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头像关注“三联美食”,进入吃货世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忙碌许久,假期得闲,不如以美味调剂生活。中华美食遍布天南海北,宴请宾客、美食打卡,必不可少的是味觉享受。
你想吃点什么来犒劳最近辛苦的自己?
图 / 视觉中国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
北京人为什么钟爱涮羊肉?
文 / 丘濂
似乎没有比北京的涮羊肉再单一的火锅形式了。北京人的“讲究”精神渗透在了这涮肉里。当铜锅端上那油腻腻的餐桌,炭火的味道四散开来,环境就可以忽略不计,只剩下这涮肉的天地。涮肉就着小酒下肚,一切都在不言当中。
▲东来顺涮羊肉(黄宇 摄)
天津的“卫嘴子”们,都爱吃点啥?
文 / 坛策
俗话说,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天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汇集了八方来客,也带来了八方美食,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津门美食生态。天津人被称为“卫嘴子”,不仅口才了得,还会吃、好吃,对吃不以贵贱论高低,只要口味独到,做法正宗,就会大加追捧。外地食客如果只知道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那可就外行了,其实天津市井中,还有一些更接地气的美食。
纪录片《味道天津》
没有一头驴,可以活着走出河北
文 / 三联读者
作为华北地区极为流行的传统小吃,驴肉火烧,如今在河北已经是遍地开花。而驴肉的美味,却不是随处可以吃到的,驴肉是河北人民的招牌,在燕赵之地的名小吃里,有两样一定要提到:烧饼和驴肉。说驴肉火烧是河北美食的巅峰,也不是“矬子里拔大个”,因为它真的很好吃。
图 / 视觉中国
刀削面:哎呀,你削疼我了
文 / 王宇馨
人生困难多,想不通的时候就来碗面,最好是刀削面,吸溜一通,也就想通了。山西人的生活离不开面,三餐四季,总有吃不够的手艺、吃不腻的风味。我最喜欢离家不远的一个刀削面馆。馆子虽小,生意却好,每天十二点,门口必然排起长龙,歪歪扭扭的队伍像一根富有弹性的面条,急等着“下锅”去。静待食客的“大锅”,也就是那一方小店,装潢老旧,菜品单一,但若一脚踏进去,便很少有人不被吸引。
图 / 视觉中国
山东大煎饼,越吃越顶!
文 / 刘旭
除了历史长,煎饼也从不缺少名人的背书,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作为山东本土的作家,他自然少不了对煎饼的称赞,还专门为其写了一首《煎饼赋》。他写道:“杂之以蜀黍,如西山日落返照而霞蒸,夹以脂膏相半之豚胁,浸以肥腻不二之鸡羹。晨一饱而达暮,腹殷然其雷鸣。借老饕之一啖,亦可以鼓腹而延生。”其中的词句甚美,让人读后,就如同吃了煎饼一般,在余味中生发微微的甘甜。
图 / 视觉中国
在丹东,万物皆可烧烤
文 / 黑麦
拿着沙肝走在夜市里逛一会儿,就会发现不少典型的特色丹东小吃,小烧烤、拌菜、捞汁、盘肉、实蛋、特色刨冰……除了这些专属丹东的食物,你还会发现馄饨、油茶、爆肚、炒肝、烤土豆、章鱼小丸子等等。年轻的摊主会带来牛排、汉堡、意面,仿佛所有在这个城市登陆的食物都要先在夜市试水,才能得到当地人的认可。
▲丹东烧烤(连爽 摄)
大冬天的,啥菜都不如酸菜
文 / 近云
东北人家三大缸:大酱缸、酸菜缸和咸菜缸,其中最大的那口,一定是留给酸菜的!早前的东北,冬日里远没有如今的菜品丰富,这让腌制酸菜变成了秋日里的头等大事。东北的酸菜是从秋(白)菜开始的。每年上秋,主妇们会按照往年的经验,一次性把秋冬要吃的以及腌制酸菜需要的白菜一次性买足:两百斤,五百斤或者一车,两车乃至更多。那个年月,囤秋菜量的多少代表了人丁旺不旺和富裕程度。
图 / 摄图网
 沈阳鸡架,东北菜的隐藏boss
文 / 周丝离
如果去了东北,什么值得吃?鸡架一定最配拥有姓名。民间有言:鸡架吃法哪家强,中国东北找沈阳!鸡架对于沈阳来说,是城市之光,亦是专属符号。鸡架于沈阳,就好比肠粉之于广州,热干面之于武汉,火锅之于重庆,卤煮之于北京,牛肉面之于兰州,煎饼果子之于天津……
图 / 摄图网
开封夜宴图
文 / 黑麦
骑车穿过开封市区,只需半个小时的时间,每逢周末,这个600万人的小城变得格外拥挤,市中心的鼓楼城区内,满是来旅游的人。穿过西城门后,那些仿宋的建筑突然不见了,城市恢复成原来的画面,老城街区呈现出一副别样的生态,这是开封小吃聚集的地方。每个市场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气味和景象,空酒瓶撞击的声音、干杯声、烧烤香气、炊烟、叮叮咣咣的炒勺声,组成一幅当代的夜宴图。
▲ 砂锅带烧烤是西司夜市的固定搭配(摄影 于楚众)
吃在武汉:过早与消夜指南
文 / 程磊
武汉把吃早点叫“过早”,一顿早餐的好坏被武汉人推到了“过年”般的高度,所以过早的重要性完全可以与正餐分庭抗礼,其种类之丰富亦是全球罕见。武汉的早点都有它的名店与源流,蔡林记的热干面、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汤包、顺香居的烧梅,他们是武汉人的口上丰碑。武汉也是消夜之城,只不过在夜宵这个领域,与武汉一样排在第一梯队的城市很多,所以不显独特。
图 / 摄图网
米粉、螺蛳粉、老友粉…来广西放肆嗦粉!
文 / 衡潇
我有着四川胃,并且对湖南有着深厚情感,又念念不忘江西和新疆,并且是个为了吃才更愿意去旅行的标准吃货。小时候,成都肥肠粉、酸辣粉和火锅粉伴我长大。大学时,常德牛肉粉、长沙米粉与衡阳鱼粉伴我成人。工作后,江西还有新疆米粉多次加持。我凭良心讲,广西寡淡的桂林米粉、臭气熏天的柳州螺蛳粉还有那不大出名的南宁老友粉,其可吃度在全国的米粉中自然绝对是排第一的。
图 / 视觉中国
这,就是西安羊肉泡馍!
文 / 阳光温暖
泡馍之于西安,就像烤鸭代表北京,火锅体现重庆。美食和城市,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泡馍和西安这座城市,调性很相近,沧桑和厚重兼具,亲和与宜人皆备。它和这座城市一样,经历了几千载风霜,蕴含了无数的故事。
纪录片《非遗美食》
兰州拉面,我的主食之神
文 / 欧阳
兰州拉面在兰州本地被称为“牛肉面”,亦称之为“牛大”或“牛碗大”,取“大碗牛肉面”之意。舌尖上的中国这样描述它:“一碗绝佳的牛肉面,应具有汤汁清爽、萝卜白净、辣油红艳、香菜翠绿、面条黄亮五个特点。”“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这份棱角分明,规矩响亮的标准,是对兰州拉面手艺与风味的牢牢封存。
图 / 视觉中国
啊呜一口生煎
文 / 欧阳
朋友来杭,心仪餐厅地道美食一圈招待后,苦恼着这座让白居易感叹“何日再重游”的城市,还有什么美食不可辜负。绞尽脑汁之时,一枚浑圆的生煎从味蕾深处翻滚而来,唤起贯穿整个青春期的熟悉的早餐记忆。于是,市井深巷中的老字号煎包店,热闹商场中的连锁生煎店,一场接着一场的生煎探寻就此开启。只需往一口煎着生煎的铸铁平底锅前那么轻轻一站,食客便全然失了抵抗力。
图 / 视觉中国
绍兴美食地图
文 / 薛芃
绍兴不大。在绍兴出差的近10天中,起初我用从前做美食报道的方式,试着找到当地最典型的餐厅、菜式、厨师和美食故事,但几天之后,竟生了大野心,想把整个绍兴吃个遍,“典型”已经不能满足我的胃口了,而不大的绍兴似乎让这份野心也没那么“野”。
▲同心楼的生煎包是绍兴几代人的记忆(黄宇 摄)
 江浙人民有多爱梭子蟹?
文 / 欧阳
从8月禁渔期一开放,迫不及待地来上一份快手原味梭子蟹,到秋天搭配着糯叽叽的年糕,猛火宽油炒出一盘梭子蟹炒年糕,饱满蟹肉与软糯年糕完美交融,尽显一只梭子蟹的高光时刻,再到冬天宴席上的红膏呛蟹,肉似凝脂,黄若烈焰,不动声色地惊艳众人。一季一烹,一季一味,这只从夏天吃到冬天的梭子蟹,赚足了眼球,也满足了味蕾。
纪录片《螃蟹的征途》
福州:梦里便有海鲜香,明日更胜芋泥甜
文 / Lydia
千年古城,依山傍海。三山两塔下渔歌缭绕,古榕树下茶香袅袅……古来闽越之地,山高水遥,“八山一水一分田”,偏居海隅,为兵家不争之地。如果说福州是一个谜,那酸甜鲜香便是答案。在福州的美食网里,每一寸食物上几乎都包裹着酸甜味道的油润。表皮炸至酥脆的肉块融进微酸甜润的酱汁中,一口下去,先是那股鲜美的味道在味蕾上晕开,然后是带有些许韧性、微微弹牙的肉依附着唇齿不舍分离。直到将满满一口咽下,尤觉不够。
▲福州早餐全家福
臭鳜鱼,何以成为徽菜之光?
文 / 刘旭 
鳜鱼,也叫桂鱼,在长江流过的几个省市都能见到它的踪迹。秀美的苏州城,流行的是酸甜口的松鼠桂鱼。中下游饮食清淡的地区,则常常将其用来清蒸、白汁。因肉质紧实鲜美,它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在文人墨客的诗句里,它也是经常出现的意象,除了我们熟知的“桃花流水鳜鱼肥,一波才动万波随”之外,还有“网得文鳞如墨锦,贯来杨柳是金丝”这样专门写鳜鱼的诗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人们对它的喜爱。
纪录片《风味人间》
在潮汕,没什么事是一顿牛肉解决不了的
文 / 贪吃土拨鼠
富饶的潮汕平原孕育出了独特的地域风情和灿烂的美食文化。一句耳熟能详的“胶己人,爱拼才会赢”是这里的主旋律,却让牛儿听了都闻风丧胆,瑟瑟发抖。因为潮汕人实在是太会享用牛牛的美味了。大街小巷的牛肉火锅店、牛肉丸店、牛杂店比比皆是,阵阵美味飘香,引得食客络绎不绝。要说谁能荣膺“吃牛能手”的美誉,那一定非潮汕人莫属了。
图 / 视觉中国
莫烦恼啦!饮靓汤先
文 / 箫九歌
有意思的是,光在广东这一个省份,老广们就对鸡肉研究出了精髓。在广东17万平方公里的这片热土上,白切鸡、葱油鸡、盐焗鸡、酱油鸡几乎没有一个带重名的鸡。而在年轻人的饭桌上,用鸡肉煲也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经久不衰的传统。
图 / 视觉中国
别睡!广东人喊你食糖水
文 / 近云
放眼全国,最名正言顺食糖水的地方非广东莫属:约会、叙旧,消食,解馋,或者仅仅只是为了歇个脚。在这里,来碗糖水是那么平常,广东的妈妈可能不让你吃糖,却不会拒绝一碗糖水的要求,甚至还会欢天喜地地亲自下厨,充满爱意地盯着你吃完。
图 / 视觉中国
来重庆耍,别忘了吃“打糍粑”!
文 / Z某
一提到重庆,你会想起什么小吃?火锅?小面?磁器口麻花?你认为这些就能掌握重庆小吃的发言权了?错错错,大错特错,你未免太小瞧重庆小吃界了!
重庆小吃千千万,各种糍粑占一半。要说重庆历史最为悠久的小吃,糍粑必然能有一席之地。
图 / pixiabay
吃遍贵州,我彻底酸了
文 / 暮易
贵州人有一句傍身定心的俚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意为饭菜里要是不沾一点酸味,那赶路行走都会东歪西斜不成体统的。早几年从滇返渝途经贵州,在云南官渡品尝傣族的酸撒撇,当场酸得我哑然失笑面目狰狞,那惨绝人寰的酸差点没把我的肠胃拧成麻花儿,直勾勾的,不带一点遮掩,幸得“贵州酸”才缓过神来。于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完美的酸不能像是直接喝醋那样凶猛,得有层次,有格调,刚一“酸”入佳境立马收住,让你再享受其他如辣如甜如鲜的滋味,进退得宜,方能酸成大器。
图 / 摄图网 
走!去云南吃菌子火锅!
文 / 刘畅
地上都是野生菌的香气。一个晚上8点的雨夜,昆明木水花野生菌菜市场里空空荡荡,零星的几位小贩摆着摊不愿走。远处却飘起缕缕蒸汽,雨声滴答,不妨碍十来个简易桌子支着火锅,男男女女搬着塑料小凳围在一起,筷子在黑瓷锅里进进出出。锅中鸡汤做底,八九种当天采来的野生菌,一股脑都倒进去。喝汤、吃菌,就啤酒,有的小桌一双男女并坐着,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大桌则扬起歌喉,引得碰杯声一片。
▲翠府准备的一桌野生菌火锅(蔡小川 摄)
乐山跷脚牛肉,为何在大城市“出圈”?
文 / 黄子懿
我一直对跷脚牛肉有点好奇:与常规川菜不同,它无论是外观还是口感都实在是有些清淡,只靠一碗干碟蘸料撑场面。这样一道非典型川菜,近些年还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频频“出圈”。那一小碗撒满葱花香菜、盛着汤的牛肉,能有什么魔力?是什么让它走出去了?这是当初我选择探访乐山的一个重要动因。
▲跷脚牛肉(张雷 摄)
味在乐山:“签签”小史
文 / 黄子懿
乐山民间自古就有了把竹子削成竹签,再串制食材的习惯。今日的四川人,都把其喊作是串串和签签,结账时会喊一声:“老板儿,数签签!”食材切割后用竹签串起,就成了小份,适应了那个年代的生活水平,后来逐渐有了串串游商、小摊小店,进而延伸到今天的钵钵鸡和麻辣烫等。这些竹签上的食物,都是在乐山发扬光大的。
▲乐山串串(张雷 摄)
十一假期已至,中国这么大,一起去吃吃看吧!
毕竟,满肚子的食物,人才不会空虚。

END
     本文作:三联读者
     微信编辑:孙孙Boy

微信审核:同同
十一假期愉快!
你的家乡有什么美食呢?
如果你也想分享自己舌尖上的最爱,欢迎随时给《三联美食》微信投稿!
原创投稿发至:[email protected]此邮箱长期开放。
投稿需保证原创,且从未在任何公开平台发表过。请作者保证投稿作品为自己的原创作品,未在任何公众平台(包括个人公众号)发布过。作品(包括图片)不含任何伪造、抄袭、洗稿及其他侵犯他人财产权、肖像权、知识产权问题,不涉及国家机密及他人商业秘密。若作品发生侵权或泄密问题,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作者侵权等事项给本刊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本刊保留向作者依法追偿的权利。
一经投稿,即默认由《三联美食》编辑修改及发送。20日之内未收到回复者,可另投他处。
来稿请写明联系方式,标题注明“稿类型+章标题”。
稿件字数2000-3000字为佳。
一经采用,我们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酬,真的特别有竞争力!
期待你的文字。
欢迎来到「三联美食」
长按二维码关注
天南海北 一起吃喝
投稿邮箱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美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