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4年2月8日,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Dmitri Ivanovich Mendeleev)出生于俄国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市。他生于一个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一生做出了很多科学贡献,他被称为元素周期表之父”,撰写了经典教科书,把圣彼得堡打造成一个国际知名的化学研究中心。
他的祖父是特维尔地区东正教主教,父亲担任过学校校长。13岁时,门捷列夫的父亲去世,家境一落千丈。
1849年,门捷列夫的母亲带着门捷列夫四处求学。在莫斯科未被莫斯科大学录取,后于1850年,在他父亲的母校圣彼得堡高等师范学校(Main Pedagogical Institute)为门捷列夫找到一个入读机会。1955年,门捷列夫毕业后患上肺结核,不得不到黑海边的克里米亚半岛休养。在此期间,此期间担任过中学教师。1857年完全康复后,他回到圣彼得堡。
1859年至1861年间,门捷列夫在德国海德堡进行流体的毛细现象以及光谱仪制作的研究。1961年,他出版了教科书《有机化学》,为此还获得了彼得堡科学院的Demidov奖。
1864年、1865年,他成为圣彼得堡技术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的教授。1865年他在圣彼得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论文是《关于水和酒精的混合》*,两年后在圣彼得堡大学成为终身教授并开始教学无机化学。
*在俄国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成为国家标准局局长后,门捷列夫在1894年提出:伏特加酒的俄国标准是含40%酒精度”。这个传说的“依据”是他的博士论文提到“最佳的伏特加含38%酒精”,而后为了方便计算税率就四舍五入到了40%。这个故事有鼻子有眼,但这不是真。事实上,门捷列夫博士论文中的酒精含量超过70%,论文从未涉及伏特加。
1871年的元素周期表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按原子量的大小顺序排的同时,将原子价相似的元素上下排成纵列,并据此预见了12种尚未被发现的元素。1868年至1870年,他撰写了《化学原理》教科书,最先用周期规律的观点系统地阐明了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到了1871年,门捷列夫已经将圣彼得堡打造成了一个国际认可的化学研究中心
其它贡献:
  • 门捷列夫把米制系统引入到俄罗斯帝国。
  • 1887年提出溶液水化理论,为近代溶液学说的先驱。
  • 1860年发现气体的临界温度。
  • 1888年首先提出煤气地下化的主张。
  • 1892年,由俄罗斯帝国海军委托,门捷列夫发明了焦珂罗酊,一种基于硝化纤维的无烟火药,但由于成本原因并没有采纳使用。
  • 研究农业生产率,研究化肥的价值
  • 推动俄国石油业发展,仔细比较和宾夕法尼亚州工业的差距
1907年,门捷列夫在圣彼得堡死于流感。他最后对医生说的是“医生,你有科学,我有信仰。”这句话似乎是引自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

资料来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mitri_Mendeleev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几只青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科学|技术|教育|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