跟进。实际上,西方列强后来愿意跟明治政府谈判交涉条约改正,很大程度上是认可了明治政府在司法上的进步和对西方契约精神的尊重。
 反映日本司法进步的一个最著名例子是“大津事件”。1981年俄国皇太子(后来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访日,坐着人力车逛大津市时被一个担任警备工作的警察突然拔出刀子砍到了头上,幸亏毡帽厚重没被砍死,但鲜血直流受了重伤。日本非常害怕俄国报复,明治天皇不顾可能会被抓人质的风险亲自登上俄舰去探望尼古拉伤势,明治政府还要求司法省按照加害皇族的“大逆罪”来尽快处死凶手。但是,当时的司法省顶住了政府和其他各方的压力,只判了凶手一个“谋杀未遂罪”和无期徒刑。
 这件事之后,俄国并没有报复日本,三权分立的意识开始真正在日本人心中扎根,列强们甚至因此认可了日本步入“文明国家”,愿意跟日本交涉领事裁判权修改事项了。
 日本最终走的是“法治攘夷”路线,成功地破除了不平等条约。法治精神和尊重契约是明治维新留给日本的一笔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使日本受益至今。
▲西乡隆盛与胜海舟,谈判江户开城
、克己顺势
 在西方文明崛起并向东方大肆扩张的19世纪,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跨入了“列强”的行列,大清不思进取一错再错,屡屡被打,痛失了跟上世界文明节拍的大好时机。

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的文化自豪感让中国人宁愿“抱残守缺”,笔者反而觉得是中国人比当时的日本人少了孔子教过的“克己之心。特别是精英层和当时的统治者们,傲慢、冲动、私心、怯懦,都暴露在一次次的对外败仗和对内倾轧上。而日本这边,因为比较能够克己,基本上是“遇到大事不糊涂”。
其一在知道被佩里黑船打开门户是大势不可逆时,顺势承诺开国,还给自己争取了一年的准备时间。
其二在倒幕的大势已定时,幕府顺势响应了“大政奉还”,并主动上表奏请天皇复政,辞去将军职务,体面谢幕。
其三末代幕府将军在被新政府要求交出领地时,没有参与叛乱,实现了江户“无血开城”(不然必有一场大的血雨腥风,德川家的众多武士们出于忠义都得参战)
其四明治政府发了“废刀令”把武士的带刀特权废掉,又推行“四民平等”把整个士族阶层给平等掉了。由士族发起的维新运动主动顺应了历史潮流,最后把自己所在的特权阶层“克”了。
其五维新三杰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在倒幕和维新的过程中雷厉风行,征战驰骋。但他们并没有居功自傲和长期把持权力,生前也没有要求天皇册封。明治政府的国家权力实现了宪政分权和接力棒不断代际传递的传统。
中外历史上错判形势,不能克己,不愿顺势的统治者多不胜数,远的如袁世凯称帝败坏了自己的名誉也缩短了自己的生命,近的如津巴布韦的穆加贝,治国37年一团糟,拖到93岁被赶下台,即使不遭血光也不会留什么好名声。 
150年前,末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克制了自己的私欲私利,按下手下将士的鼓动,顺应大势为明治政府军“无血开城”,避免了一场大杀戮。日本人不忘感念,德川庆喜后来被授一等公爵,他本人以及后代都被列于贵族院重新参政,长期担任贵族院议长等职务。
有“克己”之心才能主动“顺势”,顺势的结果是使自己、子孙、黎百民姓受益无限,反之则贻害无穷,切记,莫忘!
全文完雪田 2017年11月23日
追伸:上篇的投票结果最多选项是“学思广开”,谢谢各位,本篇请继续投票。 以后有机会我会介绍日本人选的最多选项,这个中日对比很有思。
相关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