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问道 
转自:EnsightEdu
上周末关于培训机构类“国际高中”将被详细摸排的消息在国际教育界引发不小震荡。
此前就有国际学校因为牌照资质的问题接二连三的爆雷。而笔者发现,除了海口哈罗外,其他爆雷的学校均在深圳——深圳慧昇书院、深圳博石儿童中心、南山国王学校、深圳哈罗礼德学校、南山中英文太子湾实验部,它们要么变成外籍人子女学校,要么停办,要么并入他校。
为什么这么多爆雷的问题都发生在深圳呢?笔者曾在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国际教育集团都工作过一段时间,就带各位家长来一探究竟。

上海的标杆性学校是包玉刚实验学校(2021中国国际学校百强指数第5名)、世界外国语中学(第10名),都是民办学校牌照,IB课程体系。广深地区顶尖的是深国交(第2名)、深圳中学(第4名)、华附国际部(第7名),后两者都属于一定程度的公立体系,民办学校堪当楷模的只有深国交了,而它是培训机构牌照,且这三所学校都是A-Level或AP课程体系。
能成为最卓越的学校一定是达到了天时地利人和,踩准了市场需求。所以跟着成功案例走,总不会太错。于是一连串民办学校纷纷模仿。比如:较早的深大师院国际高中、深圳国际预科学院申请的都是更容易取得的培训机构牌照。较新的福田贝赛思则尚未取得高中阶段的任何资质。而上文提到的摸排函针对的就是这样的学校。
为什么深圳会有这么多号称“学校”的培训机构呢?为什么像南山国王学校、深圳哈罗礼德这样尚未取得双语资质的学校就已经可以招生了呢?
这可能跟当地的社会背景、文化心理和教育资源有关。
社会背景和文化心理
简单来说,上海是“圈层主义”,广深是“务实主义”。两边的家长都看重“划算”,但什么叫“划算”,认识却很不一样。在上海家长心目中最高端,最受追捧的是IB课程,且最好是让孩子从小读国际学校,耳濡目染,这样才能培养出“绅士风范”“名媛气质”,才能延续家族的高端“朋友圈”。
所以上海的国际学校往往配套高尔夫球场、给帆船练习的湖泊,还有马术场地等等。而且从小给孩子穿的校服也是西装领带皮鞋,不少孩子都在学校吃西餐。家长觉得一样花20多万学费,就要找这样一所环境设施上档次,学术上难度高,且培养综合能力、领导力的课程,才值自己付出去的学费。

我把上海的情况跟一位广州的家长说了,她惊呼:“有冇搞错?我都花20多万学费了,就是要学一个最简单,最容易让我家孩子去到好大学的课程啊。读国际学校不就是让我家孩子不用挤高考“弯道超车”吗?怎么可以再选一个更难的课程呢?而且从小读国际学校多浪费钱,只读最后高中三年,也能申请好大学啊。为什么要穿西装?在广州大人都不怎么穿的。你说的其他我都能忍,关键是西餐能有粤菜好吃?我们粤菜天下第一好吃!还有啊,广州和深圳离香港近,我们倾向读英国和香港的大学。你知道,申请英国大学主要就是看有几个A*,雅思多少分。好好把孩子的课程补一补,多刷题,才是正理。”
另一位家长说得更直接:“我都不用你介绍什么教育理念?你就告诉我,你能不能保我儿子进名校?最差能进排名多少的大学?”由此可见,虽然不是所有,但广深追求国际教育的家长很可能更务实、更注重可以衡量的结果。
深圳还有一个特点,它寸土寸金,国际学校大都长得比较小巧。我参观过少说也有30多所深圳的国际学校了,确实有一部分设施很好的学校,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国际学校一开始或者仍然是在商务楼里的,从租了几间房几层楼就开始办学了。很多用老厂房改造的带有小操场的学校已经算设施不错的了,还有些学校的操场不是建在楼顶,就是围着商务楼建几根跑道。所以如果真的要申请民办学校的资质,恐怕这个面积和设施很难过关。也只有办培训机构资质,又快又容易,而且有先例,不怕有问题。
在上述这样的现实和心理状况下,在上海办培训机构的牌照、租小旧破的校区是会被同行和家长侧目的,不是说不存在,而是会显得不够体面,也只能收低廉的学费。
而在广深就不会,这里更看重速度和实用。资金一到位就多头并进:行政人员负责申请资质,市场团队赶紧招生宣传,人事开始招聘师资,伴随装修施工同步进行。所以因为政策变化或者装修不到位,资质突然拿不到时,就会变成已有学生缴费再被迫退费转学,以及已有教师入职再临时解雇求职这样的情形,而这并不罕见。
教育资源
另一方面,上海和广深的教育资源也很不一样。上海2009和2012年参加PISA考试,均获得总成绩全球第一。2015年时加入了北京、江苏和广东,结果掉到了第十。国家在2018年换掉广东,加入浙江,就又重回了世界第一。由此可见,广东的教育水平着实不容乐观,与其经济水平不太匹配。
我在广深时,碰到的外教要么说“我的朋友都在上海。我一直想换去上海的学校,你能介绍吗?”要么说“我马上去上海啦,我找到上海的工作啦。”作为一百多年前就十里洋场、如今又是外企总部的上海,招外教留外教应该比广深容易。
曾有一个广东某教育集团的中方校长问我:“在上海,一个普通国际学校的校长大概多少薪酬?”我说:“少的大几十万,多的一两百万。”他说:“我算了算我们招的那个外方校长一年加工资加房补加各种福利大约400万,我招一个班的学生就养他一个人。”我问道:“他是有多牛啊?”他说:“就是在上海一所不太有名的学校当过几年校长,没有非常牛的经历。集团领导层是花了重金把他挖过来的,这里实在难招。”
在上海,一个中国国籍有一定经验的IB协调员大概是三四十万年薪,但是我曾在广东见过年薪翻倍且之前无此岗位经验的中方IB协调员。看来广深的中高端人才市场应该是需大于供的。
广深不仅外教和中高层管理者难招,中籍优秀的国际课程基层老师也难招。深圳的教育两极分化很严重,国内教育最好的深圳中学和国际教育最好的深圳国际交流学院,都能拿出不输北京上海顶尖学校的升学率和竞赛获奖成绩,因为深圳是举全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打造的,聘最好的老师教最好的学生,才拿出了这样的教学成果。
但是你能说出与深国交差得不太多的深圳第二好的国际学校吗?说不出。因为去掉A类学校的最优师资后,剩余的师资就“不太够用”了。少数也能培养出几个考上顶尖外国大学的学校也大多采用半军事化管理的“洋高考”模式,或者校内轻松,但需要学生在外面培训机构长时间刷题,这样“增负学生”的方式培养出来的。所以曾有一个深圳知名培训机构的老板自豪地对我说:“我今年帮某某学校培养出了3个牛剑!”
说了那么多,广深的国际教育集团/学校有没有胜于上海的优点?有,而且很重要。广深的创业气氛非常浓厚,包括教育行业。广深的老板会给新人机会升TA到从没做过的岗位,信奉“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但上海的国际教育行业,大多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没有这个岗位的经验,就不会让你做;不让你做,你就永远没这个岗位的经验,然后员工就成为固定在这个岗位上的“螺丝钉”了。以此就可以保证圈层的稳定。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前会有假名媛拼包拼下午茶的新闻发生在上海,因为彰显自己是哪个圈层在上海这个地方特别重要,既然生不到这个圈层,坑蒙拐骗也要进入。而广州的身价几亿、房产数十栋的老大爷也不过是穿人字拖去吃肠粉的。因此上海的“圈层主义”和广深的“务实主义”真是各有利弊。

综上,国际学校的形态千城千面。国际教育是否能在这所城市蓬勃发展,以何种形式蓬勃发展,还是要看它能否与这所城市的政治经济背景,以及城市精神相契合的。在“双减”严审的当下,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在报名前,先上“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查查学校的资质,避免浪费钱和时间。
从现在的状况看,办学水平不行的、资质不全不对的学校停办的可能性大,带有公办大学、公办高中名号的民办学校转公的可能性大,尚未取得资质的民办学校转外籍人子女学校、转职业高中的可能性大,以及读国际学校也要参加中考的可能性大。家长们要掂量好自家的情况,尽量选择资质齐全、资金资源丰厚、教学/升学/管理/运营水平优良的国际学校。
作者简介:问道,曾任沪粤多家教育集团管理岗位,近十年国际教育行业从业经历。
个人微信号:ABBjiangjiaoyu   
个人公众号:“ABB讲教育界的故事” (ID:ABBdegushi)
留学全知道家长交流群,准留学家庭聚集地,定期分享留学讲座、资讯干货、课程资源、线下沙龙,扫码即可进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