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时不吹捧,低谷时不抛弃,可能就是最暖人心的方式。
作者:Ryan(富书作者)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全红婵到底有多牛?
这两天,满屏都是全红婵的新闻。
随便打开一个社交平台,都是她那犹如教科书般的跳水动作。
8月5日,在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中,14岁的全红婵一鸣惊人,以总分466.2的分数夺冠,领先第三名90多分,还一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五次跳水,三次满分。
在空中的时候,她的身体崩得笔直,和水面呈90度,入水的时候,少有涟漪,几乎看不到水花。
也难怪网友惊呼:
“我吃火锅煮个牛肉丸,水沸腾的都比这大。”
“下饺子都比她的水花大。”
解说员也忍不住感叹:
“像吸水机把水都吸进去了,一点水花都没有!”
“其他选手看到全红婵的完成会绝望吧,全红婵可能是多少年难遇的跳水天才。”
甚至,外界还评价全红婵,八成是会“水花消失术”。
然而,更难以置信的是,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连入选国家队都还不到一年时间。
7岁,全红婵开始接受专业训练,11岁,她冲进了广东省跳水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018年,她获得广东省跳水锦标赛3项冠军;
2019年,又获得广东省跳水锦标赛5项冠军。
2020年,国家队向全红婵抛来橄榄枝。
之后,在三站跳水队奥运选拔赛上,她惊艳全场,拿下两个单人10米台冠军,博得了一张宝贵的奥运门票。
而回看同时入选的队员,全都是经验比她丰富,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老将”。
可全红婵一路高歌猛进,用实力证明着自己,她不断攀爬着更高的山峰,实现着更大的目标。
从入选国家队,到成为世界冠军,全红婵只用了10个月。
有人说,全红婵的时代来了,作为本届奥运会的超级黑马,她一战成名,天下皆知。
“我的心里隐约有一丝担忧”
最小冠军、打破纪录,这些词叠加在一个14岁的小姑娘身上,无疑会掀起一阵狂欢。
所有媒体竞相报道,所有人也纷纷送上掌声。
除了吴敏霞、陈若琳等世界冠军称她为小小偶像,好莱坞演员、模特帕利斯·希尔顿也专门发微博称全红婵是“yyds”。
这样破次元壁的赞美,印象里好像还是头一次。
由此可见,“全红婵”这三个字已经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符号,印在了跳水台。
大家都说全红婵是天赋型选手,说她就是为跳水而生的,可是省队教练何威仪说:“全红婵每天练习400多跳,努力训练才换来今天的成绩。”
在夺冠后的发布会上,记者说:“全红婵能介绍一下能跳满分的秘诀是什么吗,是怎么做到能把水花压这么好的?:
“练呗,自己慢慢去练呗”,全红婵低声说道。
言简意赅,没什么华丽的词藻。
即使全世界都说她是天才少女,但只有全红婵自己知道,她这一路拼下来并不容易,尤其她是带着使命在拼。
什么使命?
“得冠军赚钱,给妈妈治病。”
全红婵出生在广东湛江的一个农村家庭,是村里38个低保户之一。
全红婵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爷爷的身体状况不好,要终日躺在病床上,奶奶年纪大了,也做不了什么重活。
所以,养家糊口的任务都落在了全红婵的父母身上。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2017年,妈妈出了车祸,落下了病根,失去劳动力不说,常年还要花费大量的钱治病。
顷刻间,全红婵的家犹如雪上加霜,所以全红婵拼了命努力,她迫切需要赚钱,来治妈妈的病,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一个14岁的孩子,本该可以撒娇任性,备受宠溺,可她早早就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
她没看过什么世界,她的世界里都是跳水。
有记者问她:“夺冠后的愿望是什么?”
她淡淡地说:“我连游乐园都没去过,动物园也没去过,想去玩游戏啊,玩抓娃娃之类的。”
你看,你唾手可及的,可能正是别人梦寐以求的。
终于,全红婵的心愿要实现了。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邀请全红婵去动物园和游乐园,送她门票,送她年卡,还送她终身免费游。
她想玩游戏、抓娃娃,游乐园就送她VIP接待和无限量游戏币;
她爱吃辣条,网友们就把如山般的辣条一箱箱堆在她家门口;
她梦想开个小卖部,有商家便免费帮她投资了一间;
她妈妈需要治病,有企业就承包了妈妈后续所有治疗费用;
甚至还有多家企业免费赠送她精装住宅、商铺以及奖金......
有人说:“你负责为国争光,我们负责把你宠上天。”
暖心又感动。
终于,这个14岁的姑娘在尝过常人无法体会的苦难后,迎来了一点曙光。
可不知怎么,在全民狂欢般送温暖的背后,我涌现出了一丝担忧。
别让全红婵变成下一个刘翔
说全红婵有天赋也好,说她努力也好,她的成绩属实令人震惊。
这种震惊就和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一举夺冠一样。
那届奥运会110米栏的决赛,绝对是可以载入中国史册的一场比赛。
21岁的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成为史上第一个获得奥运田径短跑项目世界冠军的黄种人。
忘不了他当年领奖时,身披国旗,跳上奖台,脸上难掩的骄傲。
忘不了他哽咽着说“谁说黄种人不可以拿到奥运会前八名,我要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奥运会冠军”的震撼。
更忘不了那一年掀起的“刘翔热”,他成了中国的英雄,成为备受追捧的偶像。
可是后来呢?
刘翔从神坛跌落到了人间,而将他从神坛拽下来的,可能还是当初那一批将他拱上神坛的人。
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们都希望刘翔能够在家门口再次夺魁,却没想到,枪响后,刘翔跑了几步,就呈现出了痛苦的表情。
他停了下来,单脚跳着往回走去。
走到一半,刘翔又再度转身,走完了全程,结束的时候还亲吻了奋斗12年的跨栏。
那一幕,真让人心酸。
可是没人管他为何退赛,没人担心他的伤势,所有的谩骂声如波涛汹涌,全部涌向了他。
“刘跑跑。”
“演技一流。”
“脚跟腱断裂就不跑了?”
刘翔没有解释,他带着骂声退役了。
终于,刘翔的时代落幕了。
13年,刘翔承受了太多的辱骂,人们全然忘记了他的12秒91,忘记了他这一生都在为国争光。
就像有个网友说的:
刘翔是唯一一个在直线跑道上真正能够超越黑人的运动员,甚至创造了连白人都没做到的记录。
刘翔参加了48次世界大赛,36次冠军,6次亚军,3次的季军,然而有些人却只记得他退赛两次。
而在13年后的今天,国人的记忆像被唤醒一般,意识到了对刘翔的苛责,甚至“欠刘翔一个道歉”的话题还冲上了热搜。
可是,13年啊,刘翔被骂了整整13年。
刘翔说:
“我认为真的没必要,人都会成长,年轻的时候说了一些话,我觉得能理解,真没什么,将心比心,可能我年轻的时候也会说。”
可是在问到“他最想回到哪个时候”,他说,我想回到21岁那一年。
啊,泪奔。
为什么要讲刘翔?因为我怕全红婵变成下一个刘翔。
因为他们都被捧到很高,因为他们都被认为是天才,因为他们都被寄予厚望。
我很担心,如今给全红婵送房子送礼物的那些人,会是下一个口诛笔伐她的人,与其这样,不如我们就把她当成意外惊喜,用一颗平和的心来看待她的所有胜利。
苏格拉底曾说过:“只盼少许,才能接近最高的幸福。”
信仰刘翔是对的,追捧全红婵也是对的,可追捧需要理性,过高的期待会影响我们看待事情的客观性。
我坚信,那些曾经骂过刘翔的人,绝大多数并不坏,他们不过是抱着一颗爱国心,希望运动员为国争光。
可你知道吗?所有运动员从选择这份职业开始,夺金的希望就从来没有熄灭过。
刘翔如此,全红婵如此,所有的运动员也皆是如此。
高峰时不吹捧,低潮期不抛弃
果然,我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让人最害怕的一幕终究还是来了。
昨天,一则#全红婵家成网红打卡地#的消息冲上热搜。
各大网红,扛着机器,不辞万里跑到全红婵家打卡,每天几十上百人聚集在这里拍照,家里也突然冒出来很多没见过的亲戚,他们纷纷来和全红婵的家人套近乎。
全红婵的妈妈哭着说:“我从来不知道家里竟然有这么多亲戚。”
不由想起了《增广贤文》中一句很现实的话:“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高峰时吹捧,低谷时踩踏,是人心,也是人性。
但我还是希望,面对胜利,面对欣喜,我们都可以保持理智。
1、不过度期待。
作家安如意在《当时只道是寻常》中写下这么一句话:“亦会黯然,那年的情书,被遗忘的时光,当初樱花浪费的期待,还剩多少?”
这世上从来不存在超人,每个人都是凡人,刘翔是,全红婵亦是。
我们要欣赏他们耀眼的成绩,更要允许他们出现失误。
过度期待、抬高,只会一步步将他们从楼顶推向深渊。
真正的爱,是即使你信仰的东西失去光芒,你也愿意为他疗伤。
2、不妄自评论。
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随意评判他人。
前几天,运动员王璐瑶曾因为一句“怂了”遭致别有用心的揣测和谩骂。
最后,她不得不删掉微博,向大家道歉。
她做错了吗,我觉得没有,任何比赛,输赢本就是常事。
为国出征的运动员,比赛失利后,不仅未得到安慰,反倒遭致一片谩骂,她的心情可想而知。
真正有修养的人,从来不会妄自评论他人,他们永远能温柔、友善的对待每个人。
3,多关注运动员本身。
谈及奥运会,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有没有站上领奖台。
成绩固然重要,但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每个运动员日复一日的努力,耀眼的成绩终究只是一瞬,背后的付出才最值得鼓掌。
成绩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又有多少人会被忘记?
就像被捧上神坛的小红婵,抛除冠军光环,她不过是一个14岁的孩子。
倘若有一天,她的发挥不如大家想象中完美,你能接受吗?
倘若不能,你对她进行了无端指责,那她能承受从“万人追”到“众人弃”的巨大落差吗?
我不敢给出答案。
我只知道,她努力拼过,她用力试过,她就是英雄。
高峰时不吹捧,低谷时不抛弃,可能就是最暖人心的方式。
希望我们都能变得温情,变得理智,不让13年的谩骂再次上演,也不让英雄流血流汗还流泪。
当人潮散去,掌声褪去,他们依然是我们心里最可爱的人。
或许你还想看


作者简介:Ryan,富书团队作者,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知乎@富叔,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点击 关注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