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近日,黄维院士和扬州大学庞欢教授等以Tdc和Bpy为双配体,与Ni共同合成了多种形态的[Ni(Tdc)(Bpy)]n MOF纳米晶体(Tdc: 2, 5-噻吩二羧酸; Bpy: 4,4'-联吡啶),这种设计同时符合双配体策略和软硬酸碱原则,使纳米晶获得了良好的电化学循环性能,用作超级电容器10的电极材料,也展现出优秀的性能。相关成果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多孔材料,但其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在电化学领域的实际应用。
该设计中,双配体中的Bpy与Ni形成1D Ni-Bpy线性链、Tdc与Ni形成2D Ni-Tdc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可组装形成3D柱层结构,其中层与层之间通过Ni-N配位键相连,比传统的氢键连接更稳定
3D柱层结构示意图
而且,调控两种配体的投料比,即可控制MOF纳米材料沿不同方向生长,从而构筑出不同形态的纳米晶,包括1D纳米纤维、2D纳米片、3D聚集体。
[Ni(Tdc)(Bpy)]n MOF 的1D纳米纤维、2D纳米片和3D聚集体
此外,大多数MOF纳米晶体不稳定的原因之一是软金属阳离子(Co2+、Zn2+、Ni2+、Cu2+等)与硬羧酸配体配位形成软硬化合物,不符合软硬酸碱原则。而在此设计中,研究者以“更软”的含N配体Bpy代替硬羧酸配体,使材料符合软硬酸碱原则,从而获得更好的稳定性。
进一步,研究者测试了这些3D柱层MOF的电化学性能。发现2D纳米片可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并展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研究者将两个基于[Ni(Tdc)(Bpy)]n MOF纳米晶体的超级电容器串联,为LED灯和电动机供电
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中的OH-会破坏掉2D MOF纳米片中相对较弱的Ni-O键并形成氢氧化镍,使得Tdc配体从MOF结构中移除,而Ni-Bpy层得到很好的保护,维持其电化学性能。这说明Ni(OH)2和Ni-Bpy层的共同容量贡献提供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Ni(Tdc)(Bpy)]n MOF电极的充放电机理
该研究为合成形态可控、高稳定性的功能性MOF材料提供了思路。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