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史志刚104岁了,从1921年开始,整整流浪了100年。

他从一个动荡和饥饿的年代走来,被迫落入流浪。可如今,这已经是他主动选择的生活了。他不会选择离开,除了死亡,没有什么能再终止他的流浪。
流浪老人
还记得曾经因为一张图火爆全网的流浪男“微笑哥”吗?
他看着万家灯火璀璨,仰望温暖。
后来,通过媒体“大海捞针”的搜索,终于找到了微笑哥,并把他送回家了。
可是故事背后有反转,回到郑州老家的微笑哥因意外坠楼不幸身亡
从此,江湖上流传着流浪汉微笑哥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我今年104岁了”
“流浪人”是社会上不愿替自己发声的群体,没有见不到,只有想不到。他们衣衫褴褛,与形形色色的人流格格不入。
有些人,是有家不回,有些人,是已经没有家了……
在深圳罗湖金丰城地王大厦通道里,有一位白发苍苍、佝偻着背的年迈老人。
这位老人被好心的广东博主拍下了,通过他的视角,网友感慨不已。
老人静静看着过路的男男女女,默不作声,别人跟他搭话,他就笑着应答,很有礼貌。
他穿着短袖,有一只眼睛还不太好,身边还有些简单的行李包裹,独坐在角落里显得有些凄凉。
你可能想不到,他是一位百岁老人,今年已经104岁了,而且流浪了100年
|史志刚的社保卡和身份证
深圳哪里都可以睡,地方不固定。
老人从不在意自己睡在哪里,有认识他的网友说,从2006年的时候,他就在桥洞睡觉了,经常露宿街头,期间生病迫不得已回到河南家乡,办好了身份证之后又来到深圳,曾有相关工作人员考虑他年纪大建议他不要到处跑了,在河南安顿下来,他说非常喜欢深圳,就没有听话。
好心人给他100块钱,让他拿着给自己买点吃的,老人不好意思收下了,并祝福陌生人,一脸真诚
后来,好心人再次探望老人并给他送了一盘饺子,老人吃得津津有味。
他说:“吃喝全靠过路的人给,连衣服也是别人给的。”
过路的人只知道他年纪大,是位流浪汉,却不知道老人的苦命身世。
流浪生活
在老汉一生的记忆里,关于饥饿和死亡的部分尤为深刻。
一岁时,母亲去世了。父亲把他托付在熟人沈家,在外面讨生活,一年到头不回去。那时候,沈家夫妻已经五六十岁,他们没有地,打不着粮食,经常一天就吃一个馍,有时候一顿都吃不上
1920到1921年,史志刚从三岁长到四岁,华北地区发生大旱灾,波及五个省份,河南也在其中,资料记载灾民3000多万人。一位救济人员说他在河南20年,从未看到如此多的儿童被贩卖,男孩被卖作养子,价格从3元到80元不等。更多人选择背井离乡,去别处寻找生机。也是在那一年,史志刚的父亲回到了村庄,决定带着三口人逃荒,往西走。
史志刚记得,一路上,大片都是逃荒的人群。有的推着车,有的挑着扁担,有的挎着包袱,还有的什么都没带,空着两手。史志刚说,父亲当时推了一辆独轮车,装着被褥和其他家当。一开始,他们和沈家老人走在一起,后来到了火车站,人太多了,不小心失散了,就剩下了父子俩。那是在一个天不太冷的时节,他打着光脚,跟走在父亲身旁,“没一件衣服,没有裤子,也没有鞋子。”
他们沿着火车轨道,一路向西,时而扒火车,时而步行,天黑了就在路边睡。一天夜晚,他和父亲宿在一间小小的土庙里,里头供奉的神仙也是土做的。一夜过去,到了第二天早晨,父亲却没有醒来。两个汉子走进来,叫唤着躺在地上的男人,才发现,已经没有气息了
“他们对我说爸爸死了,我都不懂死是啥,也不知道哭。”两个汉子抬着他父亲的尸体,在前面走得很快,他的脚力撵不上,跟着慢跑起来。后来,他们到了一个山坡上,忙活了将近一个上午,才挖了一个土坑,把父亲浅浅地埋了。整个过程,他都在旁边沉默地看着
之后,史志刚跟着两位陌生人回了家。主人家让他干活,他连割草也不会,不乐意待下去,决定回村子里,寻找沈老头和老太。他说,他还记得村庄的名字,也记得爸爸的名字。一路向东,他顺着火车的轨道返回,走了好长一段时间,还真回到了村子里。
然而,沈家老人却没有回来。邻居好心收留了他,可粮食太过紧张,史志刚吃不饱,才又重新去了火车站,开始流浪
|史志刚睡在街头
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少孩子的父母或因战争而去世,或因生活所迫而离家。在车站,史志刚遇到了各式各样的同龄人,他们每一日都在找吃的和住的。史志刚不敢往饭馆里去,站在小摊前,看着别人买馍馍,“伸手要一点,人家就这么掰一点。不伸手还没有那一口。”他们过着有一夜没一夜的生活,时而栖身在车站,人满为患时,就不得不找一面背风的墙壁,缩在角落里睡觉。
运气好的时候,史志刚能在街面上找到空房子,或者去一些破庙里,和各路神仙一起过夜。冬日里,“下雨了,下雪了,搁外头都冷了,一些好心人愿意把流浪的叫到家里,给一顿吃的,给床铺和被子,到了第二天早上,有的还叫吃过了早饭,才说,‘你走吧’。”
那段日子,史老汉说每一年都有逃荒的人,但他没怎么饿着。直到有一天,他感到街道的气氛发生了变化,城里人都不敢出门了。有人说,日本人打进来了。再过不久,他就看见轰炸街道的飞机,来了一架,又来一架,前一秒还是鲜活的生命,后一秒就变成了尸体。轰炸过后,街面上几乎留不下一个活口。幸运的是他活下来了。
经历了抗战的胜利他也算是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史志刚形容,那时的街道有了一种喜庆的气象,四处贴满了红色的标语,插着红色的国旗,还能看到领袖的头像。大部分时候,他就在北京火车站待着,冬天候车室里有暖气,“光穿一个薄衫都不冷了,里头也有开饭馆的,吃饭都熟悉了,也不用出去。”
要是在北京待腻了,史志刚坐上火车就走了,去别的城市转一转。多年来,他透过火车的窗户,看到国家发生了太多变化,草房子逐渐变成了瓦房,村庄也越来越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他和一些流浪汉被带到“北京石景山钢铁厂”干活,吃上一阵子大锅饭,还有月票,本想就这么稳定下去,工厂却不知缘由地被解散。
于是,他重新回了火车站,“该要饭要饭。”
|晚六点,天快要黑了,下班的人们走在街头
往后,国家又发生了很多变化。知识青年背着包袱,出现在火车站,他们要响应国家号召,去支援农村和边疆。街道上,四处张贴了劳动人民的宣传画,一手拿枪,一手拿着语录。孩子们不上课了,戴着红袖章,坏分子被拉到了大街,站在板凳上。
许多人跟着这些时代的大事件沉浮,史志刚的生活却没受到什么妨碍。那段日子,他过得淡淡的,似乎与那个时代不相关,只需要为自己的生计发愁——年龄逐渐变大,还是没有钱,不知道怎么找对象。他主动聊起,在过去,很多地方可以看见站街女,“以前是明着来,现在是暗着来。”不过,他说自己从来没有玩过,“不花那个钱。”
“那你会感到孤独吗?”
“不知道那个事,光吃饱不饿就行。”
“你不希望有人陪伴吗?”
“陪伴,不陪伴,都行。”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在另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里,却显露出他对亲情和陪伴的渴望。一次,他特地回了趟村庄,是想看看沈家老人回去没。他说,那是把他养到四岁的人,也算是半个亲人了。可老房子依旧空着,“估摸是死在外头了。”他失落地走了。
还有一次,同村人告诉他,他有一个舅舅的,虽早已过世,但舅母和两儿一女还在。“我去看一看。我走到他们村庄了。他们(表兄弟)都不认得我。”史志刚在表亲家住了二十来天,毕竟不是自己家,他不好吃白饭,也要给庄稼除草,打面粉做馍。一天,一位姓史的同族找上门来,邀请他去家里做客。史志刚又上那儿住了两月,到后来,主人就有逐客的意思了。
“他叫我走就走了,出了那个门,就不愿意回去了,(表兄弟家)也不愿意去了,不是长久的法子。”他说,在那片土地上,他没有真正的家,也没有属于他的房子。
更别提往后,一代又一代人更迭,“回去没人认识我,我也不认得别人。连个落脚喝水的地方都没有。”因此,除了找村长弄纸质的身份证明,盖大队公章这类事,他再也没回过村子里去。
|史志刚隐没在夜里
来深圳之前,史志刚经常到广州火车站。那时候,人民公社解体了,“统销统购”的政策松动了,很多农村的外出务工,拎着大包小包出现了。那是让史志刚感到不太安全的时期。他在广州遇到过小刀割皮包的,抢钱的,“钱在身上都放不住。”有的文明些,要等他睡着了再掏口袋,有的则是明着要,“有钱没有,拿出来,”他照他们的样子比划起来,“不给就连打带踢,这种人还活着嘞!”他气愤地说着,舌头颤抖得更厉害了。
再往后,政策又收紧了。国家先后发了好几个通知,”严格控制民工外出“,“劝阻民工盲目去广东”,“要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实行有效控制和严格管理”。史志刚感到街面上的气氛变紧张了。时常有穿制服的人来回检查,“走在路上,都要问你要证。”他随身带的一张纸质身份证明,早已失去效用,后来被他放在衣服里,洗烂了。他不得不回乡重办,证明的模样也早已变了模样,从原来的纸张,变成了一张小小的卡片。
自打史老汉来到了深圳,时间就跨到了21世纪。街道变得宽容了,他没有再被遣送过。相反地,深圳政府还相当关照,给他办了老年免费乘车卡。城管上街检查,也只是拍照,“最近这几年,我们担心他会出事了,差不多每天都过来看他一下。万一真要是说发烧了,不行了,我们赶快联系民政部门。总不能给人家扛走吧,是不是?”
孤独流浪
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漫旅,但也需要有停靠的港湾。

根据统计,如今我国约有三百万流浪者,这些人或者是没有亲人家属,或者是因为走丢遗失不得不过上流浪生活。对于这类群里我国有很多补贴政策,比如房屋补贴或者低保补贴,为的仅仅是让这些人有东西吃、有地方住。
但是,在老人心里,流浪才是生活的状态。所以,这么多年来有陆陆续续的好心人想救助他,他的资格完全可以被敬老院收养,但是都婉拒了。
他不想去,因为已经习惯了漂泊的生活,“漂泊”的烙印深深刻在他的心里,难以改变。否则,成年以后完全可以找一份工作照顾自己,但他没有,而是选择了“一漂到底”。
或许,可以理解为,流浪就是他的一种生活状态吧。
虽然老人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但如今依旧能微笑面对生活。或许现在这样自由漂泊是他喜欢的生活状态,我们也只能理解、尊重。

大家都在看

资料来源: 故事硬核、 航空史库、懵诺侃事儿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聚焦于新闻热点、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