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645 篇文章
题图:文中图片皆来自电影《失控玩家》。
作者:小m,诺友,喜欢用文字穿梭于理想与现实之间,个人公众号:辞职三年。
关于人生命运,我们经常会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人定胜天”和“听天由命”。面对人生,“自由意志”和“命中注定”,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呢?
或许,在《失控玩家》这部电影里,我们能找到一些答案。
1
自动驾驶的人生
《失控玩家》是今年 8 月份上映的一部科幻喜剧电影。影片一开始,男主角 Guy 每天早晨按时起床,然后看看自己的小金鱼,接着穿上银行标准制服 — 蓝衬衫配卡其色西裤,再到路边的咖啡店,固定点一杯两份糖一份奶的咖啡,开启平凡而普通的一天。
这时的 Guy 并不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名为《自由城》的游戏中的虚拟人物,一个被更高级的人类世界所掌控的游戏角色,自己每天说什么话、做什么工作、穿什么衣服、有哪些兴趣爱好,甚至是喝哪种口味的咖啡,全部都在设定之中。
这种虚拟人物被称为 NPC,也就是非玩家角色(在电子游戏当中 NPC 是 Non-player character 的缩写),而玩家角色则被称为“Player”。NPC 的作用是满足玩家的游戏体验和升级需要。
身为银行职员的 Guy,像极了现实中的普通上班族,在相同的场景下重复着日复一日的生活,似乎也没什么不妥,毕竟大家都是这么过的。所以看电影的时候,会有那么一个瞬间让人产生怀疑,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也被设定好了?
Guy 在游戏角色设定之下的自动驾驶模式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自己呢?是不是也都有一套默认的“自动驾驶模式”?并且和 Guy 一样,我们对这个模式也是毫无察觉的?
比如:
面对问题,有些人会经常性地陷入自责模式:我很差劲、我不够好、我做不到;
面对突如其来的升职机会,有些人会习惯性地启动怀疑模式:我真的可以胜任吗?
还有些人会经常陷入受害者模式:why me?为什么别人的家庭都这么幸福?
亲密关系中也有些人不知不觉启动控制模式、拯救者模式……
和 Guy 一样,在人生的很多时刻,我们并不是真的在思考,我们仅仅是做出了条件反射式的回应而已。
耶鲁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约翰·巴奇(John Bargh),把人类心智比作一个水手:
如果要让船从 A 点行驶到 B 点,水手需要知道目的地,才能依此调整船的方向。但只知道目的地还不够,因为洋流和风向等不可控因素也会对船只的行驶产生影响。不过,专业水手在让船驶向目的地的同时,也会把这些因素思考在内。
在人生这片浩瀚海洋中,我们多数人都只是个业余水手。
02
是什么限制了我们?
影片中 Guy 的好友巴迪,是一名银行保安,和 Guy 一样,他也是一个 NPC,Guy 因为戴上了玩家眼镜,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想邀请巴迪一起去看看,但巴迪摇摇头拒绝了,难道他就不想要一个自己做主的人生?
当然不是。
电影一开始,巴迪就反复强调:“千万别和那些戴眼镜的人说话”,“戴眼镜的都是不好惹的人”。至于为什么,巴迪也不知道。因为这是游戏给 NPC 设计的程序,他们生来是要服从的、充当配角的、满足玩家的需要的。
其实,我们和巴迪一样,也经常给自己设置很多的条条框框:
“女孩子不应该这么拼的!”
“男儿有泪不轻弹!”
“都 30 岁了,还不结婚想干嘛?”
“我这个学历,只能从事这种职业。”
……
为什么会有这些限制性的想法?它们来自哪里?
可能来源于我们的家庭,可能来源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也可能来源于童年所经历的某件事,这些自我设限,就像是电脑里的木马病毒,平时隐藏在正常程序当中,不易察觉,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电影中的另外一个 NPC,一直保持着举手投降的姿态,他举起的双手之所以没办法放下,是因为他收到的程序指令就是:一遇到拿枪的玩家,立刻要表现出害怕,并且举手投降。如果不能像 Guy 一样完成自我觉醒,打破游戏设定,他就会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反应模式。
阿德勒说:“真正主宰我们命运的,不是我们经历过什么,而是从这些经历中打破自我设限,超越自卑的强大内心,随时随地活出全新的自己。”
影片中,巴迪和 Guy 一同奔向胜利的彼岸时,巴迪对 Guy 说:“我这辈子都畏首畏尾,今天也算是勇敢了一次。”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拆掉头脑里的条条框框,早点勇敢起来。
03
或许,你也需要一副眼镜
我们的人生中似乎总是有太多“不自由”的时刻:在早高峰拥挤不堪的地铁或公交上,在无数个修改方案的夜晚,在觥筹交错的酒桌上,在冗长无聊的会议中,在一站接一站的差旅途中……如果可以,我想,每个人都想自由掌控人生。
男主角 Guy 萌生出掌控自己人生的想法,是因为遇到了爱情。
在此之前,Guy 从未怀疑过自己的生活,也从未怀疑过自己的人生,他就是一个普通的银行出纳,直到遇见了命中注定的那个她 — 女主角米莉。
因为对米莉一见倾心,Guy 开始逐渐觉醒和自我进化,这个虚拟人物竟然生出了和人类一样的自由意识。在这个一切都被设定好的《自由城》里,Guy 显得很另类,他厌倦了日复一日的生活,他决定冒险追求米莉,而这,意味着打破游戏规则。
在游戏里,所有戴眼镜的人都是玩家,米莉就是一个戴眼镜玩家,Guy 为了追求米莉,抢走了另一个玩家的眼镜。在戴上眼镜的那一刹那,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一个玩家眼中的世界:四处漂浮着的虚拟图标,提示着任务、血量和弹药量等,地上还有装备、医疗包。
Guy 的世界观被彻底颠覆了,之后他也误打误撞地从一个 NPC 变成了戴眼镜的“玩家”。
作为观众,我们当然知道 Guy 是因为戴上了游戏玩家的眼镜,才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这只是电影里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但是,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可能也需要这样的一副眼镜,或者说是一双“慧眼”,去颠覆自己旧有的世界观。
这让我想到了一诺和 Maria 在《构建内心地图》里的对谈,Maria 在回答如何变虚(梦想)为实(现实)时,说:“你要做的只是睁开眼睛去看见。”
这句话听上去很深奥,什么是睁开眼睛?怎么样才算是看见?又会看见什么?
有段时间我在看《非暴力沟通》,书里提到沟通时要关注对方所说的话背后的感受和需要。一天,我去寄快递,看到一位脾气暴躁的阿姨,正在不停地和快递员抱怨:“你们这个公司怎么这么多事儿,寄个快递还这么麻烦,一点也不考虑我们老年人的困难……”
如果是放在平时,我站在旁边最多就只是听听,入耳不入心。但这次我试着站在阿姨的角度,感受阿姨这些话背后的感受和需要,瞬间感觉自己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东西:
阿姨可能是不会打字,而快递单都要在手机上填写;
也可能是字体太小,阿姨年纪大,眼睛老花根本看不清;
也可能阿姨根本不会用智能手机,扫码填单就更困难了;
我甚至还想着阿姨应该如何表达她的需求,以及快递员会如何回应等等。
我想,“睁开眼睛去看见”,就是对这个世界多一层感受力,从与以往不同的层面去感受周围的人和事,就会发现一个之前从未看到过的世界。
04
当发现生活是假的,你将如何面对?
Guy 成为了自由城的明星,也收获了女主的爱情,当他正为自己感到自豪对未来充满期待时,上帝却和他开了个玩笑。
米莉告诉 Guy,自由城其实只是一款网络游戏,Guy 是其中的一个虚拟人物,一个NPC。而现在自由城陷入了危机之中,需要 Guy 的帮助。
得知这一切的 Guy 无法接受,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既然一切都是假的,那么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他疯了一样跑到大街上呐喊,他告诉周围的 NPC 们,你们都是假的!这里的一切都是假的!随后被玩家们在打斗中“杀死”了。(NPC 会被杀死,但随后又会复活)
等 Guy 再次“复活”后,沮丧的他去找好友巴迪倾诉,他说这里的一切都是假的,但巴迪却告诉他:“那又怎么样,我现在关心的是你。此时此刻,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一语点醒梦中人,Guy 决定协助米莉拯救自由城。最后,Guy 成功完成任务,救下了自由城,从此 NPC 们自由快乐地生活着。
回顾整部影片,如果说电影前半段讲的是一个人的觉醒,那么电影的后半段,当你发现生活是假的,依然选择积极面对生活,则是一个人的开悟。
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讲人生的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也是 Guy 觉醒之前的人生;
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是戴上眼镜后的 Guy 体会到的人生;
第三境界“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这是 Guy 了解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选择积极面对的人生。
现实世界中的我们,又怎知我们的世界不是一场虚拟游戏呢?
前段时间,一位诺友在社区里发帖问,假如你发现你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假的,你只是活在一场梦里,而这个梦永远不会醒来,你将如何度过你的一生?
大多数的诺友的回复是,真的假的又如何,我们要继续努力过好每一天。
到这里,我才发现,影片开头 Guy 每天重复说的那句台词:“别错过今天,要活出精彩”——原来,这才是整部影片的主旨。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回到开头的问题,或许“自由意志”和“命中注定”都不是真实的,因为它们并不是人生的终极真理。在人生路上,命运在左,活法在右,把握命运的同时,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活出当下的精彩人生!
-  END  -
推荐阅读
被迫成为全职妈妈后,我却走上了另一条路……
李一诺: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从此以后,恐怕这世界必须接受我本来的样子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