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新刊出炉!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一夜乌托邦」
一夜过去,丛林深处,人们纷纷收起帐篷,数百人从这个真实存在过的幻梦中走出,继续回到城市的现实生活中。
主笔|黑麦
这个五一假期,有很多人选择了以露营的方式出游,在朋友圈里,不时蹦出一些户外元素,帐篷、草坪、复古的天幕、花色的毯子、煤油灯、甚至篝火。境内旅游似乎不能再满足人们对于景点的需求,餐厅美食的吸引力也远比不上DIY的趣味,当夜幕降临,燃起火堆,和朋友促膝交谈,再迟些,郊区、山野上空繁星满天,躺在简易的床上,呼吸着和城市不同味道的空气,安静地睡去……
在动画片《摇曳露营》中,东山奈央是在爷爷的影响下开始露营的独自露营者。
中国的这一轮露营风潮是通过社交媒体散播开的,它几乎脱离了传统的旅游行业,有人觉得他像一种潮牌、潮流文化,有人觉得它像是在复兴一个古老的概念,而在多数的参与者看来,他们只是想找到一种对自然的回归。

露营的夜晚,总是特别漫长(蔡小川 摄)
两年中,上百个营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散布在城市的边缘,树林及山野之间,与城市生活构建出一种逐渐亲密的关系,衣食住行和生活美学可以延展至户外,人们在自然中摄取到灵感和体验,也会塑造、影响着城市生活中的种种审美。

摆上精心准备的家具器皿,换上平日难得穿上的服装,来一场野外露营(黄宇 摄)
它也在成为一种“一夜乌托邦”的社交方式,人们从城市纷纷出发,结伴扎营,在有限的时间里,构建出新的社区生活,直至活动结束,人们纷纷收起帐篷,数百人从这个真实存在过的幻梦中走出,继续回到城市的现实生活中。一夜乌托邦,是浪漫的理想状态,是一种自由的表露。
沙漠一夜后的早餐时光(张雷 摄)
本期,我们的十位记者和摄影师分别前往了多个露营地,在不同的自然地貌中与这些野奢分子深居浅出。

京郊也不乏好山水,驾着车,露个营(黄宇 摄)
张星云在成都,看到了机车骑行、手作、户外运动、登山、徒步、复古、丛林生存等元素的融汇,它们组成了“最能耍”的露营文化;

鱼子西台地能直接看到远处的雅拉雪山、四姑娘山、贡嘎群山(红君 供图)
陈璐在上海和杭州,体会到了一种源自城市的自然生活美学;卡生在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的太阳湖边,被营地上的钢鼓曲所吸引;

设计与审美是杭州野奢圈的通行证(蔡小川 摄)
沙漠深夜冷,篝火点起来,这里合适舞蹈、音乐,以及倾听火苗的声音(张雷 摄)
艾江涛在汕头的海边,和朋友围炉而坐,一边吃着烤榴莲、潮汕牛肉羹,一边喝着手冲咖啡、功夫茶,聊到深夜,仍然不愿睡去。

晚上的营地,围着篝火炉而坐,大家聊到很晚而不知疲倦(刘有志 摄)
我在北京采访了小飞,这个家伙在两年前把我拉进露营的坑。有天夜里,我们坐在营地旁的山顶上,俯瞰着月光照耀的营区。他说,周日太阳落山前,这里所有的帐篷都会消失,就像所有美好都将逝去一样,但过不了几天,这个乌托邦又将出现,周而复始。

小飞觉得“野外会给你稳定的生活带来一点不稳定的感觉”(黄宇 摄)
大概从几年前开始,户外风潮又成为了主流,喜欢去户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国内,很多人把2020年称作新的户外元年。
在露营Vlog中,张震岳是山林老北,他喜欢一个人,开着车,带着狗子去户外过夜。
奢华露营(glamping)这个词是由“华丽”(glam)和“露营”(camping)复合在一起的和传统露营相比,“野奢露营”或者“风格露营”是个相对新的概念,“glamping”这个词最早诞生于2005年的英国,由一些钟爱复古文化和露营文化的年轻人一同发起,随即流传到爱尔兰。2015年,它在美国成为一种新兴的户外方式,很快,它就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一种风格展示,2016年,“glamping”一词被列入牛津英语词典中。
关于“奢华露营”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11世纪。传说,蒙古部落为避风雨和日晒,设计了理想的庇护所——蒙古包。游牧民族中也有不热衷于离开故土的派系,为了让这些贵族迁徙生活,帐篷中常常配有精致家具、实木床、波斯地毯和豪华床品,在奢侈的陪伴下,他们才能在游走中领略到不同壮丽的自然风光。

深夜的篝火前,把酒言欢,享受远离城市的时刻(黄宇 摄)
豪华帐篷与人的再一次相遇,大概是在100年前。在《哈尔罗杰历险记》中我曾经读到过这样的描述:欧美的贵族开始在非洲狩猎,他们诱捕白象、狮子,贩卖回本国的动物园,即便是在冒险的旅途中,他们也不愿意牺牲舒适性,从发电机、浴室再到香槟,奢侈的物件应有尽有。
当然,也有人想把露营变得平民化。
1903年,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总统在博物学家约翰·缪尔(John Muir)的带领下进入优胜美地荒野,开始了为期三天的旷野之旅,罗斯福在蝴蝶巨杉林(Mariposa Grove)下扎营,又登上了雪山,由此开始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于社会的意义。4年后,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旅游业的停滞带来了第一次城市居民的露营风潮。

现在的露营比过去的门槛要低很多,只要你愿意走出去就足够了
自此,人类的每次露营风潮,都会伴随着经济危机或灾难。
20年代的大萧条让欧洲大陆的富人们开启了廉价的度假方式;90年代的金融危机把英国人手中的机票换成了帐篷;2003年非典暴发后,“驴友”一度成为了当时中国最时髦的一批人……也不难想象,为什么日本在长期萧条中,国民能够迅速接纳这种看起来有些“内卷”的精致旅行方式。

阿拉善腾格里沙漠太阳湖一侧(张雷 摄)
2020年的疫情对传统旅游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旅游组织估计,全球城市中,有计划的旅行削减了九成以上,由于出行的限制,境内露营成为很多人的新奇选择。
杭州植物园里举办了户外主题的大型集市活动“plant b 城市森林计划”(蔡小川 摄)
有人提出,露营或许会取代传统旅游,这并非玩笑。根据《福克斯新闻》的报道,全球传统旅游产业萎缩了近六成,恢复至疫情前的数据可能需要5-9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人们对旅行的渴望与日俱增,势必会发展出新型的出游项目。目前,豪华露营的增量最大,在未来五年内可翻三倍,其中千禧一代是增长最快的年龄段,他们在露营中制造出更丰富的多样性。

本期更多精彩
| 封面故事 |
  • 中国野奢露营地图(黑麦)
  • 寻找心中的营地(黑麦) 

  • 火的本能(黑麦)
  • 月光下的沙漠是玫瑰色的(卡生)
  • 杭州野奢圈:看起来很美(陈璐)
  • 独自出发:迷上一个人露营(陈璐)
  • 川西逍遥骑士(张星云)
  • 海边,“帐篷就是我的宇宙”(艾江涛)
  • 谷岳:扎个营不是什么难事(黑麦)
| 社会
  • 时事:惊变72小时:“欧超”“欧冠”之争的幕后故事(刘怡)
  • 调查:宁顺花离婚案:第五次起诉(李晓洁)
| 经济 |
  • 市场分析:深圳楼市调控会带来什么?(谢九)
| 文化 |
  • 文化:波德莱尔诞辰200周年:现代人如何感受?(艾江涛)
  • 艺术:陈曦:默写时间(周婉京)
  • 设计:迟到的“终身成就”金狮奖(钟和晏)
  • 时尚:“最懂女人的设计师”意外离场(杨聃)
| 专栏 |
  • 邢海洋:长假的损失厌恶心理
  • 苗千:飞行在火星上空的“机智号”
  • 袁越:新陈代谢的灵活性
  • 张斌:不经意间的史上第一
  • 宋晓军:“罐焖野兔”的菜谱
  •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点击下图,购买本期新刊电子刊👇
本周新刊「一夜乌托邦」
点击图片,一键拥有它!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一夜乌托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