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社会给你既定的这条线外,找一条属于自己的平行线,你要活在这个社会的大环境里,但可以保持一点点距离。

——窦靖童
1998年,王菲和窦唯共同编写了一首《童》。
歌词里写道:
“你是天的安排,你来填补空白。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
那时,天后王菲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女儿——窦靖童。
老公窦唯,则是红遍北京城的摇滚才子。
他们被大众奉为是绝佳璧人。
以金童玉女来形容,都略带俗气。
在舞台上,两人自带仙气儿。
一个暴烈,一个温柔。
一个自由,一个灵动。
而在如此基因下孕育出来的那个女婴,更被圈内捧上神坛。
众人呼喊着,“童童,整个乐坛都在等你长大。”
在襁褓中的她,眼神迷离,不懂那些狂欢和喧嚣。
直到生命真正融入世界,这个天真烂漫的女孩,才幽幽地回答:
“我觉得可能永远等不到了,我不是很想长大。”
自带光环,出生就流光溢彩。
窦靖童,注定了与所有人都不同。
她被贴上标签。
“星二代”“天后的女儿”“窦唯的孩子”......
她似乎不用努力,就能拥有其他人企及不到的高度。
一副天生的好嗓音。
一个不断被传射灵感电波的小脑袋。
她的存在,被认定为价值超脱同龄人的艺术生命。
她的姑姑是窦颖。
姑父是贝贝。
周迅、赵薇、麦子、周冬雨,都是她的好朋友。
演员黄觉在与窦靖童相处后,从不吝啬对她的赞美。
“他是我见过情商智商或者是感觉,最高的一个孩子吧。我很惊叹。”
可面对大众,窦靖童很少散发“亲和力”。
更多时候,她是腼腆的。
身上透着王菲的清冷,以及窦唯的“生人勿近”。
人们追溯着她的性格养成。
有人说,这种内心的孤独,从她不到2岁时就产生了。
那是1999年,王菲和窦唯进行了一次同台表演。
一个在舞台上打鼓,逍遥肆意。
一个身穿白裙,刚中带柔。
可没有人会想到,那夜竟成为两人最后一次合体。
这段羡煞旁人的婚姻,在一场婚外情中面临破碎。
王菲决绝而去。
带着牙牙学语的窦靖童,去天涯,望海角,冰冷而热烈地重新活。
在单亲离异的家庭中成长,窦靖童没有想象中叛逆,反而生出乖顺。
但这种乖,指向的却是“讨好”。
她不会拒绝任何人的要求,害怕冲突和矛盾。
当她置身群体之中,大多时候都是顺从的那个。
朋友不开心了,她总能第一个感知到,然后做出行动来缓和。
不论这种行动于她而言,有没有好处。
她不会思考太多利弊。
面对媒体,她知道对方带着一把恶意的尖刀。
可窦靖童仍然不愿发怒。
当年,有港媒公开问她:
“你觉得三个父亲,哪个最好?”
窦靖童瞬间面露尴尬。
她努力挤出一抹笑容,结巴着说道:
“我真的,我不知道怎样回答。”
“他们都很好。”
她从不别扭母亲的感情。
哪怕有网友跑到她的微博底下留言:
“你妈妈是烂货!你长得真丑!” 
“别再给你找后爹了,长大不要像你妈妈一样。”
在“锋菲恋”闹得沸沸扬扬时,窦靖童也被推上风口浪尖。
“谢霆锋哥哥你经常见的吗?”
“你怎么看待你妈妈的选择?”
那些举着摄影机的人,企图从这个十几岁的女孩嘴里获取点什么。
窦靖童只说:“她开心就好。”
简简单单五个字。
没有媒体大字报渴求的狗血家庭矛盾剧。
也没有母女反目成仇的戏码。
窦靖童表现出的是理解,是尊重,是对母亲淡淡又深沉的爱意。
而这,亦得益于王菲对她从小的教育。
她从不苛求女儿要在学业或者音乐上做出多大的成绩。
相反,只希望她能平安,快乐。
窦靖童14岁时,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她不爱念书。
李亚鹏曾经为了把窦靖童转到北京最好的中学,在学校门外等了3个小时。
好不容易进去了,可窦靖童的成绩只有英语能及格。
反反复复下,窦靖童提出了退学的想法。
她无法适应高度集中以及紧张的学习环境。
15岁,窦靖童选择出国留学。
在此之前,她已经换过好几个地方念书。
从香港到北京再到美国。
作为母亲,王菲从不干预。
“如果你真的想好了,那就去做。”
在王菲这里,女儿一旦过了婴幼期,就应该被当作独立的个体去相处和交流。
她不强迫她走自己的音乐道路。
不需要女儿为自己做出妥协。
在外界以为母女两人聊得最多的是音乐时。
她告诉记者:
“平常不太聊音乐,建议也就偶尔给吧。”
王菲偏向的是让窦靖童自由发展。
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她也会给出一个母亲的警醒。
在窦靖童心里,开出花的一句话,就是王菲教给她的。
在小时候,窦靖童也会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个礼物而开心很久。
每每这时,王菲总是跳出来说:
“别开心太久,没有什么东西是永久的。”
那时,她总觉得母亲喜欢泼冷水。
后来,在遇见了更多人和事之后,她才明白这是母亲对自己的保护。
她比常人更能接受失去,更能学会释怀。
就像当初窦靖童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
她像一个假小子一样驰骋在操场上。
日日只想踢球。
可后来,她发现自己体力跟不上。
再后来,成为守门员后,又失去了兴趣。
她才发现,“喜欢”这件事也是会转瞬即逝的。
在往后的人生里,她减少着其他星二代身上的野心。
不沉溺在光环和名利下。
一边宣告大众,“我其实没有什么执念,顺其自然。”
一边暗流涌动,成为着独一无二的自己。
窦靖童出道那年,是以一首《With You》的英文歌。
15岁的少女,留着一头长发,温柔安静。
她嗓音空灵。
编曲中也透着清脆。
但网友们津津乐道的,是她的外表。
窦唯年轻时,是摇滚圈里让无数少女沉迷的存在。
王菲亦不是大众眼里的凡夫俗子。
窦靖童从里到外,期望值被拉满。
可当她真正走进公众视野,迎来的是嘲讽和抨击。
“丑”“土”“胖”,是那时她最常见到的字眼。
而每当窦靖童出现在舞台上,都会有人在台下抖机灵。
“唱你妈的歌,唱你妈的。”
这个涉世未深的,被家庭保护得很好的女孩,不是没有焦虑过。
或许,她很想冲着那些人,大叫:“去你妈的。”
可她没有,她也不会。
她并不想见到第二天的媒体头条,上面写着“王菲女儿爆粗口”的新闻。
再没有人比她更清楚——“天后的女儿有多难当。”
幸好,寻寻觅觅,她找到了焦虑的出口。
18岁,她一改从前,似脱胎换骨。
窦靖童剪掉了长发,留着男孩式的短发。
她瘦了,愈加清冷。
她的身上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纹身,大约有7处。
有人问她:“纹身的意义是什么?”
她指了指自己手上的一朵花。
“没什么意义,就是喜欢。”
她变得少言,令人觉得浑身带刺。
出其不意的着装,千变万化的发色。
这一切似乎都代表着她在对这个世界宣示主权。
窦靖童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球。
她开始捍卫那片温柔的宇宙。
出专辑、写歌。
哪怕她仍然逃不过被比较,被嵌入父母的光环下。
可她更自在了,也懂得辩护。
有记者问:
“你的声音是在模仿你妈吗?”
窦靖童会坦然地说:
“我是她生的嘛,所以声音有一些地方肯定是像她啦。”
“如果像了那就像了,如果不像那就不像。”
她渐渐不再拒绝被比较。
在台上,她的台风像极了窦唯。
她不会刻意去改变,而是顺着自己最舒服的状态去做。
她会和父亲窦唯合作专辑。
也会在母亲王菲的演唱会上担任和声。
她不再执拗,不钻牛角尖,不困在原地。
当再有人提起家庭背景,她很真诚地将其解释为“既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优势”。
“我爸爸是窦唯,我妈妈是王菲,他们都是做音乐的,我总不能为了证明自己,废了号重练吧?”
这些年,抽离王菲和窦唯,我们的确看到了窦靖童对于“新”的探索。
她写的大多是英文歌曲。
风格如她所说,千变万化。
沉静,迷幻,诡谲,性感,先锋......
在她的歌里,你看不到任何迎合的色彩。
她不唱母亲王菲式的情歌。
也不唱父亲窦唯式的摇滚。
她根本不在乎别人的音乐理念。
她只想做窦靖童自己。
这个初长成的女孩,对于自己音乐理想化的预判,竟是纯音乐。
因为在她看来,只要说了话,就有被误解的可能。
从小开始,面对那些麻烦的狗仔。
她就已经会说:“不要理他们。”
或许是从小的生长环境,以及骨子里的基因。
窦靖童变得愈发清醒。
在心里,她有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不用王菲指点,不会依赖“天后女儿”的名号而不珍惜自己的羽毛。
不被流言蜚语影响,不期待被人人理解。
她是反叛的,但又懂得与世界和解。
她会愿意叫李亚鹏爸爸。
当王菲和李亚鹏离婚,16岁的窦靖童会安慰道:
“The pain is real,but hey life goes on.PS:I love you.”(疼痛是真实的,但是生活还将继续......我爱你。)
在外人对李嫣产生争议时,她会站出为她解释:
“有时候我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永远不能期待任何人去理解你。”
早前,有人在地铁上拍到父亲窦唯邋遢潦倒的模样。
她会试图去理解那个曾被骂“抛妻弃女”的男人。
“挺好的,只要他开心就好。如果他追求的是被人喜欢,肯定也不会这样了。他就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挺好的。”
在窦靖童这里,我们看不到攻击性。
人们在她身上看到的“刺”,或许只是她的保护壳。
就像她自己说得那样。
“在这个社会给你既定的这条线外,找一条属于自己的平行线,你要活在这个社会的大环境里,但可以保持一点点距离。” 
在那恰当的距离之外。
这个24岁的女孩,走出了人类留下的期望,成为了令人更加惊喜的存在。
或许,连王菲都会忍不住说——
“窦靖童”三个字,蛮酷的。
参考资料:
1、《小燕之夜》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s41167xT?from=search&seid=8455213832748796905
2、《音乐后现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E411G7DC?from=search&seid=16113449950939589341
3、《家事·王菲》
https://www.iqiyi.com/v_19rrhif620.html
4、《GQ自述 | 窦靖童能有什么烦恼?》
5、《窦靖童 天后之后》
6、《未来人窦靖童:不想把自己框住》
PS:
单篇稿费1000元征稿
大家在后台回复:
征稿
即可看到相关需求。
推荐阅读:
这个男人的故事,看哭了
姐弟恋还可以这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