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四起的苍穹之下,我从东亚大陆启程,绕道南亚,再飞往北美。地球仪就像个玩具在我手指间转过来又转过去,我在上面寻找着我可以飞越的路径。我肩负着父亲的嘱托,我要寻路去掬一把小孙女来到这个人世间最甜的微笑。我之所以纪录着这一路的脚印,要频繁地纪录着,只因为生活是那么有滋有味,生活是那么难以忘怀。
(上海)

苍穹之下的叶落花开(上)
2020年12月30日20点父亲无疾而终,享年91岁。他走在那个冬天上海第一个寒潮来临的夜晚;
2021年2月18日6点孙女小花出生,她降临在北美加利福尼亚帕拉阿尔托太阳刚刚升起的春天。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正在阅读小说里的一个段落:落叶飘向冥冥世界,归于沉寂。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挽回一片落叶,让它重回枝头,鲜绿如初。这是一种流逝,一段自然的过程。它最后将深入泥土,化为淤肥,滋养另一个新的生命,这是它自身的延续和超越,也是落叶美丽瞬间的永恒。
孙女出生的时候,我正在给家里的花儿浇水,于是我跟儿子说孙女就叫小花吧。
这两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苍穹之下的生命带来了一场几乎是史无前例的灾难,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家庭被这场灾难撞击得不知所措。在这段时间里我失去了年迈的父亲,也有孙女新生命的降临。我就像冬天里守候在雪地里的那株红橡树,一边看着无可奈何飘落的叶子,一边看着枝桠间鼓起的嫩芽。
在疫情四起的苍穹之下,我从东亚大陆启程,绕道南亚,再飞往北美。地球仪就像个玩具在我手指间转过来又转过去,我在上面寻找着我可以飞越的路径。我肩负着父亲的嘱托,我要寻路去掬一把小孙女来到这个人世间最甜的微笑。我之所以纪录着这一路的脚印,要频繁地纪录着,只因为生活是那么有滋有味,生活是那么难以忘怀。
01
(纽约)

儿子阳洋和儿媳莹子2013年去美国读书,毕业后就一直留在美国工作。两个人现在都在湾区硅谷的IT科技公司。结婚两年多还没要孩子,两家的父母亲都一直在暗地里嘀咕着。2020年6月的时候,上海的新冠病毒疫情已经逐步退去,封闭了几个月的生活已经开始复苏,开始恢复往日的繁华。那天早晨七点多,太太在家人群里说:“昨晚我做梦莹子生了个漂亮的女娃,而且,我记得很清晰娃娃的样子”。儿子在群里接着就说:“莹子是有了”。即刻,家人群里热闹起来了。
热闹过后,我倒是有些伤感,早不要,晚不要,咋这个时候要孩子呢?中国疫情有所稳定了,可美国那边的疫情却越发厉害起来,每天听着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的感染人数、死亡人数,总有些让人心惊肉跳。
此后,家人群里每天离不开的话题就是儿媳的怀孕、医院产检、孕妇生活相关的一切……
日月轮转,岁月过往,转眼儿媳到了临产的时候了。早就关照过他们,去医院生孩子的东西准备好,放在旅行箱里,一旦临产,拿上就奔医院去。好的是儿子家离斯坦福妇产科医院很近,车子过去几分钟就到了。2021年春节过后的大年初七凌晨,儿子在微信里说莹子临产进医院了。听到消息以后,有喜有忧,因为疫情,我们无法赶去美国,只能在微信上等着那边的消息。
一直到早上7点多,儿子在微信里说:生了,是个女娃,母子平安。这边我们和亲家才松了一口气。说到这里有几件巧事儿不得不说,太太那天早晨说做梦梦到儿媳生了个漂亮的女娃,说这话的日子是2020年6月18号上午7点多,而后,娃娃出生的日子是2021年2月18号的上午7点多。可是,还不只是18号的梦和孩子出生的日期这么巧,还有更巧的是孙女的出生日和儿子的生日也是同一天,正月初七。
自从孙女出生后,我们和两亲家就一直巴望着哪天能去美国看看他们。可是美国的疫情不但不见稳定,相反一天比一天严重。到2021年的3月、4月,可以打疫苗了,亲家3月份就抢先登记去打了疫苗,我们是4月份开始打疫苗的,5月打了第二针。6月听到有朋友说,持有美国十年签证可以绕道第三国去美国探亲。于是,我们就开始打听具体如何办理手续。因为学校教书手头尚有一点工作,6月底7月初,学期一结束,我就委托中介办了准备绕道新加坡的一切手续,7月15日准时启程。
这应该是一次大费周折的旅行,由于这段时间内中国大陆居民一般不能直接入境美国,需要绕道允许入境美国的第三国,在第三国停留14天以上方可凭美国签证入境美国。我们和儿子一家分别多年,思念之情甚切,再有他们搬了新家、有了baby,所以才决心冒险赴美的。
2021年7月15日上午6:30从青浦家里出发,前往浦东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搭乘10:15东航MU567上海飞新加坡的航班。下午14:59飞抵新加坡樟宜机场,然后是两个小时左右的出关、核酸检测等一系列手续。新加坡机场工作人员很热情周到,从下飞机通道到出机场大门,一路有人指引、指导如何办理繁杂的手续,只是因为人太多,等候时间漫长。外国人进入新加坡需要下载一个可以跟踪你的行动轨迹的TracetogetherAPP,注册你的身份信息。核酸检测程序复杂,相当于又一次过海关,核酸检测完然后出机场,有约好的接机。直到下午17:30左右才办好酒店入住手续。
7月15日,当天夜里21:30分收到核酸检测阴性报告,随即我将报告转发给酒店。今日早晨八点多接到酒店前台通知,我们可以自由活动了,同时可以更换房间,从7楼搬到了11楼。酒店的七楼八楼好像是隔离层,不过没有严格的隔离界限。
16日早餐的时间,因为我们还没有搬出被隔离房间,不能走出房间,所以我们的早餐是有人送到房门口,挂在门把手上的。当我听到门铃声响,就可以开门取早餐。早餐后我们就可以搬出这个房间,也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16日这天新加坡最高温度摄氏32度,比上海低了好几度。这家酒店在新加坡城西部的牛顿路上,酒店附近好像在修建地铁,酒店门口的几个交叉路口都是建筑工地,感觉这里的市容比上海差很多。从谷歌地图看这里不是市郊,到乌节路也就十分钟车程,周围的高楼大厦还是蛮多的,只是走近大楼看看没有上海的大厦气派,过街天桥也很陈旧。想起25年前的1996年我来新加坡的时候,简直看傻了眼,那时候看新加坡只觉得上海太落后了。
在出酒店大门的时候看到一对老年夫妻也在看手机地图,我猜想他们一定也是绕道新加坡去美国的吧。一问果然是的,他们是浙江人,因为女儿在纽约要生孩子了,无人照料,两人不得不冒险赴美。他们已经来新加坡6天了,和我们住同一酒店,正准备从酒店出门去马路对面一家超市买东西。两人觉得这趟旅行花费较大,于是在新加坡外出尽量节俭,他们到动物园和植物园去玩,都是步行去,乘公车回。其实新加坡交通很方便,公交和地铁网络不亚于上海。
我们去了酒店对面的诺维纳广场(novena square),进大楼就碰到难题,大楼所有进门都有像上海进地铁口一样的闸机,看着人家手机一伸,刷卡一样就进去了,仔细看了一下,是在刷一个“trace together”(合力追踪)APP,这个APP我们入境之前海关要求下载的,也就是说,你进入新加坡必须要下载注册这个APP,你的所有行踪就会被政府相关部门可查。于是,我们打开APP刷卡通过。
从进大楼的人来看,商场里人很多,但人们秩序井然,行色悠哉,也没有人不戴口罩。商场类似于上海的购物中心,如环贸、环球港、梅龙镇广场一般,但感觉没有上海的购物中心气派。各种商店、餐馆、游乐场应有具有,顾客也络绎不绝。上班日有川流不息的人流,那说明这里的商业气氛还是不错的。我们在购物中心先找了一家小笼包店铺吃午饭,女老板说话有中国大陆北方人口音,招呼我们坐下先喝茶,再点菜。要了普洱茶,喝了一口觉得蛮好的熟普,跟老板说赞,老板说“免费,放心喝”。点了一笼小笼六只,一碗云吞面。小笼是当场现做的,所以要先喝茶等着,大约等了20来分钟,小笼上来了,看上去特像上海南翔小笼,尝一口味道不比南翔小笼差多少。酱油、醋和姜丝佐料也不差。六只小笼很快吃完,回味舌尖,似乎意犹未尽,很想再来一笼。不一会儿,云吞面也上来了,先尝了一口面汤,哇,那个味道真的说不出有多美,仔细品尝,鲜而不俗,面是面、云吞是云吞,混而不杂,面条细长如走过篦梳一般,云吞点缀其间,犹如柳头花开,奶白色的汤汁和碧绿的青菜把一碗云吞面铺垫如画,让人不舍动筷。跟老板一连说了好几次“赞,赞,赞”。老板没多问就知道我们是中国大陆来的,问我们:“是不是转道去美国的”,我说“是的、是的”,老板说“这段时间对面京华酒店天天有很多中国大陆赴美的旅客到我们店里来吃饭,有时候一来就是十几人”。我心想,在上海的时候还想着我们这样赴美是不是有点很特别,没想到就在这一个酒店,每天都有很多中国大陆客人是绕道新加坡赴美国的。可想而知,又有多少中国人需要这样折腾去美国呢?
02
(新加坡)

从上海出发之前,我们就已经加入了一个“安新返美交流3·0”的微信群,群里面是来自全国各地往来中美的人,有的已经在美国,巴望着想回中国,大部分是在中国,准备去美国的人。3.0已经是第三个群里,其他两个群的情况我不太清楚,后面估计还有4·0、5·0等群,刚开始,我猜想着,这样的疫情情况下,没啥特殊事情不会有多少人想去美国的,可是进了这个群才知道,想冒险去美国的朋友真的很多。我所在的群有四百多人,陆陆续续已经有人到了美国的,也有人像我们一样正在旅途中的,还有计划着7月、8月去的。大家相互打探着去美国或者美国回来各个环节的细节。
来到新加坡,总想去大巴窑吃沙嗲,算了时间,本想昨晚就去。然而,一则新闻,让我吓的再也不敢提及“去大巴窑吃沙爹”了。新闻说新加坡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昨天(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于多家娱乐场所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在短短几天内达到120例,成为当地最大的活跃感染群,政府决定从7月19日起收紧防疫措施。看到这则新闻后,其他没啥担心的,就是有些担心航空口岸的政策变化。千万别美国去不了,滞留在新加坡酒店,那就麻烦了。
近日,新加坡KTV夜店感染群成了当红热帖,没有之一。本来已经疫情平稳的新加坡,瞬间被陪酒“公主”引爆,王炸接二连三的出来,短短三天,与KTV夜店感染群有关的病例就破百了。这几天新加坡正在进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检测工作,但是因为情况比较特殊,担心去过相关夜店的人不愿去检测,于是呼吁相关人士预约免费检测,并保证过程会保密。这新梗不得不呼之欲出,新加坡KTV感染群爆发时去过夜店的男人们该怎么办?
据说,遭曝光的陪酒“公主”曾到过多家KTV夜店串场,与她同住的数人后来也相继确诊。陪酒“公主”一般都不是KTV的员工,有客人进店的时候,就去问客人要不要陪酒。如果客人不同意,她们就离开,等下一拨客人。如果客人同意,她们就留下,陪喝酒、陪唱歌、玩骰子...等等。经常陪了10分钟、15分钟,她们就跳台,到其他房间去陪其他客人;一个晚上会来回跑好几圈。如果这家KTV当晚生意不好,没什么客人,那么陪酒“公主”们就到邻近的另一家KTV去招徕生意。尽管她们不是员工,KTV经理肯定知道她们的身份,从衣装和行为举止就可以得知。经理或老板之所以愿意她们留着,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夜店生态的一部分。没有客人,陪酒“公主”就成群飞走;同样的,没有陪酒“公主”,客人也不会来。
由于新加坡卫生部与警方高度怀疑这些夜店涉嫌非法营业,通过“合力追踪”与SafeEntry出入登记系统查到的资料可能不够全面,难以确定所有访客身份,给追查增加了不少难度。所以,才有了卫生部发文告表示,6月29日至7月14日,曾在任何场所与任何国籍的陪酒女,有过接触者,都可免费到大巴窑沙爹屋附近的检测站接受检测。就在这时,新加坡野男人的救星来了!说是大巴窑沙爹摊贩可以助手确诊...…到访过KTV的可以回家告诉老婆,自己只是去大巴窑5巷吃了沙爹啦!
所以,“我去吃过沙爹啦!”我去吃过沙爹啦!”成了这几天新加坡调侃搞笑的闲话。甚至连卫生部长都出来呼吁到过相关夜店的人,预约去大巴窑免费检测,并保证过程会保密,也会尊重检测者的隐私,不会过问违规行为。现在有沙爹,借坡下驴吧!
说到新加坡KTV夜店感染人群与大巴窑现场核酸检测的瓜葛轶事。有朋友建议我去看看芽笼街市。当然,也有很多朋友劝我消停一点,安全最重要。没事,谢谢各位朋友的好心!我一定记得大家的提醒的,外出一定做好防范。
雄心勃勃地想留下这段赴美探亲纪录,是因为去过美国很多次,从来没有这么艰难过。
23日是我入境新加坡的第8天,本来计划可以利用这十几天在新加坡好好游玩一番的,没想到的是来新加坡后,新加坡的疫情突然反复,从KTV夜店到裕廊渔港市场,再到咖啡店等,一下子感染人数好几百人,今天刚刚新闻报道7月21日又新增179人。与裕廊渔港感染群有关的巴刹(菜市场)及小贩中心已达41个,其中出现次感染群的有6个,确诊病例超过三起的有7个,至少一人确诊的则有28个。且裕廊渔港感染群还在持续扩大,金文泰第448座巴刹及小贩中心和黄埔通道巴刹出现次感染群,分别累计22起与12起病例,因而即日起开始关闭至8月5日。所以,昨天开始我就吓得不敢出酒店大门了。
这次旅行注定是一次特别而不寻常的旅行,如此闷坐在酒店里用度日如年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京华酒店每天有大陆过来的客人,一打听十有八九是绕道赴美的。今天早晨去餐厅拿早餐的时候听到排队的人群里有刚刚来的上海人,排队的人比较多,没上前搭讪。不过,每天也有离开酒店飞往美国的人,想必熬到第14天可以飞美国的人一定很开心吧?其实不然,我们房间对门的一位张先生,来自上海普陀区,临走的前一天晚上跟我说:“真的要走了,还有点不舍得这酒店的生活,至少在酒店里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想吃啥网上点餐,即刻会送到,房间保持着整洁干净还不用自己动手。”他说“一想到这一路18个小时到纽约,到了纽约要一个人服侍即将待产的女儿,那才有点头大呢?”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烦恼,但在这些烦恼的生活中,我们何尝没有快乐呢?如果这其中没有幸福和快乐,我们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同样是去美国带孩子的Jenny,她的故事就不同张先生,他们都是单人赴美,张先生的妻子在国内还在上班。Jenny的先生也是还在国内上班,他们都是因为国内上班的收入还比较可观,所以一时还不舍得放弃工作去美国给孩子帮忙。而另外一点是,美国孩子那边两个人如果有两个小孩的话,不请阿姨家里又没有其他人来帮忙的话,那是肯定忙不过来的。请阿姨呢?请阿姨代价大不说,阿姨不住家,来来去去这路上的疫情风险很让你担心害怕。所以,Jenny五十来岁,她觉得去美国帮助孩子很开心,她上一次在美国,已经考过驾照,每天送女儿上班,送外孙女上学,然后去超市买菜。回家边听音乐边打扫卫生,操持家务,她觉得每天这样很充实很开心。
是的,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经历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而当我们以消极的心态去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沮丧的东西;生活的快乐与烦恼,全在于你对生活的态度。乐观向上,好运不断;失落沉沦,厄运陪伴。逆境时,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因为,好的心态决定好的命运!你常常用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美的、丑的都要笑纳。用一颗包容的心,善待生命中的每一天,好的、坏的都要从容地走过,那我们的生活就会不失快乐和幸福。
03
(新加坡的摩天轮)

若不是因为新加坡疫情的反复,我们也许会游历新加坡的各个角落。因为疫情,就觉得这14天更加漫长。
在酒店的窗口仰望新加坡的夜空,却找不到一颗星星,于是就觉得好奇。心想着可能是因为阴天吧,一次、两次或许是阴天,可是前天肯定不是阴天,我甚至走到了酒店顶楼的露台上向新加坡的天空四处张望,新加坡确实没有星星。
新加坡的夜空看不到星星,莫不是因为新加坡的疫情笼罩着沉闷的夜空吧?说起疫情,新加坡昨天(7月23日)又新增130起本土冠病病例,其中29起与其他病例暂无关联。裕廊渔港感染群再有78人确诊,累计已达638人。KTV夜店感染群则再添6起病例,总计227人。
新加坡的夜空没有星星,顿时,怅然若失,对新加坡城市的好感一下子大打折扣。其实,我不只是想在新加坡看到星星,还想在这个夏天的夜晚看到夜空中的北斗七星。
想看北斗七星是一种思念,我很小的时候跟外婆在乡下生活过,在那些夏天的夜晚,外婆给我讲过无数次有关星星的故事。而每次讲着讲着就让我想起离别已久的父母,我不知道彼时的父母分别被关押在不同的地方,只知道父母在遥远遥远的远方。
外婆说北斗七星的故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说是一个小女孩走了很久的路为她发烧的母亲找水,晕倒在路上,醒来时看到自己的水斗里盛满了水,她开心地要跑回家,这时来了一只很渴的小狗,小女孩看着狗狗饥渴难耐的样子,实在有些心疼,于是她把水喂给了狗狗,当狗狗喝完水,狗狗和水斗突然不见了。小女孩抬起头,只见水斗变成了闪闪发光的银勺子,正在缓缓地升上了天空。那银色的勺子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北斗七星。
在新加坡此时的我,北方是家乡、是浸润我每一滴骨髓的亲之爱,而更远的远方又是漂洋过海的儿女情之长。因而,如果说“离别”与“思念”的种子在外婆给我说星星故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发芽的话,那么,现在我的内心已经不只是枝繁叶茂的“思念”大树,而是片片“眷恋”的森林了。
有人告诉我,在新加坡想看到星星可以去夜晚的圣淘沙岛,或者去新加坡摩天轮浪漫星空餐厅。
之前去过圣淘沙,那里少了市中心的璀璨灯光,夜空中是可以看到零零散散的星星,但也还不是那种繁星点点的星空。只可惜,新加坡是一个极不适合看星星的城市,不只是光污染太严重,还有新加坡的空气湿度太大,夜空中的能见度非常小。在圣淘沙偶尔能看到牛郎织女星,偶尔还能看得到猎户座的三星腰带。不过,绝对没有我八年前在云南泸沽湖看到的那似乎垂手可摘的星星。那种近在咫尺就挂在眼前的星星,一想起来似乎就在心头闪烁有声。那种你可以数着哪一颗是我爷爷的星星,哪一颗是我奶奶的星星。甚至还有爷爷的爷爷,奶奶的奶奶,你可以撩拨轻纱一般的云雾,寻找你每一位亲人的星星,那是可以看得让你整夜都不想合眼思念。
新加坡摩天轮浪漫星空餐厅里我们的酒店倒是不远,夜晚散步走过去,可惜,因为疫情餐厅关闭了。摩天轮静默在夜空下,如同新加坡黑夜里低垂的眼睛。广告写得很吸引人:新加坡摩天轮浪漫星空晚餐,让你置身于世界巨型观景摩天轮上,与亲密的人一同共享佳肴,饱览新加坡璀璨夜景,一定会是个难忘时刻。在摩天轮徐徐转动的2圈之间,私人服务生会为你奉上4道精致菜肴,中式、西式、素食可选,旋转2圈约1小时,有专属登舱通道优先登舱。
是的,我很想有这样的浪漫体验,我也能想象置身于世界巨型观景摩天轮上的某种感受。我能想象在巨型摩天轮上升到顶点的时候我们或许会看到如梵高画中的星空吧。挚爱深夜的梵高画过许多关于星空的作品。有大星星、小星星都在回旋、转动、烦闷、动摇,在夜空中放射着各自艳丽色彩的《星光灿烂的夜空》;有带着黄色、粉色或者泛着绿色、蓝色和勿忘我花儿光辉的《罗纳河上的星空》。梵高在创作这些关于星空作品的时候,他所感受到的,就是我们现在应该看得到的。我们看得到的,也正是令人心醉神迷的景象,而用神笔捕捉下这些景象的,不是平淡无奇的描画,而是完全无法用言语形容、无法测量的感官陶醉。正像梵高自己所说的,他希望他能捕捉到我们所有丰富的心灵感受。其实,他真的做到了,只不过,梵高亦或我们自己仍然还要对付我们脑海中随时而来的喧嚣。
虽然新加坡的天空没有星星,而在我心底里却有着繁星满天。我还是喜欢小的时候外婆给我说的关于北斗七星的童话。喜欢那位小女孩即便自己缺少爱,也带给别人爱,因为头上有北斗。每个人都在旅行,有目的的,没方向的。有的人一直在行走,有的人或许原地踏足,但我们生来就注定都会去经历很多的人和事,去遇见亲人和别人,或是被亲人和别人遇见。
新加坡周末的早晨,金色的阳光随着凉爽的微风洒下来,让你在晨练的跑步中觉得很舒坦。平日里辛勤忙碌的新加坡人,此时好像仍在睡梦中,房子、草地、高大的树木、低矮的绿植物,一切都静悄悄的。连缓缓驶过的车辆也显得悄无声息。可是,耳机里“叮咚”一声很清晰的微信消息传过来,是上海的朋友发来的。
老叶,可以接电话吗?”这么早,这口气一定是什么急事。
是的,是一个很突然的坏消息。朋友老刘的女儿简简7月20号来新加坡留学,去机场接她的同学昨天被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简简吓得一时懵了。本来我们还想去看她,或者在哪里见个面啥的。听到这个消息,惊到了,惊得不知所措。
前几天新加坡的感染人数还是一百来人,7月23日新加坡新增病例即增加了277起,而昨天7月25日又翻一倍,确诊人数猛增513人。新增病例中,99%与已知感染群有关联,当局正在追踪其余病例的病源,新加坡累计病例已达49888例。
简简的同学是因为她隔壁邻居7月19日被确诊感染,开始自己并不知道,前天感觉有些喉咙痛,就去买了自测设备自己检测阳性。于是,自己再去医院被隔离。
这里我觉得新加坡在疫情防控上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社区管控不够强,他们虽然是留学生,但都借房住在社区里,社区里一旦有人确诊感染,社区和防疫部门应该立即组织对整个社区进行全面筛查,这在中国肯定都是这样做的。可是这里显然没有,隔壁邻居居然都不知道有人确诊感染,等自己知道了,这几天已经接触过不知道多少人了。还自己去买检测工具,自己去医院隔离。那这几天里又有多少人被密切接触呢?她知道的密切接触者都已经上报了卫生间,包括简简,可是她走来走去的这一路上的接触者又哪里去追寻呢?
二是简简的这位同学几个月前早就申请接种疫苗了,可是一直排队排不上,新加坡新冠疫苗接种本国公民优先。这就有点儿莫名其妙,可是病毒是不会区分你是本国公民还是非公民的;
三是这位同学自己到医院后,医院却没有再进一步的任何检测和治疗,就直接被送到隔离地点去了。隔离区居然还是两个人一个房间,都是自己检测阳性者。
简简是20号来新加坡的时候,她同学去接她,并把她送到租住的宿舍,铺好床铺,清扫打理好房间,一起吃好饭才离开的。这时候简简这位同学其实已经感染了病毒。可怜的是简简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手足无措,甚至有点坐以待毙的感觉。万幸的是简简在上海已经打过两针疫苗。新加坡卫生局给她来过电话,问了情况,让她在家不要外出,其他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感染真的是那么来得突然又那么近,昨天我还去了预约核酸检测的医院,去了鱼尾狮公园,乘了好几段新加坡公交车,想想真有点后怕。
仔细比较认识的朋友感染与没感染上的案例,觉得一个是疫苗一个是体质很有关系。前不久,一位朋友在美国留学的女孩子,身体体质本来就很弱,从美国回来的航班上有一位确诊者,她的座位离这位确诊者相隔很远,在航班上也没有怎么走动,可是,回来后很快也被确诊。而另外一个案例就完全不一样,也是美国回来的留学生,航班上紧挨着的邻座被确诊,这孩子在飞机上喝水吃东西几乎没有一点防范意识,回上海隔离后一直安好无恙。是因为他打过疫苗,还是他体质好,或许都有关系。
一场病毒蔓延、肆虐、浩劫了整个人类,历时快20个月了,至今已经把人们的生活秩序打乱得不成样子。好的是人类真的很伟大,很顽强,大灾面前的那种勇敢面对、直面搏击、契而不舍的精神永远是人类伟大顽强的生命本性。
04
(生如夏花)

我们每个人都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前几天网上流传着河南郑州大水中的一个视频,在受淹的地铁里一位年轻的女子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自己出来买东西,恰巧被困在了这趟地铁车厢里,在生命有可能临近结束的痛苦时刻,年轻的母亲想到了很多,他给邻居打电话照看一下独自在家的孩子,她打电话给姐姐,交代后事,让姐姐一定要替她把孩子养大。其实,在那趟被困的地铁里,许多人都在准备死亡,都在交代后事。看着这样的视频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是极其受到撞击的。我们甚至都不免会想到,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样?
我一直记得这么一个让我止不住泪水的故事《平分生命》,故事里的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一次灾难再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的重病需要输血,男孩没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经免去了手术的费用,但是不输血又不行,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10岁的小男孩作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要勇敢地给妹妹输血。就在医生给他抽血的时候,小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临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看着医生将血液注入妹妹体内,一切手术完毕,男孩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准备付出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此时,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你会永远健康。”听到这里,小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在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他挽起了自己的另一只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我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在场所有的人都被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听到这个故事,我相信你也被感动了,每读一次我都会泪水不止。我相信你一定感受到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以及天空中的任何一只飞鸟,海洋中的任何一尾游鱼,都值得我们热爱和敬重。当然,更何况我们身边所有的亲人和朋友呢?张开你宽厚的臂膀,去拥抱他们,热爱他们吧!
我们来到京华酒店的第二天认识了小嘉嘉和她外婆的。昨夜,小嘉嘉和外婆终于离开新加坡,登上了飞往纽约的航班。
小嘉嘉六岁,该上小学了,在美国的妈妈要让外婆带着小嘉嘉尽快去美国。嘉嘉很活泼,圆圆的脸像一只红苹果,笑起来有两只小酒窝。就是因为嘉嘉的小酒窝,我才想起还没有见过面的孙女小花,小花也有两个酒窝,不知不觉中把嘉嘉当成小孙女一般,带她逛商场、逛超市,看她那么喜欢吃小笼包,我悄悄给了她两只小笼。本想请她们吃昨晚临走前的晚餐,可是,因为疫情街上的餐厅都关闭了。我特地去超市买了披萨和炸猪排,送给小嘉嘉,心想着小孩子一定喜欢吃的。
是的,疫情阻挡了我们直接飞美国的路,可是阻挡不了我们赴美团聚的心路。从去年4、5月份开始,就有许多中国客人想方设法绕道第三国奔赴美国与亲人团聚。本以为一年多下来,中美两地的疫情都应该平稳而告一段落了,没想到最近疫情又反复上升,且有增无减的趋势。然而,看着从中国绕道新加坡、迪拜等第三国奔赴美国的客人也同样有增无减。
近段时间,新加坡确诊病例翻番似的蹿升,不得已重回高警戒解封第二阶段控制疫情的蔓延。然而,伴随着禁止堂食、社交聚会人数缩减等措施的收紧,疫情仍不容乐观:昨天(25日)又增一起死亡病例,使新加坡死亡病例共计37人;又有9所学校出现学生确诊,使得近期新加坡共22所学校中招!又添2个新感染群,活跃感染群达26个;又出现3个巴刹(菜场)熟食中心增加病例;两组屋出现20起病例,居民必须接受强制检测;“封城”第一周的新加坡,病毒传播速度不减、传播范围继续扩大,新加坡深陷严重疫情危机!另有新加坡红山景第121座感染群一名尚未接种疫苗的83岁老妇前天(24日)因冠病毒并发症逝世,成为新加坡第37起死亡病例。今日疫情数据,新增125人,其中社区病例117人,46起与裕廊渔港感染群有关,5起与KTV夜店感染群有关,38起无关联,8起境外输入病例,感染确诊人数已经连续七天过百,
不过,在“安新返美交流群”里也一直持续有人增加进群,我们这个3.0群已经快满员了。我在网上也看到了更多的类似微信群“南京洛杉矶”群;“北京新加坡美国”群;“中国迪拜美国”群……
有一个外公外婆带着小宝贝赴美团聚的故事,是小宝贝的父母亲亲自叙述的一则感人故事:我和我老公有个非常可爱的宝宝,今年3岁多,2017年在纽约出生,在我全职妈妈两年后,决定回归职场的我。因为我们夫妻两人的工作实在忙不过来,于2019年10月把可爱的宝宝托付给国内的爸爸妈妈照看。到今年(2021年)春节,亲爱的宝贝已经会跟我视频聊天了,跟我说:妈妈我好想你。我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那个时候已经是凌晨3点,她刚刚午睡起床。可为了听听宝贝的声音,见见宝贝,哪怕4个小时后就要上班,我也觉得无所谓了。
今年9月宝贝该读幼儿园了,我和先生商量了一下,决定把孩子接回美国。老爸老妈也觉得可以,爸妈他们不放心我们两个又要忙着工作,又要照顾宝宝,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放下国内的一切,飞来美国全力做我们的后盾。
老两口背着我们联系了很多家赴美的中介公司,最后找了上海周浦的一家旅行社可以做绕道第三国赴美的业务。于是,爸妈他们就跟着旅行社安排的探亲团出发了,行程安排:上海__新加坡__纽约。这是宝宝第一次跟着外公外婆出远门,他们抵达新加坡后做了核酸检测,旅行社的地接把她们接到酒店。老爸老妈还没有美国签证,旅行社又全程协助在新加坡给他们办理美国签证。
14天后,他们结束了在新加坡的蹲守,终于飞来了纽约,我们终于等到飞机落地的消息。看到了爸妈,我满含热泪,爸妈都老了,比前年多了好多白发。“爸爸妈妈”,宝贝一路奔跑投进我们的怀抱,这个拥抱我们等的太久了。
真的好感人,我被小宝贝喊“爸爸妈妈”的声音撞击到了。
我们下榻的中国酒店赴美客人,或者是其他旅行社的微信群里的赴美客人,多数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去美国看望久别的孙子、外孙的。但也有年轻人去和思念已久的恋人、配偶相聚的。
一位叫莲莲的,男朋友2016年公司被派去美国总部工作,本来说好2020年夏天他可以休假回国把结婚酒席办了。没想到碰到了疫情,男朋友直接回不了国,更没想到疫情延续那么久,这一拖再拖让他们有两年多没有见面了,不但婚事被耽搁了,而且因为美国的疫情还在持续,他也一直回不了国。所以莲莲不得不寻求办法赴美和心上人成婚。她也找到了上海的一家旅行社,踏上了上海飞新加坡,再飞美国的历程。
人生本是一场别离,这是必然,但是,人总是在与命运抗争,既然苍天注定一切终将别离,那我们便以各种理由团聚。有说:人生不幸诗家幸,越是伤感,越是相思,越是离别苦,就有越多的传世诗篇流传古今。“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的这首《阳关曲》写在他颠沛流离的贬谪生涯中,一年换一个地方,谁也不知道他明年会被发配到哪里,既是对自己遭遇的吐槽,也是对人生的一种伤感忧怀,更是思念亲人家眷的一种无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水调歌头》则一语道出了人们最美好的期望,只愿我们都活的长长久久一点,这样团圆的日子也会多一点,苏辙也答复了哥哥“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的惆怅。
05
(红叶灼灼其华)

时间很怪,当你觉得它走得很慢的时候,它会特别特别慢。可是等你熬过漫长的一天又一天的时候,悠然回头,你又突然觉得它走得很快。一转眼,来新加坡已经12天了,明天将按照预约去来福士医院做核酸检测。入境美国需要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也就是说明天做好核酸检测,我们离入境美国只剩下72小时了。
一早醒来就看了新加坡的疫情报告,26日一天还是有超过百人的新增感染者。新加坡疫情防控部门的一些做法,虽然有些方面与中国不一样,但感觉他们总的防控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否则也不会把新增人数一直控制在百人左右。昨天(26日)新加坡本地新增病例129人,境外输入病例6人,新增10个感染群,这是自去年4月30日以来最多的感染群,其中一个与一家参与拭子检测计划的公共卫生防范诊所有关。
说到公共卫生防范诊所,我们前天陪嘉嘉和她外婆去做核酸检测,就是在一家公共卫生防范诊所做的。据新加坡媒体报道,在新加坡的疫情防范中,新加坡公共卫生防范诊所“PHPC”发挥了重要作用,(PHPC是公共卫生防范诊所的英文PublicHealthPreparedness Clinic的简称),新加坡目前一共有近900家公共卫生防范诊所加入了新冠肺炎COID-19防疫响应体系。新加坡政府能在疫情来临时迅速启动这么多间诊所作为发热监测点,也足见其防疫体系的布局了。
我的“赴美日记”写到第12篇,读者越来越多,更多的是同样也有赴美意愿的朋友,都希望我能写到更详细的“赴美攻略”。其实,细想起来疫情之前做旅游攻略,心情都很开心快乐,而现在说起这类曲折赴美的攻略却有些心酸。说起这些攻略除了心酸还有些枯燥甚至乏味,我还是想说说行走在路上具体的人和故事。
有一个“母亲绕道迪拜紧急赴美照顾住院的儿子”的故事,我很想分享给大家。
林阿姨的儿子去美国读书已经两年多了,她每天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会抽出时间和儿子微信聊天、视频电话等。每当听到儿子的声音,感受着亲情慰藉的时候,她一天的疲惫也就瞬间消失了。有时儿子也会在她工作、休息时不定期给她发个微信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给她一个惊喜。
那天,林阿姨正在忙碌处理公司事务,电话突然响起来,是一个来自美国的陌生电话号码。林阿姨起初还不想接,但考虑到儿子有可能换电话呢,于是就接了电话。电话是儿子学校的老师打来的,告知林阿姨,她儿子在学校的球场上摔伤了,右脚脚踝严重骨折,现已经送往医院进行手术且后续需要有家人来照顾。听完电话,林阿姨整个人就瘫坐在椅子上,半天都没缓过神来。同事看到她神情恍惚的样子焦急地过来问她“出了什么事情”?大家得知情况后,都替林阿姨着急,急的是,眼下还是疫情期间,不能直接飞美国,怎么去美国倒是个问题。一位好心的同事跟林阿姨说:他知道现在去美国不是太容易,需要很复杂的手续,具体什么手续他也不是太清楚。然后他就把他好友在上海的旅行社介绍给了林阿姨,让她自己去咨询如何能快速赴美。林阿姨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联系了这家旅行社。
林阿姨本以为自己有美国签证,就可以自由往来中美,但旅行社负责赴美业务的经理告诉她,受疫情影响下现前往美国需要在第三国停留14天后才能到达美国,但针对林阿姨目前这个紧急情况可以为她专门定制一个上海飞迪拜,迪拜停留14天再飞美国的行程。因为迪拜不需要办理签证,只需要在国内做一个核酸报告,就可以立即动身前往迪拜,14天后就可以飞抵美国。当时,林阿姨人在北京,旅行社跟林阿姨说:“你也不要回上海了,可以直接从北京飞迪拜”。林阿姨同意后,旅行社就为她制定了两天后北京飞迪拜,迪拜逗留14天再飞纽约的行程。两天后,林阿姨按照旅行社的计划,在航班起飞前48小时内去医院做了核酸检测,登机当天拿着核酸报告顺利登上了国航的CA941航班,踏上了迪拜中转赴美之旅。
经过9个小时的直飞林阿姨顺利抵达迪拜,旅行社安排的地接也已驱车在机场门口等待着林阿姨的到来,过了海关之后,旅行社地接也顺利把林阿姨送到了安排好的酒店。在酒店林阿姨又联系了儿子的老师,了解了儿子最新情况。好的是儿子手术已顺利完成,现在医院静养,不方便接听电话。林阿姨告诉老师她已到达迪拜,停留两星期后就能到达纽约的医院,请他代为转告给儿子让他好好休养。
煎熬的14天到了,旅行社安排的地接又开车从酒店把林阿姨送到了机场,林阿姨终于登上了阿联酋航空公司的航班。15个小时后,林阿姨顺利抵达纽约,她下飞机一出机场就打车前往纽约大学的朗根医院。在学校老师的陪同下林阿姨见到了儿子,幸好儿子的情况还不错,已经在做一些康复运动。
可是,儿子这十几天独自养伤的日子里,他的母亲却无助地待在异国他乡的酒店里无奈地仰望天空。这种莫名其妙的阻隔完全是人为的,人间世有热当然也有冷,疫情的背后总会显现出更多人性的善恶。
来新加坡按照预约今天(28日)下午去来福士医院做核酸检测。上海飞新加坡下飞机的时候,在机场做过一次核酸检测,今天入住酒店第13天再去做一次核酸检测,是为了下一程入境美国做准备的。入境美国需要72小时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由于新加坡的疫情有点严重,所以不敢懈怠。新加坡昨天(27日)又新增感染人数139例,活跃的感染群有五十多个,因此,这几天不敢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饭店也不开门。今天去医院做核酸检测也不敢乘公共交通和出租车。检测地址是新加坡来福士医院(Raffles Hospital Singapore)急诊中心(24HREmergency)。地点离我们所住的酒店2.8公里,前几天已经有好几批做核酸检测的客人步行去医院了,我们决定也步行去。
新加坡的正午那可真的是骄阳似火,我们要走的这段路上又正在施工造地铁,路旁的树木也不是很多,这一路让人走得汗流浃背不用说,而路上的人流也多,人行道又狭窄。看到华人似乎还放心一点,怎么看到黑人、印度人那个心里就不停地打鼓,且会很自然地并住呼吸。口罩里本来就已经闷了,再这么一会儿并一下呼吸,一会儿并一下呼吸,那是有多憋屈呢?顶着大太阳就这样居然步行45分钟左右,总算来到医院了。
疫情期间的新加坡来福士医院比上海的医院更难进入。几番扫码、填表格才来到医院的急诊中心。急诊中心填表格、下载APP又花去十几分钟。急诊中心的人还不少,也不知道这些人里面有没有发烧、感冒甚至无症状感染者,无奈,你必须来检测。
其实,按照预约做检测本身是很快的,我们上次7月24号陪嘉嘉和她外婆去来福士医院的一个诊所(不是来福士医院总院)去做过核酸检测。那个诊所靠近来福士路和来福士广场那边,离鱼尾狮公园也不远。经过我们在来福士医院和来福士医院的一个诊所都接触过核酸检测,相比较而言,还是小诊所做检测更方便一些。诊所检测的人少,服务态度也不错。来福士医院比较大,是新加坡三级甲等医院,急诊中心病人比较多(虽然核酸检测的人不多)交叉感染的风险也比较大。
06
(新加坡樟宜机场)

检测的第二天(29日)上午通过邮箱收到了核酸检测报告,并且交给酒店打印了纸质报告。30号上午我们在酒店前台办理完退房手续,打印了酒店住宿证明(美国入境需要)我特地摘下口罩深深地吸了一口京华酒店的空气,深深地吸了一口新加坡的空气。这里的空气是那么新鲜、那么甘甜,只可惜这么多天来,我们一直戴着口罩,几乎没有体验到新加坡新鲜甜美的空气。
接送的车辆来了,酒店的马来老伯替我把行李一件一件拿出酒店,拿下酒店门口的台阶。我不知道说了多少谢谢,总觉得酒店所有的人都那么好,那么热心。所以,我悄悄地给了门口的这位老伯20块新币。
总觉得今天新加坡的天最蓝,阳光最温和,来接我们的驾驶员迟到了几分钟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快。车子穿越了新加坡的市中心,很快驶上了新加坡的高速公路,路两旁的风景正像清新欢快的电影画面快速闪过。我们走过的路,熟悉的风景都一一向后遁去,迎面扑来的是另外的全新的画面。全新的画面当然要数新加坡机场最美,全世界十大美丽机场之一的新加坡樟宜机场在我心中应该排第一美。今天没空去玩樟宜机场的空中花园,今天没空去欣赏空中花园的雨露阳光。我们要去登机,我们要去起飞!
差点忘了现在是新加坡疫情期间,本来很繁忙的樟宜机场,现在却是那么冷冷清清,车辆少,人也少,航站楼那么宽阔的过道上就我们一辆车。走进候机楼入口处,我本担心几号航站楼几号门?驾驶员说:现在疫情期间,整个机场国际出发就一个入口。就一个入口才只有我们一辆车?而且入口处戒备森严的检查人员有五六个,齐刷刷全盯着我们,我真有些不知所措。
是真的航班少、旅客少,值机柜台前也只有零星几个旅客,过安检的时候一点儿也没有我们之前见过的国际机场那样的繁忙。只是现在增加了好几道安检口,进候机大楼有一次安检,值机办好行李托运进入我们平时乘飞机的主要安检口有一道安检,再到登机口又增加一道安检。在登机口那道安检的时候,因为有机组优先安检,才让我觉得排了一会儿队,其他环节上总觉得曾经享誉世界最大最繁忙最美丽机场之一的樟宜机场,怎么如此萧条冷落了呢?下午6:30的航班,到5:30我才看到有十几个人影在登机口晃动。飞机上落坐下来可以看到整个前舱到后舱也就三十几位旅客。
起飞,新加坡到旧金山,以往曾经多少次起飞过,也曾经从新加坡起飞过,曾经从马来西亚起飞过,从新德里、孟买、迪拜起飞过,还记得从柬埔寨的金边机场起飞过。可是,似乎还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的起飞让人心旷神怡。似乎今天的起飞可以载入我个人飞行的大事记了,或者说今天的起飞会让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这个航班上有三分之二是中国人,而且这三分之二的中国人多数是和我们一样绕道去美国的。碰到打招呼的第一位中国旅客是一位武汉妈妈,儿子在德州,她要飞到旧金山再转机休斯顿,儿子会从德州到休斯顿机场来接她。我们这个航班是旧金山时间30号晚上7点10分左右到达,她定了旧金山机场夜里10点多飞休斯顿的航班。预计当天夜里12点左右到达休斯顿,儿子会在休斯顿机场等她。一样,有一个孙女,孙女三岁了要上学,儿子儿媳要上班,旧金山的住家保姆的费用已经涨到一个月一万刀左右了,德州的保姆费用也不便宜,不请住家保姆,这疫情严重,保姆跑来跑去又不放心。难呐!她自己国内还在上班,先生也没退休,可是算算账,还是自己过来帮忙合算。
另外一位也是武汉人,年纪大一些,看样子阿婆大概有七十多岁了,也是一人赴美,我看她随身行李就带了一个箱子两个包。女儿在旧金山湾区做IT技术,有三个孩子,之前没有疫情的时候,老大老二就都是阿婆在这里带大的,现在老三已经快一岁了,阿婆一直来不了,这次来也是下了决心才成行的。阿婆年岁大,但精神矍铄,双肩包,手上一只包,还有拉杆箱。戴了遮面罩,穿了一次性雨衣做防护。在新加坡15天,女儿给她订了一千多新币一个晚上的五星级酒店,除了酒店送的早餐以外,女儿在酒店给她定了每天的中餐和午餐。阿婆开始大概不知道这些费用有多贵,等她知道这些费用是阿婆一个月退休工资的好几多倍的时候,直觉得女儿太浪费钱了。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父母都是这么疼爱小辈的。当然,像这位女儿如此孝心疼爱母亲的也有不少。
今天要说的主题是我们终于结束了14天的酒店生活,要从新加坡起飞旧金山了。飞机真正起飞的时候,我俯瞰着新加坡城,看着这个城市越来越小,越来越远去,又被厚厚的云层挡住了我抚摸她的视线。
从学校毕业后,我有一段时间在民航工作,多少次出差起飞降落,很少有今天这样“逃脱”与“归家”的感觉。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或许年轻,每一次起飞降落我都没觉得有什么不正常,稍许上了年纪后我依然没有这样的感觉。飞机乘多了有时候甚至还有些麻木,一上飞机就睡觉,下飞机就像下班一样程式化了。人,到底是什么让人的情感欢乐与悲伤的呢?
又要说起我很小的时候一次冒险旅行,因为想念久别的父母亲,八岁的我一个人偷偷地乘火车从乡下的外婆家逃回上海,其实,当时父母亲被关押在牛棚,家里没有人,是邻居阿婆收留了我。当晚,外婆从乡下赶到上海邻居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外婆不管我还在深睡着,狠狠地打了我一顿。睡梦中被打醒的我,那时候才想到有多悲伤。本来一路就是偷跑回来的,回到家,其实已经没有了家。等到外婆的巴掌落在身上的时候,所有积聚的痛,像火山一样一下子迸发出来,悲伤和欢乐的情感都是如此。新加坡起飞旧金山让我突然兴奋起来,也是如此,沉闷、禁锢而漫长的14天,终于可以起飞了,某种被压抑情感突然被释放,那是激动还是兴奋或是快乐,只有自己的心知道。
现在还在飞行途中,已经飞行了4个多小时了,预计还要飞行10个小时左右。不过现在已经满心期待着旧金山的大地了,期待着旧金山湾区那山谷里羽纱一般飘动着的薄雾。
从新加坡飞旧金山的航班旅客很少,所以飞机落地后出关也很快。有过前几年过海关被盘问、甚至进小黑屋的经历,临近旧金山机场海关的时候,我甚至一边排队一边观察坐在海关柜台里的一个个官员,哪位更面善一点?可是因为旅客很少,没容我多观察,就轮到我了,一位大高个儿的黑人兄弟,我把手上包括儿子的邀请信、签证信息、核酸检测报告等一叠材料递过去,他摇摇头,指着我手上的护照,只让我给他护照,我有些忐忑,问我来美国干啥?我很流利告诉他来看儿子一家,又问我计划在美国待多久?我说大概三五个月。他头都没有抬就在护照上敲章放行了。我还不敢走问了一句“ok ?”他看也不看我就已经在招呼下一位了。
也许是因为出关太顺利,看也不看拉着行李往前走,这就走错了出口,走到了“转机出口”,兜了一会儿走到了美国国内出发大厅,于是跟儿子联系说我们在国内出发大厅的二号门。儿子电话里有些狐疑,但蛮理解老父亲的,直说:“你别走开,我过来。”他开着车从国际到达兜到国内出发,耽搁了大概有半个小时的时辰。
我们把行李箱一一喷洒消毒剂,把我们穿的防护服脱掉,液体酒精洗手、换口罩等,清理好了才驱车回家。
儿子家在湾区的paloalto,离机场二十几分钟的路程。一路上已经是华灯初放、夜色朦胧。昨天的文章中我所提到的“旧金山湾区山谷里羽纱一般的薄雾”刚刚飞机降落的时候看到过,现在乘着夜色依然可以感觉到高速公路旁的山谷里雾气升腾。
说到旧金山湾区的雾,旧金山人盛传着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最寒冷的冬天是旧金山的夏季(Thecoldest winter I ever spent was a summer in San Francisco)。凡是到过旧金山的人都一定看到过旧金山湾区的雾,这雾就跟马克吐温的这句名言有关。
旧金山湾区的雾来自太平洋上的迷雾,太平洋洋面上浓密的水蒸汽气团不断飘到加州上空,还有沿着西海岸带北太平洋冰冷的海水滚滚而下,形成了加里福利亚寒流。而加利福尼亚寒流带来的冷空气凝结在加州上空带有浓密水蒸气的空气微粒上,就形成了太平洋上的迷雾。这些太平洋迷雾在加州海岸线附近不断徘徊。旧金山金门大桥所处的位置正好是旧金山海湾的峡口,冰冷的雾气默默地由此飘进来,迷雾有的时候很少,悄无声息、淡淡地如云彩一般跨过金门大桥。而有时候又会像排山倒海似的汹涌而至。尤其是加州的夏季,冰冷的海水与夏天加州海岸上炙热的土地形成了强烈的气温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灌进来。温差越大,雾越多越密越不容易散去。于是夏天这里盛产各种美轮美奂雾漫金山的大片。旧金山湾区大部分地区夏天为什么这么凉爽,就是因为这美丽的迷雾!
车子很快就到儿子家了,儿子家在湾区帕拉奥图(paloalto)斯坦福大学附近,新家我们还没来过,看着这类似中国的大平房,真不敢跟“别墅”两字联系起来,欣赏房子次要,相见孙女心切,大件行李也没从车上拿下来,只拿了随身行李就进屋了,关照儿媳先不要带宝宝出来,等我们换洗好。我们换掉身上所有衣服,进浴室洗漱干净。来到客厅迎接才五个月的孙女。疫情把人们折腾得够惨了,美国居民邻里本来平时就不多交往,疫情这么久,他们居家办公,能见到的人太少太少。小孙女出生五个月来所见到的人大概就是爸爸妈妈和常去体检的医生护士,再就是在美国的几个亲戚以及儿子儿媳的同学。对于我们的到来很陌生,但又很好奇,抱她的时候她两手推开,回到他们怀里的时候又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一会儿笑着转过头来,一会儿笑着别过头去。快乐团聚的同时被疫情戕害的酸楚也油然而生。
刚刚下车的时候我穿着短袖短裤突然觉得有些冷,这或许就是旧金山夏天的冷。再回到马克吐温的那句话“最寒冷的冬天是旧金山的夏季”,那么,为啥夏天旧金山城里冷得要穿棉袄,而南湾每天艳阳高照呢?为啥湾区有些地方的夏天有40度以上的高温呢?
沿着太平洋岸边的山脉,挡住了绝大部分的太平洋迷雾,唯一地势低一点的地方就是旧金山市和DalyCity,迷雾由此灌进湾区,向南可达San Mateo,向东可达Oakland。一到夏天,旧金山的迷雾就像在盛夏里打开冰柜冒出来的冷气,所到之处温度骤降摄氏10度之多,旧金山市就像站在大冰柜门口,任寒风凛冽,仙气十足。大雾一来,旧金山城里本地的男女老少们纷纷掏出羽绒服,压箱底一年的羽绒服终于能在夏天派上用场了。所以有人说在旧金山湾区,一天之内你可以经历春夏秋冬四季,就是这个道理。眼下在全世界、在美国、在旧金山肆虐的疫情不就是如这迷雾一般么?
这么好的地理环境,又有这么好的高科技公司背景的旧金山湾区,难怪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据说中国仅清华大学就有一万多学子聚集在湾区硅谷。国内其他大学也不少,这一路上绕道来美的家长们已经有十几个跟我说“孩子在谷歌”、“孩子在苹果”了。
(未完待续)
臻视频道
谢谢你点👍和“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