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4月22日,罗伯特·奥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出生于美国纽约市。他研究领域广泛,还被人们称为“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在哈佛大学读物理,并从德国哥廷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和导师马克思·玻恩推导了原子物理学中著名的“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即将整个体系波函数的复杂求解过程,分解为两个简单得多的函数(电子波函数和求解原子核波函数)的求解过程。该近似在大多数情况下非常精确,又极大地降低了用量子力学处理问题的难度,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结构研究、凝聚态物理学量子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等领域。
20世纪30年代,奥本海默主要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的研究兴趣广泛,包括天文物理、核物理。
1939年,纳粹占领波兰后,爱因斯坦、西拉德、韦格纳等物理学家预警美国政府:如果纳粹率先研发出核弹,将会是人类的灾难。奥本海默开始寻找从自然铀矿中提炼铀-235的技术,并且确定了核弹铀制造所需的临界质量。1942年8月,美国政府成立以军事核能应用为目标的曼哈顿计划,选择奥本海默负责指导并建立实验室奥本海默因此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1943年,他把实验室选址定在圣塔菲附近的洛斯阿拉莫斯,他小时候曾经在这里读寄宿学校。
二战之后,奥本海默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第三任院长。
1953年,他在听证会上失去了安全许可(security clearance)*,此后一直没有重获安全许可。
奥本海默的烟斗不离手,他最明显的标志是他的绅士帽(porkpie)。《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的首刊发行,编辑选择做封面的是美国二战后科学家象征的组合:奥本海默的绅士帽放在回旋加速器管上。
《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的首刊封面
资料来源:

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10.1063/PT.5.030949/full/
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i/10.1063/PT.3.3920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J-Robert-Oppenheimer
拓展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