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错刀频道
最近,一场天价“分手”被骂上了热搜。
中国最大的网络互助平台“相互宝”发布公告:一个月后正式关停。
突如其来的关停背后,相互宝给7500万粉丝准备了不低于30亿的“分手费”。
但这并不能平息用户的怒火:相互宝说关就关,前期投入的钱怎么办?这不是诈骗吗?
但相互宝并非只顾着收钱不干实事。
自2018年上线到宣布关停,相互宝共完成71期互助,共救助17.9万人,比其他所有网络互助平台的总和都多。
互助人数最多的一期,公示显示有1.06亿人参与互助金分摊。
这样的大平台、好应用,为何说关就关了?
“保险”界的拼多多,
10天吸引1000万人
“全国每人给我一毛钱,我就能成为亿万富翁”。
这个梦想,被相互宝实现了。
最火爆的时候,每14个中国人,就有1个用相互宝。
因为它的用户有三成来自村镇和小县城,相互宝还晋升成为与拼多多、快手、趣头条并列的“下沉市场四大天王”之一。
相互宝的火爆,首先是因为眼光准。
一次沟通会上,记者向当时的负责人尹铭提出疑问:“社保、商业保险都不能保的‘罕见病’,患者该怎么办?”
在一个赔付案例中,一位得了家族性遗传性“戈谢病”的西安男孩,打一次针就要2.3万,一个月支出就近10万元,花钱如流水。
图注:儿童医院专家对“戈谢病”的讲解
相互宝的做法是,减少对轻症的赔付金额,将更多罕见病加入到赔付范围,把钱用到刀刃上。
不仅如此,相互宝还做对了两件事。
1、疯狂压门槛,1毛钱换30万
根据相互宝的使用规则,只要芝麻评分650以上,年龄低于59岁且身体健康,就能加入相互宝。
每个月参与“救助金”分摊,在未来自己生病时就能得到5-30万元的救助金。
举例来讲:一个30万元的赔付,平台规定必须凑够330万人才能进行分摊,每人只要拿出1毛钱。
2、死磕可信度,1年救助1万人
相互宝最大的难题,是让不懂的人相信。

在相互宝上,接受救助的人员信息都会提前公示,不管谁对申请人提出异议,救助金都可能到不了对方的手里。
这种运作理念,与如今爆火的“区块链”如出一辙:透明、去中心化、不可篡改。
相互宝负责人尹铭说:“很少有保险业务员到农村和小县城去卖保险,因为路程远、客单价低。但这部分人却更需要保障。”
相互宝曾收到过一封感谢信。
湖南龙山县的一位用户胡友斌,在使用相互宝1年后确诊口腔癌,不仅无法工作,还花了十几万医药费。
相互宝用户胡友斌
胡友斌申请赔付,相互宝的工作人员上门核实。
上门当天,胡友斌的多名亲友都来围观,就是想看相互宝是不是“骗子”。
收到10万元的救助金后,村子里很多人都开始使用相互宝。
相互宝一周年发布会当天,尹铭精神抖擞地说:“相互宝帮助了1万多人”。
救了17.9万人却被狂骂,
相互宝错在了哪?
虽然救了17.9万人,相互宝还是关停了。
很多人认为,击垮相互宝的是价格。
因为相互宝便宜、杠杆高,很多患病风险高的人,也从传统重疾险转战相互宝,让分摊费用水涨船高。
比如在早期的一次分摊中,5000万人为3名成员分摊90万元,每个人只需要花几分钱。
而在2020年的分摊公示中,需求救助的用户已经蹿升到3000人以上,每个用户的分摊费涨到了5-7块钱。
但价格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被上亿人疯狂追捧的相互宝,一直处于负面舆论的漩涡之中。
最主要的,就是“骗保”和“滥保”造成的信任危机。
2019年6月28日,一条“移植甲状腺癌细胞骗保”的消息在微信群里疯狂传播。
传播者称:彻底治愈甲状腺癌花费不过5万,但有人通过往自己体内植入甲状腺癌细胞,拿到了相互宝30万元互助金。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据相互宝公示数据显示,在6月第二期公示名单中,需要救助的甲状腺癌患者竟有47例,占比高达31%。
有用户提出猜测:“为什么甲状腺癌这么多?因为不是自己得的,而是病毒植入的”、“互助金领的是30万,完全治愈三四万就能搞定,剩下的钱去哪了?”
疑问背后,很多用户还发现,在赔付公示中多次出现用户疑似“骗保”的情况。
比如焦作市的一位29岁用户,2018年10月入驻平台,转年1月就确诊就得了心肌梗死;同期,广东省的一位30岁用户,确诊的是淋巴癌。
为了防止平台名誉及用户利益受到损害,相互宝竟然多次修改赔付规则,包括降低甲状腺癌的赔付金额、变相延长恶性肿瘤等待期等。
但抬高赔付门槛后,相互宝并没有成功“上岸”。
2020年11月28日,河南卫视《民生大参考》节目曝光了一个案子:一位张先生发生了心肌梗死,希望能得到相护宝的赔付,最终却得到“让死者做心电图”的回复。
闹剧背后,相互宝是一个筹钱治病的平台,没有“死亡赔付”功能。
但很多人明显不符合赔付规则,却急需用钱。
正是为了尽量帮助用户,相互宝推出了“赔审团”机制。
“赔审团”成员,都是普通的相互宝用户,大多不具备法律、医学相关知识。第一次参与审核,“赔审团”成员就吵翻了。
案例起因是,相互宝成员唐某因意外跌入洪涝沟中,随后深度昏迷,急需用钱。
问题是,唐某曾因为皮肌炎长期服用激素药物不符合相互宝的赔付规则。
在“赔审团”介入的5个小时中,超过25万“赔审员”参与了讨论和投票,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网络争议案例
更有甚者,曾有赔审案例中,支持赔付比例49.9,不支持为50.1,极其接近的投票结果之下,平台没有专业人员介入,直接判定“不赔付”。
至此,相互宝的公平性受到严重质疑。
从用户“骗保”,到平台审核不力的“滥保”,再到“不保”,巨大的信任危机,让粉丝疯狂出逃。
在从2020年初到2021年3月,相互宝成员数量从从1.058亿,降到了9601.6万。
到如今,相互宝面临彻底关停,平台上依然有7500万粉丝。

这些核心用户其实也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
互相宝的小缺陷,
其实是网络互助的致命伤
在相互宝关停后,也有很多粉丝评论:自己不被救助是好事,庆幸帮助了别人。
这样的想法,正是相互宝希望看到的。

但实际上,多数用户并非这么想。
相互宝上越来越多的求助用户,以及越来越高的分摊金额,表达出用户最大的诉求:赔付。
严格来讲,“赔付”是保险中的一种机制。
消费者买保险,签订一份合同,只要符合合同要求,就能在一定情况下得到“赔付”。
合同定死了保障时间、范围,以及每年要缴的保费,就算保险公司倒了,管也会把这些合同指派给另一家保险公司理赔款项不会少。
但早在2016年底,中国保监会就已经明确指出:网络互助不是保险。
相互宝启蒙的重点是“互助”,不是“赔付”,也没有保险能实现的严格约束。
把网络互助当成高性价比保险来用,疯狂薅羊毛,最终将这一行业都推向了危险的边缘。
如今几乎所有网络互助平台都没有逃过关停的命运:
百度旗下灯火互助只活跃了300天;美团互助也只开了1年多,关停之前还“流血”返还了所有用户的5000万“互助金”。
今年3-5月,腾讯旗下的轻松互助、水滴互助、小米互助也都相继关停。
来源:我是韩行长
要想网络互助健康发展,纠正大众的使用观念是重点。
与此同时,网络互助还必须有自己的监管体系。
2020年5月,国内社会保险领域专家郑秉文曾提交一份《关于将网络互助行业应尽快纳入监管的提案》,提出了对网络互助行业“五条监管模式”的建议,其中“牌照”和部门监管是重点。
12月28号之后,由相互宝转至购买蚂蚁平台上的商业保险产品“好医保”的人数,已经突破3000万,页面一度因为用户太多而崩盘。
把有隐患的平台关闭,让有牌照和监管的产品去服务粉丝,这样做明显更负责。
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退路”更加安全。
有需求就有市场。“相互宝们”不是没有活路,在所有美好的设想之下,
必须做到的前提是两个字: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The End
本篇作者 经旭| 内容运营孟孟
主理人祥燎| 主编 张一弛


点个在看 不错过刀哥辣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