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生活 敬畏生命
疫情下的上海人
作者:叶 航
上海外滩夜景

记得还是十多年前,章含之来上海请我去金茂大厦吃自助餐,席间她突然很感慨地说:“上海人就是不一样”。我问她怎么不一样了,她说:“金茂大厦超豪华的自助餐,居然看到好几桌说着上海话的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在这里吃饭、度周末。这在外地其他地方很少看得到。”然后她还说:“上海人对生活很认真也很享受。”这些话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回想起来许多时候也确实验证了她说的话确实有些道理。
那天秦朔老师和我聊起“疫情下的上海人”这个话题,聊起“为什么上海人对疫情的防控做得这么有条有理有效果?”我的第一反应就想起章含之说的话“上海人对生活很认真也很享受”,正因为他们对生活很认真也很享受,所以他们才敬畏生命、崇尚生活。他们才对疫情防控做得那么有条有理有效果。
最近,上海有一则新闻引起人们的关注,202211号,一位上海阿姨五星酒店吃团圆饭碰到确诊病例,全家喜提江景房隔离14天,直呼“赚了赚了”。这让很多外地人看不懂,吃饭吃得要就地隔离14天,怎么还高兴得起来,直呼“赚了、赚了”呢?
11号晚上这位阿姨带父母亲一家人去上海凯宾斯基大酒店吃团圆饭,结果吃到一半被通知酒店有客人确诊新冠,搞得全家都要被原地隔离14天。一般人碰到这样的事情一定觉得很倒霉也很恼火,可是看了这位上海阿姨发的抖音、朋友圈你就感觉的他们简直是中了大奖一样的感觉。
上海凯宾斯基大酒店

原来他们被安排住在了28楼一线江景房,打开窗子就是东方明珠和黄浦江景,她爸妈则住在26楼。一家三口分开住,彼此不打扰,因而他们就当一次免费度假那么开心。酒店安排算是很贴心了,涉及到的客人也很高兴。
上海凯宾斯基大酒店的确诊客人据说是境外输入病例,而境外输入病例作为上海的主要病例来源,这两年真的把上海折腾得够呛。据11日《新民晚报》消息,2021年,驻守浦东机场的1500余名移民管理警察接续作战,全年累计查验出入境旅客超200万人次,查获违法违规案件超400起,保障9.2万余架次出入境航班安全高效起降。上海以不足全国空港口岸1/10的警力,扛起全国空港1/3的出入境人员和货邮航班查验任务,且出色完成,真心让人又燃又敬!作为中国重要的入境关口之一,上海面临着巨大的境外输入风险,14+7的隔离政策既科学又不会过度增加社会成本,精细化管理正如上海人骨子里的性格一样,精致高效,行必有果。这疫情还没送走Delta就迎来了Omicron2022或许还继续是个疫情年,可是生活在上海的人,总会觉得有一种安全感。疫情以来,上海扛住了挑战,没有断粮也没有断电,社会各个角落有条不紊运转,这除了有政府、警察和社区的努力之外,也是和上海人踏实本分的性格绝对分不开的。精致踏实的上海人,永远是防治病毒的坚强后盾。
我们还记得202110月底上海迪斯尼发现的那场疫情,上海人是如何应对的。事后媒体给总结了这次上海迪士尼核酸检测有四个特点:快、稳、准、暖。
1031日下午5点左右,上海方面接到杭州通知:杭州新确诊一名新冠病例,病例昨日曾到迪士尼游玩,在园内待了近11个小时,极有可能引起大面积传染。接到这个通知后,上海的反应速度有多快?不到十分钟,上海迪士尼就已经封园。5点半左右,大批医疗人员、民警和志愿者,开始陆续出现在迪士尼门口。迪士尼立即对外发布通告:所有游客离园时需接受核酸检测。这反应速度,真叫一个快。更快的还在后面,医护人员仅仅用了四个小时,就完成了两万游客的核酸检测。这效率,快得简直惊人。后面还有更惊人的,那就是晚上7点多钟,上海各学校、单位、居委会、村委会,纷纷接到通知:迅速统计这两天有没有人去过迪士尼?一个多小时后,周末两天迪士尼游客名单出炉。单位、学校、居委会、村委会,立即通知名单上所有人员:就近到以下医院做核酸检测。几十分钟后,各医院核酸检测窗口就排起了长队。111日上午812分,“上海发布”发布消息:已累计筛查33863人,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所有场地都已完成采样消毒。这速度,简直快到不可思议。在我们正酣睡之时,上海却通过迅速行动,将一场极可能引发巨大灾难的疫情,扼杀在了萌芽之中。
所谓稳,就是“有序”。从接到杭州的通知开始,到完成数万名游客的筛查检测,整个过程有序得就像演练过一样。警察迅速集结到达现场,医护迅速集结到达现场,志愿者迅速集结到达现场,然后迅速各就各位,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站在哪个位置,都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检测的检测,筛查的筛查,流调的流调,维持秩序的维持秩序,嘘寒问暖的嘘寒问暖,有力有序,不慌不乱,实在是太“稳”了。
要是换做其他城市,有数万人到过迪士尼,那肯定要搞全面封锁了,那肯定要搞全员检测了,那肯定要搞全区隔离了,但是上海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做,一会耗费大量人力,二会耗费大量物力和财力,三会影响无数人正常生活。所以上海决定实行精准防控:精准筛选出迪士尼游客,然后对他们进行核酸检测,以及2天闭环管理和12天社区健康管理。其他的上海人,该上班上班,该下班下班,该打游戏继续打游戏,所有人都按照正常轨道生活。
上海接到杭州通知后,虽然对迪士尼进行了封园,但封园却非常人性化,只是关闭了室内项目,而让室外项目照常进行:想离开的游客可以立马排队做检测,想继续玩的游客还可以继续玩。没有搞一刀切,很暖。而且,排队的时候,孕妇可以先测,很暖。抱孩子的可以先测,很暖。渴了有人送水,很暖,冷了有毯子提供,很暖。充电宝源源不断,很暖。
虽然迪士尼停业了,但当天恰逢万圣节,所以上海方面,很人性化地没有取消烟花表演。于是游客们才有幸得以一边排队做检测,一边欣赏烟花绽放。甚至有游客发朋友圈说:“这是最浪漫的核酸检测。”
由于疫情管控,上海停了地铁11号线。地铁关了闸机口,出租车也不能来,所以很多没车的游客,在检测完后没法回家。于是上海交委,立马调了220辆公交车过来,将所有游客一一送回家。一个上海市民说:“当轮到我做核酸的时候,听说地铁停了,我还担心怎么回去呢,结果走到公交接驳站一看,一排排公交车正等着我呢,又是一阵暖心。”
上海的这次有序防疫,被《人民日报》翻牌了。《人民日报》盛赞道:“万圣节没有光怪陆离的鬼神,也没有拯救银河系的超人,一个有序的城市组织就是金钟罩。”一些网友在下面留言感叹:“确实如此,上海今天又给全国上了一课,这才是人间防疫该有的样子。”
上海迪斯尼

上海的疫情防控总是会在对居民日常生活影响最小两者之间做到了最好的平衡。疫情管控的很多方面都与外地不同,一是上海进地铁不看绿码,保障了乘客出行的效率。这在其他地方根本不可想象。上海的管理逻辑是所有的黄码和红码都已被管控,不可能出现在地铁里;二是外地人进入上海不看行程卡,保障了带星号的低风险地区的自由流动。行程卡只能具体到地级市,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识别人员来源地的意义,但其他地方过度依赖行程卡,一刀切要求带星号的核酸报告,甚至隔离。实质是擅自扩大了中高风险的范围;三是上海从来没有做全员检测。全员核酸检测表面免费,实际上动用的是公共支出,而越是动用公共支出,决策越要谨慎;四是上海从来没有关闭餐馆商场、电影院,尽可能保护小微商户的正常经营。其他有的地方一旦有病例就关闭餐馆、商场或者电影院,小微商户就失去了收入来源,但房租贷款照样要付,生活容易陷入困境;五是上海的流调披露最简化,充分保护隐私。上海的流调只披露活动地点,不写姓氏、性别、年龄、住址和工作单位,因为这些和防疫没有任何关系。而有些地方会完整披露姓名和具体到门牌号的住址,甚至电话号码都暴露在网上,然后全市的人都发短信去骂,反而可以影响后续流调的配合程度。因此,人们不得不承认上海是疫情管控最人性化的城市。
其实,上海疫情管控之所以能够做到人性化,同样也离不开上海市民的积极配合。有人说上海人“怕死“。是的,上海人是有些”怕死“,正因为上海人“怕死”,才有上海人更多的自律。据说,新冠疫情刚刚爆发时,某电商网站公布了口罩购买数据,发现上海买家人数占据总购买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为全国第一。报道一出,很多网友都嘲笑上海人“干啥啥不行,怕死第一名”。上海人怕死是有原因的,经历过1988年甲肝大流行、2003年“非典”、2005年禽流感、2009年新甲流、2013H7N9禽流感、2015年的埃博拉防控,上海发生了太多悲剧,上海人不得不小心谨慎。上海人不但“怕死”,还非常“听话”。只要是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规,上海人都会严格遵守,毫不含糊。201971日起,上海开始执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第二天,上海人就开始接受小区大妈的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没过多久,上海人就养成了给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数据显示,201910月的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量是20192月的5倍。雷厉风行,立竿见影,这才是中国第一大城市该有的风范。新冠疫情爆发后,上海市政府要求市民“如非必要绝不出门,如果出门必戴口罩”。上海人就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取消了一切聚会活动,偶尔出门买生活必需品。平日里挤到没地落脚的上海地铁,在疫情期间变得空空荡荡。平日里人山人海的上海街道,突然变得很冷静,偶尔走过的路人都带着口罩,甚至穿着防护服。
上海南京路

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或许就不太自觉,不带口罩,甚至不用消毒设备,市民还常常因为“自由”而上街游行。疫情越严重,聚会游行的规模就越大。以至于总人口不到2000万的纽约州,累计确诊人数已经超过了264万,死亡人数近6万。而常住人口接近2500万的上海市,累计确诊人数才2751人(境外输入2370例),死亡人数为7人。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因为上海市民具有超强的自律性和守法意识,让病毒无法下手。舆论引导及时、准确、高效要稳定人心,第一要义就是信息公开透明。上海让人感觉到“安全”的最直观一点,就是在于信息的绝对透明。防疫至今,上海的疫情防控部门,在上海市卫生局官网、上海发布公众号、微博等所有能覆盖的官方账号和各类新闻载体上,每天都会有截至到前一天的最新疫情。多少名确诊病例、来自哪里、流调信息等,清楚明白。什么时候有疫情,什么时候就有通报,所以对上海市民来说,疫情发生后连夜排查,官方账号凌晨还在对外公布相关疫情通报这类事并不鲜见。
上海还有独门秘器——张文宏。他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也是上海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经常用通俗的语言鼓舞人心,不讲套话,不打太极,通俗而直观,敢于直抒己见,正是这种语言风格,让人们在各路信息充斥之时,有一种拨云见日之感,一时间吸粉无数,被上海网友称为“上海守护神”。在张文宏的引导下,上海市民也养成了“不信谣、不传谣”的高素质,面对网络谣言,上海市民总是第一时间想到“等通报”。正是这样的双方互信,才令上海的信心基础稳如磐石。上海本身就是媒体重镇,传统媒体和自媒体数量多质量高,官方和民间沟通顺畅,极大助力了疫情防控。再加上还有张文宏,所以上海的抗疫才能这么出色。
正是靠医生、政府、市民、企业和媒体的共同努力,上海才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防疫战。上海的疫情防控模式,外地很多地方都想学习。目前,已经有很多城市提出对标上海,学习科学防控、精准防控。但是上海的防疫模式,一般城市还真学不会。首先,某些城市的管理者还没觉醒,动不动就搞个“一刀切”、“一言堂”、“层层加码”。就在上海上演“烟花防疫”大戏的时候,黑龙江省黑河市下令将户籍居民的龙江健康码统一变更为黄码,江西省铅山县把所有红绿灯都调为红灯。其次,某些城市的部分市民还没有经过现代文明的洗礼,拒不配合防疫工作。还记得南京毛老太吗?在南京禄口机场疫情爆发后,她执意离开南京去扬州,还用别人的绿码到处晃荡,导致整个扬州城被封。再次,欠发达城市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无法建构精准防疫体系。上海防疫过程用到的黑科技,大多是上海市政府自己采购的,而其他城市未必拿得出这笔钱。没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自然就无法做到精准化防控。最后,很多城市长期忽视舆论宣传,没有建立直达市民群众的宣传渠道,导致当地民众无所适从,只能听信谣言和小道消息。
老上海的花园洋房
我家在永康路太原路附近的一个老式弄堂里,这条弄堂过去称外国弄堂,小区内多是花园洋房,也有后来加建的公寓、公房。小区里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修自行车的铺子,我不知道这修车铺什么时候有的,但去年夏天修车铺主人阿民(又叫林师傅)退休后这铺子就没了。阿民长得不高,很敦实、憨厚,但据说阿民出生大家人家,家里祖上本来就曾经是开钱庄的,只是到了阿民父亲这一辈才败落下去的。阿民读书时期遇上文革,又遇到了插队落户,他是硬把自己整成病号才回上海的,没工作,就自己做了这个修车铺子。我要说的倒不是阿民的修车工作如何,而是想说说阿民这样一位卑微的老上海,他又是怎样追求自己的精致生活的。首先,我记得阿民每天的上下班和许多大机关、大公司上班的人一样朝九晚五。他上班来的时候常常穿着整齐、干净利落,虽不是西装革履、皮鞋铮亮,但也是十分讲究的。上班先更换工作服,把穿来的衣服脱下要么叠好,要么直接挂在他的工作柜子里,下班再换上自己的衣服回家。我们还常常会见到阿民上班修车期间喝他用热水瓶带来的自制咖啡,或者是一壶浓浓的铁观音茶。20215月是阿民60周岁,他按照大公司上班的员工一样办理了退休手续,从此我们小区那个修车铺没了,小区里少了一位上海老克勒。
上海有千千万万个像阿民一样的上海老克勒,他们追求自己的精致生活,他们敬畏生命、崇尚生活。他们不只是追求生活的质量,还追求生活的仪式感。我总是忘不了我妈给我盛一碗冰糖白木耳的时候,从来不忘记在碗里放一颗红樱桃点缀一下,即使没有生鲜樱桃卖的季节,她也会用罐头樱桃替代一下。我还记得我家三楼的钟老师夫妇俩总是手挽手同进同出,老先生出门总是西装革履,老太太出门总离不开一只手包。上海人的血液里一定是流淌着他们从精致生活到精致人生的基因的。正因为他们这样的生活态度,也导致了他们在疫情下格外注重防控的生活细节。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上海人又有多少?又怎么能构成上海的主流市民?其实你不必看有多少这样的上海人,而应该看上海人这样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造就了一种氛围和环境,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下,外来者会入乡随俗,外来者会被感染、同化。譬如人们都在排队等地铁的时候,你一个外来者不会无视队伍的存在而插队、抢位置啥的,你也不太会打破这里原有的秩序。所以,在疫情来临的时候,在疫情防控的秩序里,你同样会跟从“上海人”去追求精致的生活人生。
谢谢你点赞👍和“看一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