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孩子“海量阅读”怎么选书单?)提到,我选择了七套读物作为孩子的课外语文学习教材。这七套读物,共分成四类场景和学习方式。
其中前两类最为关键,需要家长的深度介入。家长介入,核心目的还是 “多快好省”,让家长轻松,在不破坏亲子关系的情况下,尽量让孩子爱学、自学。
这就需要分四步。
第一步:引入竞争,自我约束
先看一段对话。
这是某天我和先生的对话,也是我们家“课时争夺战”的常态。
在家里,我和先生分工来辅导两娃。我负责语文和英语,孩子爸爸负责体育和数学。每周一三五归我,二四六归先生。
那么我们每个人总共有多少时间呢?除去孩子做作业、吃饭、玩耍和休息的时间,每天有一个半小时。也就是说,我们两个人每周各有4个半小时来辅导孩子。
这四个半小时,要巩固孩子两门科目的校内成绩,并且有所拓展,并不容易,所以必须周密规划。但往往计划不如变化,就会出现这类占课时的问题。
比如有一次爸爸让朵拉做数学题,但是朵拉想玩折纸。爸爸不让,朵拉就崩溃大哭起来。
这个时候我这个做妈妈的应该去帮着训斥朵拉吗?
不。
我和颜悦色地安慰了朵拉。朵拉说:“我只愿意做妈妈让我做的事情!”
于是那天,朵拉改学英语啦。
第二天,爸爸先花了半小时自学折纸飞机,然后再花半小时教两个孩子玩。他们玩开心了,就乖乖去学习了。
我把这种争夺视作良性竞争。做一个不是特别恰当的比喻吧,如果没有竞争,家长容易把孩子当成下属或者所有物。但是现在呢,我们更容易把孩子当成客户。这样才能真正贯彻科学规划和以孩子为中心的辅导理念。
第二步:设定分级目标
之前韩兴娥老师介绍过她的分级教学目标,仅仅一本儿歌,就设立了大概有八个级别的标准,从一星到五星来标识每个级别的难度。
我给《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设立了8个目标:
1 能够流利朗读,且发音准确;* 
2 能够背诵。** 
3 能够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
4 能够辨识核心字词。***
5 能够准确默写。***
6 能够了解该诗词重难点字词的意思。****
7 能够说出诗词的作者和撰写背景。****
8 能够和相关主题/作者的诗词联系起来理解。****
其中,1、2、3、4级是小低年级弟弟的主要目标,5、6、7、8级的目标则属于小高年级的姐姐。
儿歌是两个人各学各的,目标的级别就少一点。比如《趣读识字一条龙》是弟弟学的,我只定了三级目标:
1 能够流利朗读,且发音准确;* 
2 能够辨识生字和生词。** 
3 能够在脱离儿歌的背景下,单独辨识生字词。***
设立分级目标有三个要点。第一,每一本读物都要设定专门的目标。第二,能力目标需要有明确的阶梯性,但是台阶跨度不能太大,坡度可以缓一点。第三,根据不同的目标来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评估方式。
这三点里,第二点最重要。它是把一个总目标分成一个个阶段性的目标,让你能够循序渐进,而且不断地看到阶段性成果。这样既有助于最终目标的实现,还能很好地管理预期。
比如说,很多家长谈到孩子的古诗词学习,都要求一步到位,即全部默写正确,了解字词意思,作者和诗词的写作背景。这样一来,只能上各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了。
一步到位,比较容易引发亲子冲突;坡度缓一点,孩子容易做到,积极性和自信心就越高。
那么要怎么学呢?其实也是跟着目标做。
首先就是读。古诗词每天读10-15首,儿歌每天读三个单元,每次读两遍。读的时候是一轮一轮地读,比如第一天读1-15首,三五天后读6-20首,按照这个节奏循序渐进。至于到底是三天还是五天,由孩子自己把握。
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读法呢?因为这遵循了孩子以前早读的惯例。孩子比较容易接受,耗时也不长。
这里要强调的是,学习的时候应该是读,而不是背。这不是因为背不重要。读是输入,背是输出。输入和输出兼有,语言学习才能有效。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读是一种感受和吸收文学世界的过程;背更多地是做任务,两种方式的体验截然不同。轻装上阵比较好。
那么是不是不强调背诵,孩子就背不出来了呢?根据我们家两娃的经验,读多了不仅自然就能够背诵,而且也容易理解。
具体到每一轮,因为目标不同,孩子的读法也是不同的。
比如弟弟,第一轮的目标就是第一级别即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他会按照学校里老师的要求去指读,读的时候姐姐会去纠正他的发音。他读得比较熟了,我还会把拼音遮住,让他直接看着字来读。
又比如,姐姐的目标之一是掌握字词的意思。所以她第二轮就开始默读,一边读一边查找不熟悉的字词的意思,然后做笔记。
第三步:分级评估
古诗词或者字词的评估,听上去很简单。不就是让孩子背诵或者默写嘛?
当然对。就是比较单调,其实多点花样,尤其是两娃家庭。我家用这样做。
第一种我叫它“脚手架”。也就是提供辅助性的帮助。
比如,古诗词的第二、三级别要求孩子背诵和了解诗句的意思。所以我考弟弟的时候,就直接朗读译文,让弟弟背诵。这样一方面降低了背诵的难度,一方面可以帮助弟弟理解诗词。
另一个是填空题——把一首诗抄下来,重点字词挖空,让孩子补充。
还有大家经常用的同类归纳或者诗词接龙。比如背出八首以月亮为主题的诗词,或者前一个说的诗句最末一个字,要成为后一个人的诗句的开头。
除了给孩子一些辅助,这些考核方法也会增加趣味性。
第二种方式是两娃互考。
比如考姐姐诗词背诵的时候,就让弟弟朗读译文,然后姐姐背。这样姐弟两都增加了对诗词的理解,而且弟弟还学习了识字。
考的弟弟诗词填空的时候,就由姐姐出题。出题实际上是一种复习。姐姐为了难倒弟弟可是费尽心机。
姐姐出了一系列数字题来考古诗词,大家可以看看,能不能做出来。
所以,两娃互考,爸妈还是要看着,小心双方互相放水或者互相刁难。
那么考核不通过怎么办呢?也很简单。背诵不通过,就再读两遍。如果没有默写出来,就再抄一遍。生字没有认出来,那就自己去答案,然后补上。
总之就是要容易操作,且不必太严苛,而且形式要丰富,这样孩子才愿意让你来“考”。当然,要让孩子真正乐学,还得加点动力,也就是奖励。
第四步:小图章和奖励系
之前我也多次谈过如何奖励孩子。比如给个金牌、称号啊。(物质奖励怎么用?以及 什么奖励对孩子最有效?
后来我看了《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本书(双减时代的挑战,十五年前她就解决了 ),再和两个孩子商量后,就采用了图章+抽奖的办法。
这是我在网上买的,八个图章加起来不到六元钱。
每次考试如果通过了,就可以获得一个图章。盖什么章,孩子们自己选。孩子特别喜欢选图章这个环节,每个图章都反映了他们当时的心情和对自己的评价。我还记得当时弟弟的第一个图章是“很用心”。他边盖边说:“我是真的很用心。”
这是弟弟这周的所有图章。盖出来是这样的:
搜集到20个图章,就可以获得抽奖机会。这个列表里七个奖项,都是和孩子商量出来的。我把抽奖的奖品清单打印出来,贴在孩子房间的墙上。
目前这套系统运转良好。我总结一下,主要有三个原因吧。
第一,   奖励办法和学校类似,但不能一摸一样。
和学校类似,孩子就有亲切感,容易接受。比如他们学校是按照课堂行为记录来积分,可以获得小贴纸,积累起来可以抽奖。
但是我不能用贴纸。因为一旦用了贴纸,和学校混了,孩子就可能拿去学校抽奖,这样就影响了学校的筹码体系。
第二,   奖励什么和孩子商量。
我一开始列了八项奖励,其中一项是爸爸妈妈带着出门吃饭或者看电影。他们表示反对,因为就算表现一般,我们也会带他们去吃饭或者看电影。
还有一次我们在商场看到一盒特别漂亮的金币巧克力。孩子们就希望拿来当奖品。但是他们担心抽奖抽不中。所以我们就改成用图章换金币巧克力。
因为整个奖励清单都是孩子自己商量出来的,他们就会对奖励特别期待。每天都在那里估算。自己如果攒到多少图章,就有机会获得什么奖励。
第三,   公平,按规矩办事。
在尊重和维护原则的基础上,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样他们觉得这个奖励系统是靠谱的。
有一次弟弟抽中了铅笔。但是他发现他实际上喜欢的是中性笔,要求我改买中性笔。这个时候姐姐就不答应了。问:
“如果我抽中了奖状,但是我要换成游戏时间,你们能接受吗?”
我觉得有道理。所以还是照章办事,给弟弟铅笔。当然,事后按照弟弟的要求,把中性笔放在了未来的奖品清单里。弟弟拿到铅笔后,自己和姐姐换了一支中性笔。
看,孩子自己能找到解决办法!
最好的亲子辅导是教学相长
就像我在前一篇文章(孩子“海量阅读”怎么选书单?)里说的,在辅导孩子方面,我有三个“尽量”原则——尽量不要花太多时间,提高效率;尽量不要让我直接辅导,避免亲子冲突;尽量可以让我也能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所以在辅导的时候,除了看效果,我会特别关注,是不是真的满足了这三个原则。因为这关系到我自己的体验。
其实亲子辅导中,家长自己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坚持不了,而是家长坚持不了。家长的时间比较零碎,也没有老师那样的专业能力,能够坚持辅导是很不容易的。
简单来说,家长辅导就是陪伴、督促、评估这三件事。我们需要合理安排这三类事项的时间。是不是必要,需要花多长时间?
对于第一类场景的学习,家长是陪伴、督促和评估三者都不能少。
第二类场景,也就是部首儿歌和多音字儿歌的学习,我则是先期陪伴,后期以督促和简单的评估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一开始弟弟读儿歌还太顺畅。所以前几个单元都是我和他一起读,后期才慢慢自己读。
后两类,则主要是陪伴和督促。
陪伴非常简单,就是陪着。我做我的事情,孩子读孩子的。有时候他们读得高兴了,会和我分享,我安静地听就行了。
督促方面,主要是确保一定的学习频率和学习时间。比如孩子们习惯在睡前听《爸爸给儿子讲》系列。我会大致控制一下时间,以免影响他们的睡眠时间。
通过不同的学习场景来区分家长要做的事情,解决了前面两项原则。但是最后一项才是最关键的,因为它关系到我是不是开心。
如果辅导的科目是我自己特别擅长的,就比较容易不开心。因为自己特别擅长,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孩子不懂,反而容易引发亲子冲突。所以这类学习,我更倾向于孩子自学,我从旁辅助。
相比之下,古诗词和多音字的辅导中我就能获得更多新知识。
举个例子。这周我考弟弟一个字“踮”,他回答念“diǎn”。我一开始不相信,这个字我一直是念第四声。后来姐姐去查新华字典,我这才知道,原来这个字念第三声。那么多年我都念错了。类似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非常有意思。
总结一下,如果辅导要家长轻松,孩子爱学,学得还有效果,需要做到这四点:首先设计一种机制确保你真正能以孩子为中心而不是独断专行;其次要按照不同的学习场景,设计合理的目标和考核方式;也需要安排孩子喜欢的奖励办法;更重要的是关注我们家长自己的体验。爸妈高兴了,才能和孩子一起坚持下来。
不知道你有什么好办法,也可以分享一下。
另外,虽然“海量阅读”是讲语文辅导的,相关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孩子的课外英语学习。所以下篇就介绍一下英文学习中怎么样用到海量阅读方法。
相关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