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强弱在于力
千秋胜负在于理
任泽平,求你不要再高瞻远瞩
©文/邓新华
编辑:瑞秋的春天
☄ 真正的谋万世、谋全局者,是承认自己的无知,从而尊重无数个体的选择的。
刚刚,宏观经济学者任泽平提出,央行多印2万亿,专门用于鼓励生育。这个观点一提出来,就有很多人批判,任泽平也做了回应。

经济学的角度,任泽平错得明显,我就不多说了。
我想说的是,高瞻远瞩真是人类根深蒂固的精神疾病
1970年代初,有个著名的民间学术机构,叫“罗马俱乐部”,这个机构就站位特别高。
这个机构推出了一个报告,叫《增长的极限》。这个报告的撰写者,站在全球人类前途的角度,做出种种预测。作者们认为,经济高速增长,消耗资源也快,石油、金属等资源很快就会耗尽,那时候人类就会走向末路。他们给出的对策是:不如现在就努力实现零增长,以免耗尽未来资源。
这站位,你服不服?
那个时候,“罗马俱乐部”还真是唬住了很多人,对资源枯竭的恐惧笼罩了全世界。很多人甚至说,到了2000年,人类就无资源可用了。
现在都2022年了,事实证明,人类的资源不但没有枯竭,反倒越用越多。“罗马俱乐部”的论调,成了笑话。
神奇的是,这个机构至今还很活跃呢。它的站位还是高于天际,只不过,论调从“资源耗竭”变成了“全球变暖”。
与“资源枯竭论”同时的,还有一个高瞻远瞩的论调,叫“人口大爆炸”。许多人担心,随着人们的生育几何式增长,地球人口很快就会突破百亿、两百亿,而地球,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回过头来看,这又是一个大笑话。现在的问题不是人们喜欢多生,而是人们生育意愿严重下滑。地球人口,正在呈下降趋势。
在人口问题上,人们对高瞻远瞩的酷爱,是有传统的。
比如19世纪的汪士铎,就论述过他对人口大爆炸的恐惧。他甚至还主张溺杀女婴。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也提出过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80年代,中国有个农妇,毒杀村里好几个孩子,她犯罪的动因竟然是:人口太多了,所以她来帮助国家减少人口。看看,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她都能找一个高瞻远瞩的理由
人口问题只是高瞻远瞩的一个方面。历史上,无数的人,在各个方面高瞻远瞩。
历史每一次都证明,那些高瞻远瞩很可笑
中国古人有句话:“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句话和高瞻远瞩有什么区别呢?
真正的谋万世、谋全局者,是承认自己的无知,从而尊重无数个体的选择的
好,“人口大爆炸”这种高瞻远瞩是错误的,那么,反过来,任泽平提出的补贴生育的高瞻远瞩又对不对呢?
现在这类反过来的高瞻远瞩也不少。例如,许多自媒体就说什么减少教育的内卷、降低房价,其目的是刺激生育。
这类反过来的高瞻远瞩,仍然会被未来的历史证明是错误的。
别误会,我不是说中国的人口形势不严峻,也不是说不该提高生育率。
我的意思是,要尽可能地回到个人、家庭来看问题
保护产权、尊重市场、尊重个体的选择,让每个家庭有更多的追求幸福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家庭如果愿意提高生育率,那当然是可以的
我和任泽平的区别在于:
任泽平认为他可以高瞻远瞩地知道多大的人口规模是适度的。任泽平的思路,其实和“人口大爆炸”的思路,是一个路子
而我认为,没有人能高瞻远瞩地知道究竟多少人口是合适的,市场条件下,每个家庭分散做出选择,所形成的人口规模就是最合适的。不要去压制生育,也不必刺激生育
多印2万亿,许多人质疑:那难道不引起通胀?任泽平回应说,多印钱刺激消费,推动增长,不会引起通胀。
我就不从通胀的原理上来分析他的观点了,因为这实在错得太浅了。
值得问一下的是:任泽平为何会提出多印钱这个手段?
那当然是因为印钱短期就比较容易做到。而进行市场化改革,是需要长期努力的
实际上,历史上的一切高瞻远瞩者,在手段的选择上,往往都喜欢采取短期、粗暴的、容易推行的手段
我并不是全面否定任泽平这个人。实际上,任泽平也是支持市场化改革的。只是,在某些方面,他也有高瞻远瞩的毛病。
套用网络上的一句话:任泽平这次高瞻远瞩得好!下次不要再高瞻远瞩了。
知识分子的高瞻远瞩,往往是老百姓的灾难。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合作公众号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