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春节,萦绕的是熟悉的年味儿
作者:南清曼(富书专栏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
今天大年三十,除夕快乐,牛年大吉。
去年春节,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慌作一团。
彼时,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按下了暂停键,车水马龙的集市无声了,繁华的街道空无一人,没有同事聚会,没有同学聚餐,没有亲戚串门,最热闹的节日变成了最凝重的日子。
所幸这一年,举国同心,疫情取得了很好的控制和缓解。
然而临近2021年春节,东北、河北等地疫情突然反扑,打乱了所有人回家过年的步伐,对于很多人来说,团圆恐是奢望,等待我们的将是一个不能回家的春节。
一夜之间,“春节怎么过”“非必要不返乡”成了热门话题,而由此引发的微博热搜“全国多地倡议就地过年”更是高达5.3亿阅读量。
面对“就地过年”的号召,网友们热情高涨、大招频出,纷纷晒出云聚餐、云喝酒、周边游等各种计划,探讨怎么把就地过年变成一个颇具新意又有仪式感的新年。
“就地过年”,注定会让2021成为一个特别的春节,但萦绕在我们心间的,依旧会是彼此最熟悉的年味儿。
“此心安处是吾乡”
就地过年,也是在“家”过年

其实早在苏轼和白居易两位大诗人身上,我们就感受过“此心安处是吾乡”那种随缘而适的生活态度。
苏轼的好友王定国,因为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最偏远最荒凉之地岭南。
公元1083年,王定国从被贬地岭南归来,苏轼问同行侍女在被贬之地的生活境况时,侍女温柔坚定地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被侍女乐观的态度深深打动,提笔作诗一首。
从此,“此心安处是吾乡”流传近千年,这句古诗慰藉着无数异乡人的心灵,也传递了“直把他乡当故乡”的厚重情感。
心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这是对“此心安处是吾乡”最浅白的诠释。
如果一个地方让人感到心安、获得归属感,他乡也是家乡。
2021年的这个春节,那些因疫情不能返乡过年的人们,也把“此心安处是吾乡”放进心间,当作最淳朴的精神慰藉。
而各地政府和企业,为了让停留“异乡”的人真正有“吾乡”的感觉,推出各种措施,让“就地过年”汇聚成一道“天下一家”的暖流。
最近,浙江义乌市就地过年的政策“一炮而红”,17条暖心举措,从每人500元的“新年红包”电子消费券到每人20G的流量包,从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到医疗机构免收挂号费,各种福利引得网友纷纷点赞。
春节回家,是每个游子期盼的年终归宿,把满心雀跃装进行囊,向家的方向一路飞奔。
对每个游子来说,“非必要不返乡”虽能理解,但独在异乡过年的孤独感会让人倍感煎熬,于是是否就地过年,让游子们很是犯难。
幸好有很多像义乌这样温暖的城市,对“异乡人”留人又留心,让游子们不再为是否回家感到为难,毕竟,心暖了,心安了,哪里都有家的感觉。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苏轼修身处世的一种境界,这和白居易的“身心安处是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一样,体现了他们潇洒旷达、随缘而适的处世态度。
确实,并非只有生养自己的家乡才是最好的停泊之地,能让心和情感安放的地方,自然也能为之停留。
身在这里,心亦在这里,身安才能心安,当下所在的城市是我们热血奋斗的主场,也是我们的心灵故乡,留在当地过年,其实也是在“家”过年。
无论身在哪里,何种形式
都是熟悉的年味儿
据央视报道,截止2021年1月29日,仅10天时间,“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全国网络零售额就高达3441.1亿元人民币。
年货节期间,网购平台增幅最大的是异地订单,增幅高达60%,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地与三线及以下城市之间,而订单的绝大多数,都是异地工作的人和家乡亲人互相邮寄年货和土特产。
2021年的就地过年,许多人选择了新的过年方式,通过网络,将爱和温暖寄送回家。
1月19日,湖北孝感一位快递员帮留守老人寄出千余斤年货引发很多网友关注。
快递员说,自从“就地过年”开始,邮寄最多的就是家乡的土特产,肉丸子、花卷、腊鱼、腊肉、家里的糍粑等等,往年春节期间在家能吃上的好吃的,通通被邮寄给那些不能回家的亲人们。
一位老母亲说“现炸的丸子、卤的菜,热乎地打包装箱,让孩子尝一下家的味道”,简单的一句话,让人泪目。
父母担心孩子在外馋那一口年味,纷纷邮寄自己亲手制作的年货,虽远在异乡,一口妈妈的味道也慰藉了不少人的乡愁。
有人说,世间所有的乡愁大多因为馋,而那一口妈妈的味道,足以将他乡熏染成故乡。
牵挂与乡愁,不会因为地理的间隔而阻断,一口故乡的味道,就着他乡的日月,慰我心安。
“就地过年”虽然特殊,但依然让我们过出了熟悉的“年味”,也让在异地过年的你我安放了无数“乡愁”。
网络让我们拥有了真正的“天涯若比邻”,我们和亲人间的关系不会因距离而疏远,“就地过年”其实和往常并没有太大不同,要表达的心意即使不见面也能传达到。
新年的打开方式并不只有一种,“就地过年”改变的只是形式,但不论怎么变,无论身在哪里,何种形式,只要心在一起,都是熟悉的年味儿。
你我平安
才是最珍贵的“年礼”
去年疫情最危急的时刻,涌现出一批批逆行者,扛起所有人的希望和生机。
钟南山院士,84岁高龄仍然不顾一切,冲进武汉病区,为武汉人民带去了生命的希冀。
占地三万多平的火神山医院,只用十天就完工,这场让全世界为之惊叹的建筑奇迹,包含了无数一线工人夜以继日地辛苦付出。
他们都是肉体凡胎,为了所有人的平安和幸福,扛起所有困难。
他们有的失去与家人团聚机会,有的失去与心爱的人牵手机会,有的甚至因为疫情失去生命。
2021年伊始,新冠疫情多地散发,又有更多的逆行者加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其实这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坚强的防线。
人民日报里曾说到一句话:“2020年并不难,只是过于深刻地在告诫着生命的重要性,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命还在,一切都还有机会。”
是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平安是最珍贵的,只要平安健康,一切都还在。
面对疫情,请记得不要贪恋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些什么时候都可以去看,但生命错过了就不会重来。
2021年还在继续,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虽然当不了冲在一线的抗疫英雄,但我们可以用“就地过年”做一位生活中的抗疫战士。
彼此健康平安,才是最好的团圆。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高光时刻,看到家人平安健康才是最大的幸运,能和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大的幸福。
疫情当下,只有你我都平安,才是送给家人最珍贵的年礼。
某种意义上,就地过年,也是一种付出,这种付出同样会被岁月铭记:你和我,曾为这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尽己所能,守望相助。
平安,就是好年。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有句话:“生活哪有什么胜利,挺住意味着一切。”
美好的事情总会如约而至,只要再等一等,一切都会过去。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万众一心,高山也可跃过,心手相牵,鸿沟亦能跨过。
这是一个国家的战疫,也是一座座城的战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更是历史的改写者。
正如《肖申克的救赎》有一句经典台词:“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
就地过年,让我读懂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点个在看,愿所有黑暗终将过去,一切变得越来越好。
公号转载需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富书原创 | 转发无需多言 | 转载联系 fushulf授权
或许你还想看
作者简介:南清曼,富书专栏作者,懂人性擅书写,擅长影视书评人物稿、情感故事,人生目标: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知乎@富叔,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知乎@富叔,头条号、微博@富书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你若喜欢,为富叔点个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