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一无所有,就容易百无禁忌,干别人不敢干的事儿,反正再怎么样也不会让境况变得更坏。
作者:良叔;主播:罗文
来源:良大(ID:liang_da_shi)
前段时间辅导了几家中小企业,让我挺开眼界,发现各个领域都有巨大的机会。
比如,一家企业专门是给自动化工厂做“电风扇”的,一年营收竟然能做十几个亿;
还有一家是销售美妆用品的,假眼睫毛、眉笔等一些小件,在淘宝上能做到同领域销量前3。
这些企业的老板有个共同特点,没什么学历,都自称不是学习的料,上学时成绩贼差。
其实你去了解一下就知道,除了那些互联网创业领域,很多行业,尤其是实体行业的创业者很多都是“学渣(不是贬义词,只是方便统称)
这引起了我的好奇,这篇文章就给各位分析一下,里面有一些我奇葩的思考,观点不见得全对,但你可能要用心看才能理解
心智模式
很多书和文章的作者都会告诉你,人与人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心智模式”的不同。
但到底是怎样个不同法,大家开始语焉不详。
以我的看法,最大的不同是,有的心智模式更偏向理想,而有的心智模式更接近现实。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在把我们的心智模式往理想拔高。
比如,你写作文,主题一定要正能量才行,全然不用考虑现实世界的复杂;
考试试题,也都有一个标准的正确答案,全然不顾现实中,从来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根本就没有答案。
发现没?教育就是在不断培养你对现实的美化和简化能力,这些能力在一个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
你去应聘一个好岗位,肯定会把自己的简历做得漂漂亮亮,面试时,也会章法有度的表达自己的优点。
如果你是一名企划,向领导汇报方案,你会用金字塔原理,再辅以PPT进行展示,只要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就会得到表扬和嘉奖,这个方案被实施后,如果效果不好,那是执行层面的问题,和你没关系了。
如果你是一名营业部经理,你手下一名员工的叔叔是某位大领导,因此做了一个大业务,你们部门的业绩超额完成。
如果你够精明,就一定会进行包装,向上级领导汇报,这些成绩都是因为你的九大管理举措和六大营销动作。
你自己也知道,这些动作和业绩并没有必然的逻辑,你只是运气好而已,是不能掌控的,但是你更知道,干的漂亮不如说的漂亮。
你可以把体系当成一个乌托邦,大家在里面都是演员,只要你演技好,台词溜,不出纰漏,基本就很OK了。
这些基本功,恰恰是我们在学校一直磨炼的。
然而,现实的世界却是混沌的,没有逻辑的,如果你是个生意人,把商业模式讲的再好听也没用,你唯一考虑的就是,如何生存下去,你心里根本没什么框架和理论,只有“就事论事”的心智。
所以,很多做企业的人,嘴是很笨的,说来说去都是车轮子话,但是你信不信,要是遇到和生意具体相关的事儿,这些人反应贼快,马上就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做。
与之相反的是,那些名校毕业的职业经理人,大庭广众下慷慨激昂的演讲,满嘴“新消费”“场景革命”,但如果他们真去创业,一般都活不过第一季。
同样的,那些商学院的教授,知名的商业顾问,但凡自己亲自下场做实业的,基本都是不得善终的。
归根结底,就是由心智模式决定的。
选择悖论
你大概听过一个叫做“选择悖论”的名词,是说没有选择往往才是最好的选择。
一般来讲,学霸会面临更多的选择,是进4大行?还是去互联网?
就算选择了创业,只要稍有不顺,他们也能掉头,凭借光鲜的学业优势,再去体系内谋个职位。
所以不是有句话说嘛,只要你给自己留后路,那么你就一定会走上这条路。
对于学渣,他们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但凡看到一个机会,一定会死磕到底。
前段时间,认识一个MCN机构创始人。
简单讲,MCN机构就是孵化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IP的企业。
这家MCN机构总体粉丝数大概有2亿左右,是个比较大的MCN。
这个创始人很厉害,创造过很多热点事件,具有很强的市场嗅觉,特别能拿捏大众的喜好。
不知道的人,会以为他是传媒专业毕业的,但他仅仅是高中毕业。
他对我说,真正学传媒的高材生,肯定不会走他这条路,这些人多半会去报社当编辑,享受正道的光。
而对于他,实在不知道干啥,自己没事儿就喜欢编段子,后来就去搞微博、又搞公众号,再搞抖音,没想到自己还真是这块料。
他还说,回头想想,可能正因为自己是个学渣,找不到正规工作,不得已,只能另辟蹊径。
你如果对新媒体了解一点就知道,这绝对不是个案,很多做起来的人,都是被主流体系排除在外的。
通过这个案例,你大概也能理解我曾写过的概念——“最小阻力之路”。
意思是,我们在做选择时,都会选择阻力最小的那条,就像学霸选择一个大企业,稳定、高收入,有保障。
而对于学渣,那些大企业反而是阻力最大的路,他们只能选择混沌、没有成气候的领域。
但是,这些领域早期竞争者少,反而更容易迎来野蛮增长。
行为模式
问你个问题,一个学生学习是为什么?
你会说:“很简单嘛,就是在为考试做准备?”
那我接着问:“考试是为了什么?”
其实是在为了考上好大学做准备。
我再问:“考上好大学是为什么?”
是在为找到一份好工作做准备。
.......
发现没?我们传统教育的核心就是一直在为未来做准备,而不是真正开始做一件事情。
当一个人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就越容易陷入到一种“不愿开始的状态”,总觉得准备的不够充分。
但是市场千变万化,对于一个创业者,当你准备好的时候,这个机会也没有了。
而且,从人的心理角度来讲,你准备一件事情时间越长,你越会恐惧,因为在准备的过程中,你会不断的思考风险点,如果出现了最坏的情况该怎么应对.....
以至于最后一评估,这不能做,风险太大,算了.....
你看看那些学渣,没有接受过什么系统的教育,反而无知者无畏,啥事都是干起来再说。
讲讲另一位创业者,很年轻,不到30岁,初中毕业。
15岁时去给一位教授做助理,你知道的,很多教授都在外面讲课,做咨询,需要有人打打杂,拓展客户。
这小伙就干这个。
后来,小伙发现一个市场机会:培训是个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很多好的讲师因为不知名,所以没有生意,而很多机构又苦于找不性价比高的讲师。
于是小伙就想创造一个商业模式,去市场上筛选好的讲师,和他们签约,优化包装他们,然后再推向市场。
你可以理解为讲师界的MCN机构,专门孵化讲师,再提供给客户
他把这个想法和教授沟通,想一起做,教授分析了一下,列出了诸多风险点。
比如,会冲淡自己的品牌,要雇很多人来推广,模式太重、品质不好把控,利润太低。
总之,就是不能做。
小伙挺有野心,于是借了点钱自己搞。
现在这个平台,一年的交易金额大概有5个亿,并且已经拿到了多轮投资。
如今很多人也开始模仿他的模式,但是人家已经形成头部效应,无论讲师和客户都认准这个平台了,很难撬动。
我和这小伙聊天时,他说这个创业模式其实并不难,但是时机很重要,就看谁先抢占,结果由于自己一穷二白,没啥负担,所以才敢放开手去干。
你看,就是这样,人一旦一无所有,就容易百无禁忌,干别人不敢干的事儿,反正再怎么样也不会让境况变得更坏。
这大概就是学渣能成事儿的一个主要行为要素。
最后的建议
在对低学历创业者观察时,我还有个洞见。
那就是多数人都是很早就开始创业的,有人运气好,第一次就成了。
而更多人是掉过无数次坑,最后摸爬滚打,才混的比较好。
所以,我觉得创业成功与否和学历并没多大关系,和年纪、韧性、勇气、地域、圈子关联更大
因此,如果你学历不高,且比较年轻,还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可以考虑去创业。
在体系内,你很难有比较优势,倒不如趁年轻搏一把。
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去做低成本创业的事,具体哪些项目,只要你留心就一定可以找的到。
当然我不是忽悠,创业真的是冒风险,这个社会只要你勤奋一点,也能过的不错,但是风险和收益是对等关系,你想做成大事,一定要冒风险
如果你是个好学生,那么就去体系内发展,一心一意争取晋升,要知道当个高管是件蛮舒服的事儿,收入拿很高,还能坐享公司平台给你带来的其他收益,也不用你担风险,这个性价比要比创业好很多。
第三种情况,是上了年纪,还在体系内混的很一般的人,那我的建议是,不要头脑发热辞职创业,而是要先保证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份稳定的收入来源,利于业余时间去探索新机会。
等机会成熟时,收益很明确时,才考虑出来。
总之吧,不论怎样,大家都要相信希望的存在,这也是我和一些中小企业家接触最大的收获,这帮人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遇到再不顺的事儿,都有股不服软的劲头。
想起红杉资本沈南鹏曾说过,他走过许多国家,写过很多创业者,但任何一个地方,都见不到像中国那么多勤奋而又渴望成功的人
或许你还想看


作者简介:良叔,投资人,商业顾问,大学时开始各种折腾,卖过贺年卡、摆过带鱼摊、倒腾过服装店,毕业后,开过饭店,当过职业打假人,后来进了500强在总部做管理,有一天,脑袋一热,又出来创业,现在做咨询和培训,空闲时写写文章,公众号:良大(ID:liang_da_shi),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点击 关注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